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諸葛亮死後二十年姜維才北伐?

大侃歷史


諸葛亮234年去世於第五次北伐途中,姜維253年開始北伐。至於原因,是因為這近二十年間,姜維的地位不夠高,不能決策。而蜀漢是鴿派掌權,加上諸葛亮北伐自然不會遂他的心願發起北伐。


只看《三國演義》的話,會有一個誤解,覺得諸葛亮把自己的一身本事和使命都交給了姜維,所以諸葛亮死後姜維自然應該扛起北伐的大旗,繼續北伐。而事實上就根本不是如此了。歷史上的姜維,確實很受諸葛亮重視,但談不上什麼入室弟子,只是諸葛亮的一員部將而已。真正諸葛亮的接班人,是蔣琬和費禕。姜維當時只是右監軍、輔漢將軍,屬於雜號將軍,根本沒法進入核心決策層。


諸葛亮死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當時他正在進行自己的第五次北伐。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建興六年(228年),也就是短短六年多時間,諸葛亮五次北伐,頻率之高,令人震驚。不過從234年到姜維北伐的249年,蜀漢沒有對曹魏再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最多隻是小股侵擾。究其原因就是接替諸葛亮執掌相權的蔣琬費禕都是鴿派,他們主張休養生息,恢復生產,韜光養晦,所以不主動去攻擊曹魏。


蔣琬,原為諸葛亮的丞相府長史、撫軍將軍。諸葛亮死後以尚書令掌相權,不久晉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領益州刺史。軍政一把抓。延熙元年(238年),蔣琬加大司馬,開府治事,成為真正的實權宰相,蔣琬掌權後,親自屯駐漢中,防範曹魏來襲,並命姜維小股騷擾曹魏邊境。其實蔣琬不是純鴿派,他一直在備戰,但是諸葛亮五次北伐對蜀漢消耗實在太大,沒有充足的準備,需要長時間恢復,蔣琬不敢輕易出兵。而後來,他的身體又出現了問題。延熙六年(243年)費禕任大將軍、錄尚書事,與蔣琬分擔職責;延熙七年(244年),蔣琬上表將益州刺史職務讓與費禕。

正是這年,費禕指揮王平、馬忠等擊潰了曹爽、夏侯玄進犯的大軍,這也奠定了費禕在蜀漢軍中的聲望。延熙九年,蔣琬病逝,費禕開始徹底掌權。


費禕相對蔣琬,是個更徹底的鴿派,不主張主動攻擊曹魏。姜維此前一直在外任職。延熙十年,升為衛將軍,與費禕共錄尚書事。理論上來說,他跟費禕應該是分掌相權,但是由於費禕的大將軍身份高於姜維的衛將軍,所以姜維必須聽從其命令。姜維的北伐意圖一直被費禕壓制,他希望憑藉自己對西涼的熟悉,聯合羌、氐對抗曹魏。而費禕給他的兵馬從來不過萬人,姜維一直不能如願以償。


延熙十五年末,費禕開府,權勢更是達到頂峰。但是次年開春突然在宴席上被刺殺。這是一個千古疑案,因為曹魏並沒有刺殺費禕的動機,而刺客身份其實也存疑,連兩邊記錄的姓名都不一樣。而姜維一向豢養死士,所以,很多人都懷疑是姜維主導了對費禕的刺殺。


無論究竟是不是姜維刺殺了費禕,結果都是姜維開始掌權了。延熙十六年開春費禕遇刺,夏天姜維就率領數萬人攻打南安,開始了自己不斷的北伐。沒有了費禕的壓制,姜維比當年諸葛亮更頻繁地北伐。十七年,姜維督內外軍事,出隴西北伐;十八年,出狄道北伐;十九年升大將軍,再次北伐,失利後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之後直到景耀六年蜀漢滅亡,姜維幾乎一直在外北伐,從未停歇。至蜀漢滅亡,還詐降鍾會,發動成都之亂,最終殉國。

正是因為二十年間姜維只是在地方上鎮守,直到費禕遇刺才能真正掌權。而諸葛亮五次北伐消耗太大蜀漢急需休養生息,掌權的蔣琬費禕又都是鴿派,這就是他二十年不北伐的原因。


伊耆角木


蜀漢的北伐是諸葛亮時代就定下來的國策,並且得到皇帝劉禪的支持,事實上,除了諸葛亮和姜維外,蜀漢一直支持北伐的人就是皇帝劉禪。

諸葛亮234年去世後,向劉禪推薦的第一接班人是蔣琬,第二接班人是費禕,劉禪接收了諸葛亮的意見並照辦。



蔣琬和費禕雖然是諸葛亮欽定的接班人,但是對於北伐並沒有太多興趣,從諸葛亮要求蜀漢大軍撤退回成都來看,諸葛亮的遺命應該是不要北伐,或者不要常年北伐,因為諸葛亮明白,蔣琬和費禕再能幹,與自已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

當時的姜維官至右監軍輔漢將軍,漢中太守是吳懿,蔣琬是尚書令領益州刺史,姜維在蜀漢軍中的地位並不高,甚至不如王平,王平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監軍、鎮北大將軍,並在吳懿去世後接替吳懿為漢中太守。



更何況姜維六年前還是魏國天水郡參軍,是個降將,姜維能夠得到重用,一是自身的才能,二是諸葛亮的重用,不過即使諸葛亮去世,姜維在蜀漢軍中也談不上多重要,這個時候的蜀漢,還算人才濟濟。

諸葛亮去世後的12年間,是蔣琬執政的12年,這12年中,是否北伐?一是看劉禪的態度,二是看蔣琬的目的。畢竟皇帝的決定最重要,執政的蔣琬也有較大的決策權。



但事實上蔣琬是個消極的北伐者,要不是皇帝劉禪的詔書,估計蔣琬根本就不願意北伐,公元238年,劉禪給蔣琬下了一道詔書,詔書的內容是:

寇難未弭,曹睿驕兇,遼東三郡勞其暴虐,遂相糾結,與之離隔。睿大興眾役,還相攻伐。囊秦之亡,勝、廣首難,今有此變,斯乃天時。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任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畔



意思就是:賊寇反亂未除,曹睿又兇狠驕橫,遼東三郡人民難於忍受暴虐,於是相互連結,與魏分離。曹睿又大舉興兵征夫,與其相互攻打。以前秦朝滅亡,陳勝、吳廣首先發難,如今有此變故,這是天賜良機。您應嚴整治軍,總率各軍屯紮漢中,一待東吳舉兵北進,兩國構成東西犄角之勢,伺機進擊

正是因為劉禪的命令,蔣琬才在這一年開始北伐,同時劉禪命令蔣琬開府治事,方便北伐,也同樣是這一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從成都率軍進駐漢中,準備伺機北伐,蔣琬任命姜維為營司馬,率領偏師進入羌中作戰,

這也是姜維第一次北伐,這一年是公元238年,離諸葛亮去世已經4年了



這可以算是姜維的第一次北伐,不過這個時候的姜維只是跟隨蔣琬北伐,只是聽從命令而已。

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因為想要建立軍功,樹威於天下,以謀取更多政治權益,貿然率領十餘萬魏軍攻蜀,這也就是有名的“興勢之戰”。

當時鎮守漢中是王平,王平迅速作出反應,派遣護軍劉敏在興勢(今陝西洋縣北)拒敵,然後親率軍在後防備魏軍,與此同時,蔣琬、費禕、姜維從成都率軍迅速趕往漢中,之後不久 ,魏軍大敗,死傷慘重,不過這一次只能算蜀漢應對魏國侵略的反擊而已



公元246年,蔣琬去世,費禕執政,費禕同樣是一個不太願意北伐的人,要不是皇帝劉禪壓著,估計姜維連出戰的機會也不會有。

費禕執政期間,姜維一共有3次北伐機會,由於費禕的壓制,姜維每次出兵都不足萬人,而姜維之所以能北伐,那是因為皇帝劉禪的命令。

姜維分別在公元247年、249年、250年三次出兵北伐,第一次是洮西之戰,與魏將郭淮、夏侯霸交戰;第二次是洮城之戰,姜維與魏國多員將領交戰,互有勝負;第三次還是洮西之戰,與魏將郭淮打成平手。



費禕執政期間,同時也是蜀漢人才斷檔的時期,老一輩的人才紛紛去世,比如吳懿、王平、馬忠等將領去世,蜀中軍事人才越來越少,而姜維基本上成了蜀漢軍事上的一枝獨秀,從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將軍開始,到公元253年費禕被刺身亡後,姜維成了蜀漢獨擋一面的軍事人才。

費禕去世後,再也沒有人可以在北伐上壓制姜維了,姜維開始了真正的北伐,完全自主的北伐,這一年是公元253年,離諸葛亮去世已經19年了



諸葛亮去世後,並不是姜維不願意北伐,是當時蜀漢執政的蔣琬、費禕等人對北伐持消極態度,還是靠劉禪的支持,姜維才有機會北伐,在那個時候,姜維在蜀漢還排不上號,他說了不算,一直到蔣琬和費禕全部去世後,姜維才真正開始北伐,這是一個過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是三國後期的重大事件,也是三國後期的精彩之處。雖然二人都沒有成功,但他們奮鬥了努力了,名標青史,雖死猶榮。

有人認為諸葛亮和姜維不識時務,窮兵黷武。我以為不然。"漢賊不兩立"。蜀不伐魏,魏必伐蜀,勢所必然。蜀僅一州之地,魏伐蜀,蜀稍有疏虞,傾刻而亡,焉能存在五十年之久。故諸葛亮,姜維以攻為守,雖未成功,足擾敵謀,

不為失計。智者不以成敗論英雄。

那麼,為什麼姜維在諸葛亮死後二十年以後才北伐呢?因為這時費禕才死,姜維才得總督內外軍事。

諸葛亮死於蜀漢建興十二年。遵他遺囑,蔣琬繼他的丞相之位。蔣琬延熙九年死,費禕繼丞相位,也是遵照諸葛亮生前的安排。諸葛亮為什麼沒有讓姜維繼他之位呢?因為當時姜維的資歷尚淺,地位尚低。


姜維原是魏將,歸降了蜀漢。諸葛亮慧眼識人,將姜維引為心腹,悉心教誨,屬以厚望。關於姜維,諸葛亮曾評論道:

蔣琬和費禕都是忠良之臣,但謹於守成,無進取之心。姜維雖有大舉之志,卻屢受裁抑,費禕僅給他一萬人馬。但儘管如此,姜維也時有斬獲:

蜀漢延熙十六年,費禕死,姜維始得為大將軍,統內外軍事。也是於是年,姜維開始北伐。但他所能用的兵,也不過就是數萬人。即使如此,他也打了許多勝仗,攻取了許多地方:


這時候,曹魏政權已完全為司馬昭所據有,司馬昭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向蜀漢發動了進攻。在這期間,姜維與魏軍作戰,有勝有敗。姜維據守劍閣,使鍾會二十萬大軍無計可施,不得已準備撤軍。

就在這時候,魏將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圍繞鄧艾偷渡陰平前後的經過,蜀漢內部的矛盾暴露無遺。

鄧艾偷渡陰平,只帶過來幾千人馬。當時成都尚有十萬軍兵。如果得訊以後,後主劉禪和諸葛瞻第一時間通報姜維,姜維回來,絕對有把握殲滅鄧艾。可是劉禪沒有給姜維送信兒,諸葛瞻也沒有,而是自己帶了幾萬人馬去綿竹戰鄧艾,結果全軍覆沒。直到劉禪投降後,下令姜維投降,姜維才知道信兒。可是一切都晚了。

由此可知,儘管姜維忠心耿耿,為國家拼命,但是劉禪(因為宦官黃皓)並不充分信任他。諸葛瞻顯然也沒有把姜維放在心上。君臣不合,上下不一,這是蜀漢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蜀漢滅亡了。劉禪投


降了。歷史的那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但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姜維的九伐中原的英雄壯舉,卻還活在青史上,活在小說中,活在人心裡。人生如此,值了!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立志“繼承武侯遺願,復興蜀漢”的姜維,究竟為何,等了足足十九年(不是二十年,準確的是十九年)才開始北伐呢?

一、位卑言輕,北伐的決策權掌握在他人手中

蔣琬當政十三年,歷任職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後,蔣琬接任,被劉禪任命為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延熙元年(238年),劉禪下詔蔣琬:“賊寇反亂未除,曹睿又兇狠驕橫,遼東三郡人民難於忍受暴虐,於是相互連結,與魏分離。曹睿又大舉興兵征夫,與其相互攻打。往者秦朝滅亡,陳勝、吳廣首先發難,如今有此變故,這是天賜良機。您應嚴整治軍,總率各軍屯紮漢中,一待東吳舉兵北進,兩國構成東西犄角之勢,伺機進擊。”於是命蔣琬開府治事,加大司馬。

費禕當政六年,歷任職位

延熙六年(243年)十一月,費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

延熙七年(244年),蔣琬因病臨終前,將益州刺史之職讓與費禕。待蔣琬病故後,劉禪又升任費禕為益州刺史。

姜維在這十九中,歷任職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維回到成都後,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蔣琬以姜維為營司馬,率領偏軍,多次西入羌中作戰。

延熙六年(243年),姜維遷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不久,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

由此可見,期間的十四年,姜維的職位相較當權蔣琬、費禕相差較大,只是在後面的幾場戰爭中,才有機會得以提升。

正如孫子所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以姜維當時之職位和威望,根本不足以統領全軍,反之易生禍患。

二、十九年中,十三年都在休養生息,六年謀劃東征並應對曹魏兵犯漢中

諸葛亮死後,蔣琬接任後,便推行了全民休養生息的國策。

延熙元年(238年),當蜀漢得知遼東公孫淵造反,司馬懿前去平定叛亂。因此,劉禪在朝臣們的鼓動下,認為征伐曹魏的好機會已經來臨。遂下詔蔣琬,令其領兵征伐曹魏。

這時,蔣琬針對諸葛六次北伐,皆是領兵北出。孫子云: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因此,蔣琬認為秦嶺祁山一線,曹魏守軍警惕心較高,難以攻克。但是,如果從水路東征,突襲曹魏的魏興、上庸二郡,極易成攻。同時,又打算聯合東吳,一同共伐曹魏。

但是,朝中之人討論後,認為蔣琬此計太過兇險,容易被曹魏和東吳堵在上庸,全軍失陷。對此,蔣琬又同費禕思得一個萬全之計。一是,任命姜維為涼州刺史,出兵隴右之地,聯合羌族騷擾曹魏的雍涼一線,牽制曹魏西北一線兵力;二是費禕領援軍駐紮涪縣(今四川綿陽),萬一曹魏想要切斷蔣琬東征大軍之路,也好迅速出兵增援,可保萬無一失。

之後,此提議得到朝廷認可,蜀國便開始大造戰船,準備水路東征。然而,盟友東吳卻遲遲不見出軍。因此,蔣琬在漢中一等就是六年,不但因此失去了東征之機,最終於延熙九年(公元246年)不幸病故。

期間,延熙七年(244年)閏月,曹爽領軍出征漢中,漢中守將王平與之相持。這時,費禕率軍繞至曹爽軍後,曹爽擔心後路被斷,遂無奈退軍。

三、姜維有兩次出兵曹魏的機會,但均未獲勝,因此更無北伐之機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誅殺大將軍曹爽,奪取曹魏大權。而此時,擔心受司馬懿加害的夏侯霸,又正好棄魏投蜀。因此,姜維認為,待敵有變的機會來臨,遂上書朝廷,欲領軍北伐,但是,費禕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又不想逆了姜維之意,隨準其領軍1萬,征討曹魏。

出征的姜維,首戰便對上了魏末名將郭淮、陳泰以及鄧艾,只能敗退而回。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姜維再次領兵1萬出征曹魏,雖然無攻而返,卻擒獲敵軍中郎將郭循。但是,斐松之在《三國志》的註解中說明:郭循就是一個普通老百九。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二月,費禕便被這個郭循刺殺身亡。因而,後世許多人猜測,費禕之死的元兇就是姜維。

兩個月後,姜維便率領大軍正式開啟了北伐大業。

正如馬雲所言:就算你有管理一個大集團公司的能力,關鍵是你要有這個機會。所以,機會對於姜維非常重要,從意氣風發的青壯年,也已踏進了老年人的門檻,人生的理想也在慢慢消耗。同樣,機會對於我們任何人,都非常重要,得之也許會一展宏圖,失之可能會碌碌一生。


祥子談歷史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第一次伐魏,兵出祁山,天水太守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又懷疑姜維等人有二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逃走。被拋棄的姜維不得已,只能投降諸葛亮。諸葛亮對姜維特別器重,稱姜維是涼州上士,重點培養姜維。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遺命姜維和魏延斷後,但魏延和楊儀不和,沒有執行斷後命令,率先撤退,而姜維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斷後的命令,才保證蜀漢大軍順利撤回成都。蜀漢大軍護送諸葛亮靈柩回到成都後,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姜維繼承了丞相諸葛亮的遺志,矢志伐魏,在諸葛亮死後20年內只有零星幾次小打小鬧,在20後才大規模伐魏,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諸葛亮死後20年內,蜀漢繼承者蔣琬、費禕實行休養生息政策,20年內沒有大的戰爭。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後,蔣琬被任命為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此時的蔣琬,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比不上當年的諸葛亮,也相差不遠了。蔣琬在諸葛亮去世後,憑藉自己的能力穩定了蜀漢動盪不安的局勢,使其轉危為安。

延熙七年(244年),蔣琬由於操勞國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於是將益州刺史之職讓與費禕。費禕當權後,延續蔣琬的總體策略,伐魏為輔,休養生息為主。

諸葛亮臨終前,為劉禪指定了接班人蔣琬和費禕,劉禪也重用了這兩位。由於諸葛亮多次伐魏,大大消耗了蜀漢的有生力量,所以蔣琬和費禕實行“修養生息”的戰略。如僅僅在延熙元年(238年)、延熙三年(240年)、延熙九年(246年)、延熙十年(247年)、延熙十二年(249年)、延熙十三年(250年)這些年份有戰事,規模都不大,多為接應羌族,騷擾曹魏邊界的戰鬥。這些戰鬥無論是規模,還是傷亡,都無法和諸葛亮五次伐魏相比,姜維受到費禕制約,他的兵力不超過一萬人。《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其次,諸葛亮剛剛去世時,姜維還只是一個青年將領,這20年才逐漸爬上高位的。

諸葛亮雖然器重姜維,可是姜維歸順蜀漢的時間太短了,他是公元228年歸順諸葛亮的,到公元234年,僅僅過了六年,還未得到蜀漢皇帝劉禪和滿朝文武的信任,就連他的直屬士兵,也不一定完全信任他。因為他是從曹魏那邊過來的。在諸葛亮剛剛去世時,姜維跟隨楊儀回到成都,他才升遷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屬於雜號將軍。

公元243年,姜維升為鎮西將軍,領涼州刺史,公元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這時,姜維才勉強算進入蜀漢決策層。公元249年,姜維假節,才逐漸掌握蜀漢軍權,特別是在公元253年春,費禕遇刺身亡後,這年夏天,姜維就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大規模伐魏,此前,姜維每次戰鬥都不超過萬人。

到了公元254年,劉禪加姜維督內外軍事,這時的姜維,已經是軍界一把手了,於是他率軍出隴西,圍攻襄武,斬殺魏將徐質,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取得大勝。從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到從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整整20年,姜維從一箇中層軍官,一直爬到了頂峰,尤其是在公元256升遷為大將軍,對軍隊的掌控力,已經不弱於當年的丞相諸葛亮了。

《三國志·姜維傳》中姜維主要升遷記錄如下:

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

明年,加督中外軍事。

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

總結:正史上,蜀漢丞相諸葛亮,經過五次伐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戰績,可是也把疲弱的蜀漢國力給耗光了。在諸葛亮病逝後,蜀漢老百姓已經不堪戰爭帶來的負擔了,也沒有一個能夠和司馬懿過招的大將,所以蜀漢需要“休養生息”。

蜀漢經過了20年的休養生息,國力有了一定的恢復,與此同時,姜維也從右監軍輔漢將軍、鎮西將軍(領涼州刺史)、衛將軍、假節、督內外軍事,一直升到了大將軍,做到了武將的巔峰。在諸葛亮病逝20年後,姜維伐魏時機才成熟。


魁哥說歷史


公元234年10月8日,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陝西寶雞岐山),蜀漢的北伐事業就此耽擱下來,此後將近二十年蜀漢政權沒有大規模北伐行動,直到253年費禕遇刺身亡後,姜維才掌握蜀漢的軍政大權,開始大規模北伐行動。原因究竟是為何吶?

諸葛亮對身後蜀漢政權是如何謀劃?

作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等諸多光耀頭銜於一身的諸葛亮早就已經構建好他去世後蜀漢政權的組合。

諸葛亮接受劉備死後的蜀漢大權,在行政、軍事方面已經開始培養蜀漢的後繼人才,其中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人是其重點的培養對象。蔣琬是第一個重點培養對象,諸葛亮北伐時後勤總指揮就是蔣琬,其次費禕、董允,再其次姜維,這些人除姜維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和後主劉禪非常合得來,諸如費禕、董允還都在劉禪身邊擔任重要職務,諸葛亮放心,後主劉禪也放心,君臣同心,不至於蜀漢迅速敗亡。

諸葛亮身後的掌權者,劉禪和諸葛亮應該有溝通,蔣琬、費禕、董允、姜維是主要人選,按照這些人在蜀漢的從政經歷,他們的任職是有先後的,蔣琬、費禕、董允、姜維四人依次行政,是劉禪、諸葛亮在政治上達成一致的結果。

從大局上來看,姜維排在了最後,北伐時間上肯定要延後,他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也只有他開始大規模北伐。(姜維劇照)

劉禪、蔣琬、費禕對姜維的信任度和執政能力如何考量?

姜維是諸葛亮挖掘的人才,但是他自身有很多“缺點”。

一、降將身份

227年,曹魏的部將姜維被迫投降諸葛亮。諸葛亮教導他、提拔他,蜀漢野戰兵力也就10萬左右,讓他仍然帶領一支5000-6000人的軍隊。諸葛亮信任他,但是劉禪、蔣琬等人未必瞭解他,況且有降將這一身份,很難和劉禪見面交流,諸葛亮一死,姜維的這個身份更加尷尬,一切要靠時間來檢驗姜維的忠誠度。

二、年齡偏小

諸葛亮收服姜維時,姜維只有27歲,諸葛亮去世時34歲。作為征戰的將軍來說,經驗略顯不足,在任職方面也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段,不可能迅速提拔到蜀漢政權的決策層,加之身份特殊,需要檢驗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

三、蜀漢君臣磨合問題

稍微有點頭腦的皇帝和執政大臣,不會提拔一個有疑問的年輕人掌控軍政大權,姜維恰恰在蜀漢政權中毫無根基。如果將軍政大權很快交給姜維,劉禪不放心、蜀漢的大臣、軍事將領也不放心,而且也非常不舒心,這樣做蜀漢政權內部可能發生很多不可預知的政治風險。

姜維需要和蜀漢的君主劉禪、大臣、軍事將領們要有一個很長的磨合期,這也註定姜維北伐的時間要延遲很久。

蜀漢國力和蔣琬、費禕的考量?

一、蜀漢綜合國力

大規模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國力弱戰爭持續時間較短,從諸葛亮北伐就可以看出來。諸葛亮避免了所有和曹魏大規模軍隊的對決,不能把握好的戰役絕對不打,諸葛亮北伐損失兵力非常少,但消耗的國力卻非常大。因此,諸葛亮死後的蜀漢政權,主要的大政方針是養精蓄銳,提高綜合國力,不適宜繼續北伐。(蔣琬雕像)

二、壯志未酬的蔣琬北伐


公元238年,蔣琬開府,掌握蜀漢軍政大權,他準備展開北伐行動,行動的路線是水路(他認為諸葛亮走的北出祁山山路損耗太大),進攻曹魏的魏興、上庸兩個郡,他打造戰船準備水路進攻。時間節點的把控上,在這一年魏明帝曹睿命令司馬懿討伐遼東的公孫淵,蔣琬聯合孫吳夾擊曹魏。

蔣琬把握了“中原有變”——司馬懿討伐遼東公孫淵這一有利態勢,命姜維率領偏師襲擾曹魏,自己率領水軍襲擊魏興、上庸兩郡,同時聯合東吳。蔣琬的戰略構想可謂是完美,不過可惜的是遼東的公孫淵只支撐了幾個月就被司馬懿團滅,戰略優勢頓失,此次作戰也就作罷。

三、費禕壓制北伐

公元246年,蔣琬、董允先後病逝,費禕開始掌控蜀漢政權。費禕認為姜維的能力趕不上諸葛亮,非常擔心姜維北伐損失蜀漢的大量軍事力量,不如用這些軍力固守蜀漢。他每次給姜維的兵力最多控制在1萬左右,他對姜維(《姜維傳》)說:

“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費禕控制姜維北伐是如上所說的,這也讓姜維啞口無言,此外,北伐需要“中原有變”,費禕執政期間(246-253年)沒有什麼大的政治變動,故此不大規模北伐。

253年,費禕遇刺身亡,姜維政治磨合期和軍事能力都有了提高,得以掌控蜀漢大權。正值此時,東吳諸葛恪率領20萬兵力進攻曹魏,姜維也趁機北伐,不過沒有取得突破。

姜維掌權北伐都藉助了什麼時間節點?

253年,藉助孫吳諸葛恪率軍20萬進攻曹魏。

254年,藉助魏張皇后、李豐、夏侯玄等圖謀代替司馬師,事情敗露,曹魏一片混亂。

255年,藉助司馬師病亡。

256年,無

257年,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

262年,無

前五次北伐分別在蔣琬、費禕執政時期,都是偏師。

姜維確實比諸葛亮差了不少,費禕的看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穿越再現彼岸


姜維為蜀漢效力之前畢竟是曹魏的官兒,投降蜀漢後也一直被防備,雖說是諸葛亮嫡傳弟子,諸葛亮死後和費禕死前,姜維一直沒有拿到軍權。

諸葛亮的北伐和姜維的北伐有本質上的區別,

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為了向外界顯示蜀漢的政治地位以及軍事存在,從而促成和孫吳聯合抗曹的保身大局。

蜀漢是三國裡國力最弱小的,曹魏佔據廣袤中原,將廣、兵多、糧足,最具一統天下的實力;孫吳守著戰略咽喉,又處魚米之鄉,人口繁茂,具和曹魏抗衡的國力;反觀蜀漢,在巴蜀交通困難之地偏安一隅,總人口還不到一百萬,軍事實力也遠遠不如曹魏和孫吳,那麼,只有聯合孫吳才能在戰略上對抗曹魏,但是如何才能讓孫吳對聯合抗曹感興趣呢,諸葛亮高瞻遠矚,用國力可以承受之兵力對曹魏進行襲擾,使曹魏時刻處於兩線作戰的境遇,這樣既顯示了蜀漢的軍事能力又向孫吳宣示了蜀漢的軍事實力。


姜維北伐的目的是為了緩解和轉移蜀漢內部的政治矛盾。姜維雖是諸葛亮的嫡傳弟子,在諸葛亮死後才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但終因降將身份而受蜀主劉禪和主持大局的費禕的猜忌並沒有得到軍事實權。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這時距諸葛亮去世已經19年了。

然而此時的蜀軍堅守還可以,卻不具備主動攻伐的實力,可是劉禪求勝心切,姜維為了軍權被迫多次主動出擊,勞民傷財,嚴重的耗損了蜀漢的國力,同時也暴露了蜀軍的實力,使蜀漢成為三國中滅亡的第一名。

蜀漢之滅,並非全是將軍之錯,實乃後主無道而致也!


野釣魚倌


這個要看看當時蜀國的國力、國情。

蜀國敢高喊口號北伐,始於劉備。當時的蜀國兵馬錢糧都很充足,劉備認為時機已經成熟,諸葛亮也持相同觀點。可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算永遠不如天算,就在劉皇叔大兵即動之際,傳來一個讓他瞠目結舌的消息——荊州失守,關羽陣亡。劉皇叔一怒之下把槍口對準了東吳,沒想到的是,親征的結果竟然被火燒連營,自己也身死白帝城。帶去的幾十萬人馬損折大半,軍需輜重丟失殆盡。此一役導致蜀國兵源緊張,糧草供應也有了不足。

之後,諸葛亮南征南中,又動用了兵馬糧草。南中之戰結束後,開始了連續五次北伐。戰果並不理想,損耗日益漸增,致使原本富庶的益州地區逐漸沒落。

到了姜維接手軍權,開始籌備北伐時,西蜀已經國力不濟。姜維避禍,屯田沓中,搞起了軍民大生產。試想,要不是極度的錢糧緊缺,你就是逃到天邊也避不了禍呀。而此時姜維竟能借這個藉口免死,同時還開墾荒地,生產糧食,這是否說明蜀國已經國力維艱呢?

姜維是在諸葛亮逝世十九年之後開始北伐,供給尚且如此艱難,那麼十九年前諸葛亮剛剛病逝的時候,蜀國國力是不是比現在更難?甚至已經是油盡燈枯了?

經過十九年籌劃,才有了一點底子,姜維出征的時候是何心情?沒準在偷偷痛罵劉備諸葛亮兩個敗光蜀國家產的“敗家子”呢!


禁街虎1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姜維作為諸葛亮接班人,繼承的是諸葛亮的兵法,而非軍政大權。諸葛亮遺言:兵法授予姜維。丞相之位可由蔣琬繼任,蔣琬之後可由費禕繼任。

蜀漢大將軍姜維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後主劉禪依諸葛亮遺言,加蔣琬為丞相、大將軍,錄尚書事;加費禕為尚書令,同理丞相事;加吳懿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姜維為輔漢將軍、平襄侯,總督諸處人馬,同吳懿出屯漢中,以防魏兵。其餘將校,各依舊職。姜維駐守漢中時,多次率領偏軍西入羌中作戰。

蜀漢大司馬、大將軍蔣琬

延熙元年(238年),蔣琬受命設立相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後主詔命蔣琬伺機與東吳協同伐魏,蔣琬原準備從水路進擊,因病及東吳延遲出兵未行。隨後以姜維為涼州刺史,屯兵駐守涼州,蔣琬退還駐守涪縣。

延熙九年(246年)蔣琬去世,大將軍費禕領軍國大事。

蜀漢大將軍費禕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叛亂,姜維率兵平息。不久,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

姜維認為自己詳熟西部風土,以自己的才智武略,可以誘使羌、胡部落作為羽翼,取得隴地往西的土地。但是費禕認為,自己和姜維等將領才智比諸葛亮差遠了,諸葛亮尚且不能平定中原;現在應該先保國治民,建功立業開疆擴土的事應該等有更顯著才能的人去做。每次姜維想出兵,費禕總是予以限制,調給他的兵力也不足一萬人。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費禕被刺身亡。

同年夏天,姜維得以實行他的計謀,率兵將數萬人越過石營,圍攻狄道縣。此時諸葛亮逝世已19年,姜維年已51歲。


新江笨笨牛


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姜維,都成是“北伐狂人”,但也均未曾有什麼實質性收穫。在大家的印象中,姜維是諸葛亮的愛徒,更是蜀漢的希望,但實際上這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並非完全接近於史實。

自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得以總覽軍政大權。此前,劉備在世時真正起決策作用和領兵出征的,並非諸葛亮。要知道,儘管諸葛亮的才學和精神令人欽佩,可他的軍事才華著實被放大了。

為繼承劉備遺志,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明知蜀漢實力遠遜於曹魏,還是不斷兵出祁山,試圖“匡扶漢室”。最終,這位重臣積勞成疾,病死在了前線。

諸葛亮臨終前,蜀漢內部出現了非常尖銳的矛盾,那就是諸位將領和高層對魏延的不滿。魏延驕縱孤傲,隨著功勞越來越大,連諸葛亮都不放在眼裡,周圍人也多半不敢同他計較。

然而,當時楊儀偏偏和魏延爭鋒相對,兩人漸漸勢同水火。在此期間,諸葛亮雖然顧全大局,可還是傾向於限制和打壓魏延,甚至臨終前特意囑託身邊人,如果魏延不願退兵,便不再管他,把大隊人馬帶回。

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政高層,地位較高的除了魏延外,還有楊儀、蔣琬、費煒和姜維。在這些人中,姜維的地位比較微妙,雖然不可忽視,卻算不上核心人物。更為重要的是,諸葛亮指定的兩個接班人,依次為蔣琬和費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楊儀和魏延的矛盾激化,最終使得兩人一個被斬殺,一個後來自盡於獄中。就這樣,蔣琬和費煒,相繼順利地成為了蜀國的二號人物,掌握著軍政大權。

與諸葛亮不同,蔣琬、費煒均意識到了蜀國和曹魏之間的差距,而且很眼前此前諸葛亮連年征戰帶來的惡果——國家日益空虛、百姓積怨頗深。

蔣琬和費煒主政期間,可以說是蜀漢休養生息的關鍵時期。沒有他們的努力,姜維後來也沒辦法再搞什麼北伐。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如果姜維沒有窮兵黷武地勞民傷財,蜀漢也不會那麼快走向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