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說不快樂的原因是要忍受不想忍受的現狀卻又暫時無法改變,你是嗎?你會怎麼辦?

溢彩晨雲


自已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快樂與否決定於心態,社會現壯普通人無力改變,也改變不了,面對現實做一個聰明的糊塗人,應該還是可以的,堅持信念,堅定做人的底線,做好自己,就是對社會正義的貢獻與維護。


展翅高飛東方紅


確實是這樣。我說說自己的經歷:我在一家單位工作到10年的時候,我一直工資比一個同事低,而他無論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都不如我,雖然他不和我在同一個部門,為此我心裡很有情緒,快樂不起來。

後來我找領導笑說了自己心裡的一些煩惱,我對領導說希望他考慮一下我的工資,領導也笑著說可以考慮。之後小幅漲了點,與我的期望值相差甚遠,但我還是和以前一樣早出晚歸、兢兢業業地工作,又過了一年,給我加工資了,從那至今又過去了15年,我的工資和待遇和那個同事都一樣了。

因此,我覺得,一個人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是採取極端的行為,而是用委婉的善意的方式先和領導溝通,只要自己是個認真做事、忘我工作的人,領導肯定會發現你是他需要的員工,你的付出肯定會被領導肯定,你的煩惱會隨風而去,快樂會伴隨著你左右!

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也是我的親身經歷,希望對遇到這樣問題的朋友有幫助。


歲月留影


是的,兩年沒在家過過春節了,今年單位加班有一萬塊錢我都沒加,很早就回家了,來到家媳婦也不熱情,說不上來高興還是不高興,天天冷鍋冷灶的,今天大年29了,什麼都沒買,叫她一塊出去買年貨也不去,飯也是她自己吃,也沒吵架,人家都是熱熱鬧鬧,我天天無所事事,親戚朋友也不去,我都快煩透了~真不想過了~~


老兵的桑心


首先要弄明白不快樂的原因在哪,說什麼只要忍受不想忍受,又無法去改變的現狀等等想法。說到底你是把事情放大化,複雜化。高又不成,低又不就,這怎麼能行呢?總是把現狀生活中的瑣事考慮的複雜化,奢侈化,這當然不能得到快樂。一個人要記住在生活上要簡單化,吃飽吃好餓不著就行,行的是你要勤奮,去創造條件去改變你的生活生存條件。有些東西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該是你的跑不了,不該是你的得到手留不住。中國有句名言說得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沒有莫強求。人的一生沒有吃不了的苦,沒有遭不起的罪,可就有享不了的福。你要把福氣都想盡了,人的人生也就走完了。這就好比旅遊一個樣。當你把景點的景色都看完了,各種名吃也享用完了,那你還在這兒幹啥呢?那就是回家唄。所以不管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都不要過分的與別人去攀比,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你智能一點想著努力改變,改變不了也別灰心喪氣。每天保持一個好心態,健康的生活,爭取活到36000天,這就是你的福分,你的快樂人生。


劉忠義214


越來越多的人說不快樂的原因是要忍受不想忍受的現狀卻又暫時無法改變,你是嗎?你會怎麼辦?

這問題好坳口又好長,答案又是什麼?

本人認為,順其自然就好,

為什麼不是呢?現狀就是現實,比如你現在在打工,經商,或者務農,而又投資了血本,其所回報又是得不償失,離又離不開,丟了又可惜,――改又改不來,難道不是隻有忍受又何來另有出路?

本來大眾之人就做大眾之事,而大眾之事又是難以把握之事,如租鋪經商,原本想好三五個月收回投資,卻不想下了大血本投資開業後卻心不所願,落得個冷冷清清,門可落雀,――如此,又能如何?

現狀是無法改變的,――只有在沒有現狀之前來把控現狀,才能改變現狀!

因為現狀是自己造成的,而造成現狀又想改變現狀其實是很難的,――當然,如果要掙脫這個現狀其實也很容易,正如佛家所說:吾乃四大皆空,紅塵與吾無緣,又何來煩憂?……

是凡人就得正視現實,而現實之所以殘酷,冷漠,那一點不是在與利同行?雖說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他也無利不早起的呀。

作為老百姓,不忍受不忍辱負重能是勞動人民的本色嗎?雖然不能說是苟且偷生,但起碼來說也是小小心心的。……

當然,拋棄一切,重新再來也是不是不行,問題是自己心不甘情不願,左右為難,又有何法可解?……

所以說,順其自然就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又如現在為了“環保”,禁想禁一切與“環保”有關的事物,難道有誰敢“背道而馳”?――所以只能順其自然,居安思危就可以了,何況現狀是不能以個人意志能夠改變的。

好了,今日是新春初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


山水漁人74217620


我此時就是這個狀況,感到無奈還有憤怒,咱是八零後,小時候的單純和快樂還歷歷在目,可現在這一切已然不復存在,每個人,身邊的每個人都在為了金錢和利益變的麻木和自私,彷彿自己就是個外星人,我從未把錢看的重要,所以現在我最窮。還是喜歡曾經那個有人情味的年代,讓人懷念



八零坤


1.窮。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2.醜。人不愛美,天誅地滅。

3.老。少壯沒努力,老大很傷悲。

這些原因值得人不開心,我承認。但是能讓人意識到自己“窮、醜、老”的原因,好像都來自於“比較”以及“慾望”。

一個網友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以前年薪才4.5萬,心想年薪10萬就滿足了,年薪10萬後覺得還是窮,想年薪20萬,現在達到了可還是不滿足。

以前租房,想有自己的房,郊區有套200萬的房,現在又渴望在市中心有套大房子。以前本科學歷,只想有個碩士學歷就滿足了,現在讀碩士了又想考博士。慾望使我永遠不快樂。

積極、向上、有上進心,這麼美好的幾個詞加起來等於“不快樂”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它們被籠罩在“比較”和“慾望”的陰影之下。

有些人很幸運,能夠找到自己喜歡,感興趣的工作。而從事著對自己來說可有可無工作的人,天生不開心。他們只好寄希望於外部條件,開始了攀比,開始了對慾望的追求。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裡,人們失去了專注於某件事的感覺。人們每天受到無數信息、無數娛樂活動的誘惑


經典留聲機


忍受不想忍受的現狀又暫時無法改變現狀,我想,人的一生總有一段有這樣的經歷。

比如工作、比如家庭、比如親情。



特別剛從詩意的校園踏進社會這個大雜燴的年輕人,很難。社會競爭壓力大,投簡歷,找工作,暫時又無法改變現狀,內心是茫然的,也都一邊哭著忍,一邊笑著堅持。終於找到工作了,還的忍。先學會做人,放下所謂的高自尊,虛心向同事或長輩學習,逐步累積工作經驗。做出成績了,獲得成就感,心情自然愉悅。



至於家庭,怎樣平衡工作和家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如意的一個點。敢挑戰的人,選擇做自媒體創業,時間自由,可以兼顧照顧家庭。

無論工作,或創業,剛開始時不都得歷練,且忍,且堅持,僅是暫時的。



縱使親情之間有矛盾。比如婆媳,互相理解,積極溝通,也不是不能調和的。

但然對於打工者,聚少離多,辛苦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儘自己能力,既便無法改變,也無須再自怨,調整好心態,面對現實,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照樣快樂過下去。


一灘秋月


哈哈哈,什麼叫要忍受不想忍受的現狀又暫時無法改變,這種不快樂,是因為你的死腦筋造成的。

有句經典之語,山不過來我過去,改變不了現狀就改變觀念嘛!不就壞事變成好事了嗎?

失去財富是創造新財富的動力;

分手了是一種解脫;

分不了手就嚮往未來嘛!

遇到困難了先享受克服後的成就嘛!

坐牢了就當作修身養性嘛!

得了慢性病可把它當作健康衛士;

急性病纏身應想到來也快去也快;

失敗時記得悲情是喜劇的背景,哈哈哈,好事就要來了。

觀念一變,

再加上積極的行動,

苦就成了樂源,

禍便變為福根,

忍受即化為享受。

人的一切在於心,

心的強弱源於志,

志的遠近根在氣,

氣量大小決定人的一切。

哈哈哈……


馬雲他小弟弟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早就被鬱悶死了。但王陽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王陽明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

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

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

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

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

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

王陽明回答說:“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在王陽明看來,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

王陽明正是通過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樂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來。而且還修身治學,德業兼進,最終在龍場悟道,創立心學。

一、活在當下,才能快樂!

王陽明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只要常存養此心,就能經常覺察到心的存在,這就是做學問。已經過去的事,和那些還沒到來的事,想它有什麼益處嗎?這樣胡思亂想,只能白白丟失清明的本心。

一個人要想獲得快樂,就得有活在當下的智慧。

曾經有人向馬祖禪師請教如何修行,馬祖禪師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這個人就很奇怪,說,其他人也是這樣做的啊,難道他們和你一樣用功?

馬祖回答說,不是的,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所以不一樣。

王陽明曾經以此典故寫過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簡單來說,就是活在當下的時刻,專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亂想。

專注於當下的人,不對過去做無謂的得失計較,對於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也不做杞人憂天的擔心,他們的心寧靜而清明,所以他們是快樂的。

心理學家證明,如果一個人能夠專注於某件事,身心就會處於一種十分和諧的安穩中,很容易引發一種超然舒緩的喜悅感。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裡,人們的幸福感之所以降低,就是因為人們失去了專注於某件事的條件。一個人每天要受到無數信息的誘惑,又有層出不窮的娛樂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

因此,我們要努力擺脫“走神”,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種把握現在,專注當下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發自內心的喜悅。

二、破除我執,才能快樂!

王陽明在龍場時,曾經打造過一個石棺。原因就是因為他在悟道的過程中,始終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他發下大願,我就當自己已經死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他在石棺中靜坐修身,潛心悟道,終於有一天,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執,那人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

我們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為我們的失敗。

所謂失敗,就是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展運行,事情到最後,並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所以“我”就會痛苦。

所以王陽明說,所謂的尋找快樂,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蘇軾在《前赤壁賦》裡有這樣一句話: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面臨生命中的重大變故,愁緒難解,蘇軾選擇忘掉自我,返歸自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以此換來生命的灑脫和快樂。

所以,真正的快樂,是忘我的,是一種與萬物融為一體,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三、少一點欲求,才能快樂!

王陽明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功夫在減不在增,所謂減即去物慾之昏蔽;減盡人欲,便回覆良知之本體了。

古代的聖賢也都告訴我們,過多的慾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我們如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慾望的滿足上,那麼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快樂也就蕩然無存。

而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了這個慾望,那個慾望就會冒出來,從此沉淪慾海,永遠不能自拔。

《道德經》裡也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慾望,要懂得適可而止。

王陽明曾給學生舉例,古代的張良、董仲舒、諸葛亮、韓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慾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專注在事業上,最終才取得了過人的成就。

只有通過節制自己的慾望,才能減少心中的雜念,才能讓心靈真正意義上沉靜下來,讓自己在慾海中脫身,做些有價值的事情。如此,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