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人說兒童說話遲緩的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這話有科學道理嗎?

小康之家620


只是一種正面鼓勵的方式,無科學依據。

作為父母,我們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這句老話的原委是希望不要因為寶寶說話遲緩而放棄或者責備,任何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深深的緣分。

我們用滿滿的愛去指導引導寶寶,可能某些能力在目前比同齡寶寶遲緩一點,但不需要擔心,我們多多個寶寶說話,多帶寶寶出去,但是要注意一點是家裡人說話是用一種方言,如果多種方言,會導致寶寶難以辨析和學習[笑][笑][笑]



正面教育梁永強


1⃣️

我兒子二歲的時候,同齡的小夥伴已經可以跟媽媽簡單的交流,會有意識的模仿大人說話,一般情況下,跟著大人說兩三遍都會了。

可是我兒子連媽媽都不喊,只有在特別著急,找不到我的時候才會叫媽媽。

其餘時間基本以啊啊啊代替說話,或者小嘴嘰哩哇啦說的什麼,誰也聽不懂。

我特別焦慮,擔心孩子是不是有語言障礙,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這時候,老人或身邊的同事朋友,總會安慰我說,貴人語遲,不要擔心,再等等,秦始皇五歲才開始說話,愛因斯坦說話也特別晚。

聽著這樣的話,確實可以安慰一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沒什麼進展,各種焦慮,猜疑又來了。

2⃣️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我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跟醫生說了孩子的情況。

醫生循問了一下我平時帶孩子的細節,然後惡狠狠地告訴我:照你這樣的養法,到明年他也還是不會說話。

原因是因為,大人把孩子照顧得太好了!

對!你沒有看錯,就是因為照顧得太好,太多,太體貼,所以搶佔了孩子表達和學習說話的機會。

比如,孩子啊啊的過來,媽媽立馬心領神會:哦,寶寶,你是不是想要這個。

孩子只需脆生生的說一個嗯字,媽媽就屁顛兒屁顛兒的去給孩子辦去了,孩子自然也是高興萬分。

自此以後,孩子明白,他只需要哼唧哼唧,用手指指,媽媽就會幫他去辦。

孩子沒有迫切張嘴表達的動力,就會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不想學習說話。

因此,如果你家孩子說話也遲緩,只要他能聽懂大人的話,就說明孩子智力沒有問題,要麼是嘴懶,要麼是舌頭等的發育問題,影響孩子吐字。

3⃣️

那麼,如果孩子說話遲緩,我們該怎麼做呢。

1.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說話

比如,孩子想要某一個東西,大人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會裝傻:

啊,你說什麼,你想要什麼,媽媽聽不懂,你可以說得更清楚些嗎?

如果孩子還說不出來,大人給他一個選擇,逼他說,千萬不能只給他一個選擇,這樣的話,他只需點頭,要問他:你要蘋果還是梨?

孩子必須二選一,說幾次,也許就學會了。

2.創造有利於學說話的環境

如果家裡太安靜,或爸爸媽媽很少跟孩子說話,沒有語言環境,孩子接觸不到太多的詞彙,就不會說話。

所以,適度聒燥的環境,可以讓孩子聽到更多的詞彙。

晚上,或空餘時間多和孩子互動,聊天,講繪本,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3.多和孩子交流,變得嘮叨點

大人千萬不要覺得,跟孩子說話很傻,很無聊,就不和孩子說話。

要培養孩子說話,父母要不斷地跟孩子說,讓孩子養成跟別人交流的的習慣。

只要想溝通,久而久之,孩子就在不知不覺中對說話產生了興趣。

相信,只要我們用心,用功夫,孩子一定會早日開口的。







沐夏閒叨叨


唉!我家孩子說話遲緩。醫生說孩子舌下繫帶短,影響孩子說話,讓做個小手術剪一下。可婆娘混蛋,不讓剪,孩子快五歲還不會說話。後來去醫院剪了一下,孩子很快就學會說話了。但與正常的孩子相比,孩子明顯不如別的小孩聰明。可別聽老人那些迷信的話!


用戶8177232226894


其實我覺得老人這個話說的沒有什麼科學道理。反倒是有點安慰人的意思。說話早的孩子也體現了他思維語言方面突出。像我的孩子現在一歲7個月了。只會說10多個詞。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疊字。體檢的時候醫生說她咀嚼的不夠多。這個是會有影響的,說話慢或者吐字不清。還有就是我可能一個人帶孩子。家裡基本上80%都只有我們倆個人在。所以也缺少了一些語言環境。比起有爺爺奶奶啥的家裡人多點說話也會好點。還有可能也有點遺傳的感覺。我老公就是一個特別不愛說話的人。每天跟我的交流基本上也是嗯,哦。我妹妹的孩子在我娃這麼大的時候已經能基礎交流了。他們家大家庭也比較熱鬧。現在2歲半,說話的邏輯很有條理,還有口齒清晰。表達意思明確。還會糾正大人的錯誤,很聰明的孩子。所以我覺得說說話晚是聰明還是存在誤區的。我感覺和孩子自生的條件。家庭提供的語言環境和遺傳有關係。


延莉cherry


01、

說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時刻,每個媽媽在聽到自家孩子叫“媽媽”時,幾乎都會感動得想要流眼淚,感覺沒白養這孩子。


但是並是所有孩子在學習說話時都會那麼順利,有的孩子一歲多點就能蹦出一兩個詞了,可是有的到孩子兩三歲都咿咿呃呃都說不出半個字,這當媽的說不急都是假的。


“孩子都兩三歲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不會不正常吧?孩子什麼都聽得懂,就是不願意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這個時候可能就有一個來人跳出來說了:“貴人語遲,說話遲的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可能還給你舉個愛因斯坦5歲才會說話的例子,說明你的孩子到了5歲還不會說話是多麼正常的事情,甚至還是一件多麼好地事。


02、聽老人說兒童說話遲緩的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這話有科學道理嗎?


說話遲緩就聰明的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以前的老人都不喜歡說不吉利的話,不好的事情也會挑好聽的說,因此說話遲緩就是聰明只是一個客套話罷了。


目前也沒有任何科學數據來證明,說話遲的孩子就比較聰明,因此題主不要聽信老人的這種說法。

03、那孩子說話比較晚,一般都有什麼原因呢?

1、監護人沒有經常跟寶寶對話,寶寶沒有語言的模仿對象,掌握不了正常的發音,因此就比較難學會講話。


2、家庭成員中講多種語言,孩子比較難掌握到某種語言,因此開口講話也會相對晚點。


3、孩子由老人帶,老人沒有刻意去引導孩子講話,或者老人講的方言比較難以理解和聽懂。


4、孩子生理出現干擾語言發展的問題。比如聽力有問題、聲帶有問題或者舌根粘連等。

04、那如何引導孩子“早開金口”?


1、做一個“囉嗦”的父母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能夠接觸到的物品對孩子進行講解,這個是什麼 ,那個是什麼,反正凡是能夠看到摸到的,都可以指給寶寶看。穿衣服的時候也可以一邊穿一邊跟孩子講話,來寶貝,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只有多跟孩子講話,孩子才能接受到更多的詞彙,當孩子理解了這些詞彙,才會說出來。

2、讓孩子的生活環境“吵”一點


之前看過一個節目,一個單親媽媽抱著孩子上舞臺,可是孩子3歲了還不會叫媽媽,當單親媽媽說出原因,令人很驚訝。她說因為孩子幾個月就被拋棄,每天不是以淚洗面就是對著牆壁發呆,孩子在這樣過於安靜的環境下,到3歲都不會叫媽媽。


因此,平時除了多跟孩子多說話,家人之間也要多交流,吵吵鬧鬧反而對孩子的語言起到刺激作用。

3、多鼓勵孩子說


有的父母覺得反正孩子不會,每次孩子一個眼神父母就立馬去做了,其實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要用說來表達自己,而不是眼神和動作就夠了。


當孩子想要吃一個蘋果時,父母可以猜一下,然後拿起蘋果說:“哦,寶寶是想吃蘋果啊,這個水果叫做蘋果。”


這樣有意地引導孩子說出這個東西,孩子才會想要說。


4、如果做到了這些,孩子還是不會說話,那就要帶孩子去檢查檢查,看是不是因為生理問題導致的說話遲緩。


我是@沐之雨,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沐之雨


古語有云:貴人語話遲。所以就導致很多老人理解錯誤,有了孩子說話遲緩就聰明的想法。

但其實這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1.導致孩子說話遲緩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生理問題,發聲器官不正常,聽力障礙,智力低下等。

早發現早治療,千萬不要因為老人的話耽誤了孩子。

2.導致孩子說話遲緩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心理問題,內向,敏感,害怕,害羞,聽不懂周圍人說的話……

3.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語言發育特點,可以適當的做一些參考,當然也有例外,不要太死板。

所以說,老人覺得兒童說話遲緩就是聰明,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小式


沒有科學道理。說話遲滯,需要警惕自閉症。1.5-3歲依然不會說話,應當接受兒科、精神科篩查“自閉症”。

自閉症主要表現。

1.社會交往障礙:

該症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嬰兒期,患兒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在幼兒期,患兒仍迴避目光接觸,呼之常無反應,對父母不產生依戀,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不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同齡兒童交往,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夥伴關係,不會與他人分享快樂,遇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也不會向他人尋求安慰。學齡期後,隨著年齡增長及病情改善,患兒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成年後,患兒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係和結婚。

2.交流障礙

(1)非言語交流障礙:該症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

(2)言語交流障礙:該症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

①語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

②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後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③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複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

④言語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複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於同一話題。

3.興趣狹窄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該症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遊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如車輪、瓶蓋等圓的可旋轉的東西。有些患兒還對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體產生依戀行為。患兒行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門非要走同一條路線,長時間內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並常會出現刻板重複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重複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奮鬥中的汪大


尊重孩子的發育規律。確定沒有生理疾病(聾、啞等)或者心理疾病(孤獨症等),孩子會說話是遲早的事。父母要多陪伴,多溝通,早說話的孩子和晚說話的孩子都會是聰明的孩子。很多老人家帶孩子都是經驗之談,現在主張科學育兒。


蕙生活


這有點像我們做了惡夢就說夢是反的。沒有根據也沒有科學性。

首先,兒童說話遲緩的結論怎麼得來的?是家裡人自己覺得的還是醫生診斷的?

其次,如果是醫生診斷得出的結論,就得找醫生治。

再次,請跟孩子多說正向的、積極的、具體的話。父母的一樣回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可以閱讀《父母的語言》一書。


迷茫的怪盜文


沒有科學道理。說話遲滯,需要警惕自閉症。1.5-3歲依然不會說話,應當接受兒科、精神科篩查“自閉症”。

自閉症主要表現。

1.社會交往障礙:

該症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嬰兒期,患兒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在幼兒期,患兒仍迴避目光接觸,呼之常無反應,對父母不產生依戀,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不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同齡兒童交往,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夥伴關係,不會與他人分享快樂,遇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也不會向他人尋求安慰。學齡期後,隨著年齡增長及病情改善,患兒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成年後,患兒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係和結婚。

2.交流障礙

(1)非言語交流障礙:該症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

(2)言語交流障礙:該症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

①語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

②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後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③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複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

④言語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複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於同一話題。

3.興趣狹窄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該症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遊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如車輪、瓶蓋等圓的可旋轉的東西。有些患兒還對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體產生依戀行為。患兒行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門非要走同一條路線,長時間內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並常會出現刻板重複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重複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早發現,早通過孤獨症特殊教育和訓練課程體系等干預治療方法可以改善預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