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一非洲國家和中國軍隊打仗,結果變成東非“小中國”

67年前,一非洲國家和中國軍隊打仗,結果變成東非“小中國”

上個世紀中國完成解放戰爭後,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做主。然而當時的中國,卻承受著很多來自外界的惡意與壓力。朝鮮戰爭就發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上個世紀50年代處,中國軍人渡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傳說,誕生了讓人仰慕敬佩的戰鬥英雄。

67年前,一非洲國家和中國軍隊打仗,結果變成東非“小中國”

那時候中國志願軍和朝鮮軍隊,面對的敵人不只是美國軍隊,而是由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當然了,這其他國家在當時都是配角,武器裝備和戰鬥力和美國差遠了。這些國家除了一些歐美國家,還有兩個非洲國家。其中一個國家和我們中國可謂是不打不相識。

67年前,一非洲國家和中國軍隊打仗,結果變成東非“小中國”

它就是埃塞俄比亞。這個國家在二戰結束後是有兩把刷子的,正因為那時候軍事實力尚可,也因此膨脹了不少。朝鮮戰爭的時候,這個國家為了討好美國老大,派出了一千多人的“精兵”,一副來勢洶洶、勝券在握的樣子。結果在1952年無比激烈的上甘嶺戰役中,埃塞俄比亞軍隊損失慘重,付出了幾乎一半的傷亡代價。

67年前,一非洲國家和中國軍隊打仗,結果變成東非“小中國”

也正是和中國軍隊這一戰,重重打醒了當時埃塞俄比亞的皇帝。這支軍隊的殘部回到遠在非洲的故土後,埃塞俄比亞國內進行了反思。他們認為中國以前從沒得罪過他們,開始後悔聽信了美國的話。這以後一向親美親日的埃塞俄比亞,開始轉變了自己的策略。

67年前,一非洲國家和中國軍隊打仗,結果變成東非“小中國”

​67年前,一非洲國家和中國軍隊打仗,結果變成東非“小中國”!以前埃塞俄比亞的首都有日本街,後來隨著此國與中國交流越來越頻繁密切,這條街也逐漸變成了中國人為主的唐人街。除了貿易上的往來,此國就連經濟模式也仿照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也從中國進口,活脫脫是東非的另一個“小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