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瓦良格回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共用時多長?

魂舞大漠


眾所周知,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的前身是蘇聯的瓦良格號。瓦良格號航母是蘇聯的第三代航母,屬於庫茲涅佐夫級。截止到蘇聯解體,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只下水了一艘,就是該級航母的首艦庫茲涅佐夫號,在蘇聯解體後這艘航母最後被俄羅斯人搶了過去。

而除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外,當時還有兩艘航母仍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中,一艘是瓦良格號,另一艘則是蘇聯的首艘大型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由於經費不足,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最後被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給肢解賣了廢鐵,於是造船廠內只剩下的瓦良格號航母。

(當時已經停工的瓦良格號)

航母作為一種鎮國神器,其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而且即便是在核戰爭的情況下,航母也具備極強的抗打擊能力,生存能力極高。當時的我國海軍已經制定了發展遠洋海軍的戰略,因此急切的渴求擁有一艘本國的中大型航母。

不過由於航母的製造難度過大,這對於我國的船舶工業提出了巨大的難題,於是我國就是試圖引進購買一艘航母。而此時的瓦良格號則走進了我們的眼簾。

在蘇聯解體之時,瓦良格號已經完工約70%,這個完成度對我們而言非常完美,拿過來直接就可以改裝,不用再去拆一些沒有的東西,這簡直就是航母界的豐田86啊!

而此時恰逢烏克蘭政府也決定將這艘航母出手,畢竟對於烏克蘭而言航母實在是沒啥用。於是我國則抓住這次機會,在1998年,我國政府委託香港創律集團董事長徐增平前往烏克蘭商談航母採購事宜,而出乎徐增平意料的是,雙方的談判非常順利,創律集團最後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瓦良格號。

可是在得知有香港企業購買瓦良格號之後,西方某大國突然跳了出來表示自己也要買,要求烏克蘭方面進行重新競拍。

面對這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烏克蘭政府雖然答應重新競拍,但在競拍規則上烏政府則制定了許多有利於創律集團條款,導致最後只有創律集團符合購買資格,瓦良格號順利被創律集團拍得。

之後創律集團出資外購買了瓦良格號的船體設計圖紙和線路佈置圖紙,為以後的改建提供了便利。雖然最後的總價據傳超過了一億美元,但這個價格仍舊是絕對的白菜價。

由於瓦良格號當時尚未安裝動力設施,於是在1999年7月創律集團僱傭了一艘拖船,準備將瓦良格號航母拖回中國。

烏克蘭地處黑海沿岸,其與外界的海運交通必須經過土耳其海峽,這也是黑海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但是正當瓦良格號行進至土耳其海峽時,土耳其政府卻以瓦良格號體型龐大影響航道安全為由,禁止瓦良格號通過。我方人員在幾經交涉無果的情況下被迫返回烏克蘭。

一個月之後,瓦良格號再度試圖通過海峽,但仍舊被拒絕。

(土耳其海峽中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這個海峽非常窄)

接連兩次受阻於土耳其之後,中國政府迅速介入與土耳其方面展開了談判。

為了說服土耳其政府,中方向土方保證將盡快僱傭大馬力拖船來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保障艦隻能夠安全通過土耳其海峽。除此以外,中國還表示願意向土耳其軍方轉讓部分軍工技術,促使土軍方說服土耳其政府。

此後土方又提出了經濟援助要求,中國於是答應向土耳其提供3.6億美元經濟援助,並同意開放土耳其為中國遊客的旅遊目的。

最後經過長達兩年的談判之後,土耳其政府終於同意讓瓦良格號過境了,但土方依舊提出了幾項硬性要求:

一、需準備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必須由國際認可的保險理賠公司擔保

二、需有16艘大馬力拖船協助瓦良格通過海峽

三、整個通過行程必須在土耳其技術人員的監督下完成

四、中方安排之拖船須服從土耳其海洋署及海岸防衛隊專家指揮調度

對於土耳人的要求,中國都儘量滿足,但是第一條中的“風險保證金”需由具備國際認可資質的第三方提供擔保,可當時願意出來接這個活的外國保險公司並不多,而我們自己的保險公司在那時又不具備這種資格,這就將事情變得比較棘手。

不過就在這時土耳其的鄰國希臘主動站了出來,表示願意為中國提供擔保。

希臘作為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國內金融機構的資質在世界上是被廣泛認可的,有希臘作擔保,土耳其再無阻止瓦良格號的理由。

至於希臘為啥願意幫助中國,其實原因也不復雜,因為希臘和中國的關係不錯。

自1972年6月5日中國與希臘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以來,中希關係發展勢頭良好。截至2000年底,希臘在華投資項目已達到29個,投資金額達到了1529萬美元。

可能在現在看來這個投資金額不算什麼,但是以希臘的經濟體量而言,這個數目在2000年就已經不少了。而正是由於兩國關係不錯,希臘才願意出來幫助中國。

鑑於瓦良格號在離開土耳其海峽之後就會立即進入希臘的愛琴海,而愛琴海上島嶼礁石極多,於是希臘方面還專門派出了領航員為艦隊做導航,據傳有一位希臘海員甚至為此而犧牲。

最後在希臘的幫助下,瓦良格號成功地通過了土耳其海峽,並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從1999年7月起航到2002年3月4到達中國,瓦良格號前後共歷時近三年時間。(通過土耳其海峽的瓦良格號)


千佛山車神


當年瓦良格號航母啟程以後,由於土耳其的阻撓和勒索,大約延誤了兩年時間,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瓦良格才來到大連造船廠,後來才有了遼寧艦。

在1998年,中國愛國商人花費2200萬購買“瓦良格”號以及全套設計圖紙,圖紙共重40噸,在航母啟程之前,就已經通過專機被先行運回北京了。當時對外宣稱“瓦良格”將會被改造成為海上賭場,這個說法就連我們聽到都會會心一笑,沒辦法,畢竟困難時期嘛。於是在2000年6月,“瓦良格”開始離開其建造母港: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啟程前往中國,中方僱傭了荷蘭的國際運輸合約公司的兩艘拖船擔當運輸主力。

但是這趟旅程遠非中方和烏方人員的設想,即使在出發之前,中方已經預計在通過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會遭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挾制,所以甚至將“瓦良格”的註冊地放在了北美的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但沒想到阻礙卻會來得這麼快。

就在“瓦良格”剛剛開出黑海,準備進入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之時,土耳其就開始作怪了,土耳其通知中方:由於土耳其並沒有大型的運輸拖船來應對未知的意外,所以拒絕為“瓦良格”號航母及其拖曳船隊發放通航許可。中方的最初和土方取得了放行協定,完全被土耳其當成了狗屁,所以迫於此,“瓦良格”只能返回黑海造船廠,並且開始和土耳其舉行相應談判。

誰也沒想到,這場談判,一談就是兩年時間。在談判中,土耳其百般刁難中國,即使中國保證會遵守也能遵守20條海上防範措施,但土耳其卻無理地表示“中方話語並沒有可信度,即使遵守相應防範措施,也只能降低60%-70%的海峽通行安全,土耳其方面冒不起這個風險。”因此,土耳其要求中國的“瓦良格”號航母和拖曳船隻在遵守20條海上防範措施的基礎上,還要滿足以下條件:

在通過期間,禁止一切船隻通過海峽,延誤費用全部由中國承擔;

需要至少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來執行任務,租賃費用中國承擔;

所有的中方作業船隻都需要安裝上土耳其提供的專屬通信設備,費用中國承擔;

通行時船上需要安裝上由土耳其提供的照明設備,費用中國承擔;

通行期間一旦遇到堵塞海峽的風險,事後費用全部由中國承擔,責任由中國負責;

中方需要為通行船隻追加支付10億美元的保證金,一次性付清;

可以說,適當的條件中國絕對會接受,但是上述條件一提,論誰都會感到惱火:土耳其根本不想認真談判,純粹就是想針對中國。事實應該也是這樣,當時土耳其正處於進入北約的關鍵時間段,美國需要看看土耳其的誠意,所以土耳其才會幹出這種噁心人的事。

“瓦良格”號2003年的照片,一度鏽跡斑斑到連路人都可以隨意合影,充分迷惑了各國。

最後中國動用了外交交涉的途徑,獲得了希臘的擔保,免去了10億美元的保證金,並且獲得了通行權,但為此中國還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航母耽擱了16個月的航行時間、並且支付了除卻10億美金之外的其他費用,另外就是在這16個月期間,拖船隊一直保持待命狀態,平均每日需要花費8500美元;“瓦良格”號停泊在烏克蘭黑海造船廠中,每個月也需要支付接近2萬美元的停泊費,就光呆在烏克蘭的時段中,就白白花掉了接近440萬美元。事後統計,不算購買費用,就在整個15200海里的航行階段,就花掉了接近30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錢是冤枉錢。

正在遼寧的大連造船廠中改造的“遼寧”號航空母艦

在此之後,“瓦良格”號還遭遇了風暴,被迫擱淺,並且再次耽誤不少時間,“瓦良格”號出發於2000年6月14日,但直到2002年3月3日才抵達中國遼寧省的大連港,可以說,拜土耳其所賜,中國的航母計劃足足延遲了近2年左右。風水輪流轉,近日土耳其停在港內修建的國產航母莫名遭遇火災,土耳其人有可能都已經要忘了,接近20年前曾經對別國航母造成的“航母劫”,如今也回到了自己頭上。


科羅廖夫


航母作為一個大國的標配,我們中國一個有著5000年光輝歷史的民族怎麼能沒有航母呢?雖然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具備作戰實力的航母“鳳翔”號服役時,我們新中國還沒有成立,但是在航母真正大放光彩的時候,我們卻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特別是因為我們沒有航母,海軍實力不強只能被威脅時的那種內心沒有傷疤的痛的時候。正是這種痛一直讓我們記得過去,知道我們也應該裝備有屬於自己的航母。



好在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艘在役航母、一艘海試中的、一艘正在建造的3艘航母,當然未來我們會有更多更先進的航母的。但是說起我們國家和航母的緣分卻不少,早在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進入我國之前,我們就接觸過航母,當然除了曾經訪問期間登船參觀外,我們還親自拆過一艘航母呢,這就是曾經裝備於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墨爾本”號航母,沒拆的也有包括現在停泊在天津的基輔號和深圳的明斯克號供遊人參觀。


但是說起這些航母,真正對我國航母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就只有瓦良格號了,當年為了購買這艘航母我們可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拋開購買前的談判過程不說,光是將這艘航母運回國就廢了老鼻子勁了,其過程可謂歷經艱險困難重重。因為蘇聯解體時瓦良格號的建造進度只完成了68%,再加之後期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內部被破壞,最後成為了一艘只是空殼子的航母,所以我們雖然買下了瓦良格號航母,但是還是需要用拖船將航母拉回來。


從2000年6月14日瓦良格號正式被拖輪拉著離開這座出生的港口後進入黑海,但是在3天后也就是17號,瓦良格號即將駛出黑海在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愛琴海的時候,遭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擁有者土耳其的阻攔,因為根據蒙特利爾海峽公約土耳其對該海峽享有所有主權,商船隨時可以通過,但是軍艦必須經過土耳其的同意才行。土耳其政府以航母可能造成海峽堵塞為由拒絕瓦良格號經過,要知道出黑海只能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沒有得到放行的允許,瓦良格號只能停泊在海峽口苦苦等待了14個月的時間才得到了准許通過的決議(2001年8月25日)。但是必須繳納10億美元的保證金才行,當初購買瓦良格號才花了2000萬美元,現在過個海峽就要10億美元肯定不能答應了,所以還得交涉。最後在希臘的擔保以及我們給土耳其免費提供火箭炮技術的條件下(為什麼希臘要幫我們,而且希臘還是北約國家之一,但希臘和土耳其本就是世仇關係,就和我們和日本一樣的關係,希臘前身是東羅馬帝國,土耳其前身是奧斯曼帝國,後者將前者滅國並奴役了長達400年之久,並且摧毀了整個羅馬文化和民族,所以恨由次而來)我們才真正得以通行。




2001年10月31日,博斯普魯斯海峽暫時關閉,瓦良格號在十幾艘拖船的牽引下,經過3天時間順利通過了長達32公里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於11月3號進入愛琴海。最後出地中海進入大西洋,最後轉繞好望角才回到祖國懷抱,從購買出港到2002年3月3日抵達大連港,整整經過了627天(是當初計劃回途時間的10倍之多)。好在現在瓦良格號已經改裝完成改名為遼寧艦,並且我國根據對瓦良格號的改裝經驗,我們獨自建造了一艘國產化航母真是可喜可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