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新规划设计一条新的黄河水道,可行吗?

QIAN32


如果重新规划设计,一条新的黄河水道,可行吗。一人一个观点,我认为可行。1,填海造陆,2,建设用沙。关于填海造陆,我想大家都能想到,自然而然,成本小,收获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果能沿半岛往大连方向更好,那可能得千年才能见效。再是建没用沙,原来黄可抬高,主要是农耕时代对河流没有破坏。今天进入,大规模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建没,新开一个河道,最好走前面的最高的一个原河,可以让原来堆积的泥沙,经过开採,解决建设问题,为人类服务。3,就拿丹江来说吧,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一涨水,市区以下,两岸地被水淹,堤被冲垮,树被冲走,那河里的大树象漂草一样被洪水冲走,小河的水倒灌,淹庄稼,年年抗洪修堤栽树,年年被洪水冲没。两岸稻田年年水漫。沿江干部都没法当,就是水灾太多。4,世纪前后,公铁建设把大量的河沙挖走了,现在河床一下子平均低了三、四米,有的地方超过六、七米,以我村修的河坝为准。现在又开始封河了,现在估计没有三千年,河床不会上来三米高,住在丹江岸边,身知河水泛滥,所以我认为新开黄河古道,很必要。但沿线迁移量大,总的来说,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大于弊。


党书学


这个问题下的许多答主三言两语就说不可行,显然没有深入了解黄河。实际上学术界的共识是黄河下游改道是自然规律的必然,提前为下游设计好备用河道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我在悟空回答了许多关于黄河的问题,大家的评论反馈都很关注重新改道的问题,下面我来聊聊大家关心的黄河备用河道问题。

平原型河流多泥沙淤积不断改道是自然规律

下面是我前两天在微头条分享的一张典型河流冲积扇图,河流被狭窄的峡谷束缚,具有非常强的携带泥沙的能力,然而到了平原地区,流速下降,河流携带泥沙能力也随着指数级(六次方)下降,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升,河流就往低处改道。通过河流的不断摆动,就成了冲积扇。

如果把上图类比到黄河,图中的峡谷就是我国的晋陕峡谷,那个叶子般的冲积扇就是我国黄海、黄淮平原。每年黄河从晋陕峡谷流过的同时,携带了10亿吨泥沙,造成黄河不断改道冲积出了黄海、黄淮平原。有记载以来,黄河有26次大改道,如果按时长划分,黄河在现在河道以北地区行河3326年,以南地区行河时间大概660年,中部区域行河时长146年,可见黄河一直遵循着淤积--->河床抬高-->决口-->迁徙改道的发育规律。

目前黄河下游河道面临洪水决溢风险

现在虽然经过人工治理,黄河得到了几十年的安澜,但目前黄河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已大大不如前,形成同流量水位增高,小流量高水位的情形。例如1992年花园口流量为6260m3/s,水位比1982年15300m3/s流量的水位高0.34m。2002年夹河滩断面不足3000m3/s,水位就达到了1996年洪水水位。根据研究,在1958年洪水22300m3/的背景下,整个黄河都会处较高风险级别的决溢,有483km处于 高风险的决溢。

由此可见人为活动只能延缓自然规律的发展,但无法改变自然规律。


后备河道的设计

针对目前黄河存在的风险,我国也在积极的研究后备流路的设计,下图是2008年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构造,行河规律,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所设计出新流路。这流路避开鲁中隆起地,在裂谷下沉的低洼区行河,能有效稳定河势,可最大限度利用地形优点,延长河道的使用年限。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关于备用的河道,国家已经想到前头了,就看这些研究成果什么时候实施了。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同时记得关注我哦!


昆仑还东国


不行。

“水是万物之源”,“存在即合理”,假如黄河重新规划的话,“牵一发而动全身”,它会对中国的各个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我们不应该向大自然“宣战”,应该和谐相处。(PS:人类违背大自然的规律,破坏生存环境,为此我们也付出惨痛的代价。)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为我们带来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的干流及支流养育了三分之一的中国人。人们习惯傍水而居,黄河的水不知道为两岸的居民带来了多少福祉。

假如重新规划一条黄河水道,不知道又要多少父老乡亲背井离乡,“乡土情结”,为了人们的幸福,最好不要。


月下离殇666


首先,为什么要为黄河重新规划一条河道呢?不知道要实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黄河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多次改道。洛阳以东的黄河,从大禹时期至近代的几千年间,黄河多次改道。由于中上游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造成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严重失调,长期以往河床抬升,以致河道迁移。



第三,关于黄河治理仍然是当前的重大问题,重新规划河道也是讨论的措施之一,上游、中游、下游的改道都在考虑中。但事涉重大,不会很容易就论证清楚。加之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追求,由于黄河改道对生态的影响充满未知,可想而知可行性不高。


左右规划设计


不可行。

其一,南水北调,雷声大雨点小。到了山东以后,由于水价过高使用并不多。

其二,除了水价问题,水土不服也是南水北调以后,山东使用较少的重要原因。

其三,现在的黄河水量很小,虽然郑州以下都是地上悬河,但是防洪难度不大。

其四,黄河口每年200米的泥沙冲击,带来了每年50平方公里的年轻土地。

其五,黄河故道,不论河北还是河南江苏,现在都变成了果园良田,恢复太难。

其六,历史上汉代唐代元明清的黄河,水量足够大,但是1960以后华北缺水了。

最主要的,是经济性和实用性。黄河故道之所以成为故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水,并不是水患,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华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地下水,地表水,都大幅度下降,严重缺水是目前的现实。所以,没有水源的黄河还有故道,操作证不大。


天地诗词馆


短期内没必要。

黄河目前主要的问题:

1、水源减少。巴颜喀拉等冰盖缩小。必须涵养支流水源,改善生态。

2、水资源利用失控、不合理。中游甘宁蒙陕都干旱缺水,大量汲取河水,致使下游时常断流。必须调结构,宜牧则牧,宜农则农,工业民用节水,循环利用。治理荒漠,改变生态,涵养水源。

3、中游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

4、政策、资金、技术倾斜,治理西部生态。


魏东双


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按理来说,黄河水道,应该尊重自然,应该成扇面自然改道入海,但是,现在下游已经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只能选择性方案,现在的河道,也是自然形成的,应该是最佳的,不用劳民伤财。但是,这样下去,我们自己的内海—渤海,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浅,对于中国长远的发展,没有好处。最佳的方案就是让黄河入黄海,从苏北入海,这样的话,携带的大量黄沙,很快就会给中国造就大面积的陆地,可以考虑,两个河道都存在,洪水期特别是小浪底排沙期间走苏北入海,枯水期可以走山东水道入渤海!


锦阳川水


1.通过中游水库的出口,让黄河的上层水和下层水分流。

2.泥沙量较少的上层水,向北走。在华北平原在黄河下游地区,选择地势高的地方,用堤坝围成水库,地势低的地方做自灌区。

3.泥沙较多的下层水向南走,在黄海入海。用黄河泥沙造陆。


思之狂飙


为黄河重新规化设计河道可行吗?经济政治成本算过吗?那得占用多少良田,拆迁`移民`迁厂用工及补偿多少?旧河道改造、平整`复垦费用多少?新规化改变了原有政治军事布局,重新规化`建设`布防成本多少?谁能保证新河道不淤积不再改道?与其如此,不如防护疏通旧河道。


游侠4031859656561


拆迁补偿安置方案难办,补偿金难找。这个工程没有几千亿,上万亿资金跟本办不了。。。只有资金到位,劳动力、物资、技术....一切生产要素才能跟着走。另外,既然短期千亿资金付出,那么长期的经济收益在哪里?。。。既不能像南水北调工程一样"引黄入沪",也不能交通更便利(黄河根本不能水运),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也许,唯一的好处是黄河泥沙在东海淤积,千年以后,再淤积一个江苏省。难道以破坏冀䂊鲁三省生态为代价,成全江苏一省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