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就想有个安心的家!多亏这些年轻的“社区守护者”!

作者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

眼下,返沪高峰即将到来。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场上,社区处在基层治理最前沿,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各种情况、各种需求、各种情绪,都需要社区干部全面掌握,一一应对。为了缓解社区人手紧缺的问题,大批青年做好自身防护措施,站上了社区防控第一线。

非常时期,就想有个安心的家!多亏这些年轻的“社区守护者”!

在基层抗疫一线的战场上,既有刚捐出两个月薪水的社工,也有全家一起当“守门员”的党员家庭,还有一群热血满满的青年教师。他们不仅为社区守住了“大门”,也为居民守住了“心门”。不想继续宅?那就加入他们,来社区报到吧。

非常时期,就想有个安心的家!多亏这些年轻的“社区守护者”!

义不容辞 业委会青年在行动

从除夕起,在上海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的倡议下,各区级联谊会的青年委员们就开始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防疫的工作中了。静安区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还编写了业委会疫情防控标准化建议,为居委会的防疫工作提供了指导说明。

王舰是上海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的副秘书长,在妻子待产期间,他积极协助居委做好疫情排查工作。

“业委会主要作用在舆论引导、配合宣传上,特别是信息采集上群众基础更好,而且有年轻人的业委会行动力更强。”王舰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上,自己义不容辞。

在工作开始之初,王舰便积极配合居委会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区出入管理措施防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公告》,通过小区公众号以及业主微信群发布,内容包括居民如何加强防护、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对来访和快递人员及外卖人员如何配合物业管理等措施。

不仅如此,他利用腾讯问卷小程序连夜赶制了告知书送达反馈程序,以及外地返沪人员健康状况登记表线上登记,不仅方便汇总一户一档的居民信息、来沪人员信息等,还便于居委工作人员对于排摸情况实时追踪。

目前,小程序已经累计完成了100多户(累计300多人)的返沪人员健康状况登记,收到600多户《疫情防控告知书》的送达反馈,大大减轻了居委会上门排查的工作。

非常时期,就想有个安心的家!多亏这些年轻的“社区守护者”!

在这个非常时期,在减少互相产生感染传播可能的同时,又要对小区来沪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摸工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南城居委澳丽花园9号楼的楼组长一直在思考如何尽可能减少人员集中,又随时掌握每户业主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进出情况,将上级指示精神和疫情防控知识及时传达给业主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信息公开畅通、疫情基本知识畅通、监督渠道畅通,切实把楼道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他说。

这时,9号楼的微信群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9号楼建立微信群已有两年,不少业主早已加入楼道微信群。疫情警报拉响后,楼组长对还未加入楼道微信群的“漏网之鱼”进行了排摸,立即要求家中帮带孩子的父母、租客等楼道内所有人员一起加入楼道微信群。

有了微信群,哪家从未外出,哪家还未返沪,9号楼的楼组长都了如指掌。一旦街道、居委、物业、业委会有了新的通知,楼租长马上在微信群里进行“同步更新”。方便大家及时了解防控工作的各项通知内容。

在微信群里,大家也可对如何防疫提出建议和注意事项,如有些业主提出要求物业加强楼道消毒、在电梯数字键上贴上膜、要求物业对外来车辆排查等建议,经微信群收集汇总后,楼组长第一时间告知并督促物业公司实施,提升了小区物业防控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回馈社会 来自社工的“特殊党费”

在防疫工作中,社区青年出钱出力毫不含糊。前不久,永康城党务办公室就收到了一份暖心的“特殊党费”。

1月31日一早,永康城第八居委会的社工夏丽娜就来到党务办公室,把一万块钱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给了她所在的党组织,用以支持防控救治工作。她早在一周前就有这样的念头,如今郑重地将党费上交,她的心愿也终于实现了,夏丽娜感到十分欣慰。

“非典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没有经济实力。现在我工作了,而且是个党员,我自己存了一点钱,就想把它交给培养我的党组织。”夏丽娜一个月工资有5000元,这次捐的1万元是她整整2个月的工资。

非常时期,就想有个安心的家!多亏这些年轻的“社区守护者”!

一口气捐掉了2个月的工资,夏丽娜却觉得十分值得:“在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挽救生命,我觉得自己做的微不足道。”

出生于1989年的夏丽娜是土生土长的浦江本地人,家里还有一个身有残疾的哥哥。从小,哥哥就一直受到党组织和身边人的关心与照顾,这让夏丽娜一家都非常感恩,父母一直希望她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党和社会的关爱。世博期间,夏丽娜当上了一名世博女兵。2012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她扎根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服务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光和热。

在春节期间,她本人也一直忙碌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夏丽娜和同事们每天挨家挨户排摸居民情况,叮嘱社区老人加强防范,安排物业卫生消毒,用执着的身影守护社区的平安。

党员担当 一家都是“守门员”

“我和妈妈守高速路闸口,爸爸守小区大门,我们一家都是‘守门员’。”普陀区有一位刚满18岁的志愿者小吴,他出生于一个党员家庭。他和妈妈是街道第一批招募的志愿者。此时,全副武装的他正在参与嘉定高速路闸口的人员引导、秩序维护、体温测量等工作。

在这次防疫的战斗中,他们一家都站在了第一线。小吴的爸爸是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新湖明珠城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吴昉。吴昉在小区排查时,看到手机微信群里一条防疫志愿者招募令,内容是面向社会招募18岁以上的志愿者。

于是,他和妈妈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在电话中,他们了解到嘉定高速花桥路口正在缺志愿者,收到鼓励的二人积极响应街道团工委的招募。于是,一家人都成为了此次防控疫情的“守门员”。

在小区中,父亲吴昉嘱咐保安和居民区干部:“马上就要迎来返程高峰,居民区就是我们的主战场,这次防控工作是持久战,我们一起站好这班岗,守好居民区的大门”。

据悉,截止1月29日,普陀区共招募志愿者602名,分别来自机关、教育、卫生、国资等领域,以及各街镇团(工)委组织发动的团员青年和普陀青联、青企协及各种社会力量。

最大小区 600人众志成城

在闵行区,拥有4万多居民的上海康城,是名副其实的沪上最大小区。在上海康城中,4万居民中非沪籍占半数。要面对 4万多居民,光靠30名社区干部远远不够。

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康城社区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军萍表示,在30名居委干部背后,还有着600多人的鼎力支持:他们分别是400个楼组长和党小组长、社区志愿者。连日来,他们除了排摸更新成千上万户的居民情况,还要安抚不少居民的恐慌情绪,更要为隔离在家的居民提供照顾和服务。

实际上,今年康城居民回老家过年的比例并不高。整个康城4万多居民中,一半是非沪籍人员,其中只有10—20%回老家过年了;从车辆来看,这个春节,全小区只有九分之二的车出去了,比往年少得多。

目前,小区共有南、北、西三个出入口,分别都安排了保安和志愿者值班,24小时对每辆进入的车子都要询问登记。由于保安和社工人手不够,最近莘庄镇还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做社区志愿者,康城一个西门岗就有了20多名志愿者等候“排班”。

据了解,闵行区招募了410名志愿者,首批上岗的12位团员青年志愿者在虹桥火车站南、北共6个出站口开展人流引导、秩序维护、体温测量工作等志愿服务。

身先士卒 热血满满的青年教师

开学推迟后,有一群年轻教师从三尺讲台走向了防疫的主战场。松江二中教工团支部有一个23人的微信群。志愿者的征集令出来后,微信群里的信息声便响个不停。

短短的2小时内,16人报名了中山街道的志愿突击队伍。青年教师时涛在微信群里说道:“我有义务有责任在第一线做好防疫工作,不畏困难,身先士卒,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何俊威毫不犹豫地表示,在特殊的时刻,参加志愿者活动义不容辞!”

在青年教师队伍中,还有一位95后的班主任。她叫唐佩琪,为了参加青年志愿者招募,她第一时间就退了两个月前定好的的机票和酒店。这本来是期待已久的旅程,但是她却觉得很值得,她说:“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以身作则,为社区疫情防控献一份绵薄之力。”

据了解,截止1月31日晚20:30,松江区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增至35支,报名团员青年增至1925人,将按照属地化原则,分配至17个街镇团工委开展防疫相关志愿辅助工作。松江团区委挂职副书记李捷表示,未来的几个月要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排摸。

辟谣先锋 为大家守好“心门”

在闵行区,有一群年轻人不但为大家守好“大门”,也为大家守好了“心门”。

1月24,上海市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七宝镇华林二居阳光神州苑业委会成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口腔科主任、上海市民盟医疗专委会委员仇成豪建议立马新建一个小区居民群,用来传播真实有效的信息,让居民不信谣、不传谣,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于是,一个名叫“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微信群成立了,里面除了仇成豪,有华林路第二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马纪勤,以及业委会全体成员和居民,共两百多人。

马上,这个新建的居民群就成为了“辟谣”、“定心”的主力。建群第二天,群里就有人发布消息“听闻要关闭超市,要不要囤点物资?”业委会成员马纪勤马上回复:没有这样的消息,“请大家不要发布未经验证的消息”。斩钉截铁的一番话,给蜗居在家的居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非常时期,就想有个安心的家!多亏这些年轻的“社区守护者”!

1月31日中午,有一辆120急救车开进了阳光神州苑。鸣笛声响起,宅在家中的居民马上就讨论了起来,一时,群中各种猜测络绎不绝。此时,知道实情的马纪勤,马上在群里说,“有老人摔伤了,送医院去了”。瞬间,看到消息的居民们马上又安下心来。

业委会的汤旭辉认为,在防疫的战场上,社区青年不仅要守住大门和小门,为居民守住信息纷扰下的“心门”。

春运回潮

社区是防止疫情扩散的主战场

基层干部、业委会青年

还有物业青年、青年居民

他们都是最坚实的社区志愿力量!

整理:塔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