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有趣的中国水系称谓现象:长江以北多称“河”而以南多称“江”,这是为什么?

清风朗月zgh


“江”、“河”的称谓没有明确的界定数据。

通常把注入外海或大洋,地面径流比较稳定,一年四季变化不大的河流叫“江”;把注入内海或湖泊,地表径流因季节变化而发生极大变化的河流叫“河”。

这是江河的本质区别。


在中国,南方的河流多以“江”命名,北方的河流多以“河”命名。

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这“南江北河”的背后隐藏着我们中华民族汉语言习惯的博大精深。

从字义上看,江,从水从畺,是国家边界的河流,也有人工的含义,不易改道泛滥;河,从水从可,其本意是需要不断加高加固。河处于中原地区,需要经常加固,而江处于边疆地区,不需要加固堤防。


江河之分是由我国河流流域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人工干预程度等因素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时代变迁和历史发展的结果。

“江”“河”的称谓,特别是长江和黄河的命名,除了悠久的历史渊源外,和其本身所处的地域或部族文化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在心思细腻的南方人眼中,长江属于非常大的水域,所以长江被称之为江,以此来表达出它的宽广,南方的河流也多称为“江”,如岷江、钱塘江、金沙江、丽江、雅鲁藏布江等;而黄河地处北方,由于北方人的粗犷性格,将没有大海宽广的水域,都称为河,如黄河、淮河、洛河、辽河、塔里木河等。
但也有例外,如北方的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等,也许这就是水系称谓领域的中国特色吧。


闫老师学书法


什么是"江“?什么是"河"?为什么同样是流水的大沟渠,却有两种不同的叫法呢?关于"江"与"河"的区别,朋友们引经据典,虽然说了个万语千言,但都不如我小时候听来的一个与众不同的解释清楚。

在大约四十年前吧,刚上初中的我在家读书,几个老表和表舅趁农闲到我家帮忙盖猪圈屋。午饭后休息时,表舅将我放在旁边的书拿起来念道:历史,地理。我听到表舅读出书名,有些惊异地问道,大舅,你不是没读过书啰嘛,啷个认识字呢?表舅有些羞赫地回道,那是解放前的事了,解放后我参加过三期扫盲班,二期识字班,现在可以认一千五百多个字,会写一千个字耶。大老表接口说,老汉又在吹牛逼,明明只会写八百多个字,硬要说一千个字。表舅脑怒道,你跟老子爬(滚),四舍五入,四舍五入懂不懂?表舅的话顿时引来人们一阵哄笑。

二娃,你读的书都讲些啥子?表舅问道。我说,历史就是讲过去历朝历代发生过的事,地理呢就是讲山川河流的走向,和气候变化这些东西。表舅听我这么一说,脸上顿时肃然地说道,你们现在不得了哇,连诸葛亮的奇门遁甲也要学呀。表舅的话让我顿时无语。

表舅不以为然地瞄了一眼我约带鄙视的表情,将头上缠着的白布帕解下来放在一大腿上。在我们这里,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都会缠白布头帕,据说是为了纪念诸葛亮,不过现在很少了,只有一些边远的乡村才能看见。

表舅掸了掸头帕,拿起历史书说道,这本历史上肯定写得有前五百年的事,肯定写得有诸葛亮,对不?我说,大舅,不是五百年而是五千年,上面也确实写得有诸葛亮的事。表舅又拿起地理书说道,这本书我先头翻了一下,上面写的全是什么山脉哇,河流哇,这些东西就是诸葛亮兵书中说天文地利,你把这两本书伙(合)起来看,不是奇门遁甲又是什么?

表舅说到这里,用脚

跺了跺地接着说道,我们这里,就是我们舒家大队(村),古时候也是一个国家,跟山后景家大队,小珍溪的方家和跟河对门坝上的刘家都各不相干,哪时候一姓一方①,十姓一邦,百姓一国,只要碰到起就要打死人子架,就是诸葛亮把我们这些人统到一起成了“竹根亲"②。相当于《聊斋故事》的故事,直听得我一时间目瞪口呆。

我过了好一会才问道,大舅,你都听谁说的?你说一姓就是一个国家,我们舒家大队的地盘要不了半天都能走完,除去国界土地都没得了,不会象现在恁个弄块石头立起就是边界吧?

听街上施翰林的孙子施茂怀说的,大舅大声地说道,这时一旁的表侄突然说道,爷爷,你又说是施先生说的,他都死了好多年了,你嘴笃笃的抖不抻展,还是听雨顺大公讲听起安逸些。大公,还是你来讲,我认你一背(篼)牛草。

表侄口中的的雨顺大公,名叫舒雨顺。在我们这里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当时就已经70出头了,可却当了近40的兵,从护国军——国民革命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一直当兵到55年,因为当他听说老家也分田地之后,就以自已年龄太大不适合呆在部队为由,退伍回家了分田地,连县人武部的工作都不要。

大舅舅接过话头道,你们这些娃二没出川,很多事情都不晓得,我在外头当兵几十年,差不多跑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国家南方和北方大不一样,我们这里不比北方,国家之间要修长城,点狼烟,我们这人口要多些,没有水的地方,就在山上用石头修个寨,眼光所及即为地界,只要不超过5人,且不带刀枪等武器,双方一般都不理会,如果违反这一条,越过眼界就敲锣打鼓,放火炮(鞭炮)报警,我们常说的眼界高低,其实说是这个,因为眼界不行,如果看不准,就很可能引起族与族之间的争斗。

我这里与北方还有个不同,就是多以江河溪沟为界,1948年,国民党不是想"划江而治“吗?这就是所谓江(疆)界,北方为什么不以江为界呢?因为北方称江为河,这个河与活动的活虽然字不相同,但意思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河=活,固定的,江=僵。

大舅舅见我和其他人听的有些懵逼,就是解释道,大家都知道最大的河是黄河对吧,但你们晓不晓得为什么"起黄沙“呢?这把天都染黄的沙又是哪里来的,你们晓不晓得呢?在我们国家的西北边,也就是陕西,山西那边,全是大遍大遍的黄土,大风一吹就把黄沙吹到天上,一些翻过秦岭就吹到我们这里来了,他们叫沙尘暴,我们这里叫起黄沙。西北的黄土不比我们这的黄泥巴有粘性,而且极少有岩石,如果河水流动冲击松散的岸边,极其容易改变河道,41年打鬼子的时候,我们部队就遇到过一回,半个月前都渡过的河,一场大雨过后,那条河啷个都找不到啦,在北方很多时候地图都靠不住,有可能是一场大雨,或者一场大风过后,完全有可能地上的东西都变了,只能找当地的老乡当向导。

我当时说道,大舅舅,我们老师可不是这么解释的哟。他说,江河只是人们生活的地方不同,叫不一样罢了,江河其实一样的。

大舅舅笑骂道,你们老师晓得个锤子,老子打过的枪子,比他见过的狗卵子都多,自古以来,皇帝都说“江山永固“,没听哪个皇帝说过"河山永固“,就因为黄河老改道,而长江却不会,你想啊,皇帝的天下要是改道,岂不是改朝换代要变天了吗?这就是区别,知道不!

见过什么叫强辞夺理吗?见过理直气壮的强辞夺理的吗?我认为这就是。

不知道我这故事中对"江"、“河"的解释,是不是能让朋友们明白。

①:方,指方国

②:竹根亲,指盘根错节,转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四宝斋


江和河的区别要从字理上进行分析,不懂字理就会把江河混为一谈,其实有质的区别。
江(疆) 江是有三点水”氵”和“工”组合会意形成的字。“氵”表示水,这里指流水的水道;“工”的甲骨文是劈柴的斧子,引申为工具,以“天工开物”作参照,表示天然的大水道长江,就象长江的山峡如刀斧劈开样,就把“江”引申为天然水道。后借“疆”声表示长江是中国南北的疆界。
河(合)甲骨文画“人扛工具站在水边”;金文就变的复杂了,又增加了一个“可”字;篆书和隶书到楷书,就变化为现在用的“河”字。从这个变化看,河是水和“可”组合会意的字。要了解“河”的本义,必须明白“可”的本义。
可(肯合切)是由口和丁组合的字,口表示说唱,丁是人的变形,表示男人,常说“男丁”,所以甲骨文“可”是男人唱歌之形,“可”是“歌”的古文。《说文解字》“可,声也。从二可。”“可”也是哥的初文。哥的形义为二丁表示两个男人,两口表示上下呼应,歌唱中要合曲律,所以表示男子弟对兄之间的称呼。后来加归类符号“欠(唱歌要深吸气)”,繁化为唱歌的“歌”,“哥”是歌的初文;把“哥”作弟对父兄的称呼之用。“可”就引申为唱歌是否合声,配合是否得当、合适,得领唱者的是否认可,肯定。《说文解字》:“可,肯也。” 理解了“可”就好理解“河”的形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途径中原,中原多为平原,遇到洪水经常改道,经常发生水灾,世世代代不断地治理,怎么治理?只有不断地修筑大坝,疏通水道,使河水与修筑的工事相适应,所以“河”的本义为:通过人工修筑堤坝、疏通河床,使之适应水的流量和流速的水道,称为“河”。借“合”声表示治理黄河要上下游各民族人民通力合作,仅凭个人和少数人是无法实现黄河的安定。
所以,江为天然水道,河是受人工修筑、治理影响的水道。南方和北方流经崇山峻岭自然形成的水道多称江。江与河的区别在于水道有无人工影响。有影响称河,无影响,自然形成称江。

大渡河为啥称“河”不称“江”?你仔细看下大渡河的水系,就会明白了!


严师说字


准确的说,中国的江河叫法有三个带,长江以南几乎都叫江,有少部分叫水的,淮河以北辽河以南几乎都叫河,松花江以北及鸭绿江几条涉外流域都称江。


鸿雁b


作为一名水利人。冒昧前来分析一下这一地理现象的原因。

许多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渎之说。何为四渎?其实是指的中国大地上的河、江、淮、济四条水系。

有些人应该会马上想到了上面的四条河分别对应今天的河流是哪一条?其中河指的就是黄河、江指的就是长江、淮指的就是淮河、而济很多人并不清楚是哪条水系。其实济指的就是济水,曾经是位于淮河和黄河之间的一条大水系。主要流经今天的山东济宁、菏泽、聊城、济南、东营等地区。其实济水与今天的黄河下游段河道有很大的重合。


河、江、淮、济的命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祖先们最早创建山川河流等地名时一般都是采用了一个字。这是为了方便当时的百姓们记忆表达和书写。毕竟在当时文字的记载均是采用石刻等复杂的方式。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都十分简单明了。



这一历史阶段时期的“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改变了四渎的各自命运。北方的大河(黄河)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而而变得喜怒无常。尤其是大河的中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改道。


济、淮这两条河流因为与黄河距离较近,且同处于一片平原地区。因此济和坏的河道经常被泛滥的大河(黄河)占据。最终形成的结果便是济水永远的消失了。淮河也经常消失,后来更是失去了入海口!


于是曾经的“四渎”变成了“两渎”。北方属于大河,南方属于大江。二者成了南北方人心目中各自的母亲河!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水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南方人与北方人在对其他区域内较小的河流命名时便都采用了地名结合各自母亲河的方式。



北方就是地名加上一个“河”字,南方就是地名加入一个“江”字。如北方的渭河、泾河、小清河、漳河、海河、阿尔古纳河。如南方的珠江、汉江、嘉陵江、赣江、钱塘江、闽江、鳌江、金沙江。


珞珈山的猫


按地理学上的定义,通常把注入外海、大洋,四季常流的河流叫“江”,而注入内海或湖泊、因季节变化而水流量发生较大変化的叫“河”。但是我国的传统习惯对江河的称渭没有明确的界定,自古至今有南江北河的代代传承的习惯称谓,长江以北多称河、如黄河等等,而长江以南多称江,如长江等等,但是南、北都有例外,如长江以南的也有称为河的、如大渡河、赤水河、红河、湄公河、浏阳河等,长江以北的也有称为江的、如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等,这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语言习惯的博大精深。不但中国水糸具有有趣的称谓、许多方面也有类似的传统习惯、如対父母亲的称谓、北方人习惯叫俺爹、俺娘而南方叫我爸、我妈,同样的面食、北方叫馍南方叫馒头……这是先祖发明创造的称谓后代代传承的习惯用语,习惯成自然!没有重新定义的必要、只要全国人民都能理解并不碍事。我们还是要遵重南、北方先祖的发明创造、继续往后传承,至今已经习惯成自然的称谓顺其自然万古千秋地代代传承,使我们的后代更容易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国土辽阔、博大精深、南北方生活与语言习惯大同小异的多民族大团结的伟大的祖国!


kyju-liu


江=水+工,工跟工人、工作没有关系,它其实是“大”字的变形。在合成字中,做偏旁的“工”多数时候都表示大。如:杠,指能撬动重物的大木棒;贡,指大而美的贝壳、宝贝,必须献给部族首领、国王;虹,大虫,古时人们缺乏气象知识,认为虹是飞龙在天;缸,是大缶,就是大陶器。江,当然指的水量最大、流域最长的河流一一长江了(江淮河济为古代四渎)。后来,凡是水量大的河流就被缀以“江”,如汉江,嘉陵江,岷江,怒江,黑龙江。至于河,则可大可小,可以说一条大河波浪宽,也可以说小河淌水清悠悠。只是从没听说过一条小江清悠悠。


温暖的心12341234


应该说,提出这个问题的老师还是很用心的。我是学水利专业的,也有这种感觉,似乎南方的水流多称为“江”,北方的水流多称为“河”。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我国的黑龙江就在东北地区,而大渡河却是长江以南的。对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江要比河大。

被称作“江”的水系一般比较大,能够跨越几个省市,而那些区域性的小水系一般不会叫做江,只能叫“河”。当然写也有例外,比如黄河。

二,人工开挖的水系没有称作“江”的,一般被称作“河”。

比如京杭大运河,尽管跨越了几个省,数千公里长,但还是叫做河。

三,江的河是一会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江和河其实没有什么原则性区别,至于为什么叫做江,为什么叫做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命名时的习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方圆居文化


这是一个伪命题,由于这个小编知识贫乏才提出的这么一个错误的疑问。

我就说说东北的江,松花江、黑龙江、牡丹江、嫩江、鸭绿江、图们江、海兰江,几乎涵盖了东北大部分的河流,我所知道的河只有辽河、布尔哈通河、嘎呀河。

小编你自己说说是江多还是河多?你不会说东北不算北方吧?

有种说法是常年流水充沛的是江,而有盈有枯的是河,还有说流入大海的是江,流入湖泊的是河。

实际叫江还是河并没有那么确切的区分,主要还是习惯性说法。

好像国外的河流全都是翻译成某某河,只有朝鲜例外,朝鲜的河流全是叫江,这个称呼应该是他们自己起的,不是中国翻译的名称。


用户7050927840399


江河的称谓并不是以南北的地理为标准,一般来说河都是水流小一些,虽然黄河较大,但它比长江逊色多了,而且经常断流,但是它是中华文明的最古老的发源地,人们是先识河而后识江,但这也并没有一定的界限。

在人们的口语中一般来说,可以称小溪小河,伹从未有过小江之说,所以说江的氷流一般来说都比河规模要大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