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家庭聚餐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什么?

百香的厨房


家庭聚餐,图的是一个团圆和热闹,如果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道菜必定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这道菜有团聚的象征,二是长辈的拿手好菜,三是需要多人参与完成,四是制作过程繁琐。综上所述,饺子具备以上特点,但是饺子属主食。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节日和风俗众多,如果一定要找出一道家庭聚餐必备的菜肴,很难找出大家都公认的那道菜。但是,鱼比其他菜肴更具代表性。

首先,鱼是一种全国上下都会吃的一种食材,它有一种吉利的寓意,适合家庭聚餐的氛围;其次,鱼前期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日常便饭不太常吃;再者,鱼的做法多种多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做法,子女往往会比较钟爱小时候的吃法,家庭聚会需要这种家的味道。






一只老饕


我觉得家庭聚餐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咸菜,且听我慢慢说来。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落后的小县城,这里交通不便,经济也不是很发达,因此大家平常在家里吃的都是一些很常见的饭菜。就连鸡鸭鱼肉也都是等到重大节日或者是亲朋好友来拜访才会有。但是我记得,小时候去别人家里玩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有一样菜,那就是咸菜。

我们那里的咸菜有很多种类,有腌萝卜,萝卜干,梅菜,烫水菜,大头菜,酸竹笋,咸鱼头等等。它们都是单独装在一个地方,不会和别的菜放在一起,显得那样独特。而且它们也很好做,想吃的时候只需要热一下就好了,很方便。我印象中的咸菜样子都是不太好看的,因此小时候我不喜欢吃,虽然吃起来很好下饭,但是依然受不了它们的外观。

现如今,经济慢慢发展起来,家家户户开始步入小康生活,每顿都有鸡鸭鱼肉,吃不完的就丢,很是浪费。即使是这样,厨房里仍然有咸菜的存在。记得上一次除夕夜,我们家很多人都在一起聚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荤菜,但无论怎样,总会有三四个咸菜摆在桌子上,要么是萝卜干,要么是梅菜,或者是酸竹笋。

从外地工作回来的大伯,整顿饭都没有夹过一次肉,他一直都在夹咸菜。他说,在外面工作的地方根本吃不到咸菜,顿顿都是肉,很想念家里的咸菜。这种感受,也就是在我出来读大学之后才明白的,以前不爱吃,现在却想念了。

我们这里的人,每到聚餐的时候,绝对少不了咸菜,虽然廉价,吃起来却比肉还香。


乖巧小张


汤圆。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里面有馅,煮熟带汤食用。每年,我们大家庭聚餐,这一道菜是最必不可少的。它既可当菜吃,又可当主食。

这也是我们家庭的传统美食,手艺一代比一代精,个个都特别喜爱吃这道菜。我爷爷原是大宾馆的厨师,最拿手的就是做糯米汤圆,他做汤圆色香味别具一格,宾馆四方来客每次都特点这道美食。

爷爷的手艺传到了姑姑手里,姑姑比爷爷做的汤圆更胜一筹。她做的汤圆特色鲜明,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精制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细腻爽滑,饶有风趣,回味无穷。

我们大家庭每年聚餐,一般在春节期间,这一顿当然在姑姑家吃,每次都有两个大圆桌,大人小孩几代人团聚一块,热闹非凡。吃汤圆也意味着合家幸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风风光光。





老孙遁世无闷


节日聚会各地都会有特色菜肴,当一个人离家久了,也会想起自己家乡爱吃的菜。我从小在上海长大,接受着海派文化,中西结合菜系的熏陶。和以往美食家介绍上海菜系不同,我下面说的都是小时候爱吃的菜,一道菜一道美好的记忆。

1.土豆沙拉

和现在各种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不同,一定要用土豆切成丁,上海大红肠切成丁,沙拉酱要用丘比沙拉酱(红色包装的原味,其他都不行),还有放黄瓜和甜玉米粒的都会让沙拉变得水,时间长了就不好吃了。每当夏天游泳回到家,总能干掉一碗。

2.吉利猪排

猪排裹上蛋液,沾上面包糠,用小榔头锤扁,放入油锅里炸,炸至金黄,一定要配上海泰康牌辣酱油吃。每次桌上最快消灭的总是炸猪排。

3.罗宋汤

洋葱,上海大红肠,卷心菜,土豆,番茄沙司,油盐糖适量,熬成一锅汤,配上2片切片面包,这个是小时候幼儿园最爱吃的午餐了。

4.上海粗炒面

炒面一定要用醋面条,用猪油,要加蛋,肉丝,鸡毛菜,绿豆芽,生抽,老抽,大火猛炒。这是我青少年时代的夜宵。

5.蛋饼

不同与山东杂粮煎饼,上海的蛋饼是放油的,锅底湿漉漉的,倒入面糊,等饼的形状出来后,打入鸡蛋,这个时候一般要比谁的鸡蛋多了,至少是2个,一般饿的时候都是加5个鸡蛋的,油条一般不放的,要多放鸡蛋,甜面酱。拿到教室里,女同学都会对我流口水。

最后配上一盒巧克力味的全仕奶,这就是我对80后上海美食的记忆。

聚会美食,没有必不可少,只有美好的记忆。







爱放屁的仙女


家庭聚餐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我觉得可能南北方还是会有一些差异吧,我是北方人,我觉得在我们家或者身边的一些家庭,家里来客人或者是逢年过节最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红烧排骨了,或排骨炖土豆或排骨炖豆角,在北方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硬”菜。以前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很久才能吃着想吃的排骨,记得每次要吃排骨都能提前兴奋上个小半天,因为经济困难,每次的排骨都炖一些土豆,这样能吃的多一些,吃的时候舍不得先吃排骨的都是先吃土豆,感觉土豆的味道一点不比排骨差,现在想来那种家的味道那种馋的感觉却再也没有了…

现在每逢重要的日子,家里掌厨的“大师”也都会露一手红烧排骨的,家家都有不同的烹饪技巧、不同的菜品搭配,但对于外出归来的游子,不变的永远是家的感觉,是妈妈的味道!





皮肤科颜大夫


家庭聚餐最不可少的,就是饺子!

家庭聚餐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图的是那种热闹的氛围,吃的在其次,可以说吃孬吃好没所谓。

每次我们家聚餐,饺子是必不可少的。

男人们在一起喝酒聊天 女人们下手齐忙活。有和面的,有切馅的……

一边忙活,一边唠嗑,嘴上不停,手底下也不闲着。

平时都忙,难得有机会凑在一起,说着话,唠着磕,饺子得了起上桌。

说实话,我们一家兄弟三个,在我们村算是不错的了,算得上兄友弟恭。一家人十几口过一段时间会聚在一起,那种热闹的场面令街坊邻居羡慕。

要知道,有很多兄弟姐妹反目成仇不相往来的呢。

能像我们一家时常聚在一起的,不多!

我自我感觉还不错呢!呵呵

所以说,家庭聚餐吃什么无所谓,图的是那个家庭和睦的氛围。




7度风


因为我们家是肉食主义者,无肉不欢的那种,吃饭聚餐的时候没有荤菜,我连一碗饭都吃不下去的那种。

听妈妈讲她们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吃不上几次肉,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吃上肉!平时能有点肥肉炒菜那都是相当的幸福了!

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家家户户每餐都能吃上肉了,虽然现在吃肉已经非常普通的事情了,但是和爸妈们吃饭的时候点几份肉类硬菜,

爸妈总是忆苦思甜,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你喜欢吃肉吗?你喜欢吃什么做法的肉类美食呢?


多米的稀饭


就我们东北的习俗来说,家庭聚餐。必备的一道菜肯定是鱼。

我家就是如此,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妈妈都会计划出菜谱。然后肯定菜谱里会有一条鱼。一般都是平鱼或者是桂鱼,主要借那些吉利的字。平安或者富贵。年年有余。

而且用我妈妈的话说,这条鱼必须得是完整的上,不能破损。这样来年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加的好,更加有结余。我也看了一下别人家的菜谱。基本都会有一道鱼的菜。我想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吧。

其实不管是北方和南方。一般大的宴席都会有鱼做的菜。一方面是鱼的营养价值高。并且属于美味的食品。另一方面,吃鱼的寓意特别好。所以大的聚餐,鱼是必不可少的。


A君其人其事


家庭聚餐我家里比不可少的一道菜,那必须是《海味全家福》

因为从小在海滨城市长大,骨子里已经渗透进浓浓的海鲜味。加上母亲她老人家一直在水产公司工作,父亲又是当了一辈子海军。所以家庭聚餐,那必定是要海鲜当家!

因为二老年纪已经大了,所以不能吃太多的食物。所以《海鲜全家福》正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一盘菜里可以包含七八种海鲜,这么烩制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是我家里聚餐的不二选择!

隆重退出家庭版《海味全家福》

主料:海参、虾仁、鱼片、海螺、鸟贝、鱿鱼花、扇贝丁

配料:西蓝花、彩椒、葱姜蒜

调料:盐、鸡精、料酒、白糖、水淀粉、老抽、胡椒粉

做法:第一,虾仁去虾线背部开刀洗净,鱼片成0.5cm的薄片,鲜活海螺砸碎取肉,用盐、醋搓洗去粘液,片成片。把虾仁和鱼片加盐、鸡精、料酒腌制一下,用蛋清和水淀粉上浆。


第二,锅中入油,油温四成热时,把虾仁和鱼片逐个入锅,滑至变色浮起捞出控油。

第三,海参顶刀片片,鸟贝里外翻洗干净。入沸水锅中把鸟贝、海参、海螺片、扇贝丁分别焯烫后捞出过凉。

第四,西蓝花掰成小朵,入沸水中焯烫。焯烫时在锅中加少许盐和一点油,这样焯水后的西蓝花颜色翠绿有底味。焯烫后的西蓝花过凉水备用。

第五,用盐、鸡精、老抽、白糖、胡椒粉、水淀粉调一个碗芡。

第六,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依次下入过油的鱼片,虾仁以及焯烫后的各种主料,迅速翻炒均匀。然后泼入碗芡,芡汁包裹住主料后撒彩椒片出锅即可。

第七,用西蓝花围边,把炒好的全家福盛入盘中。

一道鲜香味美,颜值和营养并存的《海味全家福》就上桌了。


这道菜也是我们这里婚宴以及款待嘉宾的必备菜,但做法也不一定相同。主料可以按照自己的喜爱,自由搭配。

小贴士:第一,全家福主要在选择的食材上,必须新鲜无异味。

第二,自己家中制作可以有什么搭配什么,并不一定非要那么多品种。但一定要把海鲜清洗干净,保证无泥沙不影响口感。

第三,海鲜焯水要迅速,只要食材略微打卷即可捞出。如果有冰水最好过冰水,这样更能保证食材的鲜嫩。


73神牛


Hello,大家好,我是晶城浪哥。

不管是家庭聚餐、公司聚餐亦或是同学聚会,鸡鱼肉蛋肯定是样样都有,一个都不能少的。但是如果非要我说出一个代表性的菜,

我也只能选择鱼了。因为聚餐嘛,对于家庭、朋友来说,是增加彼此感情的地方,对于公司来说,是个谈判的地方,通过聚会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每次聚餐都必点的鱼,也不是随随便便吃的,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

鱼头朝贵宾,鱼肚朝主人。我国的房屋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特殊的除外),如果家里来客人吃饭,或者是在家里聚餐,如果都是平辈,则

主客要坐在主人右手边(右手为尊),次主坐在主人左手边主人坐在最北面,方便照顾客人和买单。吃饭的时候,因为来者是客,肯定要照顾客人的,所以要让客人能够舒舒服服的吃。鱼作为一道特殊的菜(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因此要把鱼头朝着主客一是表示对客人的美好祝福,二则是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如果有长辈在,鱼头则应对着长辈。

一箸定乾坤,二箸开阡陌。箸即筷子的意思。鱼头对着客人表示尊敬之意,但不是说作为客人就能第一个伸筷子夹鱼肉的。第一筷子应该由主人夹给坐在右手边的客人或者给长辈。第二筷子则是主人夹给自己,上段中说鱼肚朝主人,也是为了方便主人夹鱼给客人。这个时候主人和客人一般都会说几句客套话,然后再喝一口小酒。

如果是普通的家庭聚餐,第三筷子之后就可以随便吃了,但是如果是在格调比较高的聚餐上面,还是有一些别的讲究的。比如:鱼头是不能吃的,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鱼头剩下才是年年有余嘛;鱼尾巴是给晚辈、下属或者小辈吃的;鱼的一面吃完了也不能翻过来再吃另一面,翻鱼代表不吉利……

上面说的这些风俗习惯,我爷爷那辈人特别讲究,到了我们这一代,这些讲究一方面很多都不知道了,另一方面很多人也都不在乎这些了。但是好的风俗习惯,咱们还是应该了解并延续下去,不是吗?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聚餐吃鱼的小风俗呢?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是晶城浪哥,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和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