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过挨饿的经历?说说感受?

天涯武铭


我是1947年生人,对于我们那代人,受尽了饥饿的折磨,能够过到现在简直太不容易了。公元1959年和1960年,吃树皮,吃草根,凡是能吃的树叶全都吃过,梨树底下掉下的小干梨也都捡吃了,要说起那什么,三天三夜说不完。现在生活太幸福了,但有人还不知足。


L艺峰


看了评论有些人说五,六十年代挨饿了,何不问一问你们的父辈,爷辈在解放前是怎么挨饿的,过着家破人亡,连当时地主恶霸家养的一条狗的生活都不如的生存,要知道五,六十年代的饿是为什么吗?先问一问你们的长辈在评论,除了有些当时的地主恶霸以外。


中医心


7o年代当兵,有一次执行任务,在张家口的一个小山村,我们停车吃饭带的是午餐肉和馒头,围上来不少人看还有伸手要的,给了一点,孩子们都伸手了,没办法都给出去了连晚饭都给出去了孩子们吃的好高兴,大人有的边吃边掉眼泪。我们三车六人一直第二天中午回部队才吃上饭,饿坏了现在想起来,那些农民一年到头都是饿肚子。


汤圆2019


我曾经有过,68年下乡时,在苏北农村,粮食不够吃的,冬天只吃两

顿饭,上午9点吃早饭,是胡萝卜,地瓜稀饭,午饭3点吃,是剁碎的胡萝卜,掺上一点大米的干饭,晚饭就免了,五点半睡觉,我们五位男知青,饿得睡不着觉,就轮流讲故事,结果越讲越睡不着,我才知道,肚子饿了,是睡不着觉的。老大只好叫老五起床,从床下埋红薯的地窖里扒了五块红薯,生吃了才唾着了。贫下中农的生活还要苦一些。


老虎蚕


谁有过挨饿的经历?我可以大胆的说,六十岁以下的人不知道真正的挨饿是啥滋味!我说说找的感受,上一出纪六十年代初,大灾,庄稼颗粒无收,吃树皮草根,所有的树叶吃了个遍,能吃旳,不能吃的都吃了个遍!桐树叶吃过吗?那是啥味?六十岁以下的人不知道,能吃到玉米芯子磨的面那是万幸,可是吃了扒不下来,肚子变成鼓!六一年可以说一年沒見过粮食,说了孩子们不信,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孙子说,真傻,超市那么多食品拿钱买就是了,可是那年月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我平时吃饭掉一粒米,马上捡起来送到嘴里,孩子们说脏,不能吃,可我依旧吃了,不是我不知道脏我是饿怕了!找给孩子们讲火车站卖烧饼装在盒里再用网兜着怕有人抢!在街上吃饭得用手护着,否则不小心被饿极了旳人抢走碗再吐口口水,您不吃,抢的人就大口的吃起来!孩子们千万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希望生话越来越好,苦日子不要再来!


老朱头2015


说来也无多大作用,现在有很多人把粮食根本不算什么囬事,甚至还有人把粮食大量当拉圾倒,还取笑别的勤俭节约的做法。不过有人即然提起此事我也忍不住实实在在的,恭恭敬敬的向提问者回答几句。我是五七年三月<古农历)出身的,父亲在小学教书,妈妈在农村,哥哥五三年七月,弟弟五九年冬月。食堂时我虽然只有三岁,但忆优深。三岁时的我会走路,但每天总是团坐在一个大脸盆里,只因为无力气走路。有一天爸爸看见出太阳了,跟妈说把我脱了衣服准备洗澡,这一脱衣裤使得我爸妈同时大哭起来。因为平时只看我不乱活动,也不注意,今天一看,只见得皮包骨现状,很透明的每根肋骨,根本找不着肚子在哪里,只有肚脐凸出很长,心想,这儿了看是长不大了。不过爸爸还是经过战时洗礼考验,心沉的叹口气后去安慰妈妈,不要哭,一定想办法救活这个儿子。于是爸爸不得已去求了当时的食堂的干部,借了钱,又在另一…家里买了两斤高价米,每天单独给我熬了一两米的希饭和菜叶,经过半个月后,我就能再每天自已在外面走路活动了,我的生命从那两斤高价米里得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这只是我挨饿的一少部分,我不想再回答更多了。


ni6302


五九年到六二年,是我国经历的最困难的年月。由于天灾人祸以及国际上对我国的经济制裁,封锁,导致粮食等生活物资极度短缺。本人是五零后,对那段岁月记忆尤深。五九年我八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是却赶上了人生最难的时候。记得那时候的口粮是每月17斤也就是每天只能吃到不到六两粮食。如果是现在,也许不会觉得六两粮食不少,因为现在有丰富的副食,鱼肉蛋奶和蔬菜,可是那个年月,一切都处于匮乏状况。人们只能干巴巴的吃这几两粮食。早晨在食堂喝一碗玉米粥,买一块发糕带着当午饭,课间由于饿,偷偷的把发糕塞到了嘴里,中午饿的只好喝凉水,晚上还是一块半发糕。那时候放学回家,走在道上,经常两眼发黑,恨不得把所有能吃的都塞到嘴里。课间,大家就去沟壑边寻找那些草根,大家叫甜根,挖出来在身上蹭一下就放到嘴里咀嚼。那时候的许多人由于营养不良,都出现浮肿。由于营养不良,手上稍微不注意,擦破一点就会感染化脓,许久不好。那时候,周边的树木野草都成了人们的食物。杨树叶,榆树皮,槐树花等都成了人们的食物,成为大家争抢的目标。冬天也是最难熬的时候,又冷又饿,没有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唯一可以填肚子的只有凉水。上课时可以听到大家的肚子咕噜噜的响声,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哪里还有精力听课。回家的路上,经常腿发软,眼发黑,几次都差点昏倒在路边。春天来了,也带来了生机,绿色的草,树叶都成了大家的食物。那时候推广增量法,就是把粮食在做饭时多加水,还有把菜剁碎,伴盐攥成团子,然后在高粱面上滚一下,表面沾满面粉,然后上锅蒸,用以充饥。过去的俗语所说的:三根肠子空了两根半,前胸贴后背等,我们这一代人都深有体会。有人说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是不是很满足?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应该是非常幸福,非常满足,因为我们经历过那段困苦的年月,与那三年的困难岁月相比,我们还有啥不能满足的呢?


沉暮的云雨


我是一个五零后。提起挨饿的经历,主要是历经了我们国家的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这是我去年上山寻挖葛根时拍的山村照片)

我是河北省滦县人,属唐山市管辖。60年代初,我刚七八岁。那时以生产队为单位成立食堂,我村有1000多口人,分六个生产队,也就成立了六个食堂。社员们下地劳动回家后,就从食堂里打饭吃。刚开始时,生产队有粮食,食堂的饭菜,还能够吃饱。可后来就不行了,天灾人祸致使地里的庄稼长不好,农作物的产量越来越低,粮食越来越少。食堂里的饭越来越稀。最后,玉米皮、花生壳、红薯秧子等通过浸泡、碾压过筛变细等工序,加工成玉米皮窝头,花生壳饼子,美其名曰“瓜菜代(粮食)”“粗变细(粮)”,村里的人实在受不了,有的跑到东北去当“盲流”。据说东北哪里地广人稀,能够有粮食吃,就是有点冷,一般人挨不了那份冻!有的人到河边山坡荒场采集野菜,野草树皮等用于充饥。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四奶奶,秋季里拎一布口袋,一双小脚步履蹒跚,在坑边沟渠和田埂的草丛里摞水稗子草籽,

(水稗子照片,摘自网络)

一连半个多月,弄了将近一口袋的草籽,晒干后用家里的小石磨磨碎去壳,做草籽稀粥,味道有一种特别的香气。长大后听说这种粥的营养价值还很高。

(我小时候吃过的荏荠菜)

(我小时候吃过的马齿笕)

(我小时候挖过的蒲公英)

记忆中始终难以忘却的是我吃了几次花生壳饼子,竟然解不下大便,妈妈用手给我扣了两次,肛门都出了血。那时我们的小伙伴们经常三三两两的挎个篮子去挑野菜。小小的年纪,竟然能认得十多种野菜呢?大人们将我们挑的这些野菜摘选洗净,用开水浸泡(据说可去毒)后变着法子,做成各种吃食,菜团子、菜饼子、玉米面疙瘩等,花样繁多。我的少年时期,就是从缺吃少穿的时代走过来的。

(我老伴和她三妹挖紫花地丁)

当我长大参加工作后。又历经了唐山大地震。当时我正在跟着公社书记下乡抓大门庄大队的三夏生产。7•28凌晨地震发生时,我因闹痢疾出去拉稀,回屋后因天太闷热睡不着, 突然地震发生了,村庄住房倒塌了不少 ,哭爹喊娘哀声一片,死伤了一些人。我们的住房也倒了,我两个光着身子跑出来。衣服全部压在了废墟里,只有我两条裤子和一件上衣还挂在未倒塌的墙壁上。书记是瘦高个,无奈,他只好穿上我的裤子。裤脚到他的膝盖下,露着半截腿,没有腰带只得记一麻匹(麻绳),上穿一件白色露肩膀背心,头上戴近视眼镜,赤着脚手里拎一三号德枪(驳壳枪),一改往日文雅质朴的精神风貌,样子十分的尴尬可笑,俗话说“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寒不择衣”嘛?情况紧急顾不了那么多了,在漆黑的夜晚,为召集干部他举手向空中打了三枪,震耳的枪声划破夜空,震住了哭喊,此时他高喊:广大社员同志们,我是公社党委书记张守敏,刚才是大地震,大队全体支委、民兵连长、生产队指导员、民兵排长、共产党员们到我们这儿集合……。我们就地做了紧急部署,集合青壮劳力先救人后救牲畜争分夺秒。天亮时他急匆匆的向我和大队干部嘱咐了几句,就急急忙忙的到别的村子查看受灾情况了,到下午才回来,震后毁了房子又下雨,多数人家都未做饭,干部们忙于救灾也顾不得给我俩派饭(那时也没人管我们饭了)。我忙着四个大队的救灾工作,也想不起吃饭了,记得应该是两三天没有吃喝,只是在当天晚上,书记带我去倒塌的塘坨分销店找吃的,凭粮票供应的点心已经被抢购一空,只剩下一小盒肉罐头因价很贵,没被买走,应该是一块多钱吧?他吃了三分之一,余下的都被我吃了。后来由于没饭吃,饿得肚子咕噜咕噜叫个不停,全身冒虚汗,走路都打晃,嗓子干的要命(因痢疾不敢喝水),我强打精神咬牙坚持着,实在支持不住时就靠在村外僻静处的树下合眼休息 ,(避免他人打扰)养养精神再起来,那时多渴望吃一顿饱饭,哪怕是最不好吃的野菜馍馍,也比空着肚子强啊?为减少身体损耗,我尽量少说话或不说话……这样我硬是挺过来了,痢疾病竟然不知不觉的好了。

(这是我小时候常挖的苦麻菜也叫荠菜)

(看到长势喜人的庄稼我都情不自禁要拍下来欣赏)

时至今日,我仍然不能忘记那个挨饿的时光。它教育了我爱护土地和庄稼,尊重百姓珍惜粮食。现在虽然生活好了。但我仍然没有忘记那个靠野菜充饥的时代。没有忘记吃不饱肚子的滋味?在家里,每当有剩菜剩饭,我都舍不得扔掉,即便是有了点馊味,我仍然把它吃掉。当看到一些人在饭店剩下那么多的饭菜,扬长而去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人没有挨过饿?不晓得粮食的宝贵。不懂得“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他们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迟早要遭报应。

(秋后的稻子还堆放在田野里)

(本文12张照片,除第2张外均为笔者拍摄。注意版权)


滦水流潺


俗话说:一分钱憋倒英雄汉,一点不假,有一次因公出差一天,坐火车去外地,出发前因換穿新洗衣服忘记带钱了,火车启动后发现忘带钱了,但是公用乘车证没有忘带,早上5点出发晚上21点到家一天没有吃饭,乘坐火车返回时遇到车上卖面包的,两角钱一包,虽然饥饿难奈,但是身无分文,只能忍饥挨饿。这次让我尝到了挨饿的滋味,终身难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