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勇士已至战“疫”前沿

金山网讯 2月2日下午,当天与江苏其他援助湖北医疗人员共同乘坐包机前往“疫”线的17位镇江医护人员,平安抵达此次战“疫”的最前沿——武汉。

放下行囊的他们随即在晚间组织了集体学习,随时准备按照上级的分配,进入“阵地”,肩负起医者之职。通过与前方的连线可以得知:他们征程顺利平安、两批次镇江援鄂团队已“会师”。

放下行囊,

连夜开会学习

此次前往武汉的医疗团队,已经是从我市医护人员中走出的第二批人员。他们分别来自镇江市一院、江大附院、镇江市四院、丹徒区人民医院、市一院新区分院、丹阳市人民医院、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扬中市人民医院和句容市人民医院。17人中,除了一位医师,其他16人都是常年奋战在护理岗位的护士,有着较为丰富的重症医学临床经验,且其中5人是男性。这样的岗位、性别组成,让这支平均年龄约30岁的团队,更能在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的前线完成重要的救治使命。

从业23年的冯丽萍,是市一院胸心外科ICU护士长。4年前成为医院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人员的她,在疫情发生后,和许多党员同事一样,主动请战。这次,她作为第二批次镇江援鄂医疗队的队长,在忙完手头工作后,于2日深夜与后方连上了线。

“抵达后,我们就各自向派出单位和家人报了平安。这次来武汉,他们对我们安全的牵挂是可想而知的。”冯丽萍觉得,这一点,体现在医院往出征人的包里塞了苹果的这个细节上,也体现在电话拨通后,院领导第一句话就是问“一切都顺利吗,大家都好吗”。

因为刚刚抵达,医疗队的具体任务还没有下派,但镇江小分队没有闲着,他们利用晚上的休整时间集合起来,重点就救护的要点、规范和流程等内容再次作了集中学习。像这样的集中强化培训,可能在他们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还会有。

暖心细节,

打动援鄂团队

当问到从镇江出发后的一路经历,镇江市一院新区分院ICU护师伏竟松,说到了几个细节。

“无论是在镇江参加的欢送会,还是江苏医疗队集合后,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你们辛苦了’‘你们要平安’。”伏竟松说,“甚至在飞机上,机组人员也给了我们‘温暖的一击’。”

伏竟松回忆说,在他们登机时,乘务组成员会对每一位队员说一声“您好,白衣天使”,而在飞机降落前,机组人员也通过广播,向所有乘客致敬、祝福:

“今天,你们不仅仅是天使,更是英雄。在阖家团圆的节日里,你们舍小家、为大家,远离家人、出征武汉,辛苦了!我们机组团队很荣幸为你们提供这次服务。我们机组成员向你们这些逆风前行的英雄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在你们胜利回家时,我们接你们回家!我们一直在您身边,在您身后!感谢你们,辛苦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屏幕那头,描述完这个细节的伏竟松,略略停顿后说:“听到这些,内心的确是激动的。其实作为医护人员,无论是去疫情严重的地区,还是在镇江防控疫情,都是我们这个时候应当肩负起的职责。”

另一个细节,是冯丽萍和伏竟松都感受到的。那就是他们在进入宾馆后,看到当地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生活必需品,以及饮用水和食物。“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是我们最大的精神动力。”伏竟松说。

前线会师,

立下必胜誓言

江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孙志伟,是从我市出发的第一批援鄂医疗团队成员,他在微信群里的那句“救武汉也是救镇江”,在连续几天里刷爆朋友圈。

在抵达武汉后的大约一周时间里,他和同事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当地患者的转危为安持续付出。当看到几位患者经过治疗已经平安出院,他更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当然,在2日晚间的连线中,他首先表达出的,是欣喜于援鄂镇江团队的壮大。

说到“有什么经验可以提供给第二批医护人员”,孙志伟笑了起来:“我们两批人员已经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他们出发前给了他们随身携带物资的建议,另外也交流了一些当地情况。虽然还没见到面,但也算得上是‘线上会师’了。”

对这次在前线的特殊会师,伏竟松觉得,对他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第二批江苏医疗队的100位护理人员,全部是从各家医院重症医学科抽调的人员,一定能在实践中学到很多东西,对我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大有裨益。”

说到这儿,伏竟松表达了对这次援鄂经历的个人期许:“我希望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高光时刻’,在救治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等回到家,我要用我的表现让父母看到儿子的成长,也要在自己年迈时,可以在子孙面前讲述这段值得铭记的经历。”

当被问到此次援鄂“做了怎样的最好打算和最坏打算”。伏竟松语气很坚定:“最好打算,就是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早日战胜疫情。最坏打算?我们没有最坏打算,我们来的都是正当年的医护人员,我们很有信心成功战‘疫’,最终胜利归来!” (记者 崔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