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武艺一般,为什么在关羽麦城被围时他却能突围成功?

调调su


廖化在荆州失守,关羽被围麦城之时,却能够突围而出,主要还是因为关羽的原因。

廖化的武功高低我们暂且不论,但廖化绝不是一个平庸之人。他能够担任关羽的主薄,说明廖化是深受关羽信任的,而且也是有一定勇武和谋略的。

我们来看一下廖化麦城突围的全过程。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了徐晃计策,军队大乱,不得已率军撤退。此时,吕蒙已经趁机取了荆州,而傅士仁和糜芳也投降了东吴。关羽得知了消息,怒气冲塞,刮骨疗毒的疮口瞬时迸裂,昏绝于地。关羽,因为箭伤的原因,战斗力下降严重。

原本,关羽准备挥师夺回荆州。而夺了荆州的吕蒙,却故意善待关羽出征将士家属,不但不准吴兵骚扰,还按月给与粮米;对于生病的蜀军将士家属,还派医生给与治疗。吕蒙善待蜀军家属的消息传入关羽大军,将士皆欣喜,再无战心,开始纷纷逃散。

关羽伤重,士兵又逃散大半,在蒋钦、周泰、韩当等吴将的围攻之下,不得已只能率剩下的三百余蜀军退守麦城。吴军也尾追而至,四面包围了麦城。

吴军人多势重,而麦城较小,不能长期坚守。关羽听从了赵累的建议,决定向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麦城有了上庸军的支援,关羽就可以坚持到蜀川援军到来。关羽问谁敢突围,到上庸求救。廖化主动请缨,而关平也请令愿意护送廖化突围。

关平的武艺是很高强的,而廖化的武艺也不弱。廖化在关平的护卫下,开门出城,正好遇到了吴将丁奉。关平奋力冲杀,击败了丁奉。廖化趁丁奉败走之际,乘势杀出了重围,奔上庸而去。

廖化突围而出,就是这么容易。这是为什么呢?并不复杂,因为关羽、关平父子,吸引了吴军的主要注意力。

吴军的目标就是关羽父子,对于廖化还真不在意。关平护送廖化杀退了丁奉,城外吴军的注意力,都跑到了关平身上。吴军最主要的目标是关羽,而关羽还在城内,吴军也就松懈了。

至于廖化,在吴军眼中,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喽啰,跑了就跑了呗,谁都没在意。这也是廖化被人称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原因。在民间传说和演义中,廖化的确有点太不起眼了。

除了这一个原因之外,廖化也是穿起故事发展的重要人物。廖化到上庸求援,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廖化不得已,又跑到成都,去找刘备求援。这才最终导致了刘封被杀,孟达反叛的结果,而廖化也回到刘备身边,故事非常圆满。

上面的故事,都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编写的。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历史上的廖化其实在关羽兵败身死之后,投降了东吴。只是呢,廖化还是日夜想着回归蜀川,于是诈死,带着老母亲,昼夜西行,奔蜀川而去。投降诈死,才是廖化最终能够逃脱的真实原因。

廖化在返回蜀川的路上,正好遇到了东征的刘备,被刘备封为了宜都太守。廖化因为此举,做到了对刘备的忠,对关羽的义,以及对母亲的孝。所以,真实的廖化,其品格多被后世所称赞。

廖化的武功战绩,相比诸多名将稍微逊色了点,但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他曾跟随诸葛亮、姜维,数败镇守陇右的郭淮等部,还曾射杀南安郡太守游奕。当时的人都说:“前有王句,后有张廖”。王即名将王平,历史上的王平很厉害的。句即句扶,官至左将军。而张即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廖化为右车骑将军。

当时人的评价才是相对最实际的,廖化能跟王平齐名,已经说明了廖化,绝不是庸碌之辈呀。


奕天读历史


关于廖化,我手头没有第一手资料,从网上能看到的资料,《华阳国志》、《三国志》对他都有记载。但这与《三国演义》的故事,相差很大。

根据我的理解,就简单说一下这个事吧。

廖化,本名淳,世代为沔南豪门世族。一开始就任关羽的主薄。

孙吴袭取了荆州,关羽被杀害,廖化就归附了孙吴。

但是廖化一直思念刘备,就诈死,骗过了所有的人。

廖化趁机带着母亲西行,重新回到了蜀汉。

这里看不到廖化追随关公征战,被困成功突围的蛛丝马迹,也看不到廖化与关羽的恩恩怨怨。

对于如何成为关羽的部属,也没有具体的记载。

在演义里,这个故事就复杂多啦。

关羽千里走单骑,与二位夫人失散。廖化与杜远落草为寇,此时见杜远欲把刘备的夫人强娶为压寨夫人。廖化就杀了杜远,想追随关羽前往。

但关羽认为廖化毕竟是黄巾余党,不愿意带他玩。

之后,关公一行来到卧牛山,遇到落草为寇的黄巾余党周仓,要追随关羽。

关羽就想接纳,于是去问二位嫂嫂。

甘夫人就说:“你不叫廖化跟随,却答应周仓,这是个啥意思啊?我们都是女流之辈,没有见识,你自己看着办吧。”

关羽就告诉了周仓,意思就是我是很愿意收留你啊,可是两个嫂嫂不干啊。

周仓就要求遣散人马,独自一人跟随。

关羽又去请示二位嫂嫂,嫂嫂们就同意啦。

以后,周仓就一直跟随关羽。

这么屁大的一点事,都要请示嫂嫂做主,我就想知道,关羽攻打襄樊是自己的主意吗?关羽攻打樊城被曹仁弓弩手用毒箭射中右臂,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

后来,关公失利败走麦城。于是,命廖化去上庸郡请求刘封、孟达出兵救援。

刘封、孟达不肯出兵,廖化就奔成都去了。

关公等不到援兵,就留下王甫、周仓守护麦城,带领关平等人从北门突围而出。

在临沮被吴兵包围,遇害而死。

廖化到达成都,具言关公失利、败走麦城,刘封、孟达拒不出兵救援之事。

刘备大怒,欲亲自率兵救援,随后得知关公已经被杀。

从整个过程来看,无论廖化突围去求救援,还是关公父子突围西行,都没有遇到多大阻碍。

关公父子遇害,是因为西行途中遇到了埋伏。

从零散的史料判断,廖化最后被东吴俘获,当时很可能是与关公守在一起或者是留守荆州。

这个桥段与史料记载相差很大,既然说的是演义,就不必过于较真啦。

演义看的是热闹,但实在经不起推敲,读来也就没啥味道。

起码这个桥段是这样。



豹眼看历史


因为廖化是吴军故意放走的。

廖化成功突围的情节,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吕蒙偷袭荆州后,在襄樊前线的关羽得知消息后,已无军心,所以败给于徐晃,关羽率领数万残兵败将南下救援荆州。



关羽手下的士卒全是荆州人,可是由于荆州三郡被吕蒙夺去,关羽手下士卒的家属 全部被吕蒙控制,而且吕蒙善待这些士卒的家属,这此人都无心恋战,很多直接逃走投靠吕蒙去了。

关羽带后南下救援荆州时,在半路上就遇到东吴军队的蒋钦拦住去路,只三个回合,关羽就打败了蒋钦,蒋钦逃走,关羽就带兵追了二十多里,结果被带走东吴的包围圈,韩当、周泰各自引军攻打关羽,而蒋钦也回头攻打关羽。



这还没完,东吴将领丁奉和徐盛又来了,并且带来了荆州本地投降的士卒,东吴军队利用当年韩信四面楚歌的作法,用荆州本地士卒劝降关羽手下的军队,这一下不得了,关羽手下的荆州兵大多逃离向东吴投降,关羽手中只剩下300余人了,眼看关羽就要命丧此处。

这时,关平和廖化各自带着一路军队杀入重围,救了关羽,蜀汉军队救出关羽后,一直退到麦城,不久东吴军队追上来把麦城也给围了,蜀军众将都在商议如何应对,众人一致赞成派人往刘封和孟达镇守的上庸三郡求援。



廖化主动请缨前往上庸去请求援军,于是关平带兵护送廖化出城,东吴将领丁奉看到蜀军出城,因此上前拦截,关平和廖化奋力拼杀,廖化终于趁乱冲出东吴军队重围,赶往上庸。

廖化的求援,明显就是东吴军队的放水,故意放走了廖化。



因为吕蒙早就已经判断出关羽出逃的路径,吕蒙拿下荆州三郡后,就与孙权商议,说关羽如果要逃走,肯定不会走大路,在麦城的北边有一条小路,关羽如果逃走,一定会走这里,下令朱然带领五千精兵,埋伏在麦城北边二十里。

并且要求朱然不可与关羽硬拼,只要关羽来了,不要硬拼,骚扰就行,关羽肯定无心恋战,再下令让潘璋带领五百精兵埋伏在临沮山间小路,就能擒获关羽,同时让东吴军队在攻打麦城时,故意在北边留一个口子,不要围死,让关羽从此处逃走。



如果不仅猜到关羽的逃跑路线,而且还猜中关羽一定会向上庸救援或者会直接逃往上庸,因为关羽退回成都的路已经被东吴切断了,除了上庸三郡,关羽已经无处可去了,往北边更不可能,那是曹魏的势力范围,而麦城的南边及东边、西边都是东吴的势力范围,吕蒙故意往上庸之地开了一个口了,让关羽这么逃,是因为早就安排好了伏兵。

就算廖化能请来援军,也没有用了,别说无法突破东吴军队的防线,就算能突破,估计关羽都已经不在了,因为关羽已经落入吕蒙的重重圈套中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廖化突围没多久后,关羽就等不及了,带着最后的人开始突围,结果一步一步落入吕蒙早就安排好的伏击圈中,被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所俘虏,押送到荆州交给孙权,被孙权杀害。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三国演义对国人的影响实在太大,而其中几场经典的突围战,例如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赵云的七进七出,都是建立在绝对的武力压制基础上。以至于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只有武功高强的人,才能完成绝境突围的任务。

不过我们也都知道,三国演义和三国的正史是需要区分来看的。那么,三国的正史中,廖化的武艺究竟如何呢?他又是靠怎样的手段突围的呢?

廖化的武艺究竟如何?

先说我的观点:廖化的武艺,大概很一般。

依据三国志的记载,廖化是襄阳人,沔南世祖。通俗点说,祖上阔气,是个二代。而他最初的官职,是关羽的主薄。

主薄这个官,据史料记载,是个处理文书钱粮的行政文职岗位。三国中这个官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大概就是杨修同志了。

托杨修同志的福,“鸡肋”这个流行语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那篇入选过小学课本的《杨修之死》里,聪明的杨主薄因为废话太多,扰乱军心,而被曹丞相砍了脑袋。那时给我的印象,主薄是一个不应该参与军事行动的文官职务。


但是,难道就因为这个官职便判断廖化武艺不高吗?

非也!因为,当我翻看史书上的记载,惊讶的发现,还有一位更加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的出身,也是主簿,这个人叫做吕布——他在丁原手下干活时,官职正是主薄。


(廖化、杨修和吕布,他们都当过主薄)

所以,以主薄的官位来判断廖化的武艺,我认为是不够客观的。

再看廖化在蜀汉后期,也就是他成功突围回到刘备阵营后的表现。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在北伐中击败了郭淮手下的王赟、游奕。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在姜维率主力出去的时候,抵抗住了郭淮的进攻。

仅此而已。

其他的有关廖化军事方面的记录,大多是驻守、对峙、牵制之类的工作。

除此以外,没有更多武功方面的记录。

综上,我们可以大概总结出廖化在蜀汉军中的画像:他是一个将领,但并不会拿着大刀上阵砍人;他没有重大的军功,却可以合格地完成主帅交给的任务。

这种指挥型的将领,武勇大概只是很一般的水平。

他是如何突围的?

关于这一段,三国志里写的很简练,甚至不需要翻译:

(廖化)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

关羽战败,公元219年冬。

秭归遇到东征吴国的刘备,已是公元222年的春天。

在吴国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无法想象廖化是以怎样的忍耐力瞒天过海,身在吴营心在汉。

从这短短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廖化突围的几个特点。

第一,吴国对廖化早有戒备。

初看这段史料时,我总觉得廖化是钻了个空子,趁着吴国对他看管不严跑了出来。毕竟他并不是战败后成为了罪犯被关起来,他在吴国时,还是需要做事的。

但是,我忽略了一点。如果看管不严,他是不需要诈死这样的狠招数的。

古代的监控通讯设施,比我们现在要差很多。即使现代,我们也很少听说哪个逃犯是以诈死的方式逃脱追捕的。

毕竟,这种方法,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

如果吴国对廖化没有太多防范的话,他是不至于被逼迫到使用这样的招数的。

第二,廖化很孝顺。

他是带着老母亲一起出逃的。

古代兵荒马乱之际,对于家眷的处理,有时候是比较随意的,比如他的老板刘备同志,老婆孩子都丢下过。

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廖化的投降,大概也和想要保全自己的家人有关系。

在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廖化的孝顺,也为他带来了好处。诈死时被人相信,投降两年后还能被刘备委以重任,都和廖化的孝有分不开的关系。

因为孝顺的人,从古至今,都是值得信赖的。

总结一下,廖化是在重压之下,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忍耐,完成了一次忠孝两全的突围。


最后,还想补充几句。

廖化的武艺或者智谋水平,放在三国那样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都显得略微普通了一些,普通到在三国志里的相关描述只有二三百个字。

但是,廖化身上有一点特质,我认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以叫做“有目标的忍耐”。

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再次准备出兵伐魏时,廖化这样说道:

「'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廖化的意思是,姜维你自己说过呀,用兵没有限度,必定自取灭亡。现在咱们智谋不如敌人,兵力也弱于对手,却继续用兵征讨,怎么能够长久?诗经里说“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说的就是咱们现在这个尴尬的时候。

姜维当然知道蜀汉力量的薄弱,可是兴复汉室的使命推动着他不得不继续征讨。

腹背受敌的困境,道义逼迫下的不得已,我不知道蜀汉末期的廖化看到姜维的处境时,是否会想到自己当初在东吴时的委曲求全。

如果姜维接受老将廖化的劝解,为了最终目标的实现,在军事策略上更多一些隐忍,让蜀国再多一些稳定发育的时间,历史是否会有一些改变呢?


兮兮说事儿


不要看不起廖化,他的武艺也算不错了。

关羽兵败麦城以后,命廖化突围去上庸求援,关平自告奋勇前去护送。此时麦城已经被吴军四面包围,两人冲出去以后遇到丁奉拦截,关平击败丁奉,廖化趁机冲出重围。

丁奉也是东吴的一员勇将,特别是老年以后异常活跃,斩杀了韩综、桓嘉两员魏将。不过他的对手关平更强,曾经和庞德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丁奉输的不冤。但是关平仅仅是杀退了丁奉,廖化能杀出重围,还是靠自己的真本事。

廖化出场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刚离开许昌的时候。曹操得知关羽走了,亲自追上来送行。关羽让从人护送车仗先走,自己留下来和曹操告别。不过等他说完话,再去找车仗时,车队已经被廖化的同伴杜远劫走。

关羽一出许昌,守城的士兵就去报告了曹操,曹操又命张辽先去喊住关羽,显然曹操和关羽会面的地方距离不远。而关羽跟曹操辞行以后,追了三十多里地遇到廖化,那么廖化的寨子应该距离许昌也就是三四十里地的样子。

能带着几百号人在距离许昌这么近的地方落草为寇,廖化的本领应该不低,否则肯定早就被曹操的人马所剿灭。但是实际上廖化在许昌附近活跃了十多年,直到刘备入川前才投奔刘备,可见他有多难缠。

廖化在蜀汉后期也非常活跃,在诸葛亮和姜维历次北伐时表现出色,屡建战功。在曹真伐蜀之战时,廖化一刀砍死曹真副将秦良。而在姜维北伐时,廖化多次作为先锋出战,还一合斩杀了邓艾的先锋郑伦。

此时的廖化至少已经七十多岁,却依然能一刀杀敌,可见他年轻时有武艺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在麦城,关平帮他杀退丁奉以后,廖化杀杀东吴小兵,冲出重围没什么奇怪的。


不沉的经远


三国演义欺骗了你:关云长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

本文作者为珀尔修斯之弓,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被后世尊为武圣人,节义无双,人称关公而不名。在小说家笔下,更是忠勇无敌,温酒斩华雄,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最终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父子归天。《三国演义》到底是小说,历史上的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大意吗?

答案是否定的。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江南四郡,又从东吴那里借来了南郡,实力从赤壁之战前的不到两万残兵败将发展到了六万多精兵强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统领驻守各郡,可谓兵强马壮。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领数万军队入西川,和刘璋翻脸后又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川,留关羽守荆州。此时关羽手下再无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兵力也只剩下约两万人,驻守在南北一千华里,东西五百华里的荆州地区。所以除了直面曹魏的南郡由关云长亲自驻守之外,其余各郡并没有很强的守御力量。

事实历史上是孙权在得知刘备取得益州后,就要求归还荆州。被刘备耍赖拒绝后,孙权直接派官员去接收荆州南部的三郡,结果被关羽全部赶走。

孙权大怒之下,直接派吕蒙攻取三郡。刘备知道消息后,率领五万大军出西川下公安,派关羽率领三万军队在长沙西北的益阳和鲁肃吕蒙率领的吴军对峙,企图夺回南部三郡。

后因曹操出兵汉中,刘备不得不和东吴划湘江为界,把长沙桂阳划归东吴。关羽已经失去了一半荆州!这可是一点大意都没有,纯属实力差距使然。

刘备回西川后,关羽的辖地少了一半,只有湘江以西三郡。此时刘备孙权重新结盟,双方依旧各自提防对方。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关羽率军前往襄阳攻打曹仁,适逢大雨,汉江倒灌,水淹七军,关羽擒于禁,杀庞德,包围樊城,威震华夏。大家注意关羽刮骨疗毒,是出兵攻打襄樊之前的事,中箭时间更早。

刮骨的原因是箭伤痊愈后,遇到阴雨天骨头会疼。当时的医生既没有X光机,也没看到过当年的箭是什么样的,就这样断言箭簇有毒。

于是就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施行手术,割开了皮肉看骨头。关羽并不是如小说上和马良下棋,而只是吃烤肉饮酒,谈笑自若。

吕蒙偷袭荆州,小说里提到了吕蒙装病,诱使关羽把驻守在南郡和公安防备东吴的预备队调往襄阳前线。这是符合历史的。后面只强调了东吴士兵穿平民衣服,冒充商贾偷袭关羽设置的烽火台岗哨。和关羽有隙的公安傅士仁和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吕蒙,断了关羽的后路。

有朋友就会问,为什么西川刘备不派人东下救助关羽呢?那是因为小说里没有提到,陆逊在吕蒙进占公安南郡的同时,已经率军占据了南郡西边的宜都郡的秭归夷道,驻扎在夷陵,封堵住了三峡出口防备蜀军东下。

关羽北有曹军,南有吕蒙,东有孙权,西有陆逊,手下兵卒又纷纷逃散。万般无奈之下,关羽只得退走当阳东南的麦城。东吴攻略荆州,是以“举国”之力进行的多路合围作战,配合北面曹军实现对在外作战的关羽的全面碾压,而不是仅仅靠白衣渡江。

小说最后提到,关羽派廖化去上庸郡向刘封孟达求援。上庸在今湖北省竹山县,和关羽所在的当阳麦城之间隔着可怕的神农架原始森林。

从麦城去上庸求救有两条路,一条是水路沿着汉水上溯到上庸。姑且不说逆水行舟的困难,这条水路首先要经过曹军重兵驻守的襄樊,压根就走不通。另一条路是从神农架东麓走五百华里山路,经过房陵县到上庸。

小弟实在不知道,廖化怎么在几天之内赶完这五百华里山路的?

即便廖化一个跟头云飞刀了上庸,但刘封孟达也无可奈何。

他们率军无论从水路还是山路,都不可能解救前往被曹魏东吴四面围困的当阳麦城。

其实,廖化根本没有逃出去。

历史中这么记载:关羽镇守荆州时,廖化是关羽的主簿。关羽兵败,廖化被俘,诈降东吴。后来廖化找到机会,带着自己的老母亲,昼夜西行,最终回到刘备身边,堪称传奇。

关羽失荆州,真的不是大意所致,而是实实在在的实力悬殊。割让湘江以东荆州后,刘备又要对汉中用兵,可能不再重视荆州。

如果能够在关羽出征襄阳时,派出一员如张飞赵云这样级别的将领,率领一万军队来驻守南郡统筹防备东吴,结局可能有很大不同。

即使东吴三路进击,他们也许能保住南郡根本。关羽也不至于陷入四面包围的绝境,最终败死。


萨沙


蜀汉叱咤战场的武将不在少数,除五虎上将外,还有魏延、姜维等人。廖化同属声名在外的武将,却要稍逊一筹,否则也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但是,战斗力不甚强悍的廖化,在关羽败走麦城时,却能突出吴军的重围,这是为何呢?

东吴围困麦城,所针对的是关羽,廖化突围影响并不大。关羽镇守之地,距汉献帝所在的许地极近,对曹魏构成威胁。而东吴与关羽更是一向不和。首先,孙权曾经想以联姻的方式来拉拢关羽。但是关羽不仅严厉拒绝,甚至还辱骂使者。另外,东吴对于关羽镇守的荆州极为垂涎,打败关羽,不仅会让蜀汉失去一员虎将,还会得到荆州。因而,蜀吴联合击杀的主要目标便是关羽。至于廖化,他只是关羽属下,论武力值和政治地位都远不及关羽。若是因为阻碍廖化突围而耽误对关羽的进攻,反而是得不偿失。

廖化突围有关平作为助力,关平的武力值不容小觑。关羽退守麦城之后,部下赵累建议派人前往上庸向刘封求助。廖化毛遂自荐,愿意前往。但是突围并非易事,所以关平主动请缨在旁辅佐。只是突围成功之后,关平便返回城内,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突围的仅是廖化一人。虎父无犬子,关平武艺高强,可在蜀汉武将中跻身前十。关平年少时便随关羽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实战能力极强。曹魏名将庞德勇冠三军,但与关平对战时,仍未占得便宜,双方难分胜负。关平武力可见一斑。廖化一人尚且战斗力不俗,再加关平辅佐,突围便相对简单。

廖化所对战的乃是丁奉,他虽然勇气可嘉,却武艺欠佳。丁奉是东吴小将,虽然颇有名气,但也只是勇名。他曾先后任职在甘宁、陆逊等人手下,在作战时极为英勇,偶尔也斩将夺旗。但是他武艺并不高强,对战时杀人不少,自己也经常负伤。其实在孙权当政期间,丁奉并未被重用,直到孙亮继承大统,丁奉才凭借资历被升迁为冠军将军。由此可见,丁奉实力并不是很强,与廖化对战都未必能赢,更何况还有关平辅佐廖化。丁奉一败,跟随他的兵卒四散,廖化也就得以突围成功。

吴兵刚刚围困麦城,准备不足,给廖化可乘之机。关羽率人退守麦城后,便派士兵把守四处,并与将士商议退敌之策。而吴军紧追不舍,在关羽议事时,便收到吴军已经围困麦城的讯息。关羽当机立断,派廖化突围去请救兵。东吴刚刚赶到,又料想关羽会暂时先守住麦城,所以没有防备突围。而麦城附近又多山,路径杂乱,只要廖化摆脱吴兵纠缠,完全可以让吴军追赶不及而突围成功。因而,廖化突围也有天时地利的原因在内。

廖化虽然能够突围成功,却并没能带来援军救出关羽。东吴军队来势汹汹,援军又距麦城较远,关羽之败实在是难以避免。







南飞雁1988


关羽在麦城兵败被围时,为啥武艺平平的廖化能杀出重围?



关于关羽最后时刻,三国志.关张赵马黄传--关羽篇中,没有“麦城”这个词,罗先生《三国演义》中,记述了关羽进出麦城,这可能来自三国志.吴主传 : 【 二十四年……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 】



这里说,建安二十四年(219),东吴袭取荆州时,除各位熟知的吕蒙白衣渡江,还有陆逊领一军,攻宜都、获取秭归、枝江、夷道诸城后,回军屯扎在夷陵。这个位置,从地图看,已经抵近益州边境。这时候关羽从回击荆州的进攻态,返回当阳,因为再往北,刚刚被徐晃打败,只能靠大本营一步,西保麦城。



这时候,孙权使人引诱,关羽作出假投降姿态,虚立旗幡为象人于城头,然后,关羽率残部悄悄撤出城,这些残兵一出城,全散了伙,只有十余骑跟随。孙权先派朱然、潘璋截断了西去路径。当年十二月,潘璋部下马忠,在章乡这个地方,擒获关羽、儿子关平、以及赵累等,于是,平定了荆州。这个象人有几种释义:木偶人;泥人;汉代宫廷一种专职艺人;描画人象,都叫象人。从关羽在麦城的处境看,麦城城头上的象人,是木偶、或泥人或描画的人象,可能性最大。



从提问涉及情节看,可能是按三国演义故事说的,看三国演义中关羽最后时刻 : 关羽率军欲夺回荆州,进军途中,士兵们多有逃回荆州的,行不多远,蒋钦、韩当、周泰,再加徐盛、丁奉共五员大将,把关羽团团围住,遥望四面山头,全是荆州士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爹,喊声不停,军心尽变,关羽止喝不住,都应声而去。面对这种情况,关平建议说,情势危急,必须要有城池依托,此地距离麦城不远,可迅速前往,关羽此时已无主意,只好带剩余三百多人,撤至麦城。刚刚安顿好城防,吴军兵马赶到,四面围定。



关羽召集关平、赵累等商议时,赵累建议说,麦城距上庸不远,那里有刘封孟达驻守,可派人寻求援兵,于是,关羽问“谁敢突围求救”?廖化应声答道:“某愿往”!一旁关平说:“吾送汝出重围”,关羽写了一封书信,关平、廖化饱餐上马,开门出城,正碰上吴将丁奉截住,关平奋力冲杀,丁奋败走,廖化乘势冲出包围,往上庸而去。



廖化的武艺,在三国前期,确实被那些一流猛将,映衬得没啥光彩,但后期姜维北伐时,也是一员得力将领。之所以能杀出重围,主要是因为,吴军是跟踪而来,包围也很仓促,加上有关平掩护,丁奉的武艺,至少在三流以下,挡不住关平的冲击,廖化抓住机会,冲出去是可能的。最主要的是,吴军的目标是关羽,廖化、关平都是小人物,不是必须抓住或消灭对象。如果贸然去追廖化,放跑了关羽,岂不得不偿失?(110)


流誉后


廖化的武艺不行的错觉是拜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所赐,有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一说。其实这一俗话已被错误解读,意思是蜀国在经历荆襄之役、夷陵之役后,关、张、马、黄相继病亡或阵亡、被暗杀,廖化等后起之秀名气太小,是在哀叹蜀国人才凋零。但其实廖化作为大将,并不弱。

下面我介绍一下廖化的传奇一生。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他曾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当时的廖化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人,不像后代大唐安史之乱时的永王李麟手下名士李白,当过唐玄宗的翰林学士,诗名镇天下,为了给永王搞传销,还用如椽大笔,连写几首捧永王臭脚的诗。最后永王叛乱被镇压,手下纷纷做鸟兽散,只有李白因名气太大,难逃大唐法网。关老爷先是水淹七军,活捉魏帅于禁、宰杀先锋庞德,风光无限。可惜好景不长,魏又派出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徐晃冲破关羽鹿砦,踏营而来;后方,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劝降糜芳、士仁,关羽败走麦城,最终父子被东吴先执后杀。廖化在关羽败亡时,他也成了吴国的战利品。廖化心向刘备,想从东吴快乐大逃亡,咋办呢?好办,装死。他一装死,旁边的人都以为他的确死了,所以不再关顾他了,廖化趁机带着老母昼夜西归。在刘备东征吴国时,与刘备在屈原故里秭归君臣相遇。刘备非常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任丞相参军,后又任广武都督,渐升至右车骑将军,假以符节,兼并州刺史,封爵中乡侯。以果敢刚烈著称。官位和张翼相等,在宗预之上。廖化当时还是文官,不是靠万人敌杀出东吴营寨,而是偷跑出来的。

景耀五年,姜维兵出汉城、侯和,被名将邓艾杀败,退守沓中。姜维本属托身他国的流寓之人,连年征战,未建奇功,宦官黄皓在朝内玩弄权术,右大将军阎宇与黄皓勾结,黄皓想取阎宇而代姜维。姜维也疑惧黄皓,不再返回成都。六年,姜维上表说:钟会在关中练兵准备南来,应未雨绸缪,派张翼、廖化督诸军分守卫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但黄皓宁信巫师,不信姜维,他劝阿斗不要理姜维奏章,朝中全然不知,等钟会要杀奔骆谷、邓艾将进沓中,朝廷才派右车骑廖化赶赴沓中助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凭阳安关口作各营防线的援兵。诸军刚到阳平,魏将诸葛绪杀向建威,各军驻扎原地待命。过了一个多月,姜维被邓艾杀败,也撤至阴平驻扎。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另派大将进攻关口,蒋舒开门揖道,傅俭战死,钟会听说阳安关口已破,率大军长驱而入。张翼、董厥才到汉寿,姜维、廖化舍弃阴平后撤,后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以御钟会。钟会写信想交好姜维劝降,姜维拒不回信,部署全面防御。钟会见久攻不下,又粮草供应不上,准备撤兵。副帅邓艾奇袭阴平得手,从景谷道直插蜀境,又在绵竹击败武侯之子诸葛瞻。刘禅向邓艾投降,邓艾进驻成都。姜维等人当初听说诸葛瞻兵败后,刘禅要死守成都,又有说刘禅要东入吴国,还有说刘禅要南奔建宁,于是率兵由广汉、郪道后撤,以探虚实。不久接到刘禅命令,让他们到涪县钟会处投降。姜维见将士们内心郁愤,拔刀砍石。钟会礼遇姜维,图谋不轨。钟会构陷邓艾,邓艾被用囚车护往魏国,钟会带姜维到成都,自称益州牧,反叛魏国。钟会打算给姜维五万人马为先锋。魏国将士杀死钟会、姜维,姜维妻儿被杀。

咸熙元年春,廖化和宗预被迁往洛阳,途中病死。


苍茫大地顾炜斌


公元219年,关羽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此时,曹操和孙权结盟,联合夹击关羽。关羽和徐晃作战失利,后路荆州被吕蒙奇袭,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退守麦城,等待援军。然而,他没有等到援军,只能率领关平等人从麦城突围,不幸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获。可是一直跟随关羽的廖化为何能够突围成功,安全到达成都呢?

演义中,廖化是在麦城被彻底封死时突围的,而正史上,廖化却是在关羽死后,暂时归顺东吴,后来,廖化“身在吴营心在汉”,才诈死逃脱的。下面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分别分析如下。

《三国演义》中廖化突围

演义中第七十六回中,东吴军队竖起写着“荆州土人”四字的白旗后,关羽军队军心大变,荆州籍士兵纷纷向这面白旗靠拢。顷刻间,关羽的军队土崩瓦解,他只剩下三百余人,在关平、廖化的保护下,来到麦城可是麦城乃是弹丸之地,无兵无粮,不能长久之计。因此,关羽想要派出一员得力干将,前去上庸,向刘封、孟达搬救兵。关羽问道:

“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

廖化把书信藏在身上,得到关平的护送,才突出重围。他到达上庸后,见到主将刘封、孟达,向二人说明,军情紧急,关羽危在旦夕,希望两位将军快速发兵,救关羽于危难之间。然而,刘封和孟达商谈许久,认为此时不能出兵救援关羽,现实原因是荆襄九郡已经都属于东吴,关羽只有麦城弹丸之地,又有曹操亲率四五十万大军“屯于摩陂”,凭借上庸山城的力量,打不过这两方;深层次原因为关羽看不上刘封,认为刘封是一个“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

两人矛盾很深。于是刘封和孟达告知廖化,“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廖化大哭求刘封和孟达,没有结果,于是他大骂着出城,思来想去,只能去成都,向汉中王刘备求援。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化大恸告求,刘封、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寻思须告汉中王求救,遂上马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

《三国志》中廖化突围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人,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他是关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廖化跟随关羽伐魏,也是和演义中一样,由于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关羽兵败,于临沮被擒,不久被杀。廖化没有陪着关羽杀身成仁,而是效仿关羽当年短暂归顺曹操一样,暂时“归顺”了东吴。

如果他是和糜芳、傅士仁一样没心没肺,死心塌地呆在东吴,那也就另一个贪生怕死之辈。可是他思念汉中王刘备,在东吴怎么也习惯不了,日夜思念死去的关羽,于是想到了诈死,使出“金蝉脱壳”之计,骗过东吴众人。廖化趁机带着老母亲,“昼夜西行”,经过了漫漫长途,奔赴蜀汉。他终于在公元222年,在秭归与率领大军伐吴的刘备相遇。

刘备见到关羽部将廖化后,非常高兴,感觉廖化是一个不忘本的忠义之人,于是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刘备以廖化为别督,和东吴大军进行了大战。不幸的是,刘备大军被陆逊火烧,遭到惨败,廖化也随着败军,退回益州。《三国志·邓宗张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如下:
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这就是关羽死后,廖化从东吴突围的过程,他心向蜀汉,矢志不移,仿效当年关羽千里走单骑,终于见到刘备,突围圆满胜利。

总结:演义中,廖化是自告奋勇,率先突围,向上庸刘封、孟达求援的。那时候,东吴军队还没有彻底封死麦城的各个路口,再加上关平的护送,他才顺利突围,来到上庸,求援无果,这才回到益州,向刘备报告。

而正史上,廖化在关羽被杀后,就暂时留在了东吴,后来他“身在吴营心在汉”,思念汉中王刘备,才诈死,偷天换日,带着老母亲,逃出东吴的。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欧“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身边,被世人所敬重。而廖化同样也是“身在吴营心在汉”,同样也是行走经年,才重归刘备,也不应该被鄙视。他也是和关羽一样的忠义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