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小五虎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在正史是什么水平?

老阿姨1553


严格来说,王平、张嶷、马忠三人是蜀汉中期武将,廖化、张翼二人是蜀汉晚期武将,五人所处的时代并不相同。

与王平、张嶷、马忠所处蜀汉中期的武将还有句扶和邓芝,五人可以合称为蜀汉中期五虎将与廖化、张翼所处蜀汉晚期的武将还有姜维、罗宪、霍弋,五人可以合称蜀汉晚期五虎将



其实说到蜀汉武将,也只有拿来凑数,毕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人才匮乏,这些人可以算作是蜀汉所有的武将家底了,除此之外,蜀汉再无大将。

蜀汉中期,以234年到254年的二十年间为中期,这二十年时间,蜀汉政权的主要战略是防御,以王平、邓芝、马忠、句扶、张嶷五人为中期五虎将,基本的任务就是镇守边境,防御外敌。



1、王平

王平原本是巴西宕渠的少数民族,跟随当地首领投靠曹操,在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中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算是蜀汉中期最有名的大将了。

王平的才能体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王平随马谡守街亭,因马谡舍水上山,王平苦劝马谡,但马谡不听,魏将张郃到达街亭后,切断马谡水源,包围山上的马谡,马谡大败,仅王平依靠千余人列阵吓退张郃,保住了手下的大部分军队,在马谡被杀,赵去贬官,诸葛亮自贬三级的第一次北伐后,王平是唯一一个依靠军功升官的将领。



之后王平在随诸葛亮参与第四次北伐,也就是卤城之战时,王平坚守南营,张郃无法攻克王平,为诸葛亮大破司马懿提供了条件,王平也立下大功。

诸葛亮去世,王平率军平字魏延作乱,之后王平成为镇守汉中的主将,王平镇守汉中近15年间,力保汉中平安,成功的守住了益州的北大门,其中还在公元244年完败魏国大将军曹爽的数十万大军,成为蜀汉北边门户的守护神。

王平既是封疆大吏,又是蜀汉中期战功最多、能力最强、名望最高的大将,官至镇北大将军,王平于248年去世。



2、邓芝

邓芝是河南新野人,是东汉名将邓禹的后代,比诸葛亮还要大三岁,因为战乱而流落益州居住,在一次与刘备的谈话后,被刘备提拔为郫县县令,后升迁为广汉太守,因政绩突出,被上调到朝廷任尚书。

邓芝的前半身为官经历多是文官,还曾作为特使出使东吴,与东吴商定了如何瓜分魏国的计划,因表现出色,也得到孙权的赞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邓芝被任命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与大将赵云作为疑兵,出斜谷,佯攻魏国郿城,吸引曹真大军并对峙。被魏国识破计划后,遭到曹真大军的攻击,赵云、邓芝依托地形勉强守住退路,不致大败。

诸葛亮去世当年,邓芝升任前军师、前将军,并都督江州,开始镇守一方,之后升任车骑将军,在249年,邓芝率军平定了涪陵国人的叛乱,于251年去世。



3、马忠

马忠是四川阆中人,之前在郡上做小吏,不久出任汉昌县县长,刘备参加夷陵之战时,马忠被派往前线,但是等马忠到永安时,战争已经结束。刘备去世后,马忠被诸葛亮任命为门下督。

225年,马忠随诸葛亮南征南中,马忠被任命为牂牁郡太守,并率军攻打叛乱的牂牁郡郡丞朱褒,击杀朱褒,攻占城池,安抚百姓,马忠都做得很出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结束后,马忠率军讨伐在汶山郡作乱的羌人并平定,之后马忠接替张翼成为庲降都督,镇守南中,还参与平定了夷族首领刘胄的叛乱,平定了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叛乱,为南中的稳定立下功劳。

马忠镇守南中近十年间,不仅平定了当地的蛮夷叛乱,而且恢复了南中的官员建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修改了南中到成都的道路,加强了蜀汉对南中的控制,马忠也因此被封为镇南大将军。

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北蜀时,费祎领兵从成都北上,马忠代替费祎在成都坐镇,费祎退敌回到成都后,马忠也回到南中镇守,可见蜀汉朝廷对马忠的信任,马忠于249年去世。



4、句扶

句扶是益州巴西郡汉昌县人,公元247年,句扶接任向朗成为蜀汉的左将军,与当时的镇北大将军王平齐名,当时在蜀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是说蜀汉的四大名将,前期有王平和句扶,后期有廖化和张翼,句扶虽然立下很多战功,但是史书关于句扶的记载很少,推测句扶于249年去世。



5、张嶷

张嶷是四川南充人,从小家境贫寒,张嶷年轻时因为勇斗山贼,救了当地县长夫人,因功被征召出任州从事。张嶷在任郡都尉时,曾参与平定在当地作乱的山贼张慕,通过诱骗的办法斩杀山贼。

诸葛亮北伐时,张嶷是牙门将,蜀汉有不少名将是从牙门将升上来的,如魏延、王平都是从牙门将升上来的,张嶷当时是马忠的部下及先锋,跟随马忠参与平叛。张嶷巧施计谋,平定了汶山郡的羌人叛乱。

之后张嶷随马忠又到南中平乱,马忠的很多战争都是张嶷做先锋出战的,夷族首领刘胄就是被张嶷斩杀的,还参与了平定牂牁郡、兴古郡的獠人叛乱。之后因功被封为越巂太守,这个越巂太守在当时由于南中的叛乱,很多蜀汉朝廷任命的官员不敢去上任,自从张嶷到任后,四周的蛮夷都表示对张嶷臣服。



张嶷任越巂太守后还参与平定了周边不少蛮夷陵的作乱,并开发了越巂郡,张嶷治理越巂期间得到了当地纯朴的蛮夷人信任,张嶷被调到成都任职后,还有不少蛮夷头目跟随张嶷到成都。

公元254年,张嶷随姜维北伐,与魏将徐质交战,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蜀汉晚期,就是从254年到蜀汉灭亡的263年为止,以廖化、张翼、姜维、罗宪、霍弋五人合称蜀汉晚期五虎将



1、姜维

姜维是甘肃甘谷人,魏国降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受到太守的猜忌而投降诸葛亮,被诸葛亮认为是人才,封仓曹掾,加奉义将军,不久,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并统领五千虎步军,以降将身份而得到火箭般的升迁速度,放眼整个蜀汉,也只有姜维一人而已。

之后姜维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蒋琬执政期间,姜维随蒋琬驻守汉中,多次率领偏师进入羌中作战,之后升任镇西大将军。姜维可是继承诸葛亮北伐意志最坚定的人,就连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对于北伐的态度也不如姜维坚决。



费祎执政后,姜维升任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费祎主政期间,大力限制姜维的北代,使得姜维每次出兵不超过一万人,姜维也没有太大的作为,只能偶尔平定些叛乱。费祎去世后,姜维才能独掌军权,在刘禅的支持下,姜维开始大举北伐,前后有十一次之多,比诸葛亮北伐的次数多一倍。

姜维北伐有胜有负,但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得到蜀汉内部部分大臣的反对,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就反对姜维北伐,还有廖化、张翼等将也反对。



263年,魏国大举伐蜀,姜维迎战匆忙,在晃过诸葛绪后,姜维抢先在剑阁挡住了钟会大军,钟会无法突破姜维的防线,要不是邓艾偷渡阴平,蜀汉不会灭亡,邓艾偷渡阴平后,逼降刘禅,蜀汉投降,于是灭亡,姜维也听从刘禅的命令投降,并在投降后鼓动钟会造反,结果因为钟会造反未策划好,导致钟会、姜维被杀,成都大乱。

2、廖化

廖化是湖北省襄阳市,曾是关羽的主薄,关羽在襄樊之战败亡后,廖化被迫投降东吴,后趁东吴不备,带着老母亲上演千里大逃亡,一路向西逃回蜀汉,在秭归遇到正参与夷陵之战的刘备,刘备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立即封廖化为宜都太守。



刘备夷陵战败后,廖化跟随刘备退回益州,后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238年,廖化率兵攻打魏国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结果被廖化打得一死一伤,游奕战败,王赟被射杀,这是廖化一生中最大的军事功劳。

之后,廖化曾随姜维北伐,但无建树,同时廖化向姜维表达了反对北伐的意见,但姜维不为所动。263年,魏国大军伐蜀,姜维在前线抵抗魏军,廖化当时官至右车骑将军与左车骑将军张翼官位相当,刘禅派出廖化支援姜维作战,与姜维一起在剑门关挡住魏军。



蜀汉灭亡后,廖化与宗预一起被魏军迁移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就是这个廖化,意思是蜀汉没有人才了,还要让廖化上战场作为先锋,要知道当时的廖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人了,随时可能死去,果然,在264年,廖化与与宗预一起在迁往洛阳的途中去世。

3、张翼

张翼是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其家族在益州世代为官,标准的世家大族出身,刘备平定益州后,张翼被任命为书佐,后任江阳郡下江阳县县长。刘备打汉中之战时,张翼参战,并随赵云参与了汉水之战,此战大破曹军。



231年,张翼被任命为庲降都督,由于张翼执法严格,南中地区的蛮夷对张翼多有不满,境内的蛮夷叛乱此起彼伏,结果朝廷征召张翼回朝,让马忠接替张翼。此外,张翼还随诸葛亮参与最后一次北伐,但无建树。

238年,张翼被朝廷征召入朝成为尚书,后升迁为征西大将军,驻守蜀汉的北部边境。张翼曾随姜维一起参与北伐,并在朝堂之上公开反对姜维北伐。

264年,魏国大举伐蜀后,蜀汉灭亡,张翼在钟会之乱中于成都被乱兵杀害。



4、罗宪

罗宪是湖北襄阳人,也是蜀地大儒谯周的学生,在蜀汉曾任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在朝中因得罪宦官黄皓,被贬为巴东太守。263年,魏国伐蜀时,罗宪镇守蜀汉的东大门-永安,东吴想要趁火打劫,袭击永安时,被罗宪击败。

东吴却不甘心失败,派出陆抗率领援军攻打永安,罗宪死守城池六个月,而不败,后吴军撤退,蜀汉却因刘禅的投降,罗宪也投降魏国,后来司马炎纂位后,罗宪又成为晋臣,公元270年,罗宪去世。



5、霍弋

霍弋是湖北枝江人,霍峻的儿子,刘备称帝时,霍峻是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的秘书或侍从官,诸葛亮去世后,霍弋担任黄门侍郎,霍弋因为一直是太子刘禅的近臣,与刘禅的关系较好。

之后霍弋担任阎宇的参军,兼任永昌太守,永昌郡可是益州最南端的郡,霍弋曾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叛乱,之后进封安南将军,镇守南中六郡。



263年,魏国伐蜀,霍弋听说后,上表刘禅要求带兵北上救援成都,由于刘禅决定投降,没有同意霍弋的建议,刘禅投降后,霍弋在刘禅的命令下向魏军投降,司马炎代魏后,霍弋又成为晋臣,曾平定交址、日南、九真三郡,生卒年不详。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后期小五虎在正史中,也就王平、马忠、张嶷的军事能力,治理能力比较强。

在《三国志》里,马忠平定南方叛乱,治理南方少数民族,封为“镇南将军”。

王平在马谡失街亭后得到重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作乱,一战即败,王平因功升官,后升为“镇北将军”。

公元244年,曹爽率军十万进兵汉川,汉中兵不足三万,王平成功施计逼退魏兵。

当时“邓芝”镇守东部边境。“马忠”镇守南部边境。“王平”在北抵御魏军。

在说“张嶷”,张嶷善谋略,杀伐果断,曾在“马忠”手底下干过。因蜀汉“越巂郡”少数民族多有叛乱,派去的官员多被杀死,“越巂郡”无官敢任,形同虚设,张嶷去了“越巂郡”不单平定了越巂郡,且治理有序。张嶷是随姜维出征战丧身。

在说“张翼”,张翼执法比较严厉,在治理地方不会变通,在治理少数民族地方,少数民族都不喜欢张翼,在“刘胄”叛乱,张翼也没平定叛乱,可见张翼的军事水平不咋滴,但“张翼”的才能除执法严厉外,做事也很缜密,他虽没平了叛乱,但给新调来的提前做了充分准备。使得叛乱很快平定。

张翼还非常有大局观,在姜维北伐,就提出予民休息的主张,但人微言轻,最终跟着姜维投降“钟会”和姜维一起死在乱军之中。

在说廖化,廖化是关羽部下,关羽死后,归附东吴,后诈死回蜀,264年病死。


夏有凉风61


这个说法有问题,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是蜀汉后期小五虎,查无出处,此其一。王平,马忠无论在正史还是小说都在姜维主持北伐前退出历史舞台,以姜维主持北伐到曹魏三路灭蜀为后期划分,这二人不属于后期将领。所以,何来的蜀汉后期“五虎”?此其二。第三,所谓“五虎”自然是小说中说法,而且偏重于武艺单挑,既然是“小五虎”就要遵循这一原则,那么来看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暂且称为中后期五虎)的武艺水平如何?



王平,和魏延,张翼合力生擒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鄂焕《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一合生擒夏侯楙《九十二回》;和张翼二打一姜维,不知几回合让姜维力穷不敌,不过这应该属于兵战《第九十三回》;街亭之战,王平先是救出魏延,高详,又和包围街亭的张郃大战了数十回合,终是势单力穷,只好撤退《第九十五回》;押着木牛流马的曹魏镇远将军岑威,被王平率军埋伏,只一合便被王平斩杀《第一百零二回》;所以,论武艺,单和张郃一战,足以是这五人最强的。



廖化,襄樊之战期间,单挑曹仁副将翟元,战不多时,诱敌而走《第七十三回》;曹真副将秦良遭遇蜀汉军队埋伏,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第一百回》;姜维北伐,遭遇猛将徐质,廖化不数合败走《一百零九回》。姜维和邓艾斗阵法,邓艾先锋郑伦偷袭不成反遭埋伏,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第一百一十三回》;

张翼,生擒鄂焕同王平;先和姜维打了不数合平手,再和王平合作打退姜维《第九十三回》;姜维北伐,遇到曹魏猛将徐质,不数合败走《第一百零九回》。



张嶷,南中平叛和祝融夫人交手,不数合,祝融夫人诈败,以飞刀伤王平左臂被擒《第九十回》;诸葛亮北伐包围陈仓,曹魏猛将王双率军来援,连斩二将。于是,张嶷出阵和王双单挑,数合打平,王双诈败用流星锤打伤了张嶷背部,王平提醒不及《第九十七回》;姜维北伐先胜后败,被陈泰包围,张嶷率百骑拔出姜维,自己被身死,姜维伤感不已。《第一百一十一回》。

马忠,单挑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兵战,而且立功不少。唯一一次吃亏的是南中平叛,张嶷被祝融夫人所擒,马忠要去救援,结果马被绊倒,一起被抓了,纯属意外《九十七回》。

所以,综上所述,小说中这五位中后期蜀汉将领确实属于中坚力量,但要论实力,无疑只有王平有实力入“小五虎”,其他人对比马岱,吴懿,关兴,张苞,夏侯霸等还差一点,更不用说魏延,姜维。顺便提一句,上文提到的王双,被魏延解决了,尽管是突袭。徐质和郭淮则是被姜维解决。

演义说完说正史,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在正史又是什么水平呢?如果以功绩和能力来论,这五人可以说中后期的中流砥柱。



马忠,连刘备都说“虽亡黄权,复得狐忠”,马忠本姓狐,所以,马忠早在刘备在位时就已经出类拔萃了。之后,马忠又得到诸葛亮的重用,参与南中平叛。诸葛亮北伐前,马忠就已经是丞相府参军,辅助丞相府长史蒋琬署理府事。大飞熊曾经分析过,由于蜀汉有北伐任务以及刘备左将军开府,诸葛亮统府事的先例,因此能入府的官员权力和地位要超过正常的职位。所以,马忠是这五人中,地位和权力最高的,后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可谓军权政权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另外,马忠在平复南中的功绩和能力,在几任庲降都督中,最为出色。



王平,其实王平可以说是蜀汉的意外收获,因为刘备收取汉中的速度有些慢,导致汉中巴西许多民众被张郃,曹操迁走,王平就是这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賨人代表。但是,王平被突击提拔是在街亭之战,马谡的失败反而凸显了王平上品的军事能力,这在缺少人才的基础的蜀汉尤为保贵,所以诸葛亮连连提拔王平。关于王平的战绩,大飞熊和其他朋友都说了很多,这里不赘述。总之,到了诸葛亮去世,蒋琬,费祎当政,王平都是蜀汉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蜀汉一旦有军事行动,可以说马忠主内,王平主外,二人不相上下。

张嶷,作为马忠的主要副手,参与了南中平定。后来,张嶷升至越巂郡太守,这是南中最大的“刺头”之地,甚至一度不在蜀汉板块之中,张嶷不但能平叛,还对此地进行深度开发,还和当地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因张嶷作战勇猛,在跟随姜维北伐和徐质交战中,杀伤过倍而亡,南中民夷闻之悲伤,为其立庙。

张翼,根据《三国志》注引《云别传》在汉水之战中,赵云就是让张翼埋伏劲弩于营中,为赵云后援。后来,张翼升任庲降都督,但是执法太严,朝廷只好调已经在朝中的马忠去南中安抚摆平,但是,张翼还是在马忠破叛军刘胄中,立下功绩。后来,张翼官至左车骑将军,假节,领翼州刺史,在后期蜀汉朝廷,也只有张翼能牵制姜维了。可惜后来和姜维一起没于乱军之中。



廖化,这五人资历最深的就是廖化,后期唯一一个荆州集团的代表。神奇的是,廖化能在失荆州和夷陵之战中成功存活,这绝非廖化贪生怕死,极有可能就是符合正史中对廖化性格的描述“以果烈称”,有时候越果决的人反而更能避开风险。廖化在蜀汉后期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并州刺史,蜀汉灭亡,不久廖化病故。

除了张嶷外,马忠,王平,张翼,廖化都在蜀汉中官职很高,也是中后期最重要的将领,但是即便用功绩地位来论他们为“小五虎”,也是不恰当的,更何况马忠,王平去世在姜维北伐前。而且,蜀汉人才虽然少,中后期还有其他的优秀的名将的,比如吴懿吴班兄弟,句扶(前有王,句,后有张,廖),邓芝,高详等等,甚至还有后期名将罗宪,霍戈等等。


大飞熊骑士



蜀汉后期“小五虎”?不知从何说起;我们都知道,蜀汉五虎将一说,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则没有五虎一说;至于“小五虎”的出处,《三国演义》都未作提及,估计多为民间流传;而流传最广的,应该是“蜀汉后五虎”,句扶、王平、邓芝、张冀、马忠五人,常被人称为“蜀汉后五虎”;


个人认为,这五人中,军事能力最接近关张马黄赵的,应该是王平;

个人认为,王平的军事能力,实际上不输关张马黄赵;其他几位相比关张马黄赵,差的不止一点;

街亭之战,诸葛亮任命王平为马谡的先锋,助马谡镇守街亭要地;马谡一意孤行,舍弃水源,将大军驻扎在山顶,最终被张郃击败;期间王平曾多次谏言,马谡皆不采纳;王平只好独自领兵千余,坚守阵地,以金鼓之声迷惑敌军,张郃以为有伏,故而不敢深追,王平全军安全撤退,无一损伤;

在此次战役中,主要参战将领们,要么被降级,要么被斩首,只有王平一人,被诸葛亮升为参军,统领五部兵马,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王平的对手,同样是魏五子张郃;王平坚守南围,张郃攻克不下,无功而返;在王平与张郃的对战中,王平从来就没落过下风,足见其实力强悍,不下于关张马黄赵;

在魏延与杨仪内斗,魏延率先抵达蜀中,阻断杨仪等归路;王平领军攻城,在王平的威势下,魏延部将不战自乱,被一举击溃;

曹爽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王平为汉中太守,领兵三万奋起抵抗,坚守待援,曹爽不能攻克;

王平的对手,都是比较强悍的,张郃、魏延、曹爽这些人,都是当代名将,但他们很难在王平身上讨到任何便宜;


爱尚文史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都有自己的史官,因此史料比较充实,《三国志》有关魏国、吴国人员的记载也比较多。而蜀国是没有史官的,因此,关于蜀国的史料,都比较少,像关羽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正史《三国志》里面的记载也很短。

王平,廖化,张翼,张嶷,马忠的活动时间主要在蜀汉后期,也就是足鼎力之后,此时的三国不像汉末军阀混战时期那样多战,很多谋士、武将都可以大放异彩,因此整个三国前期的谋士武将都非常出彩,后期的人物知名度就明显不如前期的人物。但这并不说明后期的人物能力不如前期,只是历史的进程让这些人的能力体现在了其他方面而已。

关于这五个人的生平经历,在这里不多做详细介绍。只针对题目说这五人在正史什么水平,有没有夸大成分?

能被称为“小五虎”,说明本身就不是正史,因为“五虎”就不属于正史。如果真要从正史说,这几人都是后期蜀国南征、北伐的主要将领,为后期蜀汉的稳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就像上面所说的,不像三国前期军阀混战,很多将领都有非常多的露脸机会,三国后期很多将领的职责已经发生了转变,而这五人在武将职能转变之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干出了不错的成绩。


全网最有才的人


这5个人在正史也不怎么厉害,三国演义里面也没有将他们写的很厉害,就是因为三国最主要的实力就是在三国的前期,刘备曹操孙权在世的时候才是三国最鼎盛的时期。而到了后期,各个国家虽然兵力已经强盛了,但是人才已经慢慢的削弱。

而蜀国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国家,前夕的时候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蜀国五虎将,甚至还有魏延这样厉害的将军,可以说是人才杰出。想要去攻打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任何一个大将能够担起重任。但是到了后来可以说是无才,可用诸葛亮北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题目中所说的那个蜀国后期的五虎将根本不堪一击。

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才是真正的蜀国武将,他们几个才是最厉害的, 而后面那几个根本不是大将

当年在刘备的带领下,这些人投靠了刘备。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当初他们几个都非常的穷苦,关羽是卖着牛杂的,而刘备是卖的草鞋,张飞是一个杀猪的。他们几个都在一个集市上做生意,有一天关羽和张飞吵了起来,当时刘备就劝他们不要吵架,然后这几个人觉得聊得非常的不错,于是就找了一个小地方坐了起来。


这几个人互相介绍了一下,发现刘备的年龄是他们最大的,然后关羽是第2个,张飞是最小的那一个,他们聊着聊着是非常的开心,而当时桃花已经盛开了,在古代的时候非常崇尚结拜,于是他们几个就在桃园里结拜了。他们当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在乱世之中一定要立下功名,有自己的天地。

然后他们不断的壮大,经过黄巾起义等一系列的战争,刘备当上了主公,而关羽张飞也成为了大将。在这个期间里面,赵云也投靠了刘备。他们三个都是刘备最信任的大将也是他最好的兄弟,刘备对他们也是相当的不错。后来又有了黄忠和马超,虽然他们非常厉害,但是刘备对于这些人总是不相信的。马超是因为打不败曹操,所以才投靠了刘备,而黄忠已经是年纪大了,刘备已经不想用他了。但是这些人还是在蜀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马超抵御了羌族,而黄忠依然可以上战场。


当时刘备在的时候,这些人都非常的厉害,蜀国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就是因为刘备这个人知人善用,很多人信奉刘备的义气,所以都来投靠刘备,想要跟着刘备一起闯天下。所以他们在刘备的手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刘备也打下了一块地盘,建立了蜀国这一块基地。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可以说是没有人才可以用,这些人不能够满足诸葛亮的需求

但是随着刘备死了之后,蜀国五虎将也逐渐的消亡,尤其是在赵云消失之后,蜀国可以说是根本没有什么人才可用,唯一能够拥有的人才,也只是魏延一个人。魏延可以说是除了蜀国五虎将之中最厉害的一个,他也是最年轻的一个,所以才能够活这么久。


但是其他人都非常的不怎么厉害。魏国总是能够将蜀国压制住,最主要的就是他们蜀国没有什么大将。唯一能够掌控全局的,那也就只有诸葛亮。诸葛亮可是过得非常的辛苦,一个人把握住了所有的东西,不光是要北伐,还要管理好朝政,同时还要教育好刘禅,最后诸葛亮可是被活活的累死。要是拥有很多人才的话,诸葛亮也不会被这样累死的。为什么诸葛亮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就只有他一个顶梁柱,蜀国五虎将都已经死了,他一个人坚持的很苦的。


要是后来的那些小辈们能够有前面蜀国五虎将那么厉害的话,也不会让诸葛亮这么辛苦,这个可能就是蜀国的气数已经尽了,刘备已经死了,所以蜀国应该要走下坡路了。在刘禅的带领下,蜀国怎么可能有一个良好的未来呢?阿斗是不可以辅助的。

你们认为这都是上天注定的吗?欢迎在下面评论。


汪公说历史


五猫吧!还五虎?


华南浪子十城市过客


小五虎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