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死亡導致了秋瑾的犧牲?

1907年7月10日,秋瑾得知了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的消息,但拒絕了要她離開紹興的一切勸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13日 ,清軍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她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


誰的死亡導致了秋瑾的犧牲?

秋瑾的父親是清朝的知府,秋瑾的丈夫還是清朝的二品大員,她本身也是清朝的誥命夫人。在晚清新政之後,思想和言論自由盛行,所以秋瑾在報紙上說一些革命的言語沒有找到清政府的通緝,但是由於秋瑾參加了徐錫麟的武裝暴動,而且被徐錫麟的弟弟徐偉在供詞中涉及而被逮捕,旋就義。


誰的死亡導致了秋瑾的犧牲?

說道安慶起義就不能避開一個人那就是徐錫麟。徐錫麟早年在紹興任教員,後來留學日本,1906年得到了安徽巡撫的恩銘的賞識。


誰的死亡導致了秋瑾的犧牲?

恩銘本身是清朝末年的滿族幹才,積極在安徽推進新政,官聲非常好,尤其是在教育、編練新軍已經維護當地治安等方面頗有建樹。而且由於恩銘本人的進步,在任用賢能方面完全是重視才能,不顧個人的政治主張。

恩銘一心為國,為民族的包容卻不想成為了他遇害的禍根。


誰的死亡導致了秋瑾的犧牲?

1907年7月6日,恩銘巡視安慶巡警學堂,被徐錫麟、馬宗漢和陳伯平連開七槍,在送往巡撫衙門途中逝世。

有趣的是,徐錫麟在被捕之後居然關心起這個被自己刺殺的恩師,詢問其恩銘的個人情況,並說道:“恩撫待我,私惠也;我殺恩撫,天下之公也”。


誰的死亡導致了秋瑾的犧牲?

可笑的是,恩銘召見徐錫麟也是 因為兩江總督端方在上海接獲了革命黨要暴動的消息,恩銘知道徐錫麟是革命黨,但是出於對革命黨也是希望建設國家和國家改革的目的出發,召見了徐錫麟。


革命黨想革命推翻清王朝,這個理想值得肯定。但是推翻清王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想搶政權,那麼把滿清的能員幹吏殺光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真的是為國家的未來謀劃,殺掉這些具備先進思想的開明官員恐怕真的不是什麼好辦法。

辛亥的革命黨在對付滿清的頑固勢力時毫無辦法,因為滿清的頑固派根本不屑於同這些民主思想打招呼。而只能暗殺一些對國家未來可能有貢獻的進步官員,既遂和未遂的官員除了恩銘,還有端方、良弼、袁世凱、出洋五大臣等等,這些官員既然能夠包容革命思想的存在,那麼在民國成立之後對國家一定也會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