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是如何举行菊花之会的?

温永征


《水浒传》生动地展示了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其中第七十一回写重阳节菊花会:

“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此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笑语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唱曲,燕青弹筝。不觉日暮。”梁山好汉虽处主流秩序之外,仍举行重阳节菊花会,可见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宋江自盟誓之后,一向不曾下山,不觉炎威已过,重阳节近。宋江便叫宋清安排筵席,邀请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宋江还特意安排:“但有下山的兄弟们,不论远近,都要招回寨来赴筵”。


会餐不是点名,更不是打仗,宋江如此重视,足见重阳会餐绝非简单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目的。


觥筹交错间,装着喝醉了的宋江即兴吟唱一首早已拟好的《满江红》:“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兄弟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词的上半阙写好汉相聚战友情深,下半阙写丰功伟绩心中夙愿。

为了使招安思想“润物细无声”,宋江还寓教于乐让梁山一级歌唱演员乐和现场演唱,放一个探空气球,以此探探大家对招安的态度。当然,事前宋江只可能与吴用商量过此事,武松、李逵等性格粗犷的人是不清楚其中秘密的。


当乐和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宋江还没有来得及作深入细致的解释工作,头脑简单的李逵接着跳了出来,嘴里不干不净地骂“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并且一脚把酒桌子踢个粉碎。宋江的本意是引蛇出洞探探那些城府较深首领的反应,一看反应最强烈的竟然是自己的小兄弟。宋江十分尴尬,为杀鸡给猴看,他变了脸色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见宋江要表演“挥泪斩马谡”,吴用等人心领神会密切配合,急忙跪倒为李逵求情。宋江自然借坡下驴,放了李逵一马。


见李逵到监房睡觉去了,宋江抹了一把眼泪,才酒后吐真言。说李逵当年与自己的交情如何深,“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宋江此话的言外之意是提醒大家尽管如此,我差点要斩了他,你们众人不要逼我撕破脸皮。



接着,宋江开始教训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宋江对武松公开对抗是感到意外的。想当年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在孔家庄遇到宋江,武松就说过“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足见当初罪孽深重的武松是赞同招安的,所以宋江才敢教训武松不晓事理。武松还没有回答,一向沉默寡言的鲁智深开口了:

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洗杀怎得乾净?

菊花会实际上是宋江对黄巢的一个崇拜的映像的折射,把自己的野心暴露给了大家,也把招安的矛盾显现出来,造成了招安的不彻底,葬送了梁山事业。


文史课代表


一、缘起

凡事有果皆有因。菊花会的召开当时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宋江的抱负可以说远在黄巢之上,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知道黄巢曾经写过一首《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到黄金甲。”可见黄巢此人心胸抱负,字里行间透露出反抗精神,透露出誓干一番伟业的雄心壮举。

宋江在江州服刑的时候,提过一首反诗,内容有一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很好理解,宋江的雄心壮志堪比黄巢,足见此人非一般等闲之辈。后来入梁山的种种事件,都可以看出宋江此人非凡人。

二、召开

大家知道,菊花会的召开,是在水泊梁山各路英雄排座次之后。菊花会说是一次空前英雄大大聚会,其实宋江还是想试试水深水浅。此前,他心里清楚,对于在浔阳楼题反诗,也许是一时慷慨激昂,也许是自己一时意志消沉,总之想举起一面反抗大旗,与朝廷叫板,也正因为“反诗事件”之后,使得自己当时名声大震。总之,上了梁山就要替天行道,这也是各路英豪追随宋江的最初动机。

宋江心里也清楚,刚刚到梁山,势单力薄,个人威信也都无从谈起,索性带上兄弟们外出打仗,而让晁天王稳坐老大的位子。他知道,只有这样跟兄弟们出生入死,才是最好站稳脚跟的办法,至于以后的事情,肯定要从长计议。巧就巧在晁天王死的早,宋江顺理成章坐了第一把交椅。但宋江骨子里有招安的心思,可以说一直未曾改变,即便现在成了梁山大当家的,也没有放弃招安的心思。在没有找到好时机和借口的时候,上演了“石碣天文”一出戏,结果招安思想蔓延整个梁山,各位英雄也对自己未来“星宿说”有了想法。宋江此时觉得时机已然差不多,但因为刚当寨主,直言招安肯定有失妥当,怎么办,正逢重阳,搞一个“菊花会”探探兄弟们的口气,如此菊花会应运而生。

三、结局

看过原著的都清楚,菊花会是空前也是绝后的一次大集会,没有人请假,也不允许请假。会前兄弟们很是感激宋大哥的关怀,聚会笼络人心,聚会让大伙儿一起把酒言欢,一起热闹热闹。可他们都想错了,宋江的初衷并不是这个。

酒过三巡,紧随宋江一首《满江红》:“望天王降诏早招安”一句,让个别兄弟突然拍案而起,甚至掀翻了桌面,先有武松,后有李逵。宋江也许酒意渐浓,见反对的人不多,也逐渐对自己的招安计划充满了信心。

菊花会最终以兄弟们不欢而散而告终。但宋江心里清楚,招安这条路肯定要走下去了。


山城小哲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张小贵


一 《红楼梦》里的老爷、太太、少爷、少奶奶、小姐们不是过生日,就是过节,再有就是游园,因此整部书里面有很多生日宴、节日宴、游园宴。作为读者最好奇的还是里面对各个节日的描写。作为一个现代读者,我们能从《红楼梦》里面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夕、元宵、端午、中秋等日子,曹雪芹都有写到,但在一年所有传统佳节中,曹雪芹浓墨重彩描写的就是在除夕、元宵、中秋这些节日。在除夕祭宗祠这一回,曹雪芹更是很详尽的为读者们写了古代贵族们祭祖的礼仪,如男女该如何站、如何跪、如何行礼,都是很有讲究的。 贾府最热闹的节日就是元宵节,特别是贾元春晋升为贵妃后,回家过元宵节,省亲别墅里面装扮一新,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真是说不尽的繁华与奢华。在第五十三回,曹雪芹再次写了贾母带着儿媳妇、孙媳妇、孙子、孙女、外孙女等过元宵节,她们喝酒看戏、放花炮、击鼓传花,雅俗共赏。
最悲情的节日就是中秋节。这年中秋节,贾政从任上回来,使得母子、夫妻得以团聚,他们一起吃月饼、赏月、听吹笛,但人再齐也不能拯救没落的贾府。全家人坐一块,听不到欢声笑语,有的就是唉声叹气。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就没有这么多闲情逸致来写好汉们是怎么过节的,因为他们相对于《红楼梦》里面的老太太、老爷们来说就是很底层的人物,水浒里面的好汉很多每天都在为衣食发愁。

好汉们甚至不如红楼里面的小厮过得好。红楼里面的小厮跟着贾琏、贾宝玉这样的主子,不仅吃穿都是主子赏的最好的,而且还有人时不时给他们送好货。逢年过节,小厮们还能得到额外赏赐。好汉们过节最多多喝几碗酒,多吃几块肉,没有什么特别的。


就算这样,《水浒传》里面也不是完全没有节日描写,宋江到花荣的清风寨,就正好赶上了清风寨办的元宵会。镇上人扎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到十五晚上,整个清风寨的人是争着看。 一个小镇上的花灯肯定没法跟东京的灯会相比的。东京的灯会从冬至过后就开始准备,到节前才完成,光莱州的玉棚灯就有九九八十一盏,可以想见十五这天的热闹。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门前扎灯棚,街上处处是欢声笑语。 施耐庵的目的可不是为写节日的,节日里面发生的事才是重点。宋江跟花荣正在观灯,没想到刘高夫人却让人把宋江带走了。宋江跟他的几路人马来东京也不是真想看灯,他们是趁着与民同乐的机会来见宋徽宗的。梁山好汉土匪的身份也没心情赏灯。最后,梁山好汉不但没见着宋徽宗,还把灯会变成了一片火海。

水浒里,施耐庵除了写元宵节,还写了重阳节。重阳节这天,梁山好汉也学文人墨客们登高、赏菊、喝酒。宋江让燕青弹筝、乐和唱曲。忠义堂上是遍插菊花,但没几个会去在意它们,好汉们只想喝酒。

这次重阳节菊花会还是没能圆满收场,因宋江在兄弟们正高兴的时候,做了一件很扫兴的事情,宋江写了一首招安词。乐和唱出来后,宋江就犯了众怒。武松、李逵、鲁智深三人先后站起来与宋江叫板。

武松等说招安就是死路一条。宋江认为武松等人太无礼,乱了梁山法度,要拿李逵开刀。后来众人都为李逵求情,宋江才网开一面,不杀李逵。经过这段小故事,梁山好汉是喝酒无味,带着满腹心事回去了。

梁山好汉们一般都各守各的寨子、各干各的事,一百零八人很少相聚。重阳节大家好不容易坐到一起,开怀畅饮,不用去想烦心事。这宋江偏在这时提招安,这不是让兄弟们添堵么?好汉们里面有很多原本就是朝廷过来的人,以前过节什么样,现在过节什么样,这一对比,能开心么?

宋江的话让好汉们想起他们曾经的遭遇不说,还有他们对未来的担忧,这两种感情加在一起,完全破坏了节日气氛。他们对宋家大吼,不是不想招安,而是宋江的话影响了他们的心情。

总之,宋江在重阳节菊花大会上提招安,却让好汉们不欢而散,这是因为宋江的话给大伙儿泼了一瓢冷水,让他们想起不痛快的事。


张小貴


《水浒传》的菊花之会是在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书上是这样写的:重阳节到了,宋江叫宋清安排大宴席,会同众兄弟同赏菊花,唤作菊花之会。但有下山的兄弟们,不拘远近,都要召回山寨来赴筵。

重阳节那天,肉山酒海,先行给散马、步、水三军,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团吃酒。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笑语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马麟品箫唱曲,燕青弹筝,不觉日暮。

宋江大醉,乘着酒兴,作了一首《满江红》,写好了,让乐和唱,这首词的内容是这样的: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当乐和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李逵睁圆怪眼,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宋江大喝:“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礼!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众人都跪下替李逵求情:“这人酒后发狂,哥哥宽恕!”宋江说:“众贤弟且起,把这厮推抢监下。”李逵跟着小校去监房里睡。

李逵关去了监房,宋江难过落泪,他说李逵跟他情分最重,他转身问武松:“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鲁智深接过话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自寻趁去罢。”

宋江说:“众弟兄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当日饮酒,终不畅怀,席散各回本寨。菊花之会结束。

热热闹闹、高高兴兴的菊花之会,因为宋江的词中表达招安的意愿,引起武松、李逵、和鲁智深的反对,菊花之会扫兴结束。

关于招安,武松暂时没说别的理由,意思是招安让弟兄们热情冷却,大家都会不高兴。李逵不管什么理由,就是反对招安,鲁智深的理由是朝廷奸臣太多,就是杀也杀不干净,如果非得要招安,大家散伙,宋江的意思是奸臣虽然多,但皇帝还是圣明,他要改邪归正,做国家臣子,为国效劳。

招安,梁山的出路,梁山何去何从,不仅牵动着梁山好汉的心,也牵动着读者的心。是的,在梁山,大家是何等快乐,只是这快乐来源于抢劫,没有抢劫,光靠梁山有限的资源养活一大伙人马是不可能的。除了一百零八将,还有军队、马匹,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物资,要生存发展下去,要不像田虎、王庆那样扩张土地称王,要不像方腊那样称帝割据一方,要不归附朝廷招安。

梁山打过很多胜仗,比如打祝家庄、曾头市、大名府、东平府、东昌府,如果宋江早有称王称帝之心,这些城池打下来以后,就该占领它们,而不是仅仅抢劫这些地方的金银财宝和粮食,抢劫这些钱财物资就是为了梁山的生存,为了养活梁山大队人马,这些就是梁山幸福生活的来源,钱财物资不会从天上自己掉下来。不占领城池土地,将来必定还得继续抢劫下去,这是不是长久之计呢?显然不是,如果不招安就必须得扩张土地占领城池,如果没有朝廷腐败和奸臣当道,能够招安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失为一条安身立命的一条道路,虽然是下策,但也是一条路。

所以,武松、李逵、鲁智深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的离开,一直到征方腊结束,武松、出家,公孙胜、朱武、樊瑞、戴宗出家,鲁智深坐化,燕青、李俊、童威、童猛离开,大家各自寻找新的出路。

但招安也不是一无是处,之所以能够出家,能够顺利离开,是因为通过招安,朝廷赦免这些人的罪过,不会再把他们当通缉犯,不再是走到哪里抓到哪里,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行走,自由是宝贵的,也是做人的尊严,武松虽然出家,但朝廷还是给他十万贯钱养老,还封他为“清忠祖师”,这对武松来说不算亏。

鲁智深虽然反对招安,可是他却命中注定要在征方腊以后在潮信来临之际坐化,反对也没有用,“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智真长老早就把他的结果告诉了他,只是鲁智深临死之前才明白了这些话的含义,所以,他没有厌言,这是他的使命,他知道智真长老是得道高僧,他的话,鲁智深深信不疑,所以他香汤沐浴,换上御赐僧衣,焚香坐化,说死就能死,没有任何痛苦,就像睡觉,很坦然地面对死亡。

鲁智深坐化前写下一首诗:“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首偈言,说明鲁智深死之前已经开悟。

李逵虽然反对招安,但他终究还是听从宋江的安排,不再说什么,就算宋江带着他一起去死,他都毫无厌言。

宋江招安他说得很明白,是改邪归正,想要为国效劳,做国家臣子,说穿了,就是不愿意做强盗,他要做正儿八经的忠臣良将。所以,无论谁反对,他的态度很坚决,即便奸臣当道,他只想做好他自己,虽死无憾。

这一段文字不多,却把招安这个问题摆放在所有人的面前,梁山好汉和读者都对招安陷入深深的思索。这就是《水浒传》最吸引人的地方,最有魅力的地方,最有现实意义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