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檢會加速癌細胞擴散嗎?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家常菜廚娘


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而區分腫瘤良惡性質的最主要手段就是穿刺活檢。

在很多人眼中穿刺活檢是一件極為恐怖和可怕的事情,而近幾年關於“穿刺活檢導致癌細胞擴散”的議論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今天小編就要為穿刺活檢正名。

在瞭解穿刺活檢的作用以前必須要清楚穿刺活檢的定義,所謂穿刺活檢就是在CT、超聲導引下準確定位病變位置,局部麻醉後再用細小的鋼針穿刺皮膚並命中腫瘤病灶,最終可以獲得相關病理組織。將收集的病理組織製作成病理組織切片或者細胞圖片後,通過顯微鏡即可觀察病理組織的形態情況。

疾病的治療離不開準確的病理診斷,特別是惡性腫瘤更需要關注病理的分類分型等問題,而穿刺活檢就能夠幫助醫生確認疾病的類型、基因情況等信息,很大程度上能夠指導醫生更加精準的做出臨床判斷並輔助醫生制定適宜患者的方案和對症下藥。

市民楊先生因為咳嗽和咳痰症狀到醫院就醫,初步診斷為肺癌伴有右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醫生建議楊先生需要在右鎖骨的淋巴結部位做穿刺活檢操作以明確病理診斷,然而楊先生家屬以穿刺活檢很痛苦、穿刺活檢會導致癌細胞轉移為由拒絕此項檢查,而半年後楊先生的病情加重且有進一步惡化的傾向。

的確現在很多人都會像楊先生的家屬一樣,擔心患者經過穿刺活檢檢查後會出現癌細胞轉移的問題。在以前癌症知識普及度不夠,很多患者確認病情時已經是中晚期階段,並且患者很有可能在穿刺活檢前就已經出現了不明顯的癌症轉移情況,而這也就讓患者誤以為穿刺活檢會加速癌細胞轉移。另外早些時候影像學檢查技術並不完善,有時候甚至不能及時檢查出癌症轉移病灶,後續檢查治療後才確診也會讓患者誤以為是穿刺活檢導致的。

樊慶勝主任、教授是北京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院的腫瘤科帶頭領軍人物,他向我們解釋道:穿刺活檢並不會導致癌細胞轉移或者擴散。

像CT等影像學檢查只能幫助醫生判斷出患者是否有腫瘤的問題,而對於腫瘤的良性惡性以及類型等信息只能通過穿刺活檢來獲得,穿刺活檢可以說是醫生確診腫瘤性質以及對症用藥的金標準。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介入科自開展穿刺活檢工作以來已經接待了4500名患者,但是從未接到穿刺活檢後出現癌細胞轉移的報告,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穿刺活檢加速癌細胞轉移概率幾乎為零。

如今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穿刺活檢的操作也變得更加的專業,比如穿刺活檢器械上會加入圓筒形保護套,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腫瘤組織沾染患者身體或脫落到正常組織內的問題。就算在取細胞組織的過程中不慎掉落一到兩個小細胞,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可以發揮作用並及時消滅它。

因此穿刺活檢並沒有想象中的可怕,在專業醫師的幫助下穿刺活檢的過程相當簡單和安全。

穿刺活檢實際上也是創傷性的手術,其中出血就是最為常見的不良事件,特別是當腫瘤靠近人體大血管或者心臟等重要部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危險,但是隻要醫生操作正確則併發症和後遺症的發生幾率都不高。我們需要理解創傷性手術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隻要到正規醫院就診,並由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穿刺活檢的操作就可以保證穿刺的質量並規避風險。

穿刺活檢能夠幫助臨床醫生診斷腫瘤情況,有助於醫生進一步制定適合患者的綜合治療方案,因此別再抗拒穿刺活檢了。

1.人民網-生命時報,《穿刺活檢不會擴散癌細胞》,2017-09-04.

2.人民網-湖南頻道,《拔出蘿蔔帶出泥穿刺活檢會導致癌症轉移嗎?》,2019-07-04.

關注“腫瘤的真相與誤區”,每天瞭解一點腫瘤知識~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穿刺活檢是明確腫塊性質的一種最主要的檢查方式,無論體表的病灶還是內臟器官上的病灶都可以通過穿刺活檢來獲取一定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體表的病灶比如腫大淋巴結、乳腺包塊、甲狀腺包塊,內臟器官上的病灶,比如肺結節、肝臟結節、腎臟結節、腹膜結節等。

對於穿刺活檢,很多人有這樣的擔心,穿刺活檢會不會造成人為的腫瘤播散、腫瘤種植以及腫瘤轉移呢。這個其實是有個名詞叫針道轉移。由於穿刺針特殊的設計,真正發生針道轉移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

無論是肺穿刺、肝穿刺還是體表包塊的穿刺,穿刺針設計基本都是大同小異。穿刺針的外面都有套管保護,有點像圓珠筆,穿刺針套管相當於圓珠筆外殼,筆頭相當於穿刺針頭,開關一按,筆頭就出來了,開關再按一下,筆頭就縮回外殼了。各種穿刺活檢時,在B超或者CT引導下,將整個穿刺活檢針穿入人體腫瘤部位,快要碰到腫瘤的時候,就先停下來,然後按一下開關,套管裡面的針芯就會彈出來,扎入腫瘤;再按一下開關,針芯就會縮回套管。然後拔出來的過程中,攜帶腫瘤組織的針芯一直是在套管裡面的。而與腫瘤外圍的正常組織直接接觸的是沒有碰到腫瘤的套管。也就是說,在拔出穿刺針的過程中始終在保護套管內,防止了“拔出蘿蔔帶出泥”。專業規範的穿刺操作,可在有效穿刺獲取病理組織的同時,儘量避免腫瘤“種植”的可能。

當然穿刺過程中人為的腫瘤播散,並不是100%不會發生,比如穿刺醫生技術不嫻熟,途中手抖、穿刺深度不當等原因,可能會造成穿刺活檢過程中的種植轉移。但這種概率是極低的。有加拿大研究顯示,接受穿刺活檢的病人中,發生人為的腫瘤轉移的概率是0.6%。所以,與穿刺活檢的“利”來說,這種“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病理診斷,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沒有病理確診的腫瘤,無法最終判斷其性質,也就無從進行抗腫瘤治療。穿刺活檢是獲取腫瘤組織最常見的方式。通過穿刺活檢,我們可以檢測出患者的腫瘤是不是癌、是哪一種癌,這是後續治療成敗最為關鍵的一步。此外,對取得的病理標本進行基因突變狀態檢測,還可以為靶向治療藥物的應用提供依據。

相比較極低概率的針道轉移,其實穿刺活檢中更應該關注的是其他的併發症,比如肺穿刺活檢可能會發生氣胸、局部出血,尤其是病灶處於肺深部位置的時候,發生幾率要高於外周的病灶。穿刺後患者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護理,並要注意個人衛生,以避免傷口發生感染。


胡洋


我是齊冬梅,一名從事癌症治療研究40餘年的老中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活檢就是醫學上活體組織檢查的簡稱,是通過手術方法在病變部位鉗取、切取部分或全部腫瘤組織或利用穿刺在病變部位吸取等方法,從活著的患者身上取得病變部位的材料,製成病理組織切片或細胞塗片後用顯微鏡檢查的一種方法。

腫瘤患者進行活檢是極為常見的檢查方式,因為病理診斷是最準確的診斷,是公認的金標準,其診斷價值遠遠高於血液生化、影像學檢查的診斷價值,具有其他檢查所無法替代的確診價值。

可是,在臨床上有些病人由於對活檢的意義和目的不甚瞭解,甚至有些患者道聽途說:害怕穿刺活檢時會引起癌腫的種植和擴散。所以心存疑慮,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活檢,甚至還因此延誤診斷和治療。

那麼,針吸穿刺會不會導致癌的擴散和轉移呢?從理論上講,對癌、瘤的任何刺激,包括針刺、切除、取活組織或其他檢查,以及麻醉藥物注射,甚至用力揉搓和擠壓等,都可能造成癌細胞的脫落和擴散、轉移。穿刺時的細針進入腫瘤後再拔出,可能會使針道中沾染少量惡性細胞,有人對細針的外壁作塗片觀察,在一小部分病例中,確實找到了惡性細胞,因此惡性腫瘤沿著細針通道擴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有這種可能性並不一定真的就會發生惡性腫瘤沿針道擴散。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如果活組織檢查的是一良性病灶,那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生或促進其播散和轉移。發生轉移和擴散的只有惡性腫瘤,腫瘤的轉移是指惡性腫瘤細胞脫離其原發部位,通過血液循環和淋巴系統,“跑”到其他器官繼續繁殖生長,形成同樣性質的腫瘤,這是一個複雜的病理過程。

一般情況下,約有50%的惡性腫瘤患者的血液中存有惡性腫瘤細胞,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形成轉移癌,大部分癌細胞在機體免疫機制的作用下並不能存活,只有當機體免疫機能降低,或是脫落的癌細胞過多,超過了機體自身清理能力的情況下,漏網的癌細胞才會在機體某些部位“落戶”,從而生長為轉移癌。針吸穿刺時即使有少量的腫瘤細胞脫落並進入血液循環,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發生轉移,因為機體免疫系統會很快將它們殺滅。

舉個例子,乳腺癌的轉移主要還是與腫瘤和機體內環境本身的因素有關。即使出現種植,其生長也需要一定時間。根據腫瘤細胞動力學研究結果,快速生長的腫瘤倍增時間可能在1~4周,而生長較慢的腫瘤其倍增時間可能在2~6個月。穿刺針活檢後2周內進行手術治療並不降低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穿刺針活檢後延期1個月內手術會對患者不利。如果能夠在診斷後早期合理治療,如在活檢2周內進行手術切除,術後再合理地化療,腫瘤擴散轉移的風險是可以通過治療來抵消的。

所以,對於癌症患患者,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因為癌症早期患者是可以通過手術、放化療、中醫治療等,基本上就能實現臨床治癒的效果,對於中晚期患者也不要放棄,因為現在的醫學水平並不是無能為力,雖然不能達到治癒的效果,但是能夠實現延長生命的效果。中醫三位一體療法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有很不錯的效果,是能夠抑制癌細胞的重生擴散,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我是齊冬梅,一名從事癌症治療研究的老中醫,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有問題可以評論、私信,我為你解答。


中醫腫瘤齊冬梅醫生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穿刺活檢是一種創傷性的檢查,一般在確診前、手術前、放化療前,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來安排穿刺活檢。比如說,有個主訴肝區疼痛的患者,家裡有人曾得過肝癌,做完肝臟B超之後,高度懷疑肝癌的,這種情況醫生會建議做個穿刺活檢。對於大多數癌症來說,病理診斷是鑑別癌症的金標準,如果進行術前穿刺活檢,收集細胞做更全面的檢查,也可以獲得病理診斷。

穿刺活檢會加速癌細胞擴散嗎?

答案是可能性很小。穿刺活檢是在B超或者CT的定位引導下進行的,在可以觸及感覺到的腫瘤部位,用穿刺針活檢穿過腫瘤深部的可疑區域獲取細胞,然後進行病理學檢測。一般來說,操作規範不會引起癌症的遠處擴散和轉移。但是,病變位置決定了整個穿刺的過程需要經常很多正常的組織,在活檢過程中如果惡性細胞沿著針管發生沉積,有可能會造成腫瘤播種。

穿刺活檢的注意事項

穿刺活檢相當於局部麻醉手術,需要配有合格的細胞病理醫生以及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穿刺的設備也很重要,可以保證穿刺的質量,建議到正規的腫瘤醫院就診。

1、術中觀察:觀察病人是否有面色蒼白、出汗、脈速、頭暈噁心、心悸等情況,如果有異常應立即停止操作,並作相應處理。

2、避免活動性出血:穿刺活檢術後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需要對穿刺部位進行處理,避免患者出現術後活動性出血。

3、術後觀察出血情況:一般術後半小時需要複查彩超,檢查穿刺部位有沒有血腫或者積液。如果術後6小時沒有出血,患者可以正常活動動。

4、病人需注意休息:對於特殊的病人,比如肝穿刺和腎穿刺,如果彩超複查無出血等異常情況,可以再多觀察幾個小時,防止遲發性出血。

我是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穿刺活檢是臨床上對於無法明確診斷的病灶所採取的一種有創傷的檢查,目的是明確診斷,因為腫瘤的良惡性或者病理類型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尤其是外科手術方式的選擇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我們骨與軟組織腫瘤應用非常多,同時也非常重要。我們骨腫瘤的診斷現在提倡的是三結合診斷,病史體徵+影像學+病理這三項結合起來診斷,在骨與軟組織腫瘤中病理的表現比較複雜,分類也比較多,有時候單純依靠病理也不能得出明確診斷,所以需要結合其餘輔助資料。

穿刺活檢就是在術前用活檢針等專用工具在CT或者B超引導下準確地從取出腫瘤組織,儘可能地一次穿中。取出少量的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即可。穿刺活檢一般在影像學檢查後才能進行。

穿刺活檢對腫瘤擴散是有風險的

主要的風險在於針道種植轉移,就是穿刺針拔出的時候將腫瘤細胞帶入針道形成種植轉移病灶。雖然發生率極低,但是有學者報道過,發生率在4‰到萬分之4之間,總之是個小概率事件,但是穿刺活檢所帶來的診斷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代替的。與穿刺活檢所帶來的收益相比,附帶的風險是可以接受的,並且我們也有很多方法來避免種植轉移發生。

1、手術時連帶著針道一併切除,我們在設計穿刺的時候就會考慮手術方案,將針道路徑在我們手術切口處,方便將其切除,規避穿刺所帶來的風險。

2、我們的穿刺針有內外針管,外針套管主要是保護針道,內針才是標本的直接路徑。也就是說準確刺中腫瘤的話,我們不可避免的潛在種植機會只有外針拔出時才有可能,而我們一般將外針套在靠近腫瘤時便停止進針,減少外針套被腫瘤汙染的可能性。

總之,穿刺活檢是臨床上腫瘤診斷應用比較廣泛的檢查,不需要太擔心穿刺引起的轉移。一般穿刺結果出來後會幾天內就會安排手術,並沒有給腫瘤遠處轉移的時間和機會。


骨腫瘤科張餘醫生


哈哈!醫道,醫道!是醫必有道!,,,既然西醫治病的理論依據是微生物學和解剖學,那麼肯定地說既然是病,必然病因是微生物所致!在制定治療方案時就首先考慮依據病情靈活選擇抗菌藥來消除病情!因為在生命體即動物出現以前,微生物即病毒,細菌等,早以統治地球!,,,而生命體的生,長,老,死無時無刻不在細菌微生物的包圍丶攻擊之下,其根本原因是生命在進化過程中,生存,為繁衍,進化出了相應體內微生物肆意繁殖,並維持體內微生物生態平衡的防衛機制,這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這個功能系統,應該就是淋巴循環系統血液循環系統,還有一個植物神經系統!!!,,,對於西醫來說,這三個系統構成了免疫系統的整體!而淋巴循環系統直接擔負著消滅侵入組織微生物的責任!當細菌微生物太多,自身力量《白細胞》太弱時,即敵人《致病菌》大量繁殖並排出毒素《代謝產物》刺激體溫中樞,至其體溫升高!這時,為了保護免疫系統重新恢復並行使正常功能,作為西醫醫者必須應用抗菌素幫助白細胞消滅侵略者《致病菌》至免疫系統恢復正常功《淋巴循環系統》,,,而有多少專家醫者卻不是這樣做,而是消極派弱兵《化學抑菌劑》去恐嚇侵略者《致病菌》,而致淋巴循環不能正常恢復,,,,或乾脆切除被敵人《致病菌》侵害的組織《割地賠款》,結果讓免疫系統無法正常恢復,淋巴循環永遠不能正常恢復,,,其後果,醫院專家們,醫生自已清楚丶丶丶丶丶其人生存質量實在不敢恭維丶丶丶丶丶丶


幹老師2



長弓8758


穿刺活檢會加速癌細胞局部擴散,至於有沒有加速癌細胞遠處轉移尚未證據。

穿刺活檢在我們骨腫瘤科經常做,一般對於無法判斷腫瘤來源或者通過影像學無法確定其良惡性時,就選擇穿刺活檢。

什麼是腫瘤的穿刺活檢?

顧名思義,就是在B超和CT的定位下,用特殊的穿刺針從體表穿到腫瘤部位,取出少量腫瘤組織,然後送病理科進行病理檢查,病理檢查是在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細胞的形態,判斷其良惡性,病理檢查是判斷腫瘤良惡性的金標準。穿刺活檢是一種創傷性檢查,在臨床按照從無創到有創的檢查順序,一般是在最後予以穿刺活檢。

當然穿刺活檢最大的好處就是能確定腫瘤良惡性,以及組織來源。但是穿刺活檢作為創傷檢查也有風險。

1、穿刺有失敗的可能

腫瘤組織標本較少,無法得出有效的病理結果,患者身體條件不適合進行穿刺等有創的操作,比如心衰等

2、穿刺可引起感染

穿刺是有創傷的檢查方法,有傷口就有感染風險,尤其是在一些腔隙結構的部位感染風險會相對高點,但是整體的引起的感染還是比較低的。

3、穿刺可加速癌轉移

穿刺會破壞本身的限制腫瘤的屏障,尤其是容易引起進針道的種植轉移,就是進穿刺針取腫瘤組織的時候,腫瘤細胞會種植在進針的穿刺道上,在針道上形成瘤巢。至於是否加速遠處轉移,理論上存在風險,但是目前實際上沒有循證醫學的證據。

4、穿刺活檢後確診為惡性腫瘤的話,儘早安排手術治療,不要等太久,等越久轉移風險越大,一般建議穿刺活檢後一週內進行手術比較好。

小結

大家要正確看待穿刺活檢,畢竟癌症的治療和良性腫瘤的治療差別太大了,如果不確診就草率地開展手術,良性腫瘤大切,惡性腫瘤小切,都是難以接受的結果。只有正確的診斷,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離開診斷談治療都是忽悠人的騙子。

我是骨腫瘤研究方向的骨科大夫,歡迎【關注骨科木匠劉醫生】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骨科木匠劉醫生


(2018-10-06)小黑鍋的第213條回答,記得點贊轉發並關注【骨科小黑鍋】


作為一個骨關節外科的醫生,臨床上見過的腫瘤也很多,有時候真的是不忍心,但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穿刺活檢會加速癌細胞的擴散,但有時必須的,聽聽小黑鍋怎麼說?

一般一個病人身體上長了一個東西,就以骨頭上的為例吧!

去到醫院後,醫生問病查體後,可能會給你開一個X線,或者CT、或者磁共振檢查,但這些檢查的結果都無法確診我們醫生的診斷,只能幫助我們大致判斷這個東西的良惡性,以及協助手術的操作!


但是在臨床上來講,對於一個“東西”的診斷,病理檢查才是“金標準”,只有將人體體內的這個“東西”送到病理科,在顯微鏡下面看到這個“東西”的顯微結構,才能幾乎100%的診斷是這個病,腫瘤病人尤其如此。


而對於腫瘤病人來說,一個良性的腫瘤跟一個惡性的腫瘤的處理原則是不一樣的!就拿手術來說,良性腫瘤可能單純切除就行了,而惡性腫瘤可能手術後需要放化療,甚至截肢來保命!


因此在沒有判定腫瘤性質的時候,穿刺活檢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手術。通過一個穿刺針到達病灶位置,取一點腫物的標本送到病理科顯微鏡下化驗,結果如果是良性,則再做一次手術把腫物切除就好了,結果如果是惡性,則需要進一步與患者跟家屬討論下一步手術計劃。


而穿刺活檢的過程中,穿刺針必須到達腫瘤的部位,在拔除穿刺針後,針頭上的腫瘤細胞可能會被帶到本來沒有腫瘤的地方,或是穿刺針遺留的穿刺通路,給腫瘤造成轉移的“綠色通道”,有可能會造成腫瘤的轉移。


綜上:穿刺活檢會加速癌細胞的擴散,但有時必須的!

以上就是小黑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如果有用的話記得點贊轉發關注【骨科小黑鍋】


骨科小黑鍋


穿刺活檢有可能造成癌細胞擴散,但是卻是診斷和治療所必需的。至於題目中說的加速癌細胞擴散,真的沒有更多的數據支持,我們從現在來看,穿刺活檢可以為腫瘤病人帶來的益處遠大於風險。

我們都知道,B超、X線、CT、核磁是最常見的幾種醫學檢查手段,它們或單獨使用、或相互配合,能揪出大部分的病變。但是,當憑藉這些遊走在身體外部的手段無法確診時,就需要請一個能夠探及內裡的方式來協助破案。這就是穿刺活檢存在的意義。

從診斷角度講,影像學診斷只是醫生根據經驗做出的初步判斷,最終確診需要穿刺活檢得到的“病理學結果”,這被成為診斷的“金標準”。

從治療角度講,單憑影像學結果即便能夠確診,也無法判斷病理分型及有無突變等具體情況,後續治療相應也會變得盲目,而病理學結果可以對疾病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讀”,因而能更好地指導治療。

穿刺活檢如此善解人意而神通廣大,為什麼很多患者還是對其持抗拒態度呢?一方面是因為懼怕,另一方面是擔心穿刺會扎破腫瘤、刺激腫瘤,導致轉移擴散。

1

穿刺真會帶來擴散轉移風險?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證明,穿刺造成擴散轉移的風險低於千分之幾,屬於極低概率的罕見事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這一風險確實無法降低為0,但這太正常了,這個世界上本身就不存在零風險的理想化事件。

大家之所以會認為穿刺會造成腫瘤轉移,是因為以前的防癌篩查沒那麼普及,影像檢查沒有那麼完善,對癌症的認識也不夠,很多患者確診癌症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而這個時候做穿刺很多病情都處在加速惡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錯誤地聯想為“是做穿刺導致了腫瘤轉移”。

也就是說,穿刺活檢替晚期腫瘤背了一個鍋。

2

穿刺活檢的保護措施

為什麼說穿刺是很安全的?

在最近的十年內,穿刺活檢的理念和所用的器械在發展中做了很聰明的改進。穿刺取材的裝置外面加了一個保護套,類似圓珠筆。一按開關,穿刺針就會刺到腫瘤裡面,取材結束後又會縮回到外殼中。而這個外殼不進入瘤體,這樣在穿刺針拔出的過程中,就避免了腫瘤細胞的外漏,對人體做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退一萬步講,即便這樣的嚴密保護仍可能造成外漏,也不足以造成轉移。因為人體的血液循環中本身就有很多的腫瘤細胞,但它們會被人體的“清道夫”——免疫系統清除掉,因而並不表現為腫瘤。即便穿刺針帶出了腫瘤細胞,其量也非常之少,遠遠達不到人體正常血液循環中的數量,所以造成轉移的幾率微乎其微。

再退一萬步,即便免疫系統沒有及時清理掉轉移的癌細胞,造成了轉移,其生長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以乳腺癌為例,根據腫瘤細胞動力學研究結果,快速生長的腫瘤倍增時間約為1~4周,而生長較慢的腫瘤約為2~6個月。

國外曾有大量對接受過穿刺針活檢的乳腺癌患者的隨訪研究,時間最長達15年,結果發現,穿刺針活檢後2周內進行手術治療並不降低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穿刺針活檢後延期1個月內手術會對患者不利。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在診斷後早期合理治療,如在活檢2周內進行手術切除,術後再合理地化療,腫瘤擴散轉移的風險是可以通過治療來抵消的。

因此,從理論、技術、器械等各個方面來考慮,穿刺都是安全可信賴的,如果經醫生評估確有穿刺需求,切勿盲目恐懼和抗拒。如果結果為良性,自然皆大歡喜,不必再擔心受怕;即便結果為惡性,也是利大於弊,值得擁有,因為它是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