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代皇帝都能做到親賢人遠小人,是否都會成為一代明主呢?

小豬02403


個人覺得可以,縱觀歷史,哪個做到親賢人遠小人的君主不被後人稱為明主的呢


AndyDu86


我相信如果一個皇帝能夠做到親賢臣,遠小人,肯定是會成為一代明君的

賢臣之所以被稱為賢臣,是因為他們為官賢德,敢於犯顏直諫,為民請命;小人則是為自己利益著想,專門對皇帝阿諛奉承,甚至引得皇帝不務正業。

一個皇帝既然能做到親賢臣,就證明他懂得納諫,愛民;遠小人證明他能個剋制自己的慾望,可以清醒的處理國家大事。能做到這樣當然肯定是一位合格的明君了。


小傷聊史


這個太想當然了,典型的官樣文章看多了。

《出師表》就是典型的官樣文章,是寫給大家看的,自然冠冕堂皇了,寫得光明正義,大義凜然

其實呢,皇帝和宰相,皇帝和臣子鬥爭了三千多年,劉禪和諸葛亮也是鬥爭關係,只是諸葛亮的形象太過光輝了。

在古代,什麼是小人?什麼是賢臣?

在先秦,小人指的是底層人,而不是卑鄙小人、道德低下的人,君子賢臣指的是貴族、宗室大臣。

秦漢以後,賢臣指的是儒家士大夫、貴族、豪門,小人指的是儒家士大夫、貴族以外的所有人,

很明顯,這裡小人賢臣是根據你的出身來評判的,而非道德的高低。

換句話說,如果你出身好、讀書多,士大夫階級,豪強富戶出身,你就是賢臣君子。

反之你是外戚出身、宦官、寒門出身,你就是小人。這個顯然有失偏頗了。

再看古代的選官制度,除了“九品中正制”以外,其他都是選拔寒門出身的人做官,為什麼皇帝喜歡選拔寒門?顯然,貴族出身的人對皇權掣肘太大,必須選拔寒門對抗貴族。

所以啊,正常的皇帝都會重用“小人”,而遠離“賢臣”。

再打個比喻,現在有兩個州牧,所管轄地區都受災了,一個州牧對你說,現在受災了,希望皇帝體察民情,對老百姓減免糧食,另一個州牧按照往年標準上交,你說哪一個是忠臣,哪一個是奸臣?

再比如,和珅這樣幫皇帝解決問題是忠臣,還是紀曉嵐那樣是忠臣?

皇帝大多不喜歡世俗認為的賢臣君子,而喜歡世俗認為的小人。


南朝史詩


首先,咱們從解析命題入手。

賢人,古代通指在某一領域有能力有品行的人。小人指的是品行不端的人。皇帝是治理國家的最終決策人。他需要各方面人才管理國家。他自己也要有遠大心胸才能帶領大家管好國家,也才能成為明主。

其次,皇帝要想成為明主,不僅需要賢人的幫助,還需要自己有能力明辮是非,雄才大略管理好這些人。賢人與小人也是隨著時間和環境而改變的!比如現在的你是賢人再過五十年你也許就是默守陳規的愚腐守舊派比如張之洞。曾經的小人被皇帝重用與改造也許變為一個朝廷重臣,比如和坤。

綜上所述,皇帝都能做到親賢人遠小人也不一定就能成為一代明主!


無為大智慧大力


在大權旁落的時代,皇帝就算有心想親賢人遠小人也無力迴天,唐文宗李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受制於宦官的唐文宗曾經拿自己和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作比較,並認為自己還不如他們:“赧、獻受制於強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

輦路生春草,上林花滿枝。

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

失去實權的皇帝已經形同傀儡了。


璀璨詩文與您共賞


沒有真正的賢人和小人。政治沒有任何規律,在一件事情裡,支持對統治者有利的都是賢人,反之則是小人。嘉靖皇帝說的很對:沒有賢臣,忠臣,賢與不賢,朕說了算。


漢中小杜


大家好我是心學,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歷史終歸是歷史,不會有如果。但是如果非要如果一次,那麼咱就說說。首先說小人的定義是什麼,作為皇帝身邊的人,你的所做所為,如果不是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出發點考慮問題,而是損公肥私,那麼直接把你定義為小人毫不過分。首席代表就是,王振,嚴嵩,魏忠賢,永遠釘在恥辱柱上為人民唾棄。


心學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也並不會發現這種都成明主的事,即使時刻做到了親賢人遠小人。因為這關係到個人的經歷、見識、能力、情商、智商等方方面面。但如果能做到親賢人遠小人,這便是極好的,至少有機會成為一代明主,開張宏圖大業,造福萬民!


法考路上


如果歷代皇帝都能做到親賢人遠小人,那麼從理論上講都會成為一代明主,甚至都不會改朝換代了,但是這僅僅是理想狀態,因為一個皇帝,一個王朝要想經久不衰,還得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枕戈待旦qjm


事物都有兩面性,孤陽不生,孤陰不長,只有賢人,那賢人也是小人,如果只有小人,那小人也成了賢人,唯有平衡才能讓歷史車輪在大道上飛馳,否則只會走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