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实盘买卖日记


白居易的《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答;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共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年轻时,曾经在杭州担任杭州刺史两年,而后又到苏州担任刺史一年多;故白居易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情有独钟;这三首忆江南虽然字数不多,但他运用他聪慧睿智的手法,巧妙绝伦简洁勾勒出;


①江南杭州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色;

②通过钱塘江观潮起潮落,灵隐寺寻桂来衬托他自己对杭州忆恋之情;

③表达白居易对苏州、杭州美女的恋恋不忘,依依不舍之情。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好这一口。

以上为个人看法,仅供提问者参考。

知足常乐2019.2.8日于湖北钟祥


知足常乐0724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三首小词。

其一《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忆江南》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第一,从词牌角度看《忆江南》。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也就是古时人们唱的歌曲。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即曲调。在唐代,精通乐理的文人一般是按照乐曲填词。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不同曲调的词起了不同的名子,这就是词牌。宋代以后,经过不断发展,词渐渐脱离了曲,文人主要是根据词牌来填词,词牌和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仅作为文字和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忆江南》就是一种词牌名。据宋代王灼《碧鸡漫志》载:《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亦名《梦江南》。”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然卫公为谢秋娘作此曲,已出两名。乐天又名以《忆江南》,又名以《谢秋娘》。近世又取乐天首句名以《江南好》。明代杨慎《词品》载:《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其词一叠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二叠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叠云:“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由此可见,这是用同一个曲调填的词,给其赋予不同的词牌名。

第二,从词的标题角度看,词牌和标题不是一回事。这三首词的标题分别是:江南好、忆江南、忆江南。从词牌名看,也叫忆江南或江南好。二者在字面上有重合之意。但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词牌体现的是文字结构和韵律结构,标题表达的是词的中心思想。

第三,从三首组词的词义角度看,三首词表达的内容和角度不同。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


杨咏仑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三首小词,也可以看作是“一首三叠”配乐歌词。这三首词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现誊录原词如下:

其一《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忆江南》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题主所问的问题是:白居易的《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要回答题主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从词牌角度看《忆江南》。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也就是古时人们唱的歌曲。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即曲调。在唐代,精通乐理的文人一般是按照乐曲填词。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给不同曲调的词起了不同的名子,这就是词牌。宋代以后,经过不断发展,词渐渐脱离了曲,文人主要是根据词牌来填词,词牌和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仅作为文字和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忆江南》就是一种词牌名。据宋代王灼《碧鸡漫志》载:《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亦名《梦江南》。”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然卫公为谢秋娘作此曲,已出两名。乐天又名以《忆江南》,又名以《谢秋娘》。近世又取乐天首句名以《江南好》。明代杨慎《词品》载:《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其词一叠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二叠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叠云:“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由此可见,这是用同一个曲调填的词,给其赋予不同的词牌名。

第二,从词的标题角度看,词牌和标题不是一回事。这三首词的标题分别是:江南好、忆江南、忆江南。从词牌名看,也叫忆江南或江南好。二者在字面上有重合之意。但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词牌体现的是文字结构和韵律结构,标题表达的是词的中心思想。

第三,从三首组词的词义角度看,三首词表达的内容和角度不同。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的人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江南美女的婀娜舞姿,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








横笛吟月


白居易的《忆江南》共有3首,是一组小词,当年白居易在杭州担任刺史2年,留下了很多功绩,直到现在还被杭州人传颂,后来又到苏州担任刺史一年余,他还曾在苏杭旅居游玩,对江南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当他因病离开苏州后十多年,还对江南风光恋恋不忘,写下了这组《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第一首是总写苏杭两地的春景,白居易对江南的喜爱丝毫不加掩饰,开口就来“江南好!”,也说明了为什么要忆江南,因为好,才有回忆的价值,才不能不忆。他怎么知道江南好呢?因为“风景旧曾谙”:我当年在这里生活过,亲身体验过了江南的各种好。

接下来两句,是描写江南美景的千古名句,也是对“旧曾谙”的具体说明。“蓝”,是指蓝草,也指一种青绿色的染料,跟我们今天理解的蓝色不一样。

春天到来时,百花争艳,一轮红日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耀得像火一样红,春光水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绿波荡漾。

花和日,是为了给春天的江南风光染色,红和绿,是染色后,两种不同颜色的相互映衬,于是就有了红胜火,绿如蓝。

这种使用不同色彩映衬景色的手法,在诗词中尤为常见,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居易也有过很多这样的诗句,比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这样的手法,使得色彩更加绚丽,而且具有层次,使人一读到就能把相应的景色呈现在脑中。

最后,他用一句“能不忆江南”收尾,加强了对江南春景的肯定,但这是一个反问句,则更造成了一种悠远的韵味。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总写完整个江南的春景,很自然地就过渡到具体的地方。

这第二首,以杭州领衔,也是对第一首最后一句的回答。“能不忆江南?”当然不能,忆江南就得从杭州开始。

杭州,对于白居易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他在杭州为官两年,不但创造了很多功绩,还留下了许多诗篇,他在杭州西湖漫步行走,怎么也走不够,因为这里太美了,他太爱了,所以写出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但是这里,他并没有再次选择春景,而是写了杭州的秋天,大概是他写杭州之春写的太多,还为了和第一首重复吧。


杭州之春,给白居易最深印象的是,灵隐寺赏月赏桂花,和在郡亭上观钱塘江潮。

山寺就是灵隐寺,在西湖西边,能赏桂的地方多了,为什么诗人独爱灵隐寺的桂花?因为传说灵隐寺的桂花是从月宫中掉下来的。当他闻着桂花飘香,抬头看到月亮的时候,肯定联想到了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这是一种静谧而朦胧的美。

钱塘江潮就不用多说了,即使没亲眼看到过,在小学课本上我们也能知道,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后浪赶前浪,一层接一层,可谓是排山倒海一般。而白居易笔下呢,他用一种充满趣味的方式,说自己是“枕”着郡亭在观潮,钱塘江潮的排山倒海之势,被白居易隐藏在了悠闲自在的笔墨中,与灵隐寺中的桂花,既相得益彰,又对比鲜明。

这样深刻的美景在心中日日呈现,自然会生出“何日再重游”的期望。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第三首写苏州,相对前两首稍显平庸。甚至因为其写到歌舞生活,很多人都对这一首嗤之以鼻,真是搞不懂,难道生活中就不能有歌舞了?

吴宫,就是馆娃宫,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建。起笔虽然提到了吴宫,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其主角并不是吴宫美景,而是其中的歌舞小姐姐和自己。不过话说回来,美丽的小姐姐本身不也是一种美景么?

他在吴宫里,喝着饱含春意的美酒,眼前是“吴娃双舞”,吴宫又叫馆娃宫,其中娃就是特指西施,在这首词里,则是泛指跳舞的美女小姐姐。

眼前舞姿犹如醉酒芙蓉的小姐姐们,让白居易对西施这位佳人充满了幻想,他想着有朝一日能再回到吴宫,再一睹吴娃双舞的风采,所以最后跟自己:老子早晚还会回来的!

这是三首写回忆的词,三首次前后照应,又各自独立。白居易不愧是大诗人,这种精巧的布局,一般人哪学的来?

他身在洛阳,心在江南,每一首开头,都是在追忆;中间的两个长句,都是最难忘的江南往事,充满深情;最后一句,都是一个问句,说明诗人对重游江南的愿望。



也可自话


问题:白居易的《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前言

首先,白居易的《忆江南》从体裁上讲是词,词可以看作是遵守格律的杂言诗,另外在唐朝的词都是歌词,都是配乐演唱的。

一、《忆江南》名称的由来

据唐代段安节撰记录,这个词牌也叫做《望江南》:

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淛西日, 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案:《御览》作“后进入教坊,遂改名”。)亦曰“梦江南”。

《杨慎·词品》:

《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

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在江南生活工作时,对于江南秀丽的风景留下了深刻印象。白居易年老时在洛阳回忆时写下的三叠《忆江南》歌词。

二、唐朝的歌妓

在文人家中可以蓄养歌妓, 白居易晚年在洛阳家中蓄养着菱角、谷儿、红绡、紫绢、樊素、小蛮等歌妓。

这些歌姬侍奉在白居易身边,随时可以为白乐天的新作一展歌喉。 白居易在《残酌晚餐》中写过

舞看新翻曲,歌听自作诗。

《醉吟先生传》云:

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十数章”。

三、乐谱与词谱

唐朝填词是依照乐谱,今天的词谱形式是明朝人根据前人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下面的词谱是清朝人的《钦定词谱》。

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
能不忆江南。
○●●○△

四、白居易忆江南三首简析

白居易《忆江南》可以看作是三首,也可以看作是不可分割的”一首三叠“。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一般都是对仗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杭州天竺寺有三家,清高宗乾隆命名上、中、下三竺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 和灵隐寺不是一个寺庙。

竹叶,是指酒名或者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结束语

白居易的忆江南和刘禹锡的忆江南是相互唱和之作,刘禹锡的忆江南也是唐宋词的名作: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刘禹锡曾自注:

“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根据这句话来看,似乎《忆江南》的并不是因为白居易的这首词而命名。


老街味道


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君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早年曾游江南,后因目疾回到洛阳,因而写下两首《忆江南》。晚年的白居易已厌倦仕宦生涯,因此对秀丽的江南怀有特殊好感。

第一首词是对江南春色的总体描绘。

第二首词则以"人间天堂"杭州为着眼点,进一步突出"江南好",并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深沉怀念。

赏读这两首词


刘楚云817


这才见人写过个巜忆,江,南》一,二,三。"日出江花红似火""山寺月中寻桂子""吳酒一杯春竹葉"为诗眼!

日光月门春情竹"一一一"葉"草木一春情个个,孰百年世纪不如草木乎?

《礼记》"人能言,不若莺鵡乎?莺鹉能言唯不知礼、不亦禽兽之心乎"此孔子言矣!人弗道之心,歌頌白居易罵孔子不嘴软乎!


手机用户5534444811


一种关于青春的记忆。


意会胜言传


你好,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无比留恋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