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是直接学习欧阳询还是田英章的呢?

雨过天晴2038513


初学书法如果想学习欧体的话,田英章的书法和欧阳询的书法可以结合起来学

田英章的书法在当今有很多的争议性,有的人奉为经典,有的人贬斥其为“馆阁体”呆板,水平不高。所以很多人都不建议去学习田楷。

能看到上述问题的人基本上是有一定书法水平的人了,但如果换个角度,站在初学者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我倒是建议一开始不妨先学田楷。

田英章的楷书虽然有很多争议,但主要争议集中在他过于呆板,缺少创新,但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直接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碑版书法不如墨迹书法,初学者如果没有老师指导的话,一眼看去,根本不知道用笔的来龙去脉,无从下笔。所以,前期不妨先学学田英章的田楷,学习一下基本笔画的写法,基本的用笔,如何入笔、行笔、收笔,以田楷为敲门砖。田英章老师的教学视频,网上流传的也比较多,很容易获取,便于初学者直观的学习。

古代很多书家,起步的时候也不是直接就学习古人的字帖的,大部分还是直接学习私塾老师的字入门,之后再往上走才学习古人的碑帖。

今天很多初学书法的人,因为没有老师的指点,很多都是自学,所以不妨先从田英章老师的书法入门,但这个学习的过程不宜时间太长。基本掌握了用笔之后,再去学习欧阳询的法帖就会容易很多。

取法乎上的原则

从古至今学习书法的取法原则都是“取法乎上”,古代书家留世的作品都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和筛选过,因此十分可靠。而今人的书法相对于古人,多了很多的习气,初学书法一旦学的时间长了,沾染了这种习气,想摆脱是很难的。

学习书法就应该取法乎上、溯本寻源。比如我们学魏碑书法,要到北朝的碑刻墓志中去找。学楷书,到唐楷中去寻找。学行书,我们要到晋代翰札中去找,这些都是“源”,后来的发展都是“流”。选帖溯本寻源,也就是取法乎上。

而题主的书法学习应该说写的很不错了,这个时候真的不能再在田楷里深耕了,说实话这个时候转已经有点晚了。所以建议尽早去学习古代的名家碑帖,欧阳询的《九成宫》、《皇甫诞碑》等,好好深入学习一下。

在深入学习欧阳询的书法之后,再扩大临帖的范围,切不可终其一生只学一家,否则书法的路子越学越窄,最终无法达到融汇贯通的地步。


翰墨今香


问题是究竟想学谁的字体?

想学传统书法,那就直接临摹欧阳询的原帖,如《九成宫》、《皇甫诞》、《化度寺》、《王女节》、《李誉》等。



想学现代人的书写技法,那就跟田英章学习。

对于初学者来讲,喜欢哪家就学哪家。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要搞清楚,学田楷不等于学欧楷,两者不是一路。千万不要误以为学田楷就是学欧楷,因为,田英章的字体,虽然取法于欧楷,却形成了自已的独特风格。

主要区别在书写技法方面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尤其是笔画写法,欧楷简约,田楷麻烦,比如横、竖、钩的收笔法,欧楷是以侧锋法为主,都是一次完成的,而田楷却以中锋法为主,附加了一些描画的动作……

我认为,原帖是中楷字体,不能因为放大几倍临写,就把原帖的笔法动作给篡改了!实验结果证明,临帖过程中,同样的动作,用大笔书写大字(放大),与用小笔书写小字(原大),笔画形质与状态肯定是有误差的,实属正常。

学习古帖,贵在讲求忠实原作,重要的是学习传统技法。笔法是精髓,如果笔法动作不对,只有一点点形似,貌似神离,那还是欧体吗?
△图为本人的笔法示意图

欧楷笔画,用侧锋法书写轻而易举,不用描画。请看我的慢动作示范。注意横、竖、钩的收笔法动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4278000025f58b150ea9\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学习书法一定要入古,古人名家的书法都是千百年流传至今的精典之作,后人很难超越,主题中提到初学书是直接学欧阳询还是田英章,我想还是直接学欧阳询,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田英章也是学古而来,具有欧意,借此强调一下。学书法也不一定直接学欧,也可从其他古人名家名帖入手,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能入帖也能出帖,最后最好博涉博学,取众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风貌。以上是我个人拙见,指各位朋友指正![祈祷]











锦业书法56662


要想走的快,学田英章,要想走的远,学欧阳询。

有人说学古不学今,为什么?函授比面授更容易出成绩吗?当代人传授技法快捷、广泛、真实,而古人字帖只能靠猜测,有的传承千人千面,谁在以讹传讹,根本不知真假。

又有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话不假,但古人高有多高,今人低有多低?无论有什么争议,田英章在当今书法界就是一个高峰。这是不愿承认但客观存在的事。要想快速提高成绩,不要舍近求远,就学田英章。

当然,如果有志向攀得更高一些,最好从欧阳询开始,清代的黄自元、姚孟起,现代的卢中南、田英章都是学欧而成。志存高远,所以起点也是不一样的。


白桥518


学习书法,首选欧体,学者不走弯路,特别是书法的笔法,学一得一,学二知三,学三通书,多好多有趣。


李行子


这个得先问问你,你练书法的目的是什么?

是只想把字写端正,写漂亮吗?

如果是,那建议你学田英章,见效快,同时也建议你以下内容不要看了,对你没用。

如你是想正经走入中国书法的传统,走上书法的正路,对传统书法文化继承,弘扬。

那介绍给你走向正路的方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从他接触书法的那一刻起首先面对的就是碑帖范本的选择。面对中国历史上浩如烟海的碑帖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初学者往往见异思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到最后一事无成、徒费岁月。

所以选择字帖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来不得半点马虎。笔者认为选择字帖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经典性原则。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取法决定眼光,眼光决定格调,格调来自经典。对经典的学习是任何艺术不二的法门。中国书法艺术不同于其他视觉空间艺术有其相对封闭独立的发展体系和评价标准。其整个体系犹如一棵大树。

以行草书为例,二王系列是行草体系的根脉和树干而孙过庭、米芾、赵孟頫等则有如各部位的枝干,如果我们直接取法一些个性强烈风格怪异的所谓经典,则无异于在大树的细枝末节上汲取营养其发展空间可想而知。

而如果直接学习当代人一些不入流的所谓名家书法或直接抛开传统和经典搞所谓的创新,这样的学习则相当于在大树旁边的野草或荆棘上汲取营养,这已完全脱离整个系统定将坠入野道和魔道。

所以学篆必称秦篆、清篆,学楷必称唐碑、晋楷,学隶必称秦汉,取法乎上旨趣高远方能出入风雅、轶俗超凡,此中道理不可不知也。

二、先易后难原则

从字体学习来讲我们一般都认为要从楷书入手,再到行再到草,所谓先立后行再跑。

对于这种由易到难、先静态后动态的传统的学书顺序应无异议,但我们亦可根据自己个性特点不拘于以上顺序而进行自由选择。

如有初学者特别不喜欢楷书而喜行书,那先由行书入手也未尝不可。只要方法正确到一定水平后回头再补楷书。

如一教师让小学生尝试由大草入手要求学生忽略字形先着眼于线条、形态、质感、节奏的训练再转到篆隶和楷书。据说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之选择顺序要与学习中每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相结合。

三、先静态后动态原则

关于静态书体中篆、隶和楷书学习先后的问题,笔者认为初学者的首要训练目标即为熟悉工具、纠正姿势、改变习惯、体会用笔等。

特别是尽快掌握毛笔的中锋、铺毫、调锋等动作的敏感度和稳定性,熟悉笔墨纸的性能特点是能否有效深入学习的关键。

而从篆书入手是最好的选择。

徐无闻篆书《战国临中山王三器铭文》

因为篆书笔法简单,即中锋平动为主,结构也相对单纯这能让初学者在最基本的技法上打下扎实的基础以达到所谓初学三立的要求即立法、立骨、立体。立法则下笔有源,立骨则下笔有力,立体则结字匀称。

四、先简单后复杂原则

有了篆书基础后再到隶书或楷书,则可解决笔法的丰富和变化。

如隶书是在平动的基础上加上摆动和转笔,楷书则在此基础上再强调提按。这对以后再选择适宜自己的主攻方向直至最终个性风格的形成便是有了重大的发展意义。这也符合笔法结构的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

如在习篆的同时再辅以说文则可为以后文字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正如王澍《论书剩语》所云“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未理其本,随俗乱写耳”。

赵孟頫行书《跋怀素论书帖》

另外在同一种字体的不同范本选择上还要注意渐进的问题。比如以二王作为主攻方向如果一开始即学《兰亭》、《圣教》往往不易上手。如先由米芾、赵孟頫或孙过庭入手再到二王不失为较好的方法。

五、先墨迹后拓本原则

对于初学者还要特别注意,在很多可供选择的范本中首先要选择法度严谨、技巧规范丰富、字数相对较多的范本,再者要尽量选用印刷质量好,字口清晰的墨迹本做范本。


书法功课


只要是初学书法,必须先从楷书练起,楷书是所有书法种类的祖宗,一切书法形式都是从楷书演变过去的,如同人为什么要认祖归宗呢,你得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用户17110477893


欧阳询,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田英章作为当代楷书界的一个名人,他的取法也来之于欧阳询,然后糅合了一些现代元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学习书法要追溯源头,欧阳询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特点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特点主要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所以说学习欧楷还是从源头学起为好。


临河再叙


初学者应以欧楷原帖为主,一些欧帖中没有的字可参攺田楷。一定要以原帖来主攻。


田宗连


二者均存弊,当今学书,必从柳赵,先柳后赵。这才是最严谨的态度,是受益匪浅的途径,选简单容易无异于投机取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