看完《三體》三部曲後你得到了什麼,或者有什麼感受?

世界那些事



大學時期看了《三體》,很棒的科幻小說,但是也只能作為科幻小說看,實話實說。至於所謂的奧巴馬傾力推薦,雷軍等互聯網大佬的商業指南什麼的,大劉都已經講了他自己根本就沒思考得那麼深。如果你說讀了《三體》你就懂得社會的法則了,約等於讀完《貨幣戰爭》你就感去搞金融是一個概念。

百年停滯

實際上《三體》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不是黑暗森林法則,不是降維打擊,其實是關於三體人派出智子干擾原子對撞機阻止人類的基礎科學進步從而鎖死人類的發展,這一點真的很恐怖。因為我們人類目前的社會就是在不斷突破基礎物理而得到的進步。

如果一個文明每天只研究怎麼把箭射的更遠,哪種蛇的毒液塗抹在刀山作用最快,我們是根本不用怕的;但是如果這個文明有個人成天琢磨土是哪些物質,石頭是怎麼構成的,那麼總有一天他們會研製出火藥,以及更大的殺傷性武器。

而可怕的是,從21世紀以來,我們人類的基礎物理領域,好像真的開始停止突破了:

  • 我們的汽車,從誕生之初開始到現在百年時間,依舊是這樣的形態。

  • 我們最好的波音747飛機,是上世紀70年代發明的。
  • 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登月後,就沒有再去過更遠的星球,甚至沒能返回月球。
  • 我們依舊沒能戰勝艾滋病,甚至感冒。
  • 我們期待的新能源技術依舊不到是有的百分之一。
  • 我們最看重的3D打印技術還是沒能普及,甚至由於生產效率被放棄。

實際目前定義我們生活的很多用品:發動機、汽車、火車、飛機、電燈、手機、電視、照相機、原子彈、電池、青黴素、避孕套,全是19世紀和20世紀的產物。從60年代到90年代,每十年全球的GDP增速都在3.5%個點。而我們引以為傲,被成為互聯網時代的21世紀前十年增速是2.5%,2010年後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增速是2.4%。看清楚了麼?自從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的GDP增速一直都在放緩,互聯網根本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帶動了全球的經濟增速。

泡沫溫床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我覺得這才是我們讀完《三體》應該考慮的事情:

  • 因為互聯網發展,賺錢的機會更多,所以大家都去關心互聯網沒人做實體產業了?

  • 因為二次大戰和美蘇爭霸結束,人類習慣了和平生活,變成了一個溫床讓人類成為了一個嬰兒?

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因為互聯網更好賺錢,阻斷了很多實體產業。比如說出版業,一本紙質書賣100元,作家只能分10元,其它要分給印刷廠、造紙廠、運輸、書店等等,互聯網時代一部電子書賣80元,作家得40元,出版社得40元,誰還去做實體產業啊!

戰爭也是一樣的,二戰中僅僅美國一個國家就造出了20W架飛機,8W倆坦克,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總計80W人投入參與,期間誕生的新材料、新元素,誕生的新技術,到現在全部被用於人類生活。為什麼這麼拼命?因為不拼命就要亡國。

2007年,全球市值前十強有七家公司還是從事實體產業的,到了2017年僅剩下2家。所有人都湧入到金融和互聯網浪潮中,放眼望去全是泡沫。移動互利網時代,每年人類淘汰掉的電子產品百萬噸計算,但是電池技術幾十年沒能突破,拍照、性能再好有什麼用?


當然基礎學科的進步並沒有這麼快,運動定律和相對論也是百年前提出來的,但是如果大家越來越迷戀互聯網,如果大家都去追隨泡沫,最後或許真的就像《三體》中那樣,科技被一雙隱形的手鎖死。


PM宋先生


讀完《三體》,感覺劉慈欣寫出了一部具有未來宇宙史觀的紀年史書。小說有幾方面給人感受強烈。

1.《三體》中沒有英雄

將門之後的章北海看似一個有堅定信念,並相信人類必勝的人,其實是個徹底的失敗主義,他最終控制“自然選擇”號飛離地球,被其他人視為逃亡與背判。從整個事態發展來看,他的行為,並不沒有什麼過錯。

羅輯作為最稱職的面壁人,因為“咒語”的實施,開創威懾紀元,致使三體艦隊轉向掉頭,解除了智子對人類基礎科學的封鎖,還使三體世界向地球人類傳授先進科學技術,人類走出大低谷,進入全面興盛時期。此間,羅輯成為執劍人,成為地球文明守護人,與三體世界對視了整整五十四年。最後也僅是冥王星上地球博物館的看護者,成為太陽系的守墓人,看著太陽系由三維跌落為二維,成為連粒子也不動彈的死寂世界。

程心在公眾心中簡直是聖母瑪利亞。她順利成為第二任執劍人人選,代替羅輯,然而她的執劍人生涯僅僅只有短短十五鍾就結束了。因為愛,失去了對三體世界的威懾,之後又因為愛犯下第二次錯誤,錯失了研製光速飛船的機會,使得人類在三維跌落為二維時無法脫離跌落區域,走向滅亡。

2.沒有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

最為奪人眼球的只有三體文明一個小小的探測器對龐大的地球艦隊發起攻擊,除了逃往宇宙深處的兩艘星艦――藍色空間號和青銅時號,再無倖存的星艦。代表三體文明的水滴,以小搏大,不僅摧毀了地球艦隊,也摧毀了地球文明虛弱自大的心態。只有藍色空間和後來的追擊艦“萬有引力號”為人類在宇宙深處播下新的文明種子。

3.《三體》小說的重要價值

《三體》的價值不在於塑造了多少英雄人物和描寫了多大規模的星球戰爭,而在於他以宏闊的想象力為我們拓寬了帶有劉慈欣個人秩序色彩又具有現實意義的宇宙視野。綜合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走向宇宙深處,以及黑暗森林狀態等諸多影響因素,對各個時期人類思想、生存狀態、宗教、美學、科技等全領域有著廣泛的預見,並揭示了宇宙文明間戰爭的最高形態,並上升到哲學高度――宇宙規律。

一部科幻小說,讀下來,不會覺得天馬行空、想入非非,反而感覺比當下有些寫現實的小說更真實,對人性的揭示也很深刻。沒有意外,只有必然。好像人類命運就是這樣,或是多種歸宿中可能的一種。

讀完還有一種感覺,人類若不滅亡,必將走完智人到神人的全部歷程。

《三體》完全是一部高質量的科幻片。嚴峰有句評價足以概括一切:他(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高到世界水平。





笨水養鯨魚


個人拜讀過大劉大多數作品。不知硬科幻到底如何定義,個人覺得大劉的科幻小說裡更多的是人文科幻小說,展現的是人性方面的撞擊,有時展現的血淋淋赤裸裸,讓人看了不知所措,深感震撼,常常劇情發展出乎讀者意料,引發讀者關於人性方面的思考。

曾看到有個朋友評價大劉,一個字:黑。本人也有類似的感覺,感到大劉超級理性冷靜,甚至於到了冷漠冷酷冷血。展現出一幕幕人類可憐可氣又可悲的人性悲劇。有時看的讓人心堵,對某些小說人物很生氣很想破口大罵,合書一想,這個人物不就是現實中的自己嗎,真令人沮喪,他的小說誅心啊。要舉例嗎?流浪地球裡的叛軍,三體裡的聖母們,新人類們等,他們身上有你自己的影子嗎?有時,又想,在冰冷的宇宙中,人類遇上高几個等級的外星文明時,在別人眼裡人類連螞蟻都不如,誰有來跟你談道德?談人性?連看都懶得看你一眼,隨手丟過來一個二向箔。人類以後走向宇宙後,該如何在宇宙生存?道德人性又有用嗎?

至於說他硬科幻,個人倒不覺得硬,反而感覺軟,他談到技術細節時,大多很含糊,新思想新思考新概念多,框架恢宏,但細節少。但這一點不影響他小說的優秀。比如:他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思想,對人類的未來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老紅纓槍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素”,最喜歡的一句話。

科幻迷一個,非常喜歡三體,看了兩遍,前前後後買了四套,自己留了一套,剩下的送給了自己最好的幾個朋友。現在依然向身邊的人推薦這套書。

還記得剛看完三體2,黑暗森林理論提出之後的一剎那,感到了深深地震撼

晚上我刻意地仰望夜空,星星從以前的璀璨,浪漫,變得寂靜,冷酷。是一種從宇宙尺度上的“大寂靜”。用三體3中的一段話詮釋我的心情:

當人類得知宇宙的黑暗森林狀態後,這個在篝火旁大喊的孩子立刻澆滅了火,在黑暗中瑟瑟發抖,連一顆火星都害怕了。

其中劉慈欣對猜疑鏈的解釋堪稱完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本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它是善意或惡意的“人類共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同處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圈、近在咫尺的距離,在這樣的環境下,猜疑鏈只能延伸一至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鏈則可能延伸得很長。

在猜疑鏈上加之技術爆炸,即關乎生存,又關乎發展。就像人類的歷史,涉及到以上兩者中任何一個的必然是你死我活。

三體3中歌者的話:“藏好自己,做好清理”使這種寂靜又添了幾分冷酷。

三體1,2都可以說是經典,幾乎每一個面壁者和破壁人的博弈都可以寫成一本獨立的小說,當黑暗森林體系出現以後,我以為這就是三體這本書的高潮了,看了三體3以後我錯了。我徹徹底底地被劉慈欣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及豐富精彩的想象力所折服。

縱觀全書,無處不體現著個人抉擇對文明進程的影響,甚至是對自然,對宇宙規律的影響。從三體1到三體3,從葉文潔到羅輯到雲天明到程心,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有的甚至算不上優秀,當文明的槓桿不巧落在他們手中的時候,他們的選擇就成為了文明的方向。文明由個體組成,個體影響著文明,可以說一個時期個體的意志就是整個文明的意志體現,就像文革時期的葉文潔,威懾紀元的程心。他們的選擇象徵著文明的興起和衰落。但還有一些另類的個體,猶如基因進化過程中的突變一樣,就像羅輯,就像雲天明,他們的選擇出人意料,但是總會在關鍵時刻扭轉局面。


剪了個蘑菇頭


感謝“沒穿秋褲冷嗖嗖 ”的邀請!

首先一句話申明觀點:不同的人看《三體》,肯定有不同的感受,就我個人而言主要有兩點:一是直接被刷新了三觀,甚至改變了對生命意義和社會的看法。二是愛上了天文學。

第一、被《三體》刷新了的三觀:因為特殊的“光錐命運”的寫法,更加清晰的看清了事情發展的本質,更加珍惜生命,並從此不再相信雞湯。

首先是劉慈欣特殊的寫法,用他的話說就是像《銀河英雄傳說》田中芳樹先生一樣,把小說當做歷史來寫,這也是大多數讀者有點不適應的原因。其實就小編個人而言,我更願意稱為“光錐之內皆命運”,也曾在頭條之上寫過這方面的文章。

簡而言之,命運的光錐是一個奇異存在,它通過簡單的三維模型,展現了事物發展的複雜性,現在一方面是過去光錐匯聚的一個終點,另一方面又是過去光錐發散的起點。就像著名的蝴蝶效應,無數個過去的因匯聚成現在的一個果,現在的果又成為未來無數個因的其中之一,影響未來無數個果。這是《三體》超級燒腦,也是劉慈欣先生超級的厲害之處。可以說他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場跨越400年曆史的實況轉播,讓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發展運行的本質。

總的來說,第一部《三體》還算正常,像一部小說。第二部《黑暗森林》完全是一部劉慈欣先生關於思想、道德、歷史、正義與邪惡的綜合實驗,譬如說關於威懾,羅輯最終的威懾其實和麵壁人雷迪亞茲沒什麼本質的不同,但因為時間不同,在命運的光錐中座標不同,導致了完全相反的結果,雷迪亞茲被憤怒的人群活活的砸死,而羅輯成為了人們的英雄。思想、道德、歷史、正義與邪惡在一瞬間呈現的淋漓盡致。

在光錐中,現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個被稱為命運的奇異東西,無論是每個鮮活的生命還是群體,在其中都無比的渺小,無比的悲哀。就像智子說的那樣:

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過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現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也到處如此。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本原因。進化的旗幟將再次在這個世界升起,你們將為生存而戰,我希望在座的每個人都在那最後的五千萬人之中,希望你們能吃到糧食,而不是被糧食吃掉。”

第二、更加熱愛科學,熱愛星空,知道往世俗之外看一眼!

就像雲天明購買星星時,那位工程師說的那樣,知道往世俗之外看一眼,這是生命的幸運。不得不說《三體》的出現是一部奇書,有著深厚的時代背景。在21世紀初葉人類正全速向科學、科幻時代進步,人類固有的價值觀、社會形勢正經歷劇烈的變革。劉慈欣先生在陽泉這個小城中,以高度的前瞻性,為這個時代進行了鮮活的註解,給整個人類的描繪了一個他想象中的未來,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小編看這部作品,另一大收穫就是愛上了科學,具體而言就是天文,懂得了技術的重要性。這對一個在濃厚社會學氛圍長大的普通中國人來說,非常的可貴。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最多的就是做人,學的做多的是與人的相處之道,智慧之道,學的是謀略,並不關心也不明白科學與技術的重要性。隨人整個社會越發走向科學,我們雖然能切身感到這個社會的不同,但卻無法給出準確的解釋,但劉慈欣先生以前瞻性的高度做了準確的解讀。特別是水滴在末日之戰中對人類艦隊的秒殺,至今令人心有餘悸。可以說,看了末日之戰你還堅信某知名節目中一些專家完全沒有技術含量,完全靠陰謀支撐的古代軍事、歷史解讀嗎?

因此從這一點來說,劉慈欣先生對當代科普有著巨大的貢獻。至少小編為了看懂《三體》,被強迫自學了很多科學知識,也在學習中慢慢愛上了原本不喜歡的天文、航天。

全息解讀《三體》,深度解讀科幻,歡迎喜歡科幻的朋友關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從《三體》三部曲中,你們感覺到了什麼?

反正我只感覺到了一種深深的悲哀,一種面對宇宙支離破碎,文明互相廝殺,太空無比冷寂,人性軟弱無力,唯有死神永生的悲哀...

‍‍三體看了兩遍,第一次看完被其中恢宏的宇宙震撼的無以復加,感覺人生不過一瞬,甚至感覺自己所忙碌的所關心的都不足為道,整個世界都變渺小了。用了兩天緩過勁來,生活還要繼續,工作,加班,柴米油鹽醬醋茶。‍‍

《三體》裡的程心告訴我們:一個聖母就把幾十億地球人都害死。

‍‍‍‍看過三體之後,會獲得一種新的世界觀,叫做宇宙觀。使你可以從最廣闊的視角,以最廣大的時空觀來看待問題。你會發現當前面臨的這點困難根本不是事。三體小說以細膩的文筆,嚴謹的邏輯,曲折的情節,瑰麗的想象,宏大的場景寫到宇宙的重啟,非常值得一讀。‍‍‍‍


弘揚覃氏文化


1,在宇宙的“神射手”和“農場主”故事中,人類就是螞蟻和火雞。

2,給歲月以文明,還是給文明以歲月。

3,在中國,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現實的引力實在是太沉重了。

4,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5,在種族生存面前極權的建立只需要五分鐘,任何價值體系都會轟然倒塌,如果需要殺掉大多數人來保障種族延續,那麼殺人絕不會讓人有猶豫和困擾,而是非常高尚的行為。

6,西方人並不比東方人聰明,但是他們卻找對了路。

7,實際上沒有毀掉什麼,就像一副牌,只是重洗了……可生命就像是一手同花順,一洗就什麼都沒了。

8,在意義之塔上,生存高於一切,面對生存,任何低熵體都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歌者。


lgp3651


人類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在外文明面前,我們渺小如螻蟻。我們夜郎自大卻又不自知,最後斷送了人類的生命。危機來臨,人心惶惶,只要警報暫時一解除,貪圖安逸的本能便露了出來。人性最經受不住考驗,出爾反爾是人的本性。人們喜歡用幾千年的文明來麻痺自我意識,認為可以用兩全其美的方法來解決同外文明的關係,他們習慣了簡單,期盼著童話,希望上帝的垂青。可在黑暗森林法則面前,上帝永遠會缺席。而總有人要為破壞他們美好想象的事物埋單,起初是四位面壁者,後是程心。


一文幾值


《三體》給我個人的感覺用一個詞來形容叫做“極致”。把人類的思維、推理、想象、社會關係、心理承受、倫理觀念等等均推向一個極限。從大宇宙的宏觀角度看文明的生滅,宇宙間的規律以及保證文明生存的基礎條件。看得出作者前期經過長期的宏觀結構構想,基本做到胸有成竹後落筆處巧思不斷,讓人大感過癮。每一個情節,每一個場景,每一次轉折都在人意料之外又在寫作邏輯的情理之中。充分塑造了科幻作品所有的遼遠、宏闊、深邃、靈動,且把想象的觸角無限延伸,最終波及整個已知宇宙。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把已知宇宙寫沒了的作品,《三體》三部曲留下的閃光點太多,這裡不想一一敘述。在這裡想說的是:有些人批評大劉文筆不成,人物塑造不立體。這個有些不同意。他寫的每個人物都是以串聯故事情節為核心設定的。而且這種寫作方式將整個人類的命運和宇宙的變遷,文明的衝突合為一體。可以說在這裡人並非絕對的主角。所以他的小說不可能像其他以寫人物傳記或者寫現實故事的小說一樣,把“主角”塑造的儘可能有血有肉,讓人過目不忘。即便如此,《三體》中的人物我還是感覺各個真實,各有特色,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最難能可貴的,葉文傑、楊東、羅輯、程心、維德……他們都是普通人,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代表了人類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思潮和舉動。他們是人類這個群體的代表,不是什麼救世英雄,也不是什麼道德聖賢。在他們身上,人性的光輝和陰鬱是並存的。作者也用他們揭示了宇宙中存在的“黑暗森林”法則。所以說,如果你感覺個人塑造不夠立體,是因為“人無完人”,而“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其脆弱和堅韌都被大劉刻畫的淋漓盡致,做到這點,個人覺得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高維腦洞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改自“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這句話值得深思,人生很荒誕。雖然我們非常喜歡大團圓的結局,但是確實我們是逐漸地走向死亡。

我們中國人是比較逃避死亡的,從皇帝到宗教追求的是長生不老。而國外的宗教,死後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使得很早的意識到人生的有限,以及有意義的活著。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死亡我們逃避不了,我們是否能夠給存在注入精彩。杞人憂天會給現在帶來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