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楷书法总写不直,有什么方法吗?

清影摇风23


小楷书法要与大楷和行书结合起来练习。想让小楷笔画直,主要取决于控笔,包括稳和速度等等。大楷、行书和小楷的笔法略有不同,但大楷能练手稳,行书能加快笔速,说白了还是日积月累的功力问题。古人的书写工具就是毛笔,日常的书写速度不亚于今人使用硬笔书写,我们日常学习书法,在量没有上去的情况下,很难发生质的转变。小楷名帖有《灵飞经》、《乐毅论》等等,仔细观察细节,方法说起来容易,但练起来还需勤动手,多动脑,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共勉之。





龙铭先生


根据我写小楷的体会,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一开始,写不直很正常,一般情况下,要采用界格。有横成行、竖成列的,也有只有竖成列的。古代一些书法大家,也是在有界格的纸和绢上书写,比如乌丝栏。唐人写经大都是有竖列无横行,形成一种自然之美。

另一方面,写不直说明自己的功夫不到家。小楷书法,于芥豆之间布局运笔,一靠手上功夫,二靠眼力。如果连竖列都写不直,说明眼力还不过关,还须不断练习提高。








柏夫文艺


一、首先线条方面小楷书法以“清、腴”为贵。小楷书法字形较小但是结构严谨。那么“清腴具体指什么呢?“清”是指线条必须洁净而不混浊。“腴”,是指线条虽然纤细,但更要在细中显现出丰腴来。小楷的书写不是大楷的缩小版,要体现出小中见大,又要处处显现大字的技巧和功力,点画要峻利,字里行间要洁净,线条不允许臃肿,也不允许墨渣渗出。下笔时的动作一定要稳建,要轻而简捷。

二、其次结构方面小楷字形结构以“宽绰“为贵。 古人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宽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小中见大“呢?就从运笔上下手,可以采用“以点代画”的手法,这样使画与画之间空隙增多,使作品在整体感觉上达到一种宽绰的效果。小楷采用“点法起笔、尖锋入纸”锋尖运行,但在运笔过程中,仍要保持 “逆入平出、提按顿挫”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

小楷字形结构还有宽绰特点就是整体有种“扁势”造成一种“横放竖收”效果。小楷十分追求点画舒展和结构自然开朗的效果,字形一旦取得扁势后, 凡横向之间的点画,就会显现出一种左舒右展的态势,就容易使字形产生一种虽小而见开阔,内紧而见 外拓,既萧散疏朗而又见游刃有馀的感觉,达到了宽绰的效果。


舍得就会快乐


这是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一个欹正关系的问题,也是你对作品的一个感知和认知的问题。可以这样去考虑。可以立一字为中心,找出中心线,笔划多的字稍大些,由心中去排列,但每个写首先都要写端庄,字的大小,上下承接的间隔距离要适宜,横要平,竖要直,还有执笔和坐姿等问题要纠正,因为楷书方框形的,主要的还是你自己去分析,把住中心线不左偏右斜为盼。








东方明月方胜利


初学楷书,无论大楷、小楷,都必须有界格。初学最好用铅笔画出格线,这样比折叠的要清淅一些,有利于书写。

理论上讲,字要上下对直,就是字的重心要对直。对于初学者来说,迅速找出一个字的重心,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长时间的书写实践才行。

那么有没有其它方法呢?有的。

决定一个字在格子里的位置,往往是第一笔。比如,写个“丁”字,第一笔是"一”,书写时,落笔的位置与上格线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大小视字体大小而定),与左格线也保持同样的距离,当行笔到右边时同样如此,然后在横画的中间位置起笔写竖勾,距离下边格线保持相同距离,自上而下,依次书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眼和手的配合达到熟练的程度,上下对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重点就在于,每个字的第一个笔画的位置,将决定一个字在格子里的位置。


林边书屋


为什么要直?你说的“直”是指什么直?竖吗?像什么样的直?



伍增杰书法诗词


先在格里写,熟了再在白纸上写。



迈克尔赵赶驴


很多朋友在竖排写书法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写不直!我来告诉你一个我常用的联系方法——👉写在竖线上。

这样练习一般有两个好处,👉第一呢,是可以在有线辅助的情况下,慢慢尝试着把竖行写直。

👉第二个好处非常有效,因为有竖线在中间,你可以很好的判断自己这个字的重心是否写在字中心,这能帮助你练习把字写平稳,写平稳了,字就不会太难看。


冰与火之歌丶


多临帖,而且要多临古人经典作品,身子要坐正,纸摆放正前方,当然最好划格子,找中心线把字写进去,熟能生巧,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一段时间下来,自然就写得直了。


CCTY陳


一是找对支撑位,二是用有格的纸,有对比,三是注意速度。三点作到,基本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