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餐后餐前达到多少易有并发症?

真真39167


正常人的血糖空腹血糖是不超过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是不超过7.8mmol/L。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中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胰岛素所作用的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进而导致血糖升高,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时,就能诊断为糖尿病。

可以说只要血糖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但是并发症有急性及慢性并发症的区别。

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果发生后,血糖常显著升高,多数在16.7mmol/L;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血糖可高达33.3mmol/L

慢性并发症,像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脏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皮肤肌肉关节病变等,这些病变,不是说血糖达到多少点就会出现,它是慢性形成的过程,只要血糖控制不正常,它就会不断加速这些病变的形成。

所以说,如果血糖升高了,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上锻炼,或者加用药物进行干预,努力使血糖控制正常。


蜗牛儿爱吃肉


提起糖尿病并发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曾经管过的一位患者:

70岁的王大爷是因为足底部破损半个月入院的,追问病史得知,王大爷患有糖尿病二十余年,平时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当时正值冬天,王大爷足底皮肤起初只是出现一些干裂现象,一个大老爷们,当然不把这当一回事。谁知,半个多月过去了,足底皮肤干裂现象并未好转,反而开裂破损,并出现感染现象,而且疼痛明显。这才引起老人的重视,急忙过来住院。

老人还算比较配合,经过正规治疗,坚持换药,2个月后,老人的脚终于痊愈出院了。这时王大爷握着我的手感慨地说:原来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血糖长期失控所致。而血糖达到多少时才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这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所关心的问题。

其实,糖尿病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之分。急性并发症主要和瞬时的高血糖有关,当血糖超过16.7毫摩尔每升时,则很容易出现急性并发症;而慢性高血糖则与长期的高血糖有关,与瞬时的高血糖关系则不大。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是:空腹血糖4.4-7.0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4.4-10.0 毫摩尔每升,超过这个范围的血糖为高血糖

慢性高血糖其实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指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这虽然看似温和,然而对人体的危害却不亚于急性高血糖。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当血糖超过16.7毫摩尔每升时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正处于急性并发症的边缘,会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因为此时机体对血糖的利用率非常差,就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供给能量。

而血糖一旦超过30.0毫摩尔每升甚至更高时,患者会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但一般来说血糖高到这种程度是相对罕见的。

对于血糖控制不平稳,动不动就飙到十几的人一定要当心了,应加强监测,及时控制。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高血糖容易出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引起如冠心病、中风、下肢血管闭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

高血糖还会累及微血管,如糖尿病肾病,表现为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症状;还会累及视网膜,这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糖还会累及神经系统,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这种神经损害很难逆转。临床上常见糖尿病足(文章开头提到的王大爷就是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溃疡和感染,导致深部组织破坏。一旦发生后很难治疗,有些人甚至为了保全生命而进行截肢。

这些慢性并发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年累月的高血糖作用下导致的,一般需要几年甚至上十年不等。

所以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要积极控制,不仅控制餐前餐后的高血糖,还要尽可能保持血糖的稳定,减少血糖波动,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到来的。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吧: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和)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成年病人的一般控制目标:

餐前:80-140mg/dl (4.4-7.8mmol/l)

餐后2小时: <180mg/dl (<10mmol/l)

入睡前: 100-140mg/dl (5.6-7.8mmol/l)

夜间3点:>90mg/dl (>5mmol/l)

若反复出现低血糖,适当提高控制目标:

标:

餐前:100-160mg/dl (5.6-8.9mmol/l)

若怀孕,适当减低目标血糖值:

餐后: < 120mg/dl (6.7mmol/l)

理论上讲,只要血糖高出正常值,无论高低,都容易出现合并症,对人就会有伤害,不过,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血糖的控制不要太严格,毕竟低血糖对人的伤害要远远大于高血糖,会对人的大脑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高血糖,如果你的年龄很小,在血糖的控制上还是要严格控制的,总之,血糖无论高低都不好,没有具体的容易引起伤害的数值,血糖的调整强调个性化的调整,应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情况设置适合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毕竟两害齐全取其轻嘛!


玻璃樽190601


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1~6.9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控制在7.8~11.1mmol/L,超出范围值可能就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几率增高。如果不控制血糖,血糖越高,且血糖的波动较大,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越高,越严重。而且会有几种并发症同时发生。

糖尿病患者是很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如果血糖控制好的话,会使引起并发症的几率变小,但不能确保不会得并发症。

这是因为虽然血糖控制平稳,但长期来看,血糖起伏波动大,会造成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导致这些病的原因不仅仅是血糖高,还有血脂在血管壁的沉积,高血压的血管内影响,胰岛素的抵抗,以及有害细胞因子和各种代谢产物对血管的影响。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均是高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综合很多因素都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必须要把所有危险因素都控制好了才能减少并发症,至少可以延缓并发症。


小晓医生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控制好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当然是重中之重。经常会有朋友这样问:血糖超过多少,就会出现并发症?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一个确定的血糖值,只要超过这个值,就会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问题,对于血糖的控制,保持长期达标,而且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先来介绍下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

急性并发症是指高血糖失去控制,血糖水平严重升高时引发的蛋白质、糖、脂肪代谢出现紊乱(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导致的高渗透性昏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属于需要紧急救治的急性问题,一般不管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如果血糖水平超过16.7mmol/L,就会有出现上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风险。

那是不是作为糖尿病人,把血糖水平控制到16.7以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的!血糖控制到16.7以下,只能说减少了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对于控制慢性并发症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比起糖尿病的疾病并发症来,更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高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的慢性并发症问题,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又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两大类,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指糖尿病高血糖危害动脉血管健康,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则是指糖尿病对小血管、毛细血管形成不良影响,而引发的相关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范围。

由此可以看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管是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还是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下降甚至衰竭,视网膜出血甚至失明等等问题,一旦出现,都不是小问题,都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是预期寿命,因此,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水平,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是非常重要的。

血糖控制到多少,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人类对于糖尿病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很多涉及样本量大,持续时间超过十年几十年的大型临床研究的进行,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对于科学的干预和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也逐渐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目前各个国家关于糖尿病的指南和专家共识都指出,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都应该以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7.0%以下为目标,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它反映的是我们在两三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控制情况,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点测定值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能够反映我们长期的血糖控制水平,因此,建议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在日常做好血糖监测的同时,最好也能定期的去测下这个值,了解自身的综合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7.0%以下,当然也有对应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血糖控制目标,想要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7.0%的水平,要求我们的空腹血糖值一般应该控制在7.0mmol/L以下,而餐后2小时血糖不应该超过10.0mmol/L。一般情况下,如果能够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长期的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就可以大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血糖控制目标的设定,也切忌死板,虽然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应该达到这个要求,但对于已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低血糖几率大,自我管理能力丧失的糖尿病患者,就应该适当的放宽血糖的控制水平,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能带来的就是出现低血糖次数的增多,高血糖危害健康,低血糖同样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低血糖还会危及生命。对于这样的情况,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和控糖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血糖控制,提高患者预期寿命,才是最终目的。

最后还要给大家强调的一点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控制,不要仅仅盯着血糖值这一个值,要控制好相关的并发症,是一个对于身体健康综合调理的过程,比如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控制,血糖要控制好,而血压血脂同样要控制好,同时还应该在生活上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状态,吸烟酗酒、久坐不运动同样会影响心脑血管健康,因此,千万不要说,我血糖控制的好好的,怎么还是有了心脏病?想要做好心血管的健康调理干预,就应该从生活,慢病控制多方面进行,而不能仅仅控制好了血糖就认为万事大吉。


李药师谈健康


糖尿病专科医生为大家解答。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有患者和我聊天,说起糖尿病并发症,恨恨的说,血糖高怕什么,无非是多喝水、多上趟厕所,能吃有什么呀,我又不是吃不起,可恶的就是并发症,还不知道这个并发症什么时候来,会怎么来?

这种不确定性让大家很是恐慌,不光是糖尿病人,也包括很多医护人员。

大家闻并发症色变,那么到底血糖达到多少才会出现并发症呢?

英国大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经过几十年的观察,得出了结论,血糖值的控制标准设置在了7.0mmol/L,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这个数值以上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大幅的攀升,所以要求血糖尽量控制在7.0mmol/L以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餐后血糖比较理想的控制是8.0mmol/L,尽量也要控制在10.0mmol/L以下,这样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就会小很多。

这是大型的调查数据结果,当然是最科学,最有权威性的。目前世界上基本上都是采取这一标准来控制血糖,当然年龄比较大,预期寿命不长的人不按照此标准执行。

在临床上也可以发现很多人血糖控制的比较差,得病时间也比较长,但是也没有并发症或者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但也有一部分人血糖控制的还可以,但是并发症出现并且进展也比较快,这些应该属于个人体质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病人来说,还是不要存侥幸心理,按照糖尿病控制的标准,认真做好饮食、运动、服药、检测等,保持血糖的平稳,做好自己该做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孙医生讲糖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并不是以血糖的具体数值来表现的,血糖只要控制的好,并发症几率就低,如果长时间控制不好,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就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还受到患糖尿病的年数以及个体化等因素的影响。

有些人血糖超过6.0就可以有并发症出现的,有些人空腹血糖在10以上才出现并发症的,而且并发症跟糖尿病患病年龄有关,患病5年以上就容易出现并发症。不过一般来说血糖越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越高。

我们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潜移默化,慢慢发展而来的,当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等长期控制不佳,不在正常范围内时,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可能越大。

比如有数据证明,在男性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以合并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可以全身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由表及里如糖尿病肾病、病足、心脏、脑梗、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眼部病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危及生命。

所以,预防并发症,首要任务是要控制好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只有让血糖保持稳定,并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发症的时间是会明显延迟的,希望大家都能控制好血糖,将空腹血糖尽量控制在6.1以内,餐后在7.8以下。


三诺讲糖


你好,并发症我认为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的比如说酮症,慢性的比如视力模糊等。

血糖当然是越高越容易出问题,高也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餐前高餐后更高,一般这种都是十几个二十多的血糖,多见于未确诊的人,经常是出现了不适症状才进医院治疗,自己很长时间不知道,多是并发症已经出现了。通过控制血糖,并发症也会随之停止伤害甚至逆转。

二是餐前正常餐后高,这种有很多,餐前5-6,餐后经常跳到10左右,这种一般就是糖尿病后备军,而且这一类人还会有低血糖反应,饿的快。就算一时没有糖尿病问题,一般也会变的超重。

三是餐前和餐后波动很小的人,多见于饮食健康的人群,这种血糖一般餐前餐后的波动很小,几乎不会超过1-2个点的波动,比如餐前5-6,餐后还是5-6。这种人不仅血糖好,其他指标也会很好。并发症是不会找上门来的。

这是我工作中调理糖尿病人常见的几种情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密度营养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血糖餐后和餐前达到多少容易有并发症?

说起糖尿病,可能我国人民认为它没有什么大的危害,就是单纯的血糖升高而已,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对于糖尿病不了解。但是当一些糖尿病病人认识到糖尿病的厉害之处的时候,恐怕已经有些晚了,因为这时候可能发生了糖尿病的并发症,比如脚麻、视力下降、足部截肢等。今天我来分享一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到多少容易有并发症。

1.我们先来看看医学上对于血糖的控制的目标值:

目前医学上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4.4~7mmol/L、餐后血糖控制<10mmol/L、随机血糖是<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比值<7%。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个小时以内的不进食任何食物,但是不包括水,达到这个标准的才能称为空腹血糖,否则就是随机血糖或者餐后血糖。

这些数据并不是某一个专家说的,而是根据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来制定的一个目标值,如果能控制血糖到这个目标值,那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会很小。

2.为何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略微高于正常人呢?

可能会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会有这种疑问吧,这个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得糖尿病是体内的调控血糖的这种能力出现了异常,既然容易高血糖,那自然也容易出现低血糖。

正常人的血糖值是3.9~6.1mmol/L、餐后血糖是<7.8mmol/L的,从这能看出,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是略微高于正常值的。

可能很多人对于低血糖反应没有什么概念,其实这个并发症还是挺严重的,因为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脑是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的,如果出现了低血糖反应,也会使大脑功能不足,容易导致人死亡。

3.为何有的人血糖控制不好也没有什么并发症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问题,人确实是存在差异性的,有的人基因就是很强大,虽然血糖平时控制的不好,但是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并发症。

这时候估计会有人反驳我说这些所谓的目标值都是骗人的,我想说的是这些不是我制定的,那些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没有并发症相当于从三楼跳下去没有事一样的道理,难道我们看别人跳下去没有事,就能得出所有人从三楼跳下去都没事的结论吗?这个肯定是不行的,我们不能从特殊案例去推出一般结论。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有些人血糖控制不好也没有并发症可能是因为时间不够长,你们看看5年后、10年后这个人又是什么样子。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它可能需要数年才能出现。

最后小结:如果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7mmol/L、餐后或者随机血糖>10mmol/L就容易出现并发症。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有问必答……


医者良言


按医学上的数据来说餐后血糖高于7.8都容易引起并发症,但是我们总不能说长期的血糖在7.7就不会得并发症,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都不能相提并论,所以血糖还是保持在4点多和5点多比较适合的。

我认为三高中的血糖是最让人烦恼的而且特别危险,虽然血压和血脂同样重要但是他们容易控制,血糖它就不那么容易把握,虽然吃药和打胰岛素都能把血糖下降,但是吃错点东西一样会升高,所以比较令人烦恼也让很多的糖尿病人很痛苦,血糖控制不好会引起身体很多疾病,比如眼睛,烂足病,肾病等。

糖友们还是要从饮食和锻炼做起,一定要戒口,我认为要少吃饭,粥,面,多吃青菜,只要饿不死就可以了其它的都要做到少吃,甜的东西不要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