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幸得了低位直腸癌,醫生說必須挖肛門,你是接受醫生的建議還是死活要保肛?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一提到直腸癌手術,不少患者最擔心的,除了術後復發概率之外,恐怕就輪到能否保留肛門的問題了。如果直腸癌手術需要切除肛門,就意味著患者餘生都要與糞袋作伴了。

沒有人願意掛著糞袋度過餘生,但為了保住性命,有時也不得不為。對於直腸癌患者來說,這是困難的抉擇,如果真的碰到不能保肛的情況,該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接受呢?

直腸癌手術切除肛門,對於患者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肛門切除之後,需要在患者肚子上開一個口,將剩下的腸子從開口位置拖出,繫上一個造口袋用以收集糞便,也就是所謂的掛糞袋。

這的確是一種殘酷的改變,不少直腸癌患者因此出現抑鬱症狀。因為外觀上近乎毀容的變化,這些患者不僅無法出入公共遊泳池、浴池等空間,有的還會遭受伴侶的嫌棄,尤其容易影響性功能。

切除肛門,對於任何直腸癌患者來說都是殘酷的抉擇,而對於醫生來說,無論如何,患者的性命都要擺在第一位。

在外科醫生的考慮中,直腸癌手術保肛或不保肛,首要考慮的就是哪種方式才能更好地延續患者性命,哪種才能讓直腸癌不復發,先讓直腸癌患者存活,其次再考慮保留器官功能。

基於這個大原則,在設計直腸癌手術時是否選擇保肛,外科醫生主要看兩個因素:一是直腸癌的分期,二是腫瘤到肛門邊緣的距離。

一般來講,如果是早期或中期的直腸癌患者,且腫瘤距離肛門邊緣7cm以上,是可以保留肛門的,現在有了更先進的內鏡手術後,距離肛門5、6cm的腫瘤也可以採取保肛的手術。

衡量能否保留肛門,兩個因素都缺一不可。有的直腸癌腫瘤長在距離患者肛門口5、6cm的位置,但已經長得很深,到了晚期階段,這種情況下即便保留了肛門,一旦直腸癌復發也會很快堵住腸道,以致患者還得再經受第二次手術。

至於腫瘤大小,對於保肛或不保肛的影響倒是不大,一般腫瘤大小隻會影響直腸癌手術的難度。

當然,現在考慮的因素都是基於目前的醫療技術。比如前面提到的內鏡手術就是一種進步,將保肛的距離下限從7cm縮減到5、6cm。

現在還有一種新的療方式,叫新輔助治療,是在直腸癌手術前先進行化療或放療,使腫瘤先縮小(有的甚至會完全消失),再進行手術。如果經過化療、放療後,直腸腫瘤縮小了,即便腫瘤長在距離肛門邊緣5cm之內,也有可能免去切除肛門的痛苦。

不過,這種新的直腸癌療法目前只對大約60%的患者是有效的。還有大約30~40%的直腸癌患者,經過新輔助治療之後,腫瘤並沒有明顯縮小或降期(即從晚期降到中期,甚至早期),那患者最終還是要接受切除肛門的直腸癌手術。

而這種療法的風險就在於目前還沒有任何檢測手段可以測出新輔助療法對於哪些人是有效的,對於哪些人又是無效的。如果碰巧經過化療、放療之後,直腸癌腫瘤沒有縮小,還可能延誤治療直腸癌的時機。

當然,相信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最終一定能讓更多直腸癌患者避免切除肛門的痛苦,但在現有的醫學技術下,保全肛門與保住性命,還需要患者自己做出理性的選擇。

要放棄保留肛門確實是令人沮喪的事情,但希望直腸癌患者們能夠更樂觀地看待,畢竟放棄肛門換來的是更長久的日子,還有什麼能比生命更為寶貴呢?

關注頭條號【腫瘤的真相與誤區】,看最新最全的腫瘤知識~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只要護理得當,造口的患者同樣可以活的很精彩。造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造瘻,做完造口後,將腸管縫合固定在腹壁上面,大便從腹壁出來,需要終身佩戴造口袋,大便流到造口袋裡面。

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Blake Beckford,他是一名出色的健身教練。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將整個大腸都切除了,同樣,需要終身佩帶造口袋,但是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用半年的時間健身,最後變成了一名健身教練。


其實,腸造口對日常生活沒有什麼影響,只需要定期排空造口袋裡面的大便就可以,每2至3天更換一個造口袋,不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也不影響運動,有專門防水的造口袋,帶上以後甚至都可以去游泳。


普外科曾醫生


現在有造瘻術,有什麼好擔心的。為保一個肛門把命丟了,不值得。當然,去不去肛門,還要看這個低位直腸癌有沒有擴散,如已擴散,就沒有必要挖肛門了,其一,擴散應釆用保守治療,不能發現一塊癌就挖掉一塊,這樣對人體的免疫會造成大的傷害,弊大於利;其二,肛門處有活躍的平滑肌,煩是越活躍的地方反而不容易生癌症。


富泉志


非常尷尬的問題。相信醫生就接受挖肛,從此過無肛生活;認為還有一線希望,可以不接受醫生建議,但是在醫院也不會有更好的出路,否則題主也不會那麼糾結。

兩個問題:一,挖了就一定活嗎;二,不挖能存活多久?

先弄清楚挖了能生存幾年?然後弄清楚,不挖能否活半年,如果能,那麼這段時間足夠找到別的(非醫院)出路,到時再做打算,或許是上策。


橋牌宣傳競賽部部長


這個確實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們在臨床上看到放棄改道手術的患者比例一點也不少,從文化水平不高、觀念陳舊固執的老人,到有醫學背景、素質高的知識分子,都有放棄改道手術的。每個患者,每個家庭總有他們自己的顧慮讓他們選擇了自己認為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存在即合理。

我們也不能說放棄改道手術就是患者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就是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作為醫療的發展,我們應該尊重患者的選擇,即使少部分人放棄了改道手術這一個治療方式,醫生也不能放棄為患者創造生存的機會。

如果實在是不願意接受改道手術,剩下的治療方式可以選擇冷凍消融治療、放療、化療。

冷凍消融治療相對於放化療來說,比較直接和明確,效果明顯。因為在手術過程中,腫瘤消融的程度有多少,消融厚度有多厚都可以明確知道。而放化療的話需要治療一定週期以後複查,才能知道治療的效果是怎樣。

任何一種治療,肯定是有利弊兩面的,不管是改道造瘻,還是冷凍保肛,都會有優缺點。所以多做信息收集,從自己家庭出發,選擇自己最有利的,積極往前看,積極面對就好。


湖南中研院肛腸科


必須挖肛,是因為要儘可能把癌變的組織切乾淨。如果勉強保肛,就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意義了。遲早會腸梗阻,到那時候,病人的身體狀況會越來越差,耐受不了手術,最後只能痛苦的離開。要保肛,其實都是源於對人工肛的不瞭解,對於人工肛這個問題,中國人普遍是難以接受的,其實,在國外,做了人工肛的病人很多都活的很好,關鍵是心態,人工肛的護理沒有想象中的困難和難堪。現在的肛袋設計都很好,更換一氣呵成,很方便。穿上衣服跟正常人一樣,絕不影響正常社交


BJJ蕉


唉,一個過於殘酷的問題。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安樂死。這世間萬事萬物都是過眼雲煙,生命本身亦是如此,看開一點,早晚都是會離開的,又何必拖著殘缺不全的身體在這人世間苦苦掙扎呢?這世界少了任何一人,都依然會很精彩。當絕症病魔來臨,微笑著告別人生也是一種淡然的人生態度。


夢棋998


哎。。這問題。。。恰好我有潰瘍性結腸炎,還有點抑鬱症,如果我要是碰到這種情況,可能會一死了之吧,據說潰瘍性結腸炎患癌的幾率比正常人大百分之三十?具體數字忘了。為了保證晚年還可以愉快的用衛生紙擦屁股現在天天用美沙拉嗪、每年做腸鏡。祝自己好運吧,生活就像嗑瓜子,永遠不知道下一嗑瓜子裡面會不會嗑出個臭蟲來。


我就磕磕瓜子不說話


唉,這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瞭解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病讓我更明白了一個道理,健康是這麼的幸福,這麼的來之不易😭️😭️😭️😭️我以後要多愛自己一點,內心也很同情當事人……

當醫生說了必須挖肛,我想這一定是醫生團隊經過各種會議,研究權衡利弊做出的最佳方案。這時候要想活命生存下來,一定聽醫生的因為再沒別的辦法了呀……

先活下來最重要,世界發展這麼快科技這麼發達。只要好好活下來總會有一天會彌補挖槓的不足,不便……

但要是人沒了,那就一切都沒了,未來也沒了,希望也沒了……

這種情況還是看個人,有的年齡大了或者別的原因可能覺得再等也沒希望了,或者覺得自己此生足矣,不想以後活的沒有尊嚴……

也應該尊重對方……

以後歡迎醫生多多普及醫學知識,各位看官也多愛自己一點,定期體檢等……

我們爭取把疾病扼殺在搖籃裡💪️💪️💪️💪️


閆娜yanna


我寧可有尊嚴的死去,也不要無質量的苟延殘喘般的生活!!!人都要死的只是時間的早晚,看淡點,別給家庭和子女增添負擔,該走的時候就走吧,別浪費財力和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