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条件让每个人跳出信息茧房

摘要:房子真是一个万能的隐喻,打破“信息茧房”,也是让信息平台成为“最聪明的那个房子”,通用搜索给了我们这个房间的一把钥匙。一个陷入信息茧房的人,正如维特根斯坦那样陷入哲学混乱的人:这个人在房间里想要出去又不知道怎么办,他试着想从窗子出去,但窗子太高;他试着从烟囱出去,但烟囱太窄;其实只要他一转身,就会看见房门一直开着的。——“通用搜索”就这样让我们一转身,发现了世界,如苏格拉底洞穴隐喻中那个拒绝只看洞穴投影而回身看到洞穴外阳光的智者。



创造条件让每个人跳出信息茧房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互联网时代,谁是这个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互联网专家戴维•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中提了一个很有脑筋急转弯意味的问题,谁呢?领导,专家,女主人,博士,曹老,诺贝尔奖得主?都不是,结论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读懂了温伯格的这个隐喻,也就更能明白头条“通用搜索”对用户的价值,头条CEO朱文佳在头条生机大会上力推其“人人都可以使用、能够支持多种分发方式和内容体裁”的通用信息平台,让用户看到更大的世界。

这个基于通用信息平台的通用搜索,不就是温伯格房间隐喻中那个超越了房间里每个人的“最聪明的房间”:过去,我们通过做减法,将知识简化到图书馆或科学期刊上来获取它,我们现在是通过做办法,将任何一种想法,它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放置在巨大的、松散链接的网络之中来获取知识。可在这种信息和知识超载的网络中,数据烟雾很容易让人迷失,或者陷入自闭的信息茧房,成为被喂养的网络巨婴。“通用搜索”就创造了一种条件,让人们跳出数据烟雾和信息茧房,找到了这个房间最聪明的人。

创造条件让每个人跳出信息茧房

朱文佳把今日头条在产品上的尝试总结为“一横一竖”,“一横”是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体裁,“一竖”是尽可能多的分发方式。很多信息平台一直受到信息茧房道德原罪的诟病,工程师出身的朱文佳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通用信息平台是当下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内容体裁足够丰富,分发方式足够多样,才能让人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信息茧房,不仅是分发方式需要足够多样,更重要的是,平台要赋权,赋予用户在信息分发中一定的主动选择权,而不是被动地等着别人分发。

通用搜索,即是平台对用户的一次赋权。这种需要技术和内容的双重赋权:技术上的赋权:技术很重要,不然搜不到。内容上的赋予:内容很重要,不然没东西搜。

想起去年这个时间在一所大学做演讲,后来的讲座交流环节中,一个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下很多社交平台过于娱乐化,满眼的明星八卦,这个遛狗,那个牵手,这个出轨,那个恋爱,面对这种信息环境我们能怎么办?我在回答中反问了她三个问题:其一,为什么我的微博上很少看到这类信息?其二,其实网络上的信息很多元,有很多严肃新闻和严肃评论,比如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特稿和调查报道,头条上都有,对很多突发事件都有第一时间的报道,你自己有没有尝试主动去获取信息,而不是等着被喂养。其三,你不仅是信息消费者,其实也应该是一个内容生产者,你为改变你所批判的垃圾信息环境做过什么努力,写过几篇严肃的评论,做过多少有价值的真相和数据挖掘?

创造条件让每个人跳出信息茧房

我的反问有点尖锐,但交流过程很愉快,那个提问的同学后来说意识到“在社交平台主动获取信息”的重要。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提问”和“反问”正是说明了网络时代“主动选择和内容生产”的重要:主动选择,才能消除某种固化的媒介在你的视域中形成的盲区,从而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看到明星娱乐新闻背后的丰富世象。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世界,如果你只关注你喜欢的人,跟你同一个圈子里人,然后等着看他们每天发的状态,你的视野就被你的选择限定了;如果你面对手机屏幕毫无作为,等着新媒体小编的喂养,你只能食用那些含有种种添加剂、防腐剂和三聚氰胺的带毒信息。

当然,这需要技术和内容的双重作用,不然的话搜不到,也没有内容可搜!头条不断拓宽的内容体裁,图文、视频、问答、微头条、专栏、小说、直播和音频,这些多元的内容为通过搜索创造了极佳的内容前提,不然的话又是另一个信息茧房。

这就是通用信息平台的意义,破茧,才能成蝶,“通用搜索”也是一次技术赋权和内容破茧的尝试。头条是这样总结的,推荐引擎是信息找人,搜索引擎是人找信息。双引擎,多元分发,既是对用户的赋予,也是一次分权。机器给你分发,同时,你也可以选择,比如英国死亡货车惨案发生后,头条第一时间推送给你后,你通过相关关键词推荐,可以搜索到媒体评论员在平台上发表的评论,央视、新华、人民等权威媒体的报道,中青网援引外媒的报道,还有历史的钩沉,对脱欧进程的影响之类。不同的分发方式,又会产生联动效应,激起搜索兴趣,生产出更多的信息。

从“信息找人”到“人找信息”的分发转化和通用搜索过程,让我想到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信息找人,千人千面,就是“各美其美”。在通用信息平台上搜索,看到更大的世界,就是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样才能跳出自己的世界去“世界大同”,打破“你看到的世界”跟“我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茧房困境。成为一个新闻游牧者,学会识别如《真相》中所区分的各种新闻,避免被肯定式新闻、断言式新闻和公关式新闻所喂养,而去搜寻确证式新闻。

房子真是一个万能的隐喻,打破“信息茧房”,也是让信息平台成为“最聪明的那个房子”,通用搜索给了我们这个房间的一把钥匙。一个陷入信息茧房的人,正如维特根斯坦那样陷入哲学混乱的人:这个人在房间里想要出去又不知道怎么办,他试着想从窗子出去,但窗子太高;他试着从烟囱出去,但烟囱太窄;其实只要他一转身,就会看见房门一直开着的。——“通用搜索”就这样让我们一转身,发现了世界,如苏格拉底洞穴隐喻中那个拒绝只看洞穴投影,而回身看到洞穴外阳光的智者。

头条号创作者“量子科学论”中一句话用在这里也很恰当:当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对准天空时,从这一刻起,人类就打开了一扇通往宇宙的窗户,我们不再受视野的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