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有本土的隴劇,為什麼好多人卻偏偏喜歡陝西秦腔?

用戶992671732576


在解放前和解放初,隴劇還叫做“隴東道情”,和其它的道情戲、花鼓戲一樣屬於鄉間小戲,是登不了大臺的。秦腔則不同,是全國,特別是西北地區公認的大戲。有正規的劇團,眾多的劇目,程式化的唱腔和表演,精美的服飾和化裝,在城鄉都有很大的影響,不但城裡有戲班常年上演,鄉間逢過廟會或紅白喜事時也會請城裡的秦腔劇團唱上幾天,這已成為習慣。甘肅隴東歷史上與陝西關中關係密切(曾同為一省),口音相近,習俗幾同,秦腔廣為流傳豪不奇怪。事實上,隴東也是秦腔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出過許多秦腔名家,如李奪山、郗德育、文漢臣、耿忠義等。


黃金比銅貴


從現存資料可以瞭解到,至少在清乾隆時期,秦腔在甘肅的地面上已經非常盛行。且在藝術成就上已經有非常完善的積累。


  • 有史可循的甘肅秦腔班社有乾隆年間的敦煌營武班、張掖臨澤縣的忠義班等,後期在清末的武山於家班,景泰同樂社,天水魁勝社,金塔魏家班,清水馬家班,隴南鴻盛社等等。由此可見,在清朝中期秦腔已經留布到了今天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並且影響力深遠。
  • 甘肅秦腔是在西秦腔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後來又經過民國時期大量的陝西籍演員出走甘肅,兩地的秦腔相互交融發展,最終行程了甘肅秦腔的完整面貌。


  • 在民國時期,甘肅秦腔可以說迎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時期。這個時候,陝西大量的演員加入甘肅的班社,開始學習甘肅派秦腔火爆到舞臺風格和紮實的程式動作套路。而甘肅本土演員也積極的學習陝西演員的唱腔,兩廂融合為秦腔在甘肅的發展繁榮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由此可見,秦腔在甘肅的發展歷史久遠,它即使流又是源,可以說秦腔自古以來就是甘肅固有的劇種,他雖然在融合了陝西秦腔的一系列優秀元素,但從源頭上來說,它並不是陝西秦腔的完全流入。

  • 正是由於秦腔在甘肅自古以來就形成的良好基礎,因此上,甘肅人對秦腔的熱愛那是滲透在骨髓裡的,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
  • 而甘肅省的省劇隴劇最早就是留佈於慶陽地區的隴東道情,一直以來是以皮影戲的方式演出,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後,當時各地興起的都為自己的故鄉定位一個地方戲最為省劇的代表劇種,而陝西搶先一步把秦腔定位陝西的省劇,甘肅無可奈何的只能把隴東道情進行包裝,由過去的皮影表演改為由人來扮演角色,由此才定名為隴劇,成為甘肅省的地方戲。


  • 這種情況都出現,陝西把秦腔定位自己的地方戲,這於當時的歷史侷限性是分不開的。但是事實上這種情況下,人為的對秦腔進行了割裂,客觀上也為秦腔在認知上都偏差烙下深深的偏見。雖然很快人們認識到這種認知對秦腔的傷害,因此上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塞寧夏舉辦的全國戲曲工作論壇中,大家最終放下了偏見,形成共識,大家一致認為秦腔就是西北地區共有的劇種。但是由於陝西在當時的歷史侷限性的條件下的先入為主,對秦腔造成的傷害,以至於直到今天,依然對秦腔到底是陝西的地方戲,還是西北共有的劇種進行著無謂的爭執。


因此上來說,隴劇之所以被定位甘肅省的省劇地方戲,是由險隘的歷史侷限性決定的,當時事實上也是出於無其賴間。但從根源上來說,隴劇的流佈區域和形成時間,以及歷史影響力和群眾基礎,是無法和秦腔像比擬的,甘肅人愛秦腔那是秦腔歷史發展的必然,不會因為人為的偏見和干涉所改變的。


秦腔鬚生


這個題問得實際,很有討論的必要。 我認為秦腔戲在西北五省影響居首!觀眾最多,愛好者,傳承人最多,而且聽說在甘肅、寧夏兩地的民間秦腔是最火的,隴劇則是個小局部地方戲,不大出名。

原因何在呢?我認為根本在於秦腔藝術的魅力,群眾看得來勁上隱,達到了百看不厭,越聽越愛聽的程度。也說明秦腔劇目確實豐富精典,演員的演唱確實有相當的水平,還有秦腔的文武埸面,音樂伴奏配合也有相當引人之美之故。 隴劇在各方面一定比不過秦腔。

隴劇,我聽說過是甘肅地方戲,但從未親耳聽過,我無從談及看法。在西安眾多的公園裡,我沒見過唱隴劇的,但在西安的自樂班,卻常有甘肅的愛好者唱秦腔的。

我以為戲劇愛好者以及觀眾的多少,並不在於客觀強令、動員和通知,完全在於藝術本身的魅力,通俗說,尤如吃飯,就是要適合廣大群眾的胃口!


琵琶嘴


秦腔,因秦人、秦地而得名。而秦人,是周初被從關中指派到天水一代戍邊養馬的,因養馬有功被封地,又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諸。實際上,陝甘歷史上是一家,周初以陝塬為界劃分陝東、陝東時,都屬於召公管理的“陝塬以西”地域範圍。元朝,有了“甘肅”這一行政區域,實為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兩地首字的合稱。如今,包括蘭州、隴山在內的慶陽、平涼、隴西、臨洮、天水、隴南等地,是清康熙年間才從陝西劃給甘肅的。隴劇,很難說是一個劇種,它與眉戶、碗碗腔等一樣,最多隻能算作秦腔的一個流派。秦腔是中國戲曲的鼻祖和梆子戲的母體,甭說隴劇了,包括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劇)等梆子戲,均脫胎於秦腔。


漢風唐韻828


隴劇就是一個沒有群眾基礎的人造偽概念。

在隴劇發源地甘肅慶陽,當地所謂隴劇團也不過是表演的秦腔戲。

所謂隴劇開山之作《楓洛池》,也不過是從秦腔《追魚》改編而來。要真是表演,不作特別說明,估計大部分觀眾都會認為這是秦腔。

在西北,受眾最廣的戲就是秦腔。事實上,對於專業素養並不高的普通觀眾來說,只要是戲臺上表演的戲,不管你是什麼劇種,都被默認為是秦腔。一些京劇、黃梅戲放到西北農村的戲臺上表演,照樣被認為是秦腔。觀眾看戲,大多看的是情節、表演技巧,對於什麼劇種是沒有人去在意的。

既然沒人在意,秦腔的觀念又那樣根深蒂固,又何必去推行隴劇這樣一個沒有群眾基礎的東西呢?


玉溪散人


我個人認為秦腔豪邁,開浪,忠孝節義,善惡醜表現得非常明顯,特別是吼的哪股勁讓人心血澎湃,哭腔讓人聞樂落淚!


瞭解新聞知天下


事實恰恰相反。

秦腔在陝西早就淘汰了,除了喪宴沒人聽。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這也是為什麼西安人早已不會唱秦腔,頂多喪宴上出現一下的原因。

有些人提到了寶雞地區。

“隴縣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坡而得名”,寶雞西府話與西安關中話完全不一樣。

寶雞話更接近甘肅隴東慶陽平涼話。或者說寶雞講甘肅隴東話,不講陝西西安關中話。

寶雞人愛吃西北漿水面,西安人愛喝中原河南胡辣湯。

本來就應該陝北劃歸寧夏;漢中劃歸四川;西安關中劃歸中原河南;寶雞劃歸西北甘肅隴東。


用戶67724358697


三秦大地呀!必須是秦腔!👌😊


紅藝軒369


這說明陝西比甘肅的好聽,字正腔圓的結果,聽慣了。


瓦衚衕


甘肅的簡稱是隴陝西簡稱是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