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技术这么强大为什么不发展火箭回收技术?

张震23352284


看了这么多回答,我认为归根结底是技术路线的误判,往前推五年全世界没有一家航天局看好猎鹰的垂直回收技术,但是今天应该没有人怀疑这项技术的可行性了。

事实上航展上长征6x的模型也验证了这一点,从着落支架到姿态控制grid都和猎鹰九号非常像。

至于存在的困难,我认为除了姿态控制技术难度逆天以外,最大的问题是箭体工艺落后,超重严重,干质比惨不忍睹,如此笨重的箭体回收的经济性肯定大打折扣。发动机深度节流技术也比较难,猎鹰采用的小发动机并联反而成了它回收的优势。(Landing burn的时候好像只有一台发动机工作)

综上,搞是肯定会搞的,毕竟摸着鹰酱过河是我们的一概传统,但是这可能是一个以十年计的长期工程了。



沙鹏239


火箭回收为什么不搞呢?

首先是,意识没到。没有成本的概念,一开始也压根不觉得SpaceX可以成功,具体可以参见CCTV,当年请来专家对猎鹰好一阵的冷嘲热讽。直到人家大获成功,目前占据了国际民用卫星发射接近70%的份额才如梦初醒。

其次,火箭发动机能力不行。表现有二,推力小及推力调整的动态范围小。中国航天,特别是火箭发动机技术其实是无力吐槽。很久以来,长征火箭几乎靠着一款爷爷辈的发动机YF-20打满全场,推力只有75吨。而氧化剂和燃料更是有毒的四氧化二氮加上偏二甲肼。(直到长征7号,长征5号发射)

排名领先的火箭发动机,煤油的有美国F1(推力690吨),苏联RD170/180(推力790吨/500吨)

液态氢氧有美国RS-68(299吨推力),

欧洲阿丽亚娜火神,日本LE-7等。

另外一个指标,推力的动态范围也是火箭回收非常重要的部分,你必须能够精确大范围调整推力才能满足火箭逐步下降直至落地的过程。

第三,构型和大直径火箭箭体和燃料罐对长征的结构设计带来的挑战,长征5号目前各路风言风语都直指结构设计,新材料应用比例低导致超重。而规划中的长九,居然是三种直径,三种发动机?!成本呢?可靠性呢?看看重型猎鹰9,一种直径一种发动机。难道没什么启示?


HarryLou


▲注释:中国长征五号/九号火箭与美国NASA太空发射系统。

要给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答案,并避开一些敏感的话题,先还是简单地引用一下,中国运载火箭专家梁小虹于2018年1月20日在“造就”发表的那场演讲。

当天,火箭专家梁小虹在场讲到了中国火箭技术今后会怎么进步:第一,研发火箭回收并重复利用的技术。“我们正在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技术研究,包括伞降回收和垂直起降技术,完成部分试验验证,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第二,开发从海平面上发射火箭的技术。“我们可以将一些小火箭和一些商业火箭的发射转移到海上,在公海上怎样打都砸不到人,只能砸着鱼”。第三,研发组合动力飞行器。“我们要集成火箭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的优势,实现亚轨道飞行”。第四,研发重型运载火箭。“1000吨以上的叫大火箭,而3000吨的叫重型火箭,它可以把100吨的东西瞬间推到200公里的高度,重型火箭的研制我们要在2030年完成”。另外,梁小虹把2018年定义为了“商业航天的元年”。“商业航天涵盖了小卫星、太空旅游、新材料、航天生物等等众多领域的项目,未来我们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更早之前,比如说在2017年3月2日,中国另一位航天技术专家包为民在接受新华网记者的采访时说得再明白不过: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主要是通过改进、优化火箭的测试、发射流程,以实现降低现役火箭的成本,但从长远看,可重复使用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与国外主流火箭相比,我国现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虽然成本低,但随着中国太空探索活动日益增多,降低火箭成本也势在必行”。

新华网还曾引述过中国航天技术专家申麟的话称:中国航天主要有三种可选的火箭回收技术方案。第一种是采用“降落伞+气囊”的回收技术方案。第二种是给火箭助推器上安装可控翼伞,加上小型的控制系统,以使火箭助推器在空中分离后像翼装飞行一样调整角度,借助卫星导航技术滑翔至地表。第三种便是采用与SpaceX相似的垂直起降技术。按照申麟的观点:中国航天技术团队只要选定了火箭回收技术方案,后续技术的进展就会相当快。

至于组合动力飞行器,中国航天技术专家谭永华向新华网记者称: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动力系统,要既具有在大气层吸气的航空发动机功能,又能在真空环境下工作的火箭发动机功能,最理想状态就是组合式动力。

▲注释:SpaceX猎鹰火箭发展之路。

▲注释:亚马逊旗下蓝色起源公司研发新格伦火箭。

于是,综上可知: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其实早已开始探索、研究火箭回收技术,亦认同人类可以运用火箭回收技术降低火箭的发射成本,以及提高火箭的发射效率。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为啥不发展火箭回收技术”,而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们可能仍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研究火箭回收、重型运载火箭等一整套的软、硬件技术。


我为科技狂


中国民营火箭的回收实验进行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72000054b829257b59\

夜背寒


让美国人先搞,火箭回收实质上并不节约。美国人所谓火箭回收就是一个大忽悠,是一种低价览客的商业行为,稍有常识都不会相信。谁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坐那二手火箭上天,我借你一万个胆你也不敢!

1 回收的反冲系统和能量(推进剂)在发射时是额外载荷(重量增加),挤压了火箭的有效载荷能力。

2 仅能回收第一级,其它级还没见过有回收的案例。如果采用捆绑结构,则仅能回收助推器,由于助推器数量多成本低回收价值不大。

3 回收装置的管理、运行、维护也是一大笔钱。

4 收回的火箭,己发生了变形,金属疲劳损坏,再次发射的风险增加一个数量级以上。

5。火箭回收只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动作,想一想美国的航天飞机项目,那种回收方式要成熟得多,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6。我们中国人现在航天的主要任务是将火箭安全的发射上去,保证成功就是最好的节约。


关注九哥


在科技界有一句话,题主要牢记于心“摸着石头过河,不如摸着美国过河”,至于中国航天为什么不搞火箭回收这挑子事,无他,美国搞过了,并且失败了,咱们弯道前面车翻了,自然就不开车了。

SPACE-X火箭回收是黑科技吗?

我的科技界偶像之一,就是马斯克大佬。他把航天这个严肃到苛刻的行业,玩到像现在这样成了娱乐偶像业,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但同学们千万不要被SPACE-X迷惑了眼睛,觉得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是航天界的正确方向。

SpaceX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不停靠融资把事业往前推进,作为一家以融资推动的公司,必须要有新故事以及巨大的轰动效应。移民火星、全球WIFI哪个项目不堪称伟大!回收几个火箭,让小伙伴们目瞪口呆一把,这就对了,继续烧别人的钱,实现自己的梦想。

回收火箭很高级很黑科技吗?这里我先不给结论,我要给同学们讲讲大家遗忘的一个故事,美国早年比马斯克更会玩,回收火箭,二次利用这茬事情,30年前就一直在干了!

过气明星:航天飞机

第一个实现回收火箭的其实是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的主要作用是将轨道器加速,并运送货物和人员到地球轨道。航天飞机是指轨道器、外贮箱、助推器的组合体,那个小飞机名叫轨道器。

航天飞机的发动机是一种极度黑科技的发动机——它的推重比巨大,可以将满载燃料的航天器推离地面;它比冲极高,能够使加速过程产生可观的速度增量;它还能重复使用,这样才能方便重复发射航天器。在最初的计算中,这样航天发射卫星的费用将不超过3000万美元,并且可以做到每周一发,理论近地载荷36吨,折算为800美元/公斤(而猎鹰9则需要2700美元/公斤,重型猎鹰1万美元/公斤),是不是很厉害?

NASA确实也搞掂了发动机,并且付诸了实际行动和多次的实验。1981年开始,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135次飞行,成功133次,航天飞机除了油箱单独分离抛弃外,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是进行回收二次利用的。这么完美的东西,比起火箭回收的思路早了30多年的奇迹,可是为何就没有推广了呢?

无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整个项目耗资超过2000亿,单次发射的直接费用达到5亿。实际尝试以来,发现根本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

但同学们得搞清楚一个事实,航天飞机并不是因为性能不足而被退役,相反,它的性能非常强大,比大多数的火箭都要强大。真正使它退役的,是它巨大的成本。

一点小综合比较

目前航天有三个发展方向:传统火箭、航天飞机、单级入轨(SSTO,single stage to orbit)。

技术难度上:SSTO>航天飞机>传统火箭;

发射成本:航天飞机>传统火箭>SSTO≈可回收的传统火箭。

大家可以在这里找找我们自己的位置,其实,在动辄几十亿的航天项目里面,谁在乎用个二手设备,剩下那几千万美元成本呢?

结语

用化学燃料的航天技术,就别给我提回收发动机技术。过年放烟花的时候,你见过回收烟火空盒子的生意吗?

什么时候才能告别化学燃料,整出无工质发动机来,才是星辰大海的开始。


猫先生内涵科普


强大?其实我们的火箭发动机性能指数一般般,跟俄美差距很大,欧盟都比我们强,有的地方还不如日本(你没有看错,就是我们邻居日本),这也不奇怪,我们的基础科学本来就比人家差,还好我们航天发展的比较早,也算是国内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不过搞航天就是拼总体科技水平,不行就是不行,嘴巴再怎么吹都不行,所以我们要理智看待问题。





小品科技


为什么不做?是因为这个技术很难,难到我们根本就没去想回收这件事!我们登月舱咋回来的记得不?一千多公里直径范围,只要砸到这个范围内就算成功。几百吨的火箭,绕着地球飞几圈,送完货准确地回到指定位置,屁股朝下分毫不差地停住,俄毛看了都一言不发,我们导弹技术还不如俄毛。。。首先火箭推力要够大,载重和载油量非常大,完成任务后才有足够的燃料飞回来,然后是火箭的姿态控制,几百个陀螺仪,而且在那么剧烈的发射后,还能保证绝对的精准,火箭喷管不但方向要控制准确,推力也要控制到每一公斤,几百吨的火箭才能稳稳的降落,能粗暴地产生几百吨的推力,也能精确地控制到每一克,我是很难想象猎鹰火箭的喷口是怎么弄的


黑山老妖37625003


说白了其实这就是国家队和个人的区别!为什么要火箭回收,因为可以节约成本,马斯克的spax x再牛逼也是私人企业,虽然有nasa的支持,他也是私企,所以最重视成本,火箭回收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是毕竟也浪费了升力,这也算一个取舍的结果,但是中国航天就不同了,国家可是投入了大力气的,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所以不用去搞可回收这套,只要想的把更多的东西送入太空就行了!



光神闪烁


中国航天技术强大吗?当然了,和非洲比是强大,和印度比,也可能也强大,但是和俄罗斯比和美国比就不怎么强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