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獨立學院)的就業情況怎麼樣?

一說到三本大學,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人員可能就會不太信任——“三本檔次太低了,我們暫時不招收三本院校的大學生!”……其實,在三本院校當中,也有素質不賴的大學生;在三本大學當中,也有就業質量不錯的高校,比如吉大珠海學院、浙大城市學院、北師大珠海分校、廈大嘉庚學院之類的高校,在畢業生就業質量方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就拿浙大城市學院來說,在浙大城市學院的大一新生,如果在綜合實力方面位居該校1%的範圍之內,就有機會在大二的時候去我國的頂尖985大學——浙江大學試讀一年,在試讀的一年時間裡如果能夠達到浙大的具體要求,相應的學生就能獲得浙大的正式學籍,這就是傳說中的“立交橋計劃”。這樣的“福利待遇”,估計沒有幾所三本院校能夠做到。

三本(獨立學院)的就業情況怎麼樣?

和一些家長朋友聊起三本的時候,我發現有些家長總把三本大學和“野雞大學”混為一談,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三本大學也屬於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而“野雞大學”的學歷則只是廢紙一張,二者豈能相提並論?三本大學生在就業的時候,與專科學歷的大專生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就目前來看,現在很多省份的三本院校逐漸升格為二本,也就是傳說中的“新二本”。但不管是“新二本”還是“老三本”,在部分用人單位看來就是檔次不怎麼高的大學。除了檔次不夠高之外,三本大學的招生分數也比較“精緻”,大部分三本院校招生的分數都很“親民”。但是三本大學的學費就不那麼“親民”了,普通的三本大學,每年不交五位數的學費基本上是說不過去的,甚至有些三本大學四年的學費甚至達到了好幾十萬,這幾乎讓家中沒礦的寒門學子瑟瑟發抖。

三本(獨立學院)的就業情況怎麼樣?

無論是生源質量還是師資力量或者是整體上的就業質量,三本院校與其他公辦一本、二本院校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師資力量方面,因為三本院校中公立大學算是比較稀缺的存在,而民辦大學算是三本院校中數量最多的“中流砥柱”。而民辦大學與公辦大學一個比較大的差別就是民辦大學的經費靠自給自足,靠學生的學費、靠民間集資、靠各種各樣的貸款來“維持生計”,一旦民辦大學的資金鍊存在問題,那麼就有可能面臨倒閉的風險。在三本院校當中,好的三本確實存在,三本院校當中也有一些就業質量相當好的專業,但相當一部分三本大學的畢業生就業質量與公眾的心理期待相比還是有出入的。

三本(獨立學院)的就業情況怎麼樣?

總而言之,不同的三本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三本生想要在畢業之後擁有不錯的就業崗位,一方面可以在大學四年好好把專業知識、大學生必備的證書(比如英語四六級證書、畢業證、學位證等“硬件”)考到手,另一方面還要儘量爭取考研,以考研的方式為提高就業質量鋪平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