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多图)

这里是中国

星球研究所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这里是中国》(多图)


◆ 推荐序 中国需要好的地理科普


>> 美国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曾说:“科学并不是无情地探讨客观信息,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人类活动,天才的科学家更像艺术家……”无论是科学,还是科普,都需要像艺术家一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 序 可以实现的理想


>> 今天中国的地理环境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整体呈现出一种从荒原到人间的变化。


◆ 中国从哪里来?


>> 大碰撞造就了如今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且这一影响还在继续。


>>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的地理格局就此定形。


>> 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 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44~50毫米的速度北进,力量不断向外围扩散,使高原内部及其周围都成为地震高发带。近年来的许多具有破坏性的地震,如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玉树地震、九寨沟地震等,大多受其影响。


◆ 可可西里:中国最伟大的荒野


《这里是中国》(多图)


>> 因为可可西里不仅有藏羚羊,还有百禽千兽,且有各种植被,堪称中国现存最伟大的荒野。


>> 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飞速相撞,青藏高原开始剧烈抬升。熔岩从地底喷涌而出,形成大量火山遗迹。地下水也被加热,在海拔5000米处,造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温泉群。


>> 可可西里横跨青海、西藏、新疆,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即便只计算世界遗产地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面积,也高达6万平方千米,是瑞士国土面积的1.5倍。


>> 如此大规模的冰川侵蚀山体的现象,产生了大量堆积物。这些堆积物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经反复冻融,被分解成不同粒级的沙,再加上地表的其他沙土物质,于是聚沙成塔,形成了连绵的高寒沙丘。


>> 与此同时,可可西里保持荒野本色的第二个“技能”也随之产生,即湖沼化。


>> 可可西里保持荒野本色的第三个“技能”,则与它深居青藏高原腹地的位置有关。


>> 例如,拉萨河谷、黄河上游支流湟水河谷,都是人类生存的良好场所


>> 最耀眼的明星动物当属藏羚羊。


>> 这便是可可西里,中国最伟大的荒野。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荒野永远归荒野!


◆ 阿里:荒野文明


《这里是中国》(多图)


>> 阿里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西藏平均海拔最高的区域。阿里境内群山汇聚,主要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它们的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向,在这些主要山脉之间又有许多次级山脉。著名的山峰有纳木那尼峰、冈仁波齐峰等。


>> 位于冈底斯山脉的群峰之中的扎日南木错,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千米,为阿里第一大湖、西藏第三大湖。


>> 山孕育了发达的水系,水造就了地势低洼的河谷,土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土林。阿里的三大重要元素已经全部就绪。


>> 公元前4世纪,先民们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势力范围涵盖今日西藏大部分地区,人称“象雄王国”。


>> 象雄王国存续了大约1000年。公元7世纪,象雄王的妻子,即松赞干布的妹妹,最终引来了吐蕃的大军。象雄王国的辉煌终结了,但是属于阿里的辉煌并没有结束。


>> 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的权贵们相互攻伐不休,由印度传入的佛教与本土宗教雍仲本教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吐蕃王朝分崩离析。王子吉德尼玛衮逃至象雄故地建立割据政权,并改称象雄为阿里,意为“领地”。阿里之名正式出现。


>> 不过,辉煌灿烂的古格王国,后来被拉达克所灭,千年古堡逐渐荒废,只留下残垣断壁和无数谜题。


>> 今天的阿里,依然保持着独有的魅力。它拥有中国视宁度最好的星空,拥有中国最独特的动植物,还拥有纯朴的居民……

阿里,它就在荒野中,既荒野,又文明。


◆ 横断山:中国极致风光最密集的山脉


>> 三条纵穿其中的公路——318国道、317国道、214国道也因此一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景观大道。它们在横断山的任意一处途经点,都有可能让东部一个5A景区自愧不如。


>> 6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一些古人,沿着横断山脉河谷不断南迁,在之后的演化过程中,慢慢形成了包括藏族、彝族在内的多个族群聚居区。社会学家费孝通将其称为“藏彝走廊”。


>> 。直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一批西方探险家的进入,横断山脉神秘的面纱才逐渐被揭开。


◆ 九寨沟:毁灭与创造


《这里是中国》(多图)


>> 对大自然而言,一次地震带来的损伤实在微不足道。因为对它来说,一切磨难皆是修炼,一切毁灭皆是创造。


>> 大量古生物在此繁衍生息,一天又一天的光合作用,一代又一代生物死去之后残留的骨骼,使得一种毫不起眼的物质开始在此经年累月地聚积。这种物质便是钙。

钙以碳酸盐岩的形式沉积在海底,亿万年后其总厚度高达4000米。在久远的未来,它将是形成九寨沟美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 与冰川、崩塌、滑坡、泥石流相比,另一个“毁灭者”与“创造者”则是润物细无声的,它便是水。


>> 86版电视剧《西游记》片头中,唐僧师徒牵马涉水的地方即为珍珠滩瀑布。


>> 1968—1979年的12年间,人们每年以超过10万立方米的速度砍伐林木。森林整片整片地消失,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加剧,沟内的海子有三分之一发生干旱。直到1978年建立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九寨沟地区大规模的人类破坏才逐渐被消除。


>> 未来的九寨沟,一定会有旧的景观消失,也一定会有新的景观诞生。但无论如何,它都将纯净似海,都将如梦如幻,都将万紫千红。


◆ 四姑娘山:冰与岩之歌


《这里是中国》(多图)


>> 四姑娘山风景优美,人称“蜀山皇后”。


>> 在高手云集的登山攀岩界,四姑娘山的名气甚至比珠峰还要响亮。来自西方的登山者、攀岩者喜欢将其称为“东方的阿尔卑斯”或“中国的优胜美地”。成功登顶者屈指可数,他们可以因此收获来自全球的赞誉与拥趸。英国登山家米克·福勒(Mick Fowler)曾说:

我从杂志上第一眼看到四姑娘山的西北壁时,就被这座山峰震撼到了,并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和狂喜……四姑娘北壁是我至今攀登过的最宏伟的路线,四姑娘山也是最具魅力的山峰。(米克·福勒《如履薄冰》)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 20世纪30年代,长征中的红军队伍进入川西,接连翻越诸多雪山,包括四姑娘山南部的夹金山、北部的岷山等。这些有着红军足迹的川西山脉,都在红色年代的热血记忆中变得家喻户晓: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 冰与岩的交响将达到极致中的极致。整个世界都化作了冰雪世界,连照片本身仿佛都是一捏即碎的晶莹冰体。


>> 米克·福勒所言:

我们如同置身于优胜美地和阿尔卑斯霞慕尼的混合景色中,只是这里的气势要雄伟得多。(米克·福勒《如履薄冰》)


>> 四姑娘山的幺妹峰、三姑娘山(三峰)、二姑娘山(二峰)、大姑娘山(大峰)从左向右依次排开,海拔分别为6250米、5355米、5276米、5025米。


◆ 伊犁:遥远西部的一个角落


《这里是中国》(多图)


>> 伊犁所在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旱。但天山主脉、支脉在伊犁形成了一个开口向西的喇叭口。随西风而来的大西洋的水汽进入喇叭口后,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区内年降水量可达600~ 800毫米。在丰沛降水的滋润下,该区域气候湿润,植被繁盛。伊犁一改干旱面貌,成为亚洲大陆腹地有名的水草丰美之地。


>> 伊犁所在的欧亚大陆腹地,由于受南部青藏高原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因此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伊犁的西部却是平坦的欧洲平原、欧亚草原,相距超过5000千米的大西洋水汽可以一路向东,直达伊犁。


>> 此时的伊犁河谷,不仅是整个天山地区的交通枢纽,更是整个新疆的腹心地带。这种核心地位一直保持到了清朝末年,直到俄国占领伊犁以外的中国领土,伊犁从新疆核心变为边防一线,新疆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被迫迁移至迪化(今乌鲁木齐)。新疆的伊犁时代宣告结束。


◆ 罗布泊:楼兰生死五千年


《这里是中国》(多图)


>> 中国西部的一只“大耳朵”尤其引人瞩目。它长约60千米,宽约30千米,明暗相间的半环状线条,一圈一圈地向中心收拢,被誉为“地球之耳”。


>>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深居亚欧大陆内陆。这里遍布荒漠,异常干旱。极目四望,往往寸草不生,自然环境极为恶劣,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

然而就是这样的“死亡地带”,却拥有极其强大而神秘的吸引力。

从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罗布泊地区,到1901年在此沉睡千年的古城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再到1964年中国在此成功试爆第一枚原子弹。无数的探险家、科学家为之着迷,甚至付出生命。

民间关于它的传言更是数不尽数,真假难辨。以至于此地成为玄幻小说、盗墓文学中的热门地点。


>> 罗布泊湖面广阔,面积最大时可达一万平方千米,是今日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两倍有余,与同样诞生于荒原之中的乌尤尼盐沼——著名的玻利维亚“天空之镜”的面积相当。


>> 事实上,诸水汇流所形成的不仅仅是罗布泊,而是一个庞大的湖泊群,包括喀拉和顺湖、台特玛湖、柴鲁特库勒湖等几十个大小湖泊。


>>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也是塔里木盆地最主要的水源。


>> 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他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沙山堆放了许多船形棺木,每个棺木上都竖有胡杨木桩。其中棺上立柱者,象征男根,代表墓中为女性;棺上立扇形木者,象征女阴,代表墓中为男性。男根、女阴立木高3~5米,体现出罗布泊早期的生殖崇拜。


>> 他们信仰灵魂不灭。以保护好祖先灵魂的寄寓之所为头等大事,并频繁举行隆重的原始宗教仪典。

充足的胡杨木为他们提供了最佳的原材料,包括制作真人大小的木俑,打造数量众多的船形木棺。在耗费了数千株胡杨木之后,木俑、木棺、立柱层层堆叠,在大地上竖立起一个巨大、高耸的“死神宫殿”。“宫殿”共分为5层,由不同时期的棺木堆叠而成。再加上自然积沙,形如一座小山。他们的祖先乘着船形棺木,面向沙海,踏上黄泉之路。


>> 控制了罗布泊水源的楼兰,更是其中的枢纽。中央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府,将罗布泊地区正式纳入管辖范围。为保障西域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从汉朝起,中央还动用数十万人修筑汉长城,经罗布泊直抵最西端的轮台。


>> 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产自蜀地,出土于尼雅遗址,距今超过1000年,色彩依然艳丽,8个汉字清晰可辨。


>> 楼兰王国也借助中央之威扩张势力范围,逐步占领且末、尼雅、小宛、精绝诸国。


>> 罗布泊周围常年大风肆虐,吹起飞沙走石。再加上周围山地突发的雨洪,不断侵蚀着脆弱的地表。地表出现了大面积的土丘、沟谷,形成了雅丹地貌。

罗布泊的雅丹地貌总面积广达3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它们或如万舰齐发,或如荒原孤岛。在雅丹地貌形成的过程中,那些被风吹走的沙尘则在罗布泊东南侧、阿尔金山北侧降落,形成新疆第三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


>> 到20世纪后半叶,人们对塔里木盆地的开发愈发强劲。我们修建大坝,拦蓄上游河水,浇灌出一片片农田绿洲。1961年,那些原来流向罗布泊的诸多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下游河道全部断流。


◆ 甘肃:愈多元愈美丽


《这里是中国》(多图)


>> 从1915年回族人马保子制作出第一碗面算起,兰州牛肉面的历史不过刚刚百年,推荐牛肉面的文章却早已经浩如烟海。


>> 甘肃的第一个地理区域——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出场了。


>> 典型的如位于庆阳的董志塬,虽然水土流失导致它的面积不断缩小,但直到今天,其塬面面积依然高达700多平方千米,被称为“天下黄土第一塬”。


>> 陇南的另一条重要的河流西汉水,曾将一对秦人情侣分隔两岸。相思之情化作《诗经》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千古流传。


>> 世界著名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便位于此处,它自西汉起就已是规模宏大的军马基地。为争夺这处宝地,历史上各部落曾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战争。


>> 其中最大的河流——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弱水三千”。


>> 又过了数百年,时间到了元朝建立的前夜。窝阔台次子阔端从三面兵临吐蕃,阔端邀请西藏活佛萨迦·班智达来到凉州。经过会谈,双方约定吐蕃归附蒙古。作为交换,阔端皈依藏传佛教。此后,藏传佛教得以走出青藏高原,开始向蒙古高原乃至全国扩展。这次会盟被称为“凉州会盟”。


>> 这里既有道教圣地崆峒山;也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还有遍布甘肃各地的佛教石窟,如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甘肃独占其二,石窟文化不可谓不丰富。


>>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此图阁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莫高窟的第96窟,人们习惯上称“大佛殿”,其间有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的弥勒佛坐像。


◆ 西安:鲜衣怒马一千年


《这里是中国》(多图)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安。或是秦皇的兵马俑,或是汉唐的长安城,又或是明清的古城墙。

这个位于中国腹地的城市,王朝更迭无数,古迹遗留遍地。它们共同赋予西安一个深刻的标签——古老。


>> 发达的农业让周人积累起强大的实力。他们在西安西南部的沣河两岸接连建起丰京、镐京两座都城,这便是西安建都之始。


>> 秦人以渭河为“银河”,将宫殿横跨渭河两岸。咸阳宫对应“北极星”及周围众星,又名“紫宫”,是后世“紫禁城”的来源。阿房宫对应“营室星”(飞马星座),同样是天子的居所。两宫之间则由横跨渭河的桥梁连接,对应“阁道星”。这种布局被称为“法天象地”,堪称世界上最富想象力的都城规划。


>> 关中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为黄河天险,只需要守住少数关隘,便可以形成坚固的防线。刘邦被说服了,他以渭河南岸的长安乡之名命名新的都城为长安。长安城便开始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 唐代以曲江池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范围广大的水景休闲区。它不同于封闭的皇家园林,是向市民开放的公共园林。市民们在此会聚宴游,帝王们也时常在此赐宴群臣,以示与民同乐。此为中国古代史上少有。


>> 西安又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它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西北地区的枢纽,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它1/4的街区都是历史风貌区,保存着传统的秦腔。它融合着不同的宗教,是多所著名高校区域所在地,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还是中国公路、铁路、航空的枢纽。它充满创新,充满活力。


◆ 成都:烟火人间三千年


《这里是中国》(多图)


>> 商业精英们却看好它的未来发展,北上广深之外,成都是他们追逐财富梦想的最佳选择。

普通人津津乐道于它的生活方式,美女、美食、麻将、茶馆似乎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全部,其舒适度之高令全国人民艳羡不已。在各大省会城市中,成都更是长期力压群雄,位列网络搜索热度榜之首,远超近些年愈发家喻户晓的杭州、南京。

成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大的魅力?

这也许要归因于它对三教九流、各个阶层的容纳。三千年以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斗小民,无数人逐一登临成都这个舞台,共同营建出了一个中国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城市。


>> 自公元前3世纪蜀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十分利于农业发展,很快就取代关中,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 成都虽然紧邻地质活动活跃的横断山区,却拥有非常稳固的地块构造。平原上厚达数百米的沉积层也易于吸收和消减地震波的能量,因此成都极少发生破坏性地震。

风景优美,水系发达,土地肥沃,动植物丰富,极少发生地震灾害,成都的自然条件可谓: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 李冰组织蜀人移山凿河,将时常泛滥的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都江堰的成功建设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不知饥馑。原本属于关中平原的“天府”美誉也很快被成都平原取而代之。


>>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他们融合南来北往的饮食,创造出平民化的川菜:火锅、串串香、担担面、赖汤圆、肥肠粉、钟水饺、夫妻肺片、伤心凉粉、麻婆豆腐、兔头、锅盔、龙抄手……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皆可大快朵颐。


>>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川军将领杨森仿照西方在成都修建新式马路,时名“森威路”。江浙商帮、北京商帮、四川商帮沿路设店,仅此一条马路所集中的商业资本便占到整个成都的七成,形成了当时成都的中央商务区。森威路后来的名字——春熙路,更加广为人知。


◆ 梵净山:红尘孤岛


《这里是中国》(多图)


>> 2018年7月2日,贵州梵净山一举成为中国第53项世界遗产。


>> 第二,所谓佛教五大名山,也并未被人们广泛接受。真正被广泛认可的只有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四大名山。梵净山最多算是一个区域性的宗教名山。


>> 人们在梵净山周边垦殖农田,开采朱砂。明清时期,土司之间攻伐不断,盗匪不绝:

环山居民遭此劫杀,杀绝者不下七百户,杀葬者何此四千余命。(《镇国寺碑记》)

朝廷与当地割据势力武陵蛮不断进行大规模争战,并斥巨资修筑长达190千米的南方长城。

密集的人类活动使得梵净山周边的生态环境被大肆破坏。人言:

奸徒梅万源等,在彼砍伐山林,开窑烧炭,从中渔利。(出自1832年所立《勒石垂碑》)


◆ 河南:造山、造水、造中华


《这里是中国》(多图)


>> 河南并非只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它同时也是一个山地大省。其山地、丘陵合计占全省面积的44%以上,可谓一半山地、一半平原。


>> 在先秦至宋的数千年间,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河南定都,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


>> 人们会说豪爽山东、天府四川,却很难用一个词来准确表述河南。因为它并非一个特质鲜明的省份。就如同它所处的位置,不南不北,不偏不倚,相当“中庸”。


>> 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将都城迁至太行山麓的漳河、洹河冲积扇扇缘,史称“盘庚迁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安阳——出现了。


>> 伏牛山群山连绵,水汽充足。山间往往植被浓密,云蒸雾绕。从这些山地中发源的河流,形成了密集的水网。据《水经注》记载,古代豫西地区,大小河流多达170条。众多的河流汇聚在一起所形成的冲积区域比冲积扇更大、更深厚。我们将其称为冲积平原。


>> 华北平原共计30万平方千米,横跨京、津、冀、鲁、豫、皖、苏7个省市。谓之沃野千里,毫无半点夸张。河南部分更是最为膏腴之地。


>> 造山、造水、造中华,这就是河南。


◆ 浙江:无敌生产力


《这里是中国》(多图)


>> 从制造针头线脑到金玉锦绣,从修筑人工河湖到名城古镇,从发明科学技术到商业创新,逐渐推动了浙江一次次突破困局,简直就是一部运行了7000多年的超级机器。


>> 7000年前,一批先民来到浙江北部。他们的外表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某些特征,却更接近于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后世的我们,称其为河姆渡先民。


>> 第一大江钱塘江全长668千米,不同河段分别命名为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江水曲曲折折,“浙江”之名正是因此而来。


>> 这种“野草”就生长在沼泽中,只要照看好它们,就可以定期收获果实。它就是水稻。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使得冲积平原的土质变得肥沃,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先民们获得了大丰收。


>> 宋代时,金华火腿便声名鹊起,并成为朝廷贡品。


>> 从秦汉到西晋永嘉之乱,再到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北方汉族大量南迁,并与越人不断融合。他们口操吴语,称“我”为“侬”,称“他”为“伊”或“渠”(今天部分方言“侬”意为“你”),并在一堆亲属称谓前加上“阿”,如阿公、阿婆、阿哥、阿妹、阿姑、阿叔。这便是全新的浙江人。


>> 城市的行政长官白居易、苏轼,发现了城边上一个逐渐壅塞的湖泊的价值。他们加高湖堤,提高蓄水量,既可以为农田提供灌溉,也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湖景的美丽还能成为城市重要的名片。这个小湖就是西湖。


>> 基建大潮再次兴起。不过这一次不是建设大城市,而是建设无数个小市镇。明代中晚期,浙江的工商业市镇已经超过100个。清代更是猛增到1000多个。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西塘、南浔、乌镇都在这一时期崛起。


◆ 福建:开拓者传奇


《这里是中国》(多图)


>> 但福建的梦想,却在于海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1700年前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乱世,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使得原本繁华的中原彻底沦为战场。中原汉族被迫向江南大规模迁徙,史称“衣冠南渡”。时人感叹:

大盗移国,金陵瓦解……旅舍无烟,巢禽无树。(庾信《袁江南赋》)

然而,流离失所的记忆尚未消散,江南就变得无法立足。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孙恩之乱、侯景之乱,接二连三的战火在江南燃起。

苦难的人们只能继续逃往下一站——福建


>>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以上。


>> 这些高大的山体会拦截水汽,使得福建山地的年均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湿润的气候使得森林生长茂密,从而使该地拥有全球同纬度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时至今日,福建的森林覆盖率依然高达65%,是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


>> 这便是福建的千山万水。

面对此山川胜景,从河南迁到福建的南朝文学家江淹曾这样赞美福建:

石红青兮百叠,山浓淡兮万重。(江淹《镜论语》)

从江西迁到福建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描绘福建的诗句更加广为人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 另外,高山和支离破碎的地形仍在影响着新福建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带着明显的唐宋中原口音,却又在各自的小环境中独自演化,发展出更多的方言。以至于相隔一座山、一条河的居民,也可能无法交流。这也造就了一座座文化孤岛。


>> 福建海岸线的南北直线距离只有500千米,却因为海岸曲折,生生被绕成了3752千米,长度位居全国第二。


>> 一位普通的福建女性则担当起了最强大的海上保护神,她就是妈祖


◆ 青岛:一部城市美学史


《这里是中国》(多图)


>> 如果置身清末、民国,你一定会对频繁上演的城市兴衰震惊不已。任他千年古城,万年基业,在时代大变迁面前,一切全都变得不值一提。西安、镇江、九江等传统工商业城市,在洋货冲击之下百业萧条,江河日下;昔日舟楫云集的淮安、嘉定、扬州,因大运河的淤塞而繁华尽散,一蹶不振;苏州、南昌、开封则几乎被连年的战争或灾害夷为平地。


>> 时至今日,除了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青岛不光是北方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还是中国非常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城市。许多人提到青岛,心中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与向往之情。

几乎没有历史根基的青岛,为什么能拥有如此高的评价?


>> 陆海相接之处,崂山、大小珠山、铁橛山等,接连耸立,拱卫胶州湾。其中,崂山山脉最高峰的海拔为1132米,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的第一高峰。山入海中,海侵山下。大雾起时,犹如水墨国画。山海相连之处,或礁石丛生,惊涛拍岸;或细沙轻语,柔情似水。


>> 1892年,为了巩固海防,清廷开始派兵驻防青岛,修建总兵衙门、炮台、栈桥。宽窄不一的街道和60余家商铺随之出现。作为一个刚刚萌芽的城市,青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真正发掘出青岛潜力的是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曾在中国实地考察数年,对中国极为了解,之后便极力向德国政府提议占领青岛:


◆ 江南:江河湖海的盛宴

《这里是中国》(多图)

>> 在纷繁的诗文与传颂中,江南俨然是一个气候绝佳、景色宜人、富贵繁华而又温柔多情的人间天堂。


>> 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貌来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论高原,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论平原,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

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的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形便,构建出许许多多充满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划,如江南、塞北、中原、关中、河西、西域等。


>> 与其他区域不同的是,江南的崛起并非一时一地之功。而是在千余年间,五大城市轮番发力,将江南逐步推向经济、文化上的巅峰。这五个城市又分别与它们所处的“江”“河”“湖”“海”密切相关,堪称江河湖海的盛宴。


>> 诸葛亮曾评价南京的地理优势: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张勃《吴录》)

公元317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南京称帝,史称“东晋”


>> 南京就此崛起。

衣冠南渡的汉人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技术,大量的土地被开辟为农田。农田的开辟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 太湖流域的腹地苏州,凭借其丰富的物产、便捷的交通及稠密的人口,开始走上一条有别于依靠政治因素驱动的城市发展之路,这便是以工商立城。


>> 富庶、精致、才女就像三个标签,让太湖时代的江南进入了全盛时期,江南也因而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


>> 从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时代,到以扬州为中心的运河时代,再从以杭州为中心的钱塘江时代,到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时代,最后到以上海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江南渡尽劫波,却能在不同的时代推动新的城市轮番崛起,带动整个区域再次获得新生,为中华文明输送无限精彩。


◆ 什么是中国


>> 中国景观上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土壤、植物或气候,而是人民。


>> 南稻北稷,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两种农业模式。不论这两种模式在未来如何竞争,它们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景观——村落。为了照管田地上的作物,农民们在附近定居下来,并聚居在一起,村落由此形成。


>> 水稻、稷、木材等资源给我们带来的新景观已经非常惊人,而它们加起来也不及另一种资源的能量——人。


>> 中央集权为中国带来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人口开始大幅增加。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指出,北宋时,中国人口就已经突破一亿。大量的人口也带来了更大的改造大地的力量。


>> 这就是中国,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