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被帶上太空,2年後產值2.4億,如今還供不應求,有前景嗎?

天南地北的飲食習慣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北方人喜歡過年過節吃餃子,南方人時常更喜歡燉湯來喝。南方大多地區在飲食上總有燉湯的習慣,其中有一種五指毛桃的根莖做燉湯原料享譽全國,還被消費者稱之為廣東人參。當下餐飲素材當中拿來燉湯能與之媲美的可能是那上過太空的稀罕美味了。

雖然上過太空,身份高大上,但現在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成了燉湯滋補的首選原材料。

12年前被帶上太空,2年後產值2.4億,如今還供不應求,有前景嗎?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12年前被帶上太空,2年後產值2.4億,如今還供不應求,有前景嗎?

在街頭巷尾的燉罐餐館當中,時常有一道茶樹菇排骨湯的美味。這道美味的原材料就是使用茶樹菇與排骨兩味食材一起燉的。排骨這東西就無需多講。茶樹菇卻是值得一提的食材。想必大家對茶樹菇的認識也停留在吃上面而已了吧。茶樹菇如其名是生長於油茶樹上的一種食用菌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茶樹菇均是幹品茶樹菇,但它的生長姿態卻不是曬乾後瘦細的樣子,而如普通菌菇一般有著肥厚的身材。

12年前被帶上太空,2年後產值2.4億,如今還供不應求,有前景嗎?

​茶樹菇別名為柱狀田頭菇,名字較長不好記。茶樹菇原本是一種在普通不過的菌菇而已,自2008年9月之後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身份轉變,只因當時茶樹菇被宇航員帶上了太空,之後不斷培育出了優良品種。這一事件也意味著人類開始更加註重茶樹菇的人工培育,極具開發價值,而如今茶樹菇的發展也證實了茶樹菇的食用價值。

12年前被帶上太空,2年後產值2.4億,如今還供不應求,有前景嗎?

其實從後續茶樹菇的產業發展,更能看到茶樹菇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就拿2010年的全國茶樹菇產量來看,全年的茶樹管幹品產量達到了930萬斤,總產值實現了2.4億。這是茶樹菇上了太空之後,短短2年時間內就實現了這巨大的產業數值。茶樹菇的種植規模從原來的福建、江西少數地區種植,延伸到了浙江、湖南、湖北等多數地區發展。

12年前被帶上太空,2年後產值2.4億,如今還供不應求,有前景嗎?

據筆者對茶樹菇市場的瞭解,目前國內生產的茶樹菇內銷各大成熟,還有一部分出口歐美、日韓。其消費能力正在不斷遞增,就國外的消費數據每年就遞增10%以上,國內的增長趨勢不比國外少。隨著這些年茶樹菇被大眾所認識,如今也在菜市場成了大眾蔬菜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對於這種極具營養價值的食材,在未來必定會佔據更大的市場。至少從現在看來,茶樹菇的市場還是處在供不應求的。

12年前被帶上太空,2年後產值2.4億,如今還供不應求,有前景嗎?

現在茶樹菇種植如火如荼在各地開展,不少網友表示,現在種植茶樹菇還有前途嗎?從市場的供應需求來看,其實茶樹菇種植前景還不錯。但凡是種植一定要有強硬的種植技術和風險把控能力,不要盲目種植。筆者最後提醒大家,如果對茶樹菇種植感情去的話,可以小規模嘗試,一整套路子成熟之後再去擴大種植。穩紮穩打才是農民的作風。種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