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梅|明朝宰相何宗彥父子與何店的淵源

邱雪梅|明朝宰相何宗彥父子與何店的淵源

(江西撫州名人雕塑園內的何宗彥雕像)

隨州的歷史名人很多,炎帝神農、隋文帝楊堅、大夏皇帝明玉珍、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殊不知,何店還出了明朝著名宰相何宗彥,而何店的名字就是因何氏父子的名望而傳承至今。

何宗彥的父親何思泉是明代忠臣,祖籍江西金溪縣,後遷至隨州。何思泉曾任翰林院編修,對醫學也有研究,有醫學專著。相傳,何思泉因被奸臣所害被誤斬,皇帝獲知真相後,為其平反,並追贈為“少傅”,特令將其厚葬,得知其頭部失蹤,又下令劃撥黃金百兩,鑄造了一個金頭,讓其全屍而葬,並賜大量陪葬品。現在何店仍然流傳著何思泉“金頭玉葬”的傳說。《隨州志》記載:“贈少傅何思泉墓在城南三十里何家店”。現何店鎮糧管所倉庫處,上世紀60年代時還有一個石碑,上面刻著“明皇勒贈翰林院編修文林郎思泉何公墓”碑文。

何宗彥為明朝著名宰相,曾輔佐三代國君,而其父也被追贈“少傅”,父子皆為翰林出身,且先後入閣為宰輔之臣,參與朝政治理,父子兩翰林,一門兩帝師,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何氏父子當年的風光和榮耀也是不言而喻了。

關於何宗彥的父親何思泉,史書鮮有記載,但是何宗彥卻被寫進了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成為明朝兩百多年曆史中一個鮮活的人物留存於世。

《明史》對何宗彥的人生軌跡記述得非常清楚,我們不妨參照當時的歷史重新梳理一下:

1559年,明嘉靖三十七年,何宗彥出生在江西書香門第之家。那時候,科舉考試是文人進入上層社會的唯一通道。何氏家族一向重視教育,嚴厲督促子弟讀書,歷代科舉入仕者不斷。而隨州自唐代以來非常重視科考,城內設有州學,城東設有陰陽學,城東南設有醫學等學館,學風很盛,盛產“考霸”,出了很多類似歐陽修、陳壽、傅鳳翔、童寅、宗彝這樣因科舉而入仕的人。很多外地來的文人,紛紛到隨州求學備考。何宗彥父子亦是如此。我們從韓愈的《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黃庭堅的“詩到隨州更老成,江山為助筆縱橫”、楊士奇的《送劉朝宗隨州學正》等詩句可窺見一斑。明萬曆四年,17歲的何宗彥隨父親何思泉遷至隨州,入隨州籍,潛心學習,備考科舉。

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36歲的何宗彥以隨州籍的身份考中進士,授官詹事,為太子講學。

1614年,萬曆四十二年,55歲的何宗彥升任禮部右侍郎,掌管吏部事務,後升任左侍郎,代理禮部事務。此時,歷時十五年之久的立儲之爭終於有了結果。在何宗彥以及眾大臣的請求下,皇長子朱常洛終於被確定為太子。朱常洛是明神宗長子,因生母身份低微,一直不被皇帝喜歡,皇帝想讓最寵愛的鄭貴妃的兒子當太子,直到“廷擊案”後,朱常洛才立為太子。鄭貴妃生的兒子、福王朱常洵不得不搬往封地河南洛陽。但鄭貴妃與朱常洵提出要撥莊田四十萬頃。何宗彥為此多次上疏駁斥,萬曆皇帝不聽,仍然在全國撥四十萬頃田糧收入歸朱常洵。

這一年,太子生母王貴妃亡故,萬曆皇帝把她當普通妃子埋葬,何宗彥又上疏為王貴妃力爭。何宗彥上疏說天下懷疑陛下薄待太子已經很久了。太子處於被輕視的地位,建議改善太子待遇,萬曆皇帝不聽沒有采納。

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冬,皇宮隆德殿發生火災,何宗彥又向皇帝提出通下情、修廢政、補缺官的建議。當時神宗不視朝政已30餘年,諸事交給貴戚、近侍,何宗彥不與他們結黨營私,仍忠於職守,不斷奏本。

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皇長孫16歲依然目不識丁,因皇帝不喜歡當朝的太子,對皇長孫也是討厭,一直不安排皇長孫讀書。何宗彥又多次上疏,請求派人為太子講學,萬曆皇帝仍不採納。

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六月,京師發生地震,何宗彥又上疏重申通下情、修廢政、補缺官三件事,皇帝長期不上朝,致使朝政廢弛,衙門缺員太多,政務停頓,要求皇帝力行改正。

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秋,金軍侵犯邊境,明軍三路敗退,開原、鐵嶺相繼失陷,瀋陽危急,何宗彥奏請皇帝臨朝共商兵食大計,又未被採納。當年十二月,皇帝下令朝臣推薦內閣輔臣,廷臣都把何宗彥作為首選人物推薦,唯獨吏科給事中張延登不署名,何宗彥未獲通過。當時的御史左光斗、薛敷政、肖毅中均上疏皇帝,為何宗彥未入閣表示惋惜,而張延登同官亓詩教、薛鳳翔多次上疏反對。何宗彥代理禮部尚書六年,為官清廉,為人謹慎,治事井井有條,事事以大局為重,多次直言進諫,在廷臣中聲望很高。當時朝臣官僚之間私接朋黨,朋黨之間角逐對立,何宗彥不與他們結黨,也因此處處受到排擠,於是辭官回到隨州。

1620年,泰昌元年,神宗崩,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後馬上派人到隨州何宗彥的家中授予他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宰相),請求他迅速回到朝廷,輔佐政事,可惜的是這新皇剛上任一個月便因一粒紅丸,一命嗚呼,這就是明末三大迷案之一”紅丸案“。

1621年,天啟元年,何宗彥還是不畏艱險,慨然進京就職,籌商軍國要務。天啟皇帝接連授予其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等職務,當年何宗彥主持典試禮闈,為國家選錄400名有識之士,修廢政、補缺官,讓天啟王朝得以正常運轉。

1623年,天啟三年(1623),何宗彥晉升為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少傅兼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宰相)。

1624年,天啟四年正月,何宗彥因勞累過度,卒於相位,享年65歲。皇帝贈太傅,諡“文毅”,安排首席內閣大學士朱延禧為其撰寫墓誌銘》。何宗彥著有《何文毅公集》(10卷)(崇禎十六年(1643年)刊印,藏日本尊經閣文庫)和《何文毅春曹疏草》(2卷)。

縱觀何宗彥的一生,經歷了萬曆、泰昌、天啟三個朝代,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但也是生不逢時,他輔佐的國君偏偏是明朝開始走向衰亡的皇帝:有在位48年卻38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鈞、有小時被父親厭惡,繼位又差點死於“梃擊案”,好不容易熬到登基,又被“紅丸案”所累,做了一月皇帝便駕鶴西去的朱常洛,還有16歲了還不識字,不愛江山只愛做木匠破罐子破摔的朱由校。何宗彥輔政三十餘年,遇到的都是將大明朝帶入低谷的奇葩敗家皇帝,就算用盡全力也無能為力,但他依然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剛正不阿,頂著生命危險,一次次苦苦進諫,操碎了心,也算是為官的典範了。

何宗彥死後葬回隨州,他的墓在廣水市馬坪鎮,現在原跡已毀。據清同治版《隨州志》記載:“明太傅建極殿大學士何宗彥墓在州東五十里馬坪港,其地已入應山,天啟中副使李佺臺題準孫振崇入應山縣為守塋生員。”同治版《應山縣誌》記載:“何宰相墓有敕封太傅坊,在治西馬坪會。”據說,隨州市博物館家屬院內保存有清代“明太傅何公故里”石碑。

現存的何氏族譜清晰地描繪出了何宗彥墓地的面貌,墓地規模恢宏,四面環山,中間有半月池塘,青龍、白虎、飛馬以及“十二生肖”石像守墓,石碑、石牌坊林立,讓人對墓主人的尊貴身份頓生敬意。

邱雪梅|明朝宰相何宗彥父子與何店的淵源

何氏族譜描繪的何宗彥墓地情形

如今,何店鎮何家享堂的遺址還在,有一條街的名字叫享堂街,大概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條街的來歷了。

據史料記載,“何家享堂”的舊址位於何店鎮街北面的糧管所倉庫處,墓向朝東,依山臨水,氣勢開闊,墓前有石鼎、石碑、拜石等,兩側矗立石獅一對,威武壯觀,目前僅有一對石獅子和幾個石凳子存放於何店鎮文化館內。

相傳,明末清初,張獻忠、李自成先後來隨州攻城略地、大肆搜刮,就是衝著何氏家族而來。隨著朝代的變更、戰爭的煙火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之後何家享堂已不復存在。幾百年風雨變遷,當年相國府的風光和榮耀漸漸掩埋在歷史的塵埃裡。而只有何店鎮這個名字,還藏著久遠時代一代宰相的餘溫。

何店鎮原名“何家臺”、“何家店”,都是以何氏命名,民國年間曾將何店改名“文毅鄉”(文毅是何宗彥的諡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為貶謫在隨州的散文家尹洙在隨州搭建的尹公亭寫過一篇《尹公亭記》, 其中寫到“然而有表其閭,名其鄉,欲其風聲氣烈暴於世之耳目而無窮者,所以與人同其好也。”意思是說用一個人的名字作為鄉的名字,是想讓君子的美名、風範、氣節、功業顯現在世人的面前,獲得後人永遠的敬仰。從這個層面來看,何宗彥家鄉的人一直沿用他的姓氏作為故鄉的名字,以紀念曾經帶給故鄉無限榮光的一代名相,我想這也是家鄉人對何宗彥最好的紀念吧!

邱雪梅|明朝宰相何宗彥父子與何店的淵源

何店鎮何家享堂僅存的一對石獅子

邱雪梅|明朝宰相何宗彥父子與何店的淵源

邱雪梅|明朝宰相何宗彥父子與何店的淵源

   江西金溪縣琅琚鎮上東漕村,何宗彥17歲以前生活的地方,村內一座保存完好的門楣嵌有“卿相里”石刻匾額。卿相里,顧名思義就是名臣重相的故里。想當年,隨州的"卿相里"一定也是豪宅林立、牌坊相接,飛簷斗拱、威嚴壯觀吧。

附:《明史•卷二百四十•列傳第一百二十八》原文

何宗彥,字君美。其父由金溪客隨州,遂家焉。宗彥舉萬曆二十三年進士。累官詹事。四十二年遷禮部右侍郎,署部事。

福王之國河南,請求無已。宗彥上疏,言可慮者有六,帝不聽。又屢疏請東宮講學,皇孫就傅,及瑞、惠、桂三王婚禮。太子生母王貴妃薨,不置守墳內官,又不置墳戶贍地,宗彥力爭之。張差梃擊慈慶宮事起,宗彥因言:“天下疑陛下薄太子久。太子處積輕之勢,致慈慶宮門止守以耄年二內侍,中門則寂無一人。乞亟下張差廷訊,凡青宮諸典禮,悉允臣部施行,宗社幸甚。”不報。尋轉左侍郎,署部如故。

四十四年冬,隆德殿災,宗彥請通下情,修廢政,補曠官。明年,皇長孫年十三,未就傅,宗彥再疏力言。 自是頻歲懇請,帝終不納。四十六年六月,京師地震。上修省三事。時帝不視朝已三十載,朝政積弛,庶官盡曠。明年秋,遼事益急。宗彥率僚屬上言:“自三路喪師,開原、鐵嶺相繼沒,瀋陽孤危。請陛下臨朝,與臣等面籌兵食大計。”帝亦不報。

宗彥清修有執。攝尚書事六年,遇事侃侃敷奏,時望甚隆。其年十二月,會推閣臣,廷臣多首宗彥,獨吏科給事中張延登不署名,遂不獲與。宗彥旋乞假去。御史薛敷政,蕭毅中、左光斗、李徵儀、倪應春、彭際遇、張新詔等交章惜之,而延登同官亓詩教、薛鳳翔又屢疏糾駁。其時齊黨勢盛,非同類率排去之。宗彥無所附麗,故終不安其位。

明年,神宗崩,光宗立,即家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天啟元年夏還朝。屢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四年正月卒官,贈太傅,諡文毅。時人評說,何宗彥澡身浴德,正色立朝,淡於求名,拙於求利。死後,奉旨建祠,以示紀念。

(注:本文圖片和部分素材由何宗彥的後人何松礽先生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