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欣赏一篇或一部文学作品?

不将就231611959


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在于它不会有唯一、准确的答案,有时读者会解读出作者没有表达的意思,有时不同的读者会解读出不同的含义。但是,这并不是说,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就没有方法。

《文学课:如何轻松理解伟大的作品》就是一本关于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的书,作者托马斯•福斯特,是密歇根大学的教授、作家,他的文学课在美国广受欢迎。

《文学课》其实是青少年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因此,《文学课》的语言风格更简练、更容易理解,内容上面也去掉了不适合孩子们看的作品和章节,相比来说,《文学课》的阅读体验更轻松。从读者群来看,这本书更适合10岁以上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孩子或者想要更好得理解文学的大人们。

《文学课》从19个要点来讲述,如何理解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从“吃一顿饭”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故事”,读完之后,我也看到了自己理解的浅薄之处。


一 这象征着什么?

《老人与海》被公认是一部充满寓意和象征意义的作品,很多人解读、评价和猜测,以至于海明威都被问烦了,说道:没有什么象征。唯一的象征就是鲨鱼,象征着那些讨厌的评论家。

我们当然不会相信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海是我们的人生,马林鱼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生活,而鲨鱼则是我们追求理想生活的障碍,小男孩是给我们温暖的人们,梦中的狮子也许与《纳尼亚传奇》中的狮王阿斯兰一样,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内心的信念。

我们也可以把整个故事看做一场旅行、一次探险,老人便是一个不肯屈服的探险者,他要去深海捕一条大鱼,大鱼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对手,而鲨鱼群则是更大的障碍,老人不仅仅是为了捕鱼,也是为了与命运抗争,不屈不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王小波则这样评价:《老人与海》虽然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

象征之所以称之为象征,就在于它的含义不会只有一种。很多人可能认为象征是有特定的、准确的意义。福斯特却认为,

“如果只有一个含义,那就不是象征,而是寓言。寓言是一 一对应的象征。”

对于读者来说,理解象征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你的经历、视角、阅读基础、想象力决定着,你会如何来看待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可能是从小处着眼,也可能是从大处挖掘,可能会得出一个解释,也或者能得到很多种解释。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就是与作者交流、理解作者和自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

二 环境推动剧情

环境就像电影的分镜,随着场景变化,人物、情节也随之改变、成长、推进。

“那是一个黑暗的暴风雨之夜。” 看到这句话,我们就能联想到一种氛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到处都是黑暗一片,一定会发生一些神秘、可怕的事情。

天气可以用来设计情节,四季可以用来代表既定含义,地理环境的改变可能预示着主人公的心灵成长。

雨水有时可以用来渲染氛围,有时可以用来设置障碍,雨水还可以代表清洁和新生的生命。

春天代表希望、生命伊始,夏天代表热情、浪漫,秋天可以代表丰收,也可以代表萧瑟、走向衰亡,冬天让我们想起万物寂静的死亡。

利奥•巴斯卡利亚在《一片叶子落下来》中,讲述了一片树叶从春天到冬天,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历程,并用一片老树叶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弗雷迪:“既然我们都要飘零落下,干吗还要生长在这里呢?”

丹尼尔:“这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这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这是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这是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这是为了四季。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四季变换,就如同生命轮回一样,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人生的故事。


三 人物身上的烙印总有意义

人物的特征透露着人物的性格,也为人物的命运埋下伏笔。长相可怕的人,一定是坏人吗?

《钟楼怪人》中的卡西莫多,虽然长着一张丑脸,驼背,但是却有一颗有情有义的心灵,而他身边那些长着漂亮脸蛋的正常人,却非常自私,干出很多可怕的事情。雨果给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不过是讽刺那些漂亮外表下的丑陋灵魂。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作者为什么要把主人公的眼睛弄瞎。小王子说,“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所见未必是所得,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假象,真正的本质,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一只小船失事了,有种族歧视的白人小孩要和一个老黑人互相帮助,才能生存下来。一看到黑人的脸,这个小孩就感到恶心,所以作者就把他的眼睛弄瞎了,因为眼睛看不见了,他只能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他渐渐感受到这个老黑人身上的勇气、善良和慷慨。这就是《珊瑚岛》所讲述的故事。

眼睛蒙蔽了人们的大脑和心灵,让人们看不到事情的真实面貌,而当人物失明之后,反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智慧。


四 世界上只有一个故事

美国知名作家乔纳森•勒瑟姆说过,“把一件事物称为原创的人,十有八九是因为不知其来源。”

格林童话中的《蓝胡子》与《玛利亚代养的孩子》中,都有一把钥匙、一个不准打开的门,忍不住好奇心而打开门的女孩。

在《蓝胡子》中,这个女孩是蓝胡子的妻子,她发现了蓝胡子杀害了前几任妻子的秘密,打开那扇门后,她手上沾上了洗不掉的血。蓝胡子知道自己的秘密被发现,要杀害这个女孩,天空中开始雷鸣电闪,这时女孩的哥哥出现了,救下了女孩。

《玛利亚代养的孩子》中,这个女孩是农夫的孩子,被玛利亚领养后,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直到她打开那扇门,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金手指。玛利亚惩罚她,因为她拒绝承认打开了门,最终女孩承认了自己说谎,也得到了玛利亚的原谅。

是不是熟悉的结构,然而又是完全不同的寓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纯粹的原创是不存在的,每个作者写的东西都与别的作者相互联系。

既然只有一个故事,文学作品的意义在哪里?魔鬼隐藏在细节里,文学作品的意义也隐藏在细节里。

好的作者自然能从原型中,发展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故事。作为读者不必追究故事的原型究竟在哪儿,只要跟随作者的巧妙构思,寻找故事的线索,在新故事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与作者达成理解就够了。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我们能从书中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的人生经历、生活的环境、内心的想法、关心的事情和价值取向。伟大的作者,也需要会阅读的读者来理解。


驯养一本书


之前笔者就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今天再来对

这个问题进行温习一下,因为孔圣人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何去欣赏一部文学作品,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文学作品的健康度积极性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学史上,曾涌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各具特点,有着自己令人崇拜陶醉的的一面。能流传至今,不仅仅靠的是作者的影响力或是这部文学作品的字数的多少;而是看这部分文学作品的健康度,因为只有健康的内容,读者才会支持,作品才会得以保留。还有便是作品的积极性了,积极向上的作品,往往更具欣赏力,因为,作品积极向上,就能带动自己读者积极向上。

纵观中国文学史但凡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内容健康的,虽然表达意境不一样,但作品健康度是首要的、必要的。因此,去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就是要看这部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否“健康”,然后其积极性,唯有如此,才能继续往下欣赏这部文学作品。

(2)适应自己现阶段的文学作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三观,对待问题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不分对错,只有程度之分。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亦是如此,我们习惯用现有的知识去解读、去欣赏一部文学作品,往往根据我们现有知识对这部文学作品做出理解。因此,千人千语,各执一词,就会对赏析一部文学作品出现争执。所以,去欣赏一部文学作品之前,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不能越界;不然,你就会对这部文学作品做出不恰当的“欣赏”。

小学课本上有画杨桃这一课,讲述的是老师让学生画杨桃的故事。因为每个学生看杨桃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就有学生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个学生画的是对的,因为只是角度的问题。就像我们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时,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它、理解它,所以,就会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没有对错之言,只有角度之分。因此,去欣赏一部文学作品要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地去欣赏它,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真正的欣赏它。

总的来说,欣赏一部文学作品分两步:第一,看其内容是否“健康”,是否积极;第二,要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去欣赏一部文学作品。

你都看过哪些书?赏析过哪些文学作品?

[作者:易先生,专注成长励志、读书生活;偶尔会写点写作技巧,喜欢读书写作的朋友,欢迎关注我!]





易心文学


去读一部文学作品,并非从欣赏开始。

一般情况下,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看一部作品。

起初只是粗粗的翻阅一下,根据大概情节决定是否要细读。

细读的过程,也许会欣赏,也许会

乏味。欣赏可继续看下去,乏味了就放弃。

至于欣赏什么?怎么欣赏?这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一种体会。

作品的内容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无论如何,无法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读书的过程,读者的内心也会被作品的情节所牵制,心情也会随作品而起伏,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读者自己能体会。

一部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即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也是读者欣赏这部作品的表现。

或者用‘’共鸣‘’二字两形容读者对作品的欣赏比较确切吧。



诗佩细雨


首先肯定是静下心来品读,既然是文学作品,就需要欣赏,欣赏作品的遣词造句,欣赏作者的高深立意,欣赏作品反映的民间疾苦。

为了房车拼命追求城市霓虹的年代,看书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静心了。现在的人们更喜欢速成主义,恨不得通过几本成功学的书就能剖析自己,抓住机遇,改变命运。对于文学作品,仅仅是只知其名,略知其事。

其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学作品需要品析。读书的过程当中,要把那些文字引起你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一定要动笔记录,不然你的那些思想的火花,只会匆匆一闪。动笔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完成从作者的思想到你的思想的升华。

举个切身例子,前几年夜读莫言的《红高粱》,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奋笔疾书的快感,那种莫名的文如泉涌的感觉真的很奇妙。第二天我就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小说《军长》(头条号可见)

最后极力推荐余华的《活着》,每次感到生活的迷茫与无奈时,读一遍《活着》就能从富贵身上找到正能量,哪个人生不辛苦,富贵还在那边坚持呢。。。




SONYEAR



春江帆影491


欣赏文学作品。

.一般的去读,只能说去看一眼行文之内容。

欣赏就不同了,欣赏是美的角度去品味。

比如前面一丛花,带眼入目,知道那是花了。

欣赏花便走近,甚之用手触摸,用鼻闻味。

欣赏是感受花的芳香,鲜艳中的姿色。

《头条》上的诗歌有些很好,怀着情感去阅读并阅读产生情感。

一一一一这就是欣赏,再怎么说呢!


白云3498


当然要用心去读,一本书有长短,看完后还记得是啥内容,就不白看,一个书写的主人公,写的好就让人永远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仅是保尔,柯察金,看过几十年了依然记得,这本书你是认真看了,普通一兵的主人公马特洛索福,还有几个名字,我记得三个名字,这个大兵也很好,还有许多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都是很有意义的书,当年那些手抄本抢着读,红都女皇 很抢手,那个记不清了,用心学的都记下了。





金秀云


用历史和美学的观点


当年秦始皇


用心欣赏


清心191728009


首先读者得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水平,也就是说具备欣赏能力,否则“真正”二字无从谈起;其次得反复熟读,内容吃透,进而深度理解;三是有些作品得放到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去看去理解,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有些作品是无法欣赏理解全面的;再一个和读者的喜好和心境也有一定关系,在某些人眼里某些作品就是最好的,没有绝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