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曹衝稱象,大象是從哪裡來的?

梓宸濤濤


有一本記載朝時期歷史的史書《南史》,在書中有一節關於南朝梁末的一段記載:“淮南有野象數百,壞人室廬。”淮南即現在長江以北的江蘇省、安徽省等區域。這段記載說的是,在淮南地區生長著數百頭野生象,當時把人家的房子的破壞了。

三國在南北朝前面,三國時長江流域有象就不奇怪了。那時在長江流域,森林覆蓋較廣,且並不主要是漢族人聚居,多為山越(部分為短人)、蠻族、獠族等,還有猿族、夷等非漢族,後因漢族征伐,統一合併,就融合成漢族了。

曹衝稱象的位置,據專家考證是在河北邯鄲。可以推論,孫權在吳越一帶帶兵時發現野象,選較大的送給曹操,於是有了曹衝稱象的說法。


Nathanx



關於第一點,大象是孫權送的。關於第二點,三國時期有大象,是從南方過來的。不僅三國時期有,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大象的記載了。

那麼說第一點。

曹衝稱象是在《三國志》裡有明確記載的——《三國志·魏志》曰:鄧哀王衝,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克其水所至,稱物以載之,則立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冷門一點的來源:《藝文類聚》卷九十五《江表傳》:孫權遣使詣獻馴象二頭.魏太祖欲知其斤重.鹹莫能出其理.鄧王衝尚幼.乃曰.置象大舡上.刻其所至.秤物以載之.校可知也.太祖大悅。

關於第二點。

三國時期有大象,是從南方過來的。不僅三國時期有,先秦時期就已經有大象的記載了。另外,提一點和其他答主沒有提到的:大象原先在河南也是有的,想想河南電視臺的大象圖標,不然你以為河南的豫字是怎麼來的,豫,牽象者也。大象的分佈逐漸集中在長江流域是秦漢以後的事,當時南方開發沒北方好,熱帶地區大象的數量肯定比現在要多的多,而不是跟現在一樣只在西雙版納才有。像當時的臨邑國、永昌郡、廣州都有大象分佈,抓兩隻大象送北方去不成問題。總的來說,這是個歷史地理問題,話不多說,現在上乾貨,以下是藍勇的《中國歷史地理》:


題外話:送大象是孫大帝的愛好,兩國邦交靠大象,通過憨態可掬的大象,已達到睦鄰友好的目的,俗稱“大象外交”。

┐(´-`)┌動物外交的開啟者:孫權

“《江表傳》:蜀將諸葛亮討賊還成都,孫權遣勞問之,送馴象二頭與劉禪。”


阿米婭


曹衝稱象一事在《三國志》中有明確記載:

“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

當時的大象是孫權進獻給曹操的,那麼孫權所進獻的大象究竟出自何處呢?可能不少朋友認為應該出自當時的交州(現今中國廣西和廣東、越南北部和中部),畢竟現今越南象還是很出名的嘛!不過結合史料分析,我認為出自當時的揚州更為可信。

今人對中國古代大象分佈的“誤解”

對於中國古代大象的分佈,我們往往會存在一種誤解,覺得古時候的大象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只存在於四川,雲南以及廣西部分地區,有些朋友甚至覺得中國古代壓根就沒有大象,當然,畢竟現今中國除了雲南少部分地區還能看到野生大象的足跡,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看到的。

其實在中國古代,大象在中國大陸的分佈是非常廣泛的。早在夏商周時期,中原一帶就遍佈了大象的足跡,這些在殷商時期的考古發掘中我們不難發現,在殷墟不僅出土了象骨,甲骨文中也有大象的記載,在一些商周青銅器紋飾中也有象紋。古時候的中原地區便是現今河南一帶,現今河南簡稱“豫”,為什麼要叫這個字呢?因為“豫”字的象形文便:是一個人牽了一頭大象的形象。

據《呂氏春秋》記載:

“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

所以在商周時期,至少中原一帶便是肯定存在有野生大象的。

當然,隨著環境以及人類的雙重作用,大象的數量以及棲息地都在不斷變化,那麼到三國時期還有哪些地方有大象的足跡呢?

三國時期大象的足跡

三國時期,大象的主要活動範圍從昔日的黃河流域遷徙到了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廣闊地區了,也就是在當時蜀國益州,吳國的荊州,揚州,交州一帶都能找到大象的足跡。為何這麼說呢?其實有關三國的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我們結合其他史料分析不難得出這個結論。

據《南史》(南北朝時期)記載:

“淮南有野象數百,壞人室廬。”

在三國之後的南北朝時期,淮南一帶還有如此之多的野象,難道三國時期這一帶地區會沒有嗎?而後來隨著人口南遷,經濟重心南移,大象的活動範圍也逐漸只剩下了西南一帶。到現今僅存於雲南部分地區。

孫權進獻的大象出自揚州而非交州

綜上所述,當時孫權所掌控的揚州地區肯定是有大象存在的,所以當年進獻給曹操的大象應是出自這一帶無疑。為什麼不會是荊州和交州呢?這裡簡單說三個時間點

一:曹衝病逝於公元208年;

二:公元211年,東吳派遣大將步騭為交州刺史,這時交州才正式成為了東吳的勢力範圍。

三:公元219年,吳將呂蒙奇襲荊州,自此荊州大部分地區才正式由動武管控。

所以在208年之前,孫權要給曹操進獻大象,不至於捨近求遠,還跑去有爭議的地方去捉!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應該是南方鄰國進貢來的。理由有三:

其一,雖然在上古時代中國華北、江南一帶也有大象,但歷史上關於春秋以後的文獻中極少提及王公貴族普遍使用大象或大量製作大象配飾物的記載,春秋以前倒是不少,這種明顯對比,說明春秋以後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大象幾乎絕跡了!

其二,從現代考古成果得出的結論來看,出土的大象屍骨或有關器物都以秦朝之前為多。

其三,由於人類活動的壓力及氣候變遷,主要是氣候變冷,大象生存條件受到極大威脅,大象大舉南遷,而這個氣候條件變化的時代恰好又是在春秋戰國時代。

上述三個原因大致時代分界比較鉚合,都集中在秦以前,說明秦朝時中原幾乎沒有大量的大象存在。及至三國時代,中原已經完全沒有土生土長的大象了。

由此推斷,曹衝稱象所用的大象除了外地引進外,本地產的大象幾乎不可能。而大象在古代中國多是南方鄰國進貢的禮品,以皇家馴養大象為主,用來在典禮時顯示威儀。而以曹操在當時朝廷的地位,孫權討好他進獻大象也完全可能,說明曹操家門顯赫,其氣派堪比皇帝,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當時曹操在朝廷的地位和春風得意、傲視天下的驕縱。\r





讀書人說


古代曹衝稱象的故事來自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原文是: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嘗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裡面有一句話是“時孫權嘗致巨象”。我們翻譯一下就是東吳的皇帝孫權曾經送了一隻大象給曹魏政權。所以大象不會是曹魏政權本地所產,曹魏位於華夏的北部地區,大象屬於熱帶動物。所以曹衝所稱的大象應該是從東吳而來。

那麼東吳有沒有產大象的地方,我們翻閱了一下當年三國時代的東吳地圖,可以看到東吳鼎盛的時候疆域廣袤,一共有32郡及三州,即荊州、揚州、交州,交州就是今天的廣州一帶,而東吳疆域的最南部甚至到了今天的越南的中部,那裡屬熱帶季風氣候,有一個歷史記載需要我們注意,那就是越南中南部曾經有一個佔婆國,亞洲象和爪哇犀特別多,曾經被中國漢朝稱為“象林國”或“象林蠻”。隨著歷史發展,朝代的更迭,後來在中國的史書裡面,這個國家又有了三個不同的稱呼:東漢末以後稱林邑,唐時稱環王國,五代以後稱占城。

據此,我們可以推斷曹衝所稱的大象可能是從當時的越南地區通過水運和陸路運輸來到了孫權的東吳的首都,很有可能是進貢之物,然後又從東吳首都作為禮物輾轉到了曹魏,提供了一個曹衝展示才華的機會。


科壇春秋精選


根據這個問題,現如今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大象是來自於揚州!很多人都拿出了很多證據,比如說當時在古代的時候,大象出沒的區域來自於黃河流域,比如說河南的簡稱是豫,也就是有大象出沒的意思,所以才擁有這個簡稱。

而到了三國時期,大象出沒的區域,根據記載的話應該是位於長江流域附近,所以有人就據此推測說孫權不可能不遠萬里從當時的交州,也就是淮河流域把這個大象運輸過來,然後交給曹操。

但是很多人沒有辦法理解的一個事情,我就要跟大家說一下了,因為曹操與交州之間的聯繫其實很早就已經進行了。曹操一開始攻佔荊州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交州這個地方,所以太想了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人過去,出使交州這個人就是劉備的手下劉巴。

這件事情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前,可以說曹操一開始對於交州這個地方是特別關心的。

其實縱觀曹操的一生,曹操對於大漢王朝的威嚴,可以說一直是放在心上的,至少少數民族你想到叛亂是不可能的。屋還鬧了判斷曹操帶兵過去,把他給滅了。羌族人鬧了叛亂,曹操過去把馬超暴打了一頓,然後鮮卑人想要鬧叛亂,曹操就在床邊捉刀!曹操一生都致力於恢復大漢王朝的輝煌,所以給他的評價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因此,對於大漢王朝最南部的這一塊邊疆地區,曹操也是十分放在心上的,也希望這個地區能夠保持和平,能夠歸於大漢王朝的統治。

孫權自然知道這一點,同時,孫權也擔心曹操玩兒一手遠交近攻的戰略,(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交州這個地方不大好控制,所以從這個地區拿一頭大象交給曹操,一方面告訴曹操說你看這個交州在我的手裡面,你不用打那方面的心思了,另一方面也向整個朝廷證明說自己能夠維護大漢王朝的尊嚴的。

另外,對於當時的人來講,大象這個東西已經是一個很難見到東西了,否則曹操也不至於說拿一個大象體重的東西來考驗考驗大家呀!曹衝稱象稱出來的頂多就是一個大概的重量,難道歷史書上沒有記載吧?很顯然,曹丕,曹植或者是國內的那一些氏族,大家都沒有這方面的記載,證明大象已經徹底的遠離了中原,或者是人類繁華的地帶,因此孫權的這一頭大象應該是來自於交州,而不是來自於揚州。

孫權這個人是一個倔脾氣,他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包括他跟北方的公孫度之間的聯繫,別人要稱帝瞭然後孫權一定要搞一個1萬人的使團去給他拜壽,然後底下的大臣就勸他別這麼做,你這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說我不我就要這麼幹!

所以說孫權對於這些小事情是挺糾結的說是交州來的大象絕對不會說從其他地方偷工減料。


漩渦鳴人yy


首先,三拍君認為,這道題出的有意思,兼具科普、歷史、考古和人文。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從河南的簡稱“豫”說起。

河南簡稱豫,有人說豫就是長矛和大象,所以說曹衝稱的象是從河南運來的。其實,這是個以訛傳訛。

可是對“豫”字的得名由來,迄今史學界、地理學家有不同的解釋。

其一,竺可楨先生認為:“河南省原來稱為豫州,這個豫字就是一個人牽了大象的標誌,這是有意義的。”

其二,張漢沽先生說:“豫”字左旁為“予”,予者我也,豫的右旁為象。“豫”即表示一個人,手牽一頭大象。

其三,秦文生先生也認為:黃河流域至遲在殷代尚有較多的大象,河南古稱“豫州”,是因為產象而得名。以上這些說法均值得商討。

那麼,“大象”說究竟錯在哪裡呢?其實稍微有古文化知識和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河南簡稱“豫”,是從夏禹開始的。大禹治水將天下分為九州,並將他首都陽城所在州稱之為豫州。“豫”字也就由此而來。

當時考古工作者在中原出土了一頭大象,認為中原有大象,便把“豫”當大象了。但忽視了一點,出土的那個地層滿世界都有大象,不只是中原有大象,將“豫”字解釋為動物大象實屬牽強附會。

《說文解字》中將“豫”釋為“象之大者”。此“象”非生物學之大象,而為“大氣象”也!《周易》之豫卦為雷出地奮之象,生機盎然之勢,“豫”字應該是“大氣象”的意思。

從大量的典籍中, 專家們沒有找到“豫”字與動物大象有關係。“豫”與“象”有關,但非動物大象。對“豫”的解釋,恰恰印證了老子的說法“大象無形”。

雖然河南的簡稱和大象無關,但考古發現表明,在古代,中國的大象分佈很廣。

今天,中國只有在雲南南部才有少量大象分佈。其實,在古代,大象在中國的分佈範圍極其廣泛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就有大象頻繁出沒。

河北陽原縣就發現了亞洲象的遺齒和遺骨,其時代約在夏末商初(距今約3000~4000年前),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亞洲象分佈的最北記錄,約在北緯40°11′,與北京處於同一緯度上。

在距今8000~2500年前,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對自然環境影響微弱,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年均溫較現在高2~3℃,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較現在高5℃以上,華北地區大部為亞熱帶氣候,茂盛的植被和遍佈的湖沼為野象的生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河南安陽殷墟中也曾發現有象的遺骨。

從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50年這一時期,大象活動的北界位於秦嶺與淮河一線以南的長江流域。雖然當時大象偶爾也移動到淮河以北,但已無法越冬,同時一到淮北,就為當地人所捕殺。

在長江上游的四川盆地,野象在晉以前仍在長江以北生活,但唐代以後則主要限於川東重慶到綦江一帶的江南地區。

在長江中游的鄂、湘和贛等地的大象,南北朝以前在長江以北,以後則限於江南。在長江下游地區,從江淮到杭州灣一帶,平原丘陵廣大,江河湖汊眾多,水草豐美,十分適合大象的生活。

大家還記得曹衝稱象的故事嗎?

那大象便來自孫權控制的江南地區。然而由於長江下游在長江流域中屬開發較早的地區,因此皖南地區的野象從公元550年後就不見於文獻記載了。

在錢塘江以南,象的消失較遲一些,931年秋,浙江衢州還有捕象的記載。此時野象分佈北界的東端,已南移至溫州一帶。公元920~940年,象牙仍是福建的主要貢品之一。

近3000~4000年來,我國亞洲象的分佈從北緯40°11′(河北陽原)縮至北緯 23°20′(雲南滄源),向南移了17個緯度,直線距離達2000千米,變遷十分巨大。

在野象北界南移的17個緯度中,大約有5~6個緯度是由於氣候變冷所致,其餘的皆為人類活動的影響結果,尤其是兩廣地區野象的絕跡,主要是人為影響,

有學者認為,20人/平方公里是我國野象生存可耐受的最大人口壓力閾值。我國古代動物中類似遭遇的還有長臂猿、蘇門答臘犀、馬來貘等,不過後二者現已經在中國大地徹底消失。

瞭解了上述知識,我們在回到本題:曹衝稱象,大象是從哪裡來的?

【原文】曹衝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於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複稱他物,則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

“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去看。 ……”

所以說,大象是孫權送的,那大象便來自孫權控制的江南地區。


二言三拍


曹衝稱象出自三國志這本書,書中對於大象的來源也做了說明,大象是孫權送的。那麼孫權從哪弄的大象呢?

當時孫權的地盤主要在江浙一帶,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只有雲南西雙版納產大象,其他地方已經絕跡了,但是在古代卻並非如此。在很早以前黃河流域也是有很多大象的,處於中原的河南以前就是大象的棲息地,河南省的簡稱豫就是這麼來的。而長江流域的大象就更多了。

2001年考古學家在四川成都市區發現了一座古墓,也就是現在的金沙遺址博物館,裡面就出土了很多完整的象牙。

一直到秦漢時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還都能見到很多大象。現在的湖南、湖北、四川,甚至陝西都能見到大象。

到了後來北方的象群漸漸的絕跡,但是三國時期廣東附近也還是能見到大象的。

對於孫權來說,弄幾頭大象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漂浮菌


《曹衝稱象》小學就學過了,因此曹衝的聰明形象深入人心。 後來人們發現從大象的分佈區域來看,三國時期的曹地是沒有大象的,如此一來,曹衝稱象的記載就成了謊言,莫非真是文人編寫的故事嗎?

動物外交學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提到環境的變遷了。隨著歷史進程的不斷前進,從古至今,地理環境也一直髮生著變化,三國時期的蜀地,毋庸置疑是有大象的,而孫權所佔領的吳地也是有大象的,後來,在與蜀國的戰爭中,孫權投靠了曹操,將大象進貢給曹操也是有可能的,查了資料,還真有記載。 曹衝稱象出自《三國志》, 送大象給曹操的事情在《藝文類聚》中有記載,所以曹操也是有大象的,曹衝稱象是有跡可循的。 其實孫權不僅給曹操送過大象,還給諸葛亮也送過。看過現如今的“熊貓外交”,不得不說,“動物外交”也是受到了古人的啟迪呀!


納蘭伈伈


曹衝稱象這個故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但是《三國志》裡只有寥寥數字來描述:“時孫權曾致巨象”,只說了大象是孫權送來的,要知道三國時期中國是沒有大象的,孫權的大象又是哪來的呢?


這讓人們對大象的來源非常好奇。因此就有人推測曹衝稱象不過是為了襯托草衝的睿智,很有可能歷史上並不存在,是後人加上去的。


但是我認為就這樣判定曹衝稱象事件的真偽難免有點武斷,而且雖然當時中國沒有大象,但是越南那邊卻盛產大象,尤其是越南北部的九真郡,當時歸東吳管轄,大象很有可能就來自於九真郡。而且《江表轉》中就記載了“孫權遣使詣南訓象兩頭”,很有可能這兩頭中的一頭就送去給了曹操,因此才有了曹衝稱象的美談!

小編個人覺得曹衝稱象應該不是虛構的,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