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山東人酒量大,和山東人喝酒你有什麼樣的經歷?

臨沂草根


我是東北人,去過山東辦事,和山東人有過交往,自家嫂子也是地道山東聊城人,按照全國統計來說,山東人的酒量全國排名第一,有句話說,東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過山東小綿羊,山東大漢能喝酒,這是不爭的事實,東北人也是很多山東人的後裔,所以東北人能喝,可能有著山東人的血統吧。

但我個人的感受是山東也好,東北也好,西北也罷,都有能喝酒的,和不能喝酒的,很多東北男女,那真是虎喝虎喝的,喝起酒來,那真是放的開,喝的猛,真不次於山東人喝酒,但我看到的山東人喝酒真是不醉不歸,來了客人陪著你喝,就算是喝多了,那也是不動聲色的喝,有一次有個山東大漢可能是沒啥酒量,但陪著我們幾個東北人一起喝酒,你喝多少他喝多少,也不多話,最後趴桌子上直接睡著了,可見山東人的實誠,山東人勤勞樸實,話大多都不多,但對於自己做的事情,都特別執著,執著的甚至有些偏執,我喜歡山東人的性格,更喜歡山東人一起處事的風格,不用你多費心,給你一種靠譜的感覺。




醉了不上頭


我是貴州人,土生土長的茅臺鎮人,從讀書,參加工作,到做生意,我接觸的山東人應該不下幾十個,具體沒有係數,去過山東的濟南,萊蕪,濰坊、青島、東營、還有些地方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了,在那邊最多的時候是一次性待了兩個多月,也天天喝酒、夜夜笙歌的日子,認識的人有同學,朋友,生意夥伴,客戶,差不多就這幾大類吧,下面我說說我的看法,只代表個人看法,說的不對的地方,老鐵門批評指正。

首先,山東人酒量大隻是一個概述,可能普片的山東人酒量都還行,反正我認識的山東人裡面目前還沒有見過不喝酒的,而且喝酒都很好爽。第二,山東人所謂的酒量大要看喝什麼酒,我們知道山東青島的啤酒很出門,喝啤酒的話,量確實很大,另外,山東人喝低度酒,四十度以下的酒居多,喝濃香和清香的酒,好吞口,所以往往能多喝點兒,其實總體攝入體內的酒精度應該差不多,我的總結是:
山東人酒量大不大,大,但是看喝什麼酒,也看個別人來,我有個煙臺的同學,個兒大,為人爽直,標準的山東漢子,但是喝不了多少酒,上次在濟南我們去吃羊腰子喝精釀啤酒,結果一會兒就醉了,但是也有高手,曾經被放趴下過。

一次去見一個生意夥伴,山東老鐵可勁招呼我,那邊的規矩我現在還記得,叫做一三七,就是你一進門坐主任的正對面,主人家旁邊有作陪的人,那種一杯大概三兩到半斤的紅酒高腳杯倒滿了白酒,一上去就定規矩,一口悶、三口喝、還是一口喝喝完,媽呀,一下子就把我給鎮住了,蒙圈兒了,我們茅臺人喝酒是小口小口的喝,有時候興之所至也會搞點小鋼炮,但是這樣的場面確實是第一次見,得,好漢不吃眼前虧,選擇了七口喝完,說實話,也挺費勁的,那天好像被喝了個底兒朝天,第二天醒來是在酒店裡面的。

另外我發現一個問題,有些山東老鐵喝不慣茅臺鎮這邊的醬香酒,更別提一大口一大口的喝了,因為醬香酒一大口喝口感也確實不好,而且度數高,很容易醉,有一次一個濰坊的老鐵來茅臺鎮,那口氣是一直喝,只喝飽,不喝醉的氣勢,我心裡其實也聽沒譜的,萬一真被喝趴下了,那可不好,哈哈哈,所以就請了一個作陪的,完了他兩人那是一個就到杯乾,小鋼炮乾的一個接著接個的,一人喝了六七個小鋼炮,大概一斤半的樣子,可能是因為喝的比較急,有所53度,山東老鐵現場直播了,陪酒的回去也播了。

不過這個酒量也很大了。

綜上,山東老鐵的酒量大不大,答案是普遍山東老鐵酒量大,但是也有以外的時候。

我是茅酒小六,喜歡和山東老鐵來往,懷念山東老鐵的耿直爽快,樸實和勤勞,我要向山東老鐵們學習,向你們致敬,為你們點贊,有機會無論再去山東還是山東老鐵來茅臺鎮,都想有個局,咋們不醉不歸。


茅酒小六


上大學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女生,從青海考入西大的,但她是山東平度人。

廣西大學有個傳統,每學期都會以行政班為單位,出遊一次。大一第一學期,我有事,沒有跟著一起去,聽去了的同事回來講,我驚呆了。

當時一起去的,除了班上的同學還有班主任助理和院學生會的一些幹部。

廣西大學是有班主任的,沒有導員。班主任都是教課的老師,可能會教自己的行政班,也可能不教自己的行政班,我大學的第一任班主任就從來沒教過我們,但專業分流後第二任班主任教過我們好幾門課,還曾給我補習過。

班主任不常出現,所以就需要班幹管理班級的大小事務,但大一的時候,班幹經驗不足啊,就需要一個班主任助理,簡稱班助。班主任助理一般都由院學生會的部長級以上幹部擔任。我們的班助是高我們一級的一個小男生,山東人。

聽說那次因為我們班主任也身在上海沒有去,所以他們玩得很瘋。學生會的人玩嗨了,灌了我們班長酒,還灌我們班助酒。然後我們這個平度的女生就站出來了,說“我跟你們喝”,我的天哪,聽說她直接上來喝白的,一個人把學生會所有挑刺的人全都給喝趴下了,然後撂下一句話:“看你們還敢不敢再欺負我們山東人”。

大一的那個暑假,我沒回家,她也沒回家。

當時我倆比較熟絡了,有一天晚上,請她出去吃飯,我們轉悠到農院路,吃燒烤。

點完燒烤,她問我,就不要酒了吧。正中下懷啊,雖然我是東北人,但聽說她在秋遊上的事蹟,我還是嚇得不要不要的。

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竟點了兩瓶啤酒,是隻點了兩瓶,一人一瓶。

她喝的時候給我講山東人是怎麼從小訓練喝酒的,她說她小的時候,她爸會拿著筷子蘸白酒,往她8個月大弟弟嘴裡滴。

本來沒多少東西,也沒多少酒,但竟吃了很久,聽她講小時候的故事,講那些我們外鄉人不瞭解的趣事,蠻有意思的。

很晚了才往學校走,她說吹吹風,吹醒酒。

好奇怪的樣子,那麼能喝,一瓶又不會醉,有什麼醒酒的。

再後來,有一次我過生日,請客吃飯,有她。

飯桌上,我們大一時候的班長裝腔作勢要灌我酒,我喝了,又喝了,她看不過,幫我擋酒。


大家散了後送她回宿舍,她看我腳不散身不晃,我就說,其實沒事的,那點酒,我喝得下。

她不大高興,說早知道,就不替你擋了。以後她也是再沒替我擋過。

我在大三那年的寒假,喝酒喝傷到了,酒量大不如從前,現在已經很少碰酒了,不清楚她現在酒量是否一如當年,因為我喝傷前,她已經不理我了,喝傷後不久,她和我反目了,而我至今不知道反目的原因。

但因為認識她,我知道山東人酒量太恐怖了,所以我從不會和山東人飆酒。


一雨一彩虹00


本人煙臺的,說說喝酒的親身經歷:那年24歲,酒量還沒練出來(低度酒一斤就能醉),但自認酒桌上還能抵擋一陣子。跟老婆定親前,第一次去丈人家。這裡的規矩是:第一次上門老丈人是要試試未來女婿的酒量的。就找了幾個有親戚關係,在村裡有頭有臉並且酒量不錯的來“陪酒”。咱不摸對方底細,不敢“拾杯”啊,就推辭不喝(其實原因是酒太差,不入我的法眼,農村嘛,也就這條件),最後定下我喝紅酒,陪客的喝白酒的也有,喝紅酒的也有。

喝了兩三杯吧,桌上有一位老婆的堂姐夫看出了門道,說:看你喝酒的爽快勁,不像不喝酒的人!堅決要求我換白酒。推辭不過就換了,還得把剛才那兩三杯白酒“補上”。看那些陪酒的都大眼錚亮,輪流敬酒啊!

喝著喝著就喝出狀態了,喝著喝著桌上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喝著喝著就有趔趔趄趄藉故退場的了,喝著喝著老孃們就來勸了,說喝太多不好不讓喝了。我是喝出狀態了,有漂亮妞在一旁看著,不出狀態也不行啊!是越喝越清醒啊!除了堂姐夫,全讓我幹趴下了!

堂姐夫在村裡是個小頭頭,自覺的是有頭有臉的人,再加自認酒量還行,不服啊,我倆就單練,練到最後估計每人喝了2斤多劣酒吧。結局是:老婆扶我到村外河邊吐了,堂姐夫直接“現場直播”了。

這場酒,直接奠定了我在老婆娘家人裡面的地位,意義深遠啊😄。

那年我結了婚,第二年正月去老丈人家“出門”,老婆本家的長輩輪流請我這新女婿,又請該堂姐夫作陪,他每次都是“老弟,咱倆打開一瓶煙臺古釀,一人一半,完了再啥也不喝了,行不?”,每次我都是深沉地說“闊以!聽哥的!”。直到現在,20年了,堂姐夫從來沒在我面前“囔囔酒”,老婆說,他是讓我一次管過來了。


素簫映月521


喝遍天下無敵手!

有一年去海島某縣出差,縣長陪同!(不好說出縣名),縣長自己說的故事!

這縣長是漁民出身,當過漁業局長,自己說那酒就是飲料,沒事兒對著瓶吹一瓶,小菜一碟!

最厲害的是,來了一幫日本客人,他陪同了,第一天那鬼子遵照主人的意思,說幹就幹,喝到差不多了敲著桌子喊: 小姐,沒酒了!第二天再擺上酒來,怎麼說也不喝了,縣長不幹哪!不喝不行,必須要喝!最後,鬼子拿起桌上的筷子,把白色的餐巾綁在筷子上,圍著桌子轉圈,邊轉邊嚷嚷,我們再投降一次行不行啊?!



北京花事


本人是疆二代,但父母親老家是山東的,成人後回到老家。感覺在新疆時,和少數民族喝酒不知是怎麼回事,基本上沒有喝多的時候。他們有是大母手指頭的,說我是真朋友。那時有時喝的是伊力特,知道是好酒。平常就是鷹牌特釀,但不管怎樣,都是糧食酒。後來回到山東,倒是經常喝醉。和山東的酒文化有關吧。論上長輩或親戚就端酒或敬酒,他們不喝,讓我喝,酒好像都是勾兌而成的。度數不高,但是喝著喝著就醉。但要說酒量,都有能喝喝不能喝的。有時也和歲數有關係,但山東人愛喝酒。喝同事們喝酒,現在一說開車基本不勸酒了。有時專門說別開車來,喝的高興。但是也不怎麼勸酒了。以前是平喝,就是我一杯,你一杯。現在隨意,能喝就多喝點。也有喝著喝著就走人的。酒文化變了,主要是天天都是好日子了,時代好了。天天有肉,天天有酒。哈哈,有點偏題了。個人見解。


啃泥弟1


我是地道的山東人,家族裡基本上都能喝酒。家父白酒一天喝三頓,一天至少一斤。遇見有親戚朋友來串門,喝的還要多,據我媽說最多的時候一天喝了兩斤多,喝完說不喝了晚上還得去地裡澆地。

我是個個例,從小特別討厭聞酒味,小時候被父親哄著騙著喝了一小口,感覺真難喝,辣,苦,澀。參加工作後,我更是滴酒不沾。後來談戀愛了,第一次去她家,她爸,她哥,還有幾個堂兄弟在,非要灌我酒,那是我第一次放開量喝,結果我自己就喝了一斤多,照樣騎車子回家。不過真心不喜歡那個味道,知道自己的酒量以後,我還是滴酒不沾。每次親戚朋友同學聚會,都是看著他們喝,我在旁邊喝個果汁,事後當司機負責把他們送回去。


愚笨的蠢人


90後山東人眼中的山東酒局

對於山東人酒量和酒桌文化的討論,經常在網上可以看到;在線下呢,也時常被提起。那麼山東人的酒量和酒桌表現到底是怎麼樣的呢?作為土生土長的90後山東小夥,我的個人經歷是這樣的。

作為一個擁有虎媽的家庭,我從小就被要求不許飲酒抽菸,然而現在的我已經全部學會(隱晦的笑容,你懂得)。當然了,小時候的我還是謹記母親教誨的,不參與酒局、不抽菸,一直到我18歲高考那年。母親這樣的要求是對我好,這是肯定的。但對我的另類影響就是對於酒場規矩的認識,僅僅是一知半解。所以,對於山東的酒桌文化與規矩,這裡就不做闡述了。

在我參與上桌喝酒之前,能夠接觸到的酒桌就是爺爺和姥爺家招待親朋的“正堂宴”(男性在正堂用餐,女性在側堂用餐)和家族內叔伯輩之間的“事宴”(因為某種事故人情的聚餐)。作為小輩,常被各位長輩要求倒酒、端酒。俗稱“倒一個、端一個、敬一個…”。興起時,這倒、端、敬之間更是一場“太極”的實戰運用。推攘中夾帶著舌戰之舉,嬉鬧中卻也是有規有矩。雖不說直接就幹,卻也能在交錯之間下肚一斤半。最後喝口湯“漱口”,然後各回各家,跟正常人一樣。這種“面紅耳赤”的現象常見於父輩之中,而沒完沒了的“謙讓、吹捧”總是在祖輩的手下拍板釘釘。

說起父輩們能喝,然而祖輩們更能喝。不管你是遠來的,還是近到的,隨時都能開席。尤其是老哥倆之間,也不管菜色如何,哪怕是一盤花生米,也能引起“喝點”之言。自己都能小酌個小半斤就是祖輩們的能力體現。自我印象起,姥爺家的正堂櫥櫃裡就從來都是“

放不下”,均是來自晚輩們的孝敬。白酒是主調,黃酒是點綴。沒有什麼貴字一說,只有過50度的才會被珍藏(放到年底和兒孫親朋們一起喝),這就是姥爺的酒鄉。祖輩們話都不多,只要是“有理有據”,那都是酒到杯乾。尤其是這兩年,只要我給姥爺端起酒杯,說上一句吉祥話,他老人家都是笑著仰頭喝乾。這時我才能明白:這規矩在外面是規矩,在家裡是無言的親情

說到在外的規矩,可能就如同上圖表示的那樣吧。前面也說了,本人不太精通(汗顏)。

那我們年輕一代的酒桌是什麼樣的?簡而言之,那就是隻有吐著和倒下。新一代的年輕人,很好的繼承了父輩的優良傳”,以及國家的酒桌號召。在山東的年輕酒桌,你要麼喝;要麼'生病、開車'不能喝,絕對沒有“不會喝”。大學生酒桌上常見的主調由白的變成了啤的,更是貫徹了那句“一直喝”的態度。稍微正式一點的,更是一人一斤白,再來兩瓶啤的“透透”。能喝的很多,不能喝的自然也有。但是感情到了,照樣陪你到天明,一句話:實在(只對被認可的朋友有效)。

男的喝,女將更是不在話下。以我家為例,我就沒見過家裡哪位女性不喝酒的(厲害吧)。更不用說當今的各路女漢子們,不說了,曾經被幹吐過(尷尬)。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但是話又說回,酒雖好,莫貪杯


大蔥點醬


作為一個山東人,也和東北人喝過,但是還是感覺山東人普遍能喝,這個“能喝”大部分是過量的喝,比如我酒量就半斤白酒,讓桌上的人忽忽悠悠的就勸成一斤了,每次回家和兄弟們聚,十次有六次能喝斷片,一高興了白酒乾一杯,啤酒對瓶吹,而且從飯店出去往往有第二場,我們通常就是去燒烤攤繼續喝

比較正式的場合你也少不了得喝多,山東人的規矩還是蠻多的,首先就是入座的規矩,主陪和副陪的作用就是把客人伺候好了,作為山東人,什麼叫伺候好了呢?只要沒鑽桌子底下,就是沒伺候好,感情還沒到位,還得喝

最後歡迎大家來山東玩耍,好客山東歡迎你




歸途不歸tao


有段時間事多,天天喝,喝的胃裡難受,後來去媳婦孃家,她姑父作陪,我說不喝了,喝傷了,她姑父屬於逢喝必醉的,非要勸我喝,我老丈人也不說話,就當默認了,沒辦法3兩3的杯子我喝了6杯,他喝了4杯滑倒桌子下面了。。。。。喝完打了半天麻將,聽他小姑說回到家啪啪的打耳光也沒反應,大半夜醒了要水喝。。。。以後再也不讓他陪我喝了。。。。。。現在30多了,真不敢這麼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