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相繼染病!家庭式感染爆發背後,居家隔離有多“危險”?

“武漢這麼多醫院,沒有一張病床可以安放我爸爸,雷神山、火神山能不能給我和媽媽留個床位!”2月1日,在朋友圈裡,陳詩對外發出求助信。因感染新冠肺炎,陳詩父親已經去世,而她和母親也被感染。

床位緊缺困局背後,家庭式感染新冠病毒進入了高發期。

陳詩說,1月28日父親有些發燒,到家附近的衛生服務院就診,但衛生服務院要求他們去定點醫院。在定點醫院,醫生給父親抽了血、做CT,看完結果後卻只給父親開了針,“沒有醫囑啥的,我還以為父親不嚴重。”當時,陳詩父親打完針就回家去了。

但在1月29日早上,父親在床上呼吸急促難耐,陳詩和媽媽趕緊撥打120和110,卻一直無法回應,“我們想盡各種辦法,才將父親送到漢口醫院。”陳詩說,但為時已晚,醫生觸摸父親脈搏、看了瞳孔後,直接宣佈死亡。不願意放棄的母親苦苦哀求,父親才被醫護人員搬下車,接受心電圖等其他搶救措施。“但此時距離我們抵達醫院已超過半小時,父親真的救不回來了。”她平靜的語氣下壓抑著哭腔。

醫生給父親開具死亡證明,寫的是“死因不詳”,殯儀館不願意來接收,陳詩拿著父親之前的就診記錄,請醫生將死因修改為病毒性肺炎,並請院方對父親屍體進行消毒、包裹後,殯儀館才來人接走了父親。

望著被車載走的父親,陳詩的眼淚完全不受控制,無法相信和自責的念頭不斷湧上來,“要是能早點讓爸爸入院,要是那天早上能更快把爸爸送到醫院,他會不會還在呢?可是爸爸好重,我和媽媽和弟弟三個人拖了好久,120、110也派不出人過來。我知道武漢生病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太忙太累了。”

但陳詩沒有時間沮喪,她沒想到,父親的離開只是絕望的開始。因為在家與父親接觸時並沒有採取隔離,其後又直接接觸過父親的屍體,陳詩和母親也被感染了。

在當下的武漢,陳詩一家的遭遇並不是孤例。因新增病例的增幅遠遠超過床位和醫護資源的供給能力,大部分疑似、輕症、甚至部分已確診患者都無法被收治入院,他們只能自行居家隔離,與新冠病毒抗衡。然而,防不勝防的病毒和普通市民隔離的非專業性,讓家庭式集中感染病例不斷攀升。如何專業隔離,仍是切斷新冠病毒傳播路徑的大考。

01

傳染給母親,父親很自責

昨夜,母親39.9度的高燒再次讓呂薇的心揪了一下。

自母親發病以來,他們一直沒法聯繫到定點醫院的床位,呂薇輾轉過武漢多家醫院,均被告知床位已滿。只有做過核酸檢測的確診病人才可以住上床位,而核酸檢測需要排很長的隊。

母親於1月31日晚上發病。其實此前幾天已有一些端倪,但老人害怕家人擔心,就瞞著沒說。31日晚上,母親突然發熱、心臟發慌,呂薇慌了神,拿出體溫計一量,38度多。她急忙打120將母親送往離家最近的定點醫院,卻被拒診。

其後,她們輾轉前往另一家醫院,由於已是深夜,加之老人身體狀況不是太好,醫院勉強接診。經過檢查、胸片結果,醫生告知母親極有可能是染上了新冠肺炎。

可此時的武漢,各家定點醫院的床位都十分緊張,在呂薇不斷奔波之下,71歲的呂母被安置在武漢市第七醫院的門診處——也正是呂父正在被觀察的醫院。彼時,71歲的呂母,75歲的呂父,兩位高齡患病老人依然沒有病床可以棲息。

呂父是1月19日發病、1月24日正式確診的,由於醫院一直沒有床位,只能由呂薇在家照顧、自行隔離。

疫情爆發初時,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同濟醫院等專家就陸續對外發布過居家隔離的指引,而武漢市也通過各類平臺,在最廣範圍內科普權威隔離指導。

然而,居家隔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在家中,呂父獨自住在一個臥室裡,每日由女兒做好飯放在門口,家人與他接觸時也都有戴口罩。可家裡只有一個衛生間,只能共用。呂薇推測,可能是因此造成了母親的交叉感染。

提起這點,呂薇一度哽咽,“父親對此也很自責,總覺得是自己害了母親。而母親對強烈藥物會過敏,本身也有心血管、胃潰瘍等多種疾病,現在也不知道還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她黯然道,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經是一個潛在的“移動傳染源”。

02

一家五口相繼感染

“我只想給老公找一個床位,為什麼這麼難?”黃女士接受21新健康記者採訪時,手裡抱著給丈夫準備的被褥,腳邊放著臉盆毛巾,正站在小區門口等待街道辦事處派來的病人運送車。她打算先把丈夫集體隔離時所需的生活用品放到車上。

2月2日晚,黃女士接到通知,稱病人可由社區統一組織隔離、進行核酸檢測。於是她今天(2月3日)一大早就開始給社區打電話,打了近一個小時才得到回應,表示社區一個小時後可以上門接她丈夫。然而直到十二點半,接送的車輛還沒有來。“我等了三個多小時了,還沒來,打電話過去也只說讓我繼續等,社區只有兩輛車,要挨個病人接送……那能怎麼辦,我就等著唄。”

黃女士的丈夫陳先生從1月26日開始身體不適,出現發燒、咳嗽、渾身無力等症狀,至今已在家隔離十天。這十天裡,黃女士和女兒由於年前就離開武漢去外地旅行,一直只有陳先生一人在家。“他一個人在家沒什麼吃的,也沒辦法住院,只好在家隔離,我們在外地又回不來。”黃女士和女兒在外地隔離過了潛伏期後,於2月1日趕回武漢,目前住在賓館。

從回來那天開始,黃女士就奔走於社區辦事處與街道辦事處,給各個部門打電話,想給丈夫爭取做核酸檢驗的機會。自感染人數暴增以來,醫院已經不接診個人病患,要住院必須先彙報給社區,由社區統一彙報到街道,街道彙報給指揮部,再由指揮部下達命令安排車輛送往醫院。審核與上報週期過長,常常一等好幾天都沒有下文。

“我每天跟社區、街道處的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周旋,好幾次都差點吵起來,但是街道處的回覆一直是要走流程,讓我們在家等通知,有一次還掛了我的電話。”

一邊是漫長的上報流程,一邊是丈夫病情越來越重。黃女士只好採取自救。2月2日,她花了4000元給丈夫買了一臺氧氣機,但她只敢將氧氣機送到家門口,然後打電話讓老公自己拿進去。

事實上,陳先生已經是家裡第五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了。

1月22日,陳先生母親發現身體不適,有乾咳、四肢無力,後到醫院拍片檢查,發現病毒性肺炎且肺部纖維化,但當時醫院已經沒有床位。包括陳先生在內,三個兒子只好輪流揹她去醫院排隊打針。由於早期說法是“不存在人傳人”,他們並沒有對病毒疫情足夠重視,在照料母親的時候全部被感染。

1月26日凌晨,母親因病毒性肺炎(沒有確診)卻排不上床位,在家呼吸困難而死。死後沒有辦喪事,屍體當天即被殯儀館拖走火化,骨灰還存放在殯儀館。陳先生是家中老二,26日晚上開始他和哥哥、弟弟及嫂子也相繼感到身體不適。

陳先生的病情從1月31日開始加重,他在2月1日用盡全部力氣走去醫院檢查,CT顯示病毒性肺炎,雙肺感染。目前,他的兩位兄弟已分別在前天與昨天由社區組織隔離了。

03

家庭式、群聚式感染待解

目前,武漢市通過分級分類診療,讓疑似和輕症患者居家隔離。但面對床位的供不應求,部分確診案例也只能採用居家隔離的方式先行治療。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病症表現也比較隱蔽。”武漢某定點醫院醫生說。且從傳播路徑上看,當前除了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的案例也在逐步攀升,病人表現除了常規的發熱、咳嗽等症狀外,也有消化道反應、眼瞼感染等症狀,“近期在我所醫治的案例中,還有核酸檢測呈現陰性、但患者症狀跟新冠病毒肺炎基本一致的病例。現在還不確定是病毒發生了新變化,還是試劑盒的問題。”

2020年2月2日0時-24時,武漢市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033例,新增死亡41例 ,新增出院53例。截至2020年2月2日24時,武漢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5142例。從湖北省情況來看,目前仍在院治療9618例(其中:重症1223例、危重症478例),累計追蹤密切接觸者56088人,尚在接受醫學觀察48171人。

“當前很多醫院的就診量都在1000人以上,病人大都是家庭式、群聚式出現,同一樓棟等類型的患者佔比達到90%以上。”一名醫療機構人士預估,如果隔離措施不專業,一個人至少傳染2-3人,如果不做好在城內人的傳播源切斷工作,武漢市感染人數還會大幅攀升。

1月26日,武漢市市長周先旺曾公開透露,在封城之後約900萬人留在武漢。針對發熱病人,武漢市採用分級分類診療,即社區醫院進行預診,經篩查後,通過網格化管理,確診患者被送至定點醫院隔離治療,輕症或疑似或其他發熱病人居家隔離治療。

但值得警惕的是,當前確診的病例分析中發現,有患者屬於無症狀、但傳染給家人的病例。2月2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明確,當前,無症狀感染者不是很多,但存在。這些人絕大多數與確診病人接觸過,或有過武漢接觸史。有報道稱,個別無症狀感染者可以自己治癒,也有個別無症狀感染者可以傳染給別人。所以只要檢測是核酸陽性,就一定要隔離,要重視這個問題。

“老百姓認知有限,無法做到真正的醫學隔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張笑春在其個人微信朋友圈裡也指出,不應迷信核酸檢測,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主要依據。

04

集中隔離的力度

實際上,此前隔離措施並非沒有實施,但落實質量參差不齊。

1月30日,在武漢協和醫院接受核酸檢測後,陳詩和母親拿到6天的用藥,回到社區安排的賓館進行隔離治療。“在賓館隔離時,只有一名護士每天來檢測體溫。”陳詩說,母親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但醫院病床不夠,要優先接診危重病人。現在母親症狀越來越嚴重,開始頭暈、腹瀉、便血,陳詩反饋給社區工作人員及每天來查體溫的護士,她們都回復會上報情況,但至今沒有下文。

同一天進行核酸檢測的陳詩,則還沒有拿到自己的檢測結果。當時CT結果顯示她的雙肺已經感染:到底是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還是其他病毒造成?還沒有人解答她心中的疑惑。

2月2日,根據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要求,全市各城區對確診患者集中收治,疑似患者集中隔離,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觀察。這些在生死邊緣掙扎、徘徊的人們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

在經歷了168個小時的火速建設後,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也於2月2日落成。2月3日起,軍隊抽組的1400名醫護人員承擔武漢火神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科醫院醫療救治任務。

不過,根據工作部署,當前的隔離一線被落實在街道和社區,基層力量缺乏醫療物質防護及專業能力,可能會影響這一部署的執行效果。

對此,上述定點醫院負責人指出,可將醫療物質匹配部分給社區,同時,由醫護人員進行一對一定點指導相關隔離科學方法。

而張笑春也在其朋友圈建議,應立即啟動將CT陽性患者、與疑似病例有過接觸者進行就近集中隔離於酒店或賓館或學校,由專業人員進行統一管理,而輕症患者只需要口服藥物和集中分房管理即可,不需要太多專業人員和醫務人員參與,即可阻斷家庭留而不觀、隔而不離的情況,造成繼發性疫情蔓延。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