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1806年11月,法蘭西皇帝拿破崙發佈了《柏林敕令》,向全世界宣佈:禁止歐洲大陸國家與英國有任何的貿易和通訊往來,不列顛群島處於封鎖狀態。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特拉法爾加大海戰

這一敕令的出臺,標誌著大陸封鎖政策的全面開始,此前法國曾打算登陸英國本島,利用陸軍優勢徹底顛覆英國王室,但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沉著應戰,以生命為代價,擊潰了法國艦隊,並生擒法國海軍主帥維爾納夫,徹底打消了法國登陸英國的念頭。

海軍的失敗,讓法國只能從其他領域想辦法,別出心裁的拿破崙想到了經濟,他希望藉助對歐洲大陸的封鎖,以大陸戰勝海洋,徹底打敗英國,稱霸歐洲乃至世界。

英國是個島國,市場狹小,自然資源有限,海外貿易是英國經濟的生命線,按照法國經濟學界的看法,當英國不能通過出口獲取貿易順差的時候,將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英國海軍傳奇將領納爾遜

拿破崙據此認定,只要封鎖了歐洲大陸,英國就將失去最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地和工業產品傾銷地,等待他們的就是財源枯竭、經濟崩潰,到那時,英國將無力對法國採取軍事行動,法國最終會不戰而屈人之兵。彼時歐洲大陸已經全部臣服在拿破崙的腳下,只要剷除了英國這個最大的對頭,法國將再無敵手。

除此以外,拿破崙還有一條說不出的緣由,那就是以政治藉口封鎖英國,為法國的產品打開銷路。比起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不列顛群島,拿破崙時代的法國還是個自給自足的農業國,工業產品技術落後,質量低劣,根本無力和英國產品競爭,篤信重商主義的拿破崙心知肚明,他曾對下屬說道:一個國家沒有發達的生產力就不可能強盛,而如果不能失信保護關稅的政策,生產力的發展就會失去保障。

封鎖英國,將使法國產品獲得足夠廣闊的市場和充足的成長期,藉機替代英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到那時,法國的經濟和軍事兩翼齊飛,拿破崙在歐洲將再無敵手。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拿破崙帝國版圖

拿破崙的這個做法看似新鮮,實則是個老套路,早在1680年清廷平定臺灣鄭經的時候就用過,姚啟聖以海禁切斷臺灣與大陸之間的聯繫,斷絕其經濟來源,削弱鄭家的實力,最終拖垮對手。

但英國不是臺灣,法國也不是清廷。


封鎖初期,法國的經濟獲得了很大便利,例如棉紡產品,鋼鐵製品產量大漲,源源不斷銷往歐洲大陸,而法國的內河運輸也因此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東北部地區,藉助萊茵河貫穿整個中歐地區,與德國、奧地利、荷蘭等建立了廣泛的經濟聯繫。

但這種依賴政策扶植的經濟模式很快走到了盡頭,由於品種單一、質量低劣,加上技術落後、價格高昂,歐洲各國的老百姓普遍對法國貨不買賬(這點今天也是,除了奢侈品,法國貨性價比還是很低),1810年以後,法國的工廠生產開始大幅下降,運輸業也陷入蕭條,除此以外,受制於英國的海軍優勢,遠洋貿易一蹶不振,許多港口城市開始走向沒落。而拿破崙連年征戰,需要耗費大量金錢,只能繼續增加稅賦,這些做法引發了法國社會各階層的不滿。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偉大的拿破崙

自己不爭氣,夥伴們也不給力。


首先是伊比利亞半島,雖然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在1807年參與了法國的封鎖計劃,但卻明面上一套,暗地裡一套,放任英國產品走私上岸,搞的拿破崙勃然大怒,於當年10月派軍隊入侵葡萄牙,緊接著又佔領了西班牙,並把自己哥哥扶上了西班牙的王位,這種蠻橫的做法引發了伊比利亞半島居民的強烈不滿。

1808年馬德里爆發反法大起義,義軍從城市蔓延到鄉村,並很快擴展到全國,而葡萄牙也不逞多讓,在英國軍隊的幫助下,將法國佔領軍驅逐出國土。為了維持歐洲的霸主地位,繼續推行封鎖政策,拿破崙親率大軍征討,但直到下臺,也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以至最後時刻還在感慨:倒黴的西班牙戰爭把我毀了,西班牙是法國失敗的潰瘍。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西班牙是法國的潰瘍

伊比利亞半島的失守,意味著封鎖政策的失敗,英國的產品通過西班牙、葡萄牙源源不斷進入歐洲市場,更可怕的是,法國的失敗,讓更多國家看到了希望,他們開始風起雲湧反抗拿破崙。

受制於封鎖,德意志市場上咖啡和糖的價格飛漲,導致居民十分不滿,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德國人鍾愛啤酒,其實咖啡才是他們的最愛,沒有咖啡,生活變得索然無味。加之法國的軍事佔領和苛捐雜稅,讓一盤散沙的德意志民族逐漸覺醒。奧地利的弗蘭茨皇帝抓住機會,集聚力量,準備對法作戰。在後續的第六次反法同盟中,普奧聯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說伊比利亞半島是開端,普奧是潛在的暗流,那麼俄羅斯的反水,就是真正的災難。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奧地利弗蘭茨皇帝

1807年法國和俄羅斯結為同盟,兩個歐洲大陸的巨無霸走到一起,不說天下無敵,至少也是罕逢敵手。按照俄皇亞歷山大一世的構想,參加拿破崙的大陸封鎖計劃,算是給法俄同盟繳了投名狀,法國投桃報李,可以趁機實現“西方歸拿破崙,東方歸亞歷山大”。拿破崙也認為,俄國是英國原材料的主要產地,拉攏俄國,意味著砍掉了英國的一大臂膀,所以至關重要。

但事實證明,英國對俄國的需要程度,遠不及俄國對英國的依賴程度。彼時的俄羅斯,依舊是個落後的農業國,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木材、皮毛等,市場需求狹窄,質量一般,他們與歐洲的聯繫十分疏離,像是意大利、奧地利、西班牙等,和俄羅斯根本扯不上什麼親密關係,雙方政治上疏遠,經濟上無瓜葛,但獨獨英國是個例外,他們先進又廉價的工業品對俄國來說不可或缺。封鎖以後,俄國經濟遭到重創,不得不網開一面,偷偷進口英國產品,在被法國制止以後,轉而通過中立國進口,1811年俄羅斯頒佈《與中立國貿易的規定》,減少了要求證明船貨中立性的文件,簡化確認手續,說白了,就是公開通過中立國進口英國商品。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歐洲救星俄皇亞歷山大一世

拿破崙對俄國偷天換日的做法大為不滿,去信要求亞歷山大一世改變做法,否則就要戰爭。

除此以外,領土問題也讓兩國關係產生動搖,拿破崙曾經承諾,將土耳其的莫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交給俄羅斯,但後來又反悔,而俄羅斯自彼得大帝時代,就夢想著打開外高加索的束縛,獲取君士坦丁堡,葉卡捷琳娜時代,更是叫囂要把華沙和君士坦丁堡統統收歸俄羅斯。但在拿破崙眼裡,君士坦丁堡是世界的中心,是法國的囊中之物,怎麼能便宜俄國人。

在波蘭問題上,雙方也有分歧,俄國三次瓜分波蘭,獲取了最大的領土,但拿破崙控制波蘭以後,計劃建立波蘭大公國,將原有的領土合併進來,讓波蘭復國,這引起了俄國極大的恐慌和不滿,按照拿破崙的說法:我絕不去宣佈波蘭王國永遠不會重建,去敗壞自己的名譽 。其實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通過扶持波蘭,可以在東歐平原上築起一道天主教的屏障,遏制東正教的擴張。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拿破崙進入莫斯科

至此,雙方的矛盾再無法調和。

歐洲大陸內部風起雲湧,英國自身,也在想盡一切辦法消除封鎖政策的影響。

《柏林敕令》頒佈後,英國遭到重創,一個月時間就有五家銀行倒閉,全年發生兩百餘起破產事件,許多小企業停產,然而英國並沒有妥協,而是孤注一擲,對法國發起反擊,英國議院命令,禁止與法國及其盟國控制的港口進行貿易,並給中立國施壓,禁止與法國及其盟國進行貿易往來。

除此以外,英國還依仗其強大的海軍,搶佔法國海外殖民地,擴大在美洲、印度、非洲的市場,以減少封鎖帶來的損失。

1810年以後,英國進出口都呈現不同程度增長,也就是說,法國的封鎖政策不僅沒有拖垮英國,還讓對手逆流而上,獲得了更大的收益。

歐洲黑歷史:封鎖整個歐洲也打不死英國,拿破崙輸得不冤

▲工業革命讓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而此時的法國,根本無暇顧及英國,1812年6月,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越過涅曼河,浩浩蕩蕩遠征俄國,帝國斜陽,正式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