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郭德纲近年几乎没有新的相声作品推出,徒弟演出的也基本是老段子,这种现象怎么看?

一蓑烟雨70148835


有的歌星一辈子就唱一首歌,很多相声演员一辈子也就那么三两个经典,郭德纲的经典已经很多了


良心Jeep人


首先,我们要承认相声的创作非常难。一个相声作品,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中要包含曲折离奇的冲突,还要有大量的包袱贯穿其中,然后还得根据观众的反应不断修改,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成熟的作品,这个过程一般要三个月时间。如果一个相声演员一年能有四个新作品,那绝对就是高产,值得钦佩。

郭德纲在巅峰期的创作频率高,新作品一个接一个,而且质量都属上乘,所以相声界都把2005年左右的郭德纲称之为“神一样的存在”,即便是看郭德纲不顺眼的同行也承认这一点。


自从2011年起,郭德纲因《中国相声史》被起哄事件伤了心,对于创作作品的热情有所下降。从客观方面来说,郭德纲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难再走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导致创作素材缺乏,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站在郭德纲的角度,他会想“我劳心劳力弄的作品你们不喜欢,伦理哏和屎尿屁你们倒是乐的哈哈大笑,那我何必受那个罪呢?”所以2011年成为郭德纲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自那以后仅有《我要穿越》一个作品称得上经典,其他都是类似于《爱情传奇》这样以于谦一家人为载体的作品,质量确实下滑的厉害。

虽然郭德纲现在的新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滑,但是以他现在相声界的地位,能够每年有一个新作品问世就已经称得上业界良心了;不信就看看同行们吧,但凡成名成腕的演员,大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呢。所以郭德纲在同行的衬托下,那个形象还真是要高大不少。


至于郭德纲的徒弟们,有不少人是很上进的,而且也经常有新作品问世,但是个人影响力不够大,有新作品也不会人人皆知。以我最近听德云社的印象,有一些新作品还是不错的,比如张番和刘铨淼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郭麒麟和阎鹤祥的《壮壮历险记》;张九龄和王九龙的《还珠格格》《穿越》等等,都值得一看。


当然了,徒弟们创作新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和巅峰期的郭德纲不能相提并论,因为能力方面的差距太大了;对相声艺术的用心程度也差了十万八千里,不然也显不出郭德纲的百年一遇。

现在相声界的现状就是如此,普遍存在创作难题,这和全行业从业者的文化层次正相关。什么时候相声界有一个博士不成为新闻了,那新作品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孙破天


郭德纲还是有新段子出现

2019年商演就好几个新段子:《父子英雄》《技术与艺术》只是这些段子有很多伦理哏,所以大家都感觉好像是老段子,其实是新段子,比如《父子英雄》里面说到非洲零下47度是新包袱,谦哥披着母鹿皮给公鹿嚯嚯的时候,这一段也是新的,甚至谦哥忍受不了,边跑边喊“为什么不是野猪呢?多少沾点亲”这段也是新的包袱,前面还有谦哥买了猪肉回来,做菜的时候切到手指,突然发现他的血和猪血融合在一起了,这也是新的包袱,坐飞机的时候,于老爷子听到谦哥上厕所后冲水声,以为是火锅炝锅,让空姐给他煮火锅,这也是新包袱。

《技术与艺术》里面的谦嫂为和老郭独处,让谦哥去买豆汁解酒也是新包袱,后面等谦哥买回来后,谦嫂又让谦哥去天津买狗不理包子,也是新的。


谦哥旧手机被谦嫂发现后,要看他的微信,解锁密码是前女友名字,谦哥忘记了,谦哥提供40多个名字还没解锁,跪在门前等老郭来解围,只有老郭能“税服谦嫂”。这些都是新包袱。

怎么能说老郭没有新段子呢?

至于他徒弟演出的老段子,这也是老郭不抢徒弟的活留给他们的!当然老段子是磨砺他们的技术,不想看他们老段子的,也可以去找其他相声演员的段子,比如大逗相声基本都是新段子,天津小园子很多新段子,相声新势力也有很多新段子,当然,他们都没有什么名气,估计网络上也看不到,只能去他们演出的场所才能看到!

最后,老郭确实有新段子,只是段子没有什么文哏,偏向于谦哥家人来逗乐,他徒弟演出老段子是为磨砺技术罢了!

个人观点,不喜莫喷!


惶恐的剪辑手


早以是黔驴技穷了。若不是如此,有必要回到历史的垃圾堆,捡来那些不允许进入新中国,尘封了七十年的荤黄,肮脏,低媚庸俗,妓女的曲儿充数吗?也正是文化知识太低,政治思维缺失,才拿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过程取乐。因为文化底蕴太低竟然表演全国三千多同行死光的段子,还不以为耻。因为没有文化素养和爱心,所以竟然拿大地震死难的同胞取乐。岀道至今根本没有自己的代表作。上了一次春晚表演的一无是处。一个没有文化完全靠水军吹捧炒作出来的普普通通的个体演员而以。


孤鸿牛虻走天涯


问题提的好,近几年(乃至再过若干年)郭德纲和他的徒弟们都不会有新段子,都是基本演的老段子。

答:一、郭德纲就是把侯宝林先生扔到垃圾堆里的旧社会的地摊荤段子从新捡起来,用嘴吹吹灰就演。因为这荤段子搁置的时间长了,味道发酵得更浓了,也属于收藏品了,拿到小剧场一演就来钱了。老段子荤性足,再多加点“雌性激素”等来调剂,来钱快啊。

答:二、郭德纲初二还没毕业,演新段子不得创作吗?老郭也不会啊。德云社也没有创作班子哪来新段子啊?大徒弟岳云鹏小学都没毕业,字都不认得几个,他能创作新段子吗?二徒弟张云雷小学四年级辍学,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标点符号都不会用,能创作啥啊?

综上,郭德纲以及徒弟们只能捡垃圾过活,用荤段子为生。因为他们没文化,哪来新段子?





风逐月影3


跟你明说吧,去现场看演出的没有一个是冲着新段子去的,也不会像你这般的在网上抱怨没听到新段子。原因,人花钱了明白不?花钱一方面是现场见到演员,一方面是感受现场的气氛,这个你不懂,你只会在盗版视频上扫两眼然后嘟囔今年有没有新段子,郭德纲江郎才尽了,这还真是浪催的!

早先的相声艺人撂地演出。摆几条长凳画个圈往里一站,招揽来观众就开始表演。看似简单,但是使什么活这学问可就大了,不是说俩人往那一站,拍脑袋一想今个先说一段卖布头,明儿再说一段翻四辈,不是这样。需要根据今天这批观众的口味,对症下药。业内行话叫“起春把点”,即看什么观众说什么相声,现在也有那个未经师傅开蒙的楞小子去慰问演出,跟部队里使托妻献子,跟敬老院里使白事会。现在就说郭德纲江郎才尽还为时过早。虽然现在郭德纲一年也就两三个新作品,而且新作品的搞笑程度和传播广度都不能和巅峰时期的作品相比,但是有总比没有好,我很知足。比如今年创作的新段子《钝刀子杀人》,
第一次听依然是爆笑的程度,然后每次听都会有新的内容加入,这也是郭德纲和于谦在表演中的不断改进,但是只要能每次都给人新的感觉,就会有新的期待。难不成你也说那些个相声大家也都江郎才尽了?你现如今听到的《卖布头》、《报菜名》、《托妻献子》,哪一段相声不是经过了上百场、上千场的演出锤炼出来的?一个新的段子要想着火爆,要想着一众的相声演员都认可,是需要时间演练的。并不是你一句话,没有新段子了,江郎才尽了就可以完成的。


相声小品集结号


那别人就有新段子出来吗?姜昆这么多年了出来什么了?那些所谓的名家又拿出什么作品了?


晨风6688


与其说这是一种现象,还不如说是个问题,也就是创作短板的问题。

德云社从郭德纲于谦高峰,再到下面的学徒,大部分都是演员,而不是创作者。或者这么说,大部分连写一篇几千字的长文都吃力,假如要创作一个完整的故事作品,还有起承转合有三翻四抖还有可乐的包袱,可以说目前的郭德纲都做不到,其他人就跟不用奢望了。

德云社里面号称创作鬼才的张鹤伦、烧饼这些位,基本都是写个小包袱,三句半的短句还行,一旦涉及到长篇创作,基本就是将自己采集的网络段子整合起来,加上一点才艺表演,然后拿出来当成原创。一旦遇到本主找上门来说理,他们基本只能沉默应对一切,就像去年笑果文化的ROCK质问张鹤伦抄袭他的“地下四层”段子一样,最后就是两边粉丝大吵一场,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其他人例如孟鹤堂,在粉丝那里也是创作牛人,但基本都是网络碎包袱做整合,包括他的《周文王》,从纹身梗,到最后的底活“打掉眼镜蛇眼镜”,都是网络段子。而最新在欢乐喜剧人演的《蹭热度》,里面连包袱都找不出来几个,基本上是把一些热点事件凑起来,加上大量毫无意义的肢体表演,再把孟鹤堂周九良跟粉丝之间互动的梗展示一下,凑成一段尴尬无比的节目。

但这些已经非常突出的短板跟问题,在德云社演员那里,似乎也不是问题。根源就在于德云社主要的受众并不在乎创作这个事情,比如孟鹤堂的粉丝,她们看到孟鹤堂刹车哭就能笑晕过去,觉得“堂堂好可爱笑死我了”,但路人看得一头雾水。而德云社顶流的张云雷那里更夸张,万年不变的几个段子反复商演,粉丝死命追着,演成多么泥都无所谓,只要张云雷最后能唱就可以了,或者干脆不唱也行,看着他站在台上,粉丝就能自我陶醉“哥哥那么帅,身上还有伤依然给我们表演,太感动了55555555~~~”

粉丝经济在德云社不断演进,让郭德纲十几年前创立起来的,以卖力气赚吆喝为荣的团体,变成了一个玩人设,炒热搜,输出偶像为主要业务的经纪公司。在追星粉的世界里,作品真的不重要,哪怕爱豆用铅笔画了一坨便便,也能通过打榜和刷数据变成世界名画。

所以创作乏力的问题,在如今的德云社这里,并不是真正让他们焦虑的问题。对于郭班主和其他流量演员来说,更加担心的应该是流量退潮了以后,去哪里割韭菜,这才是最让人泪奔的局面,而这个一切并不遥远,在“传统文化”这个标签被玩烂的当下,德云社今年或许真要试着转型了。写一些更有质量的段子,向所有人证明在自己不是吃流量的废物,或许能够让一切改观。

当然前提就是,他们有能力写出高质量的段子,目前看来,这只是个奢望罢了。


咸鱼茶馆


德云社的相声我非常爱听,但从08年开始貌似就走入了一个怪圈。他们的相声有了一个固定的公式!!!首先是拿身边的于谦等开个玩笑,但目的是引用到当前的网络搞笑用语。大概15分钟左右把话题引到由老段子微调后的段子上。我这里说的老段子是指那些几十年前的老先生留下的段子。个人愚见,郭德纲也好,德云社也罢,成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让他们快速成名的背后是观众对德云社相声的审美疲劳。对了,现在的德云社已经不像05年时那样狼性了,有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味道更和谐,少了那种狂妄。虽然可以理解,但曾经的大实话,论五十年相声等经典他们也不敢在舞台上表现了。不过感谢德云社,期待德云社能出一个才子,写出更有味道的新段子来。


悬崖边的香蕉皮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郭德纲近年来也不是没有新段子,但是总的来说,确实段子少了很多,还是以老段子为主。我个人分析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新段子创作不容易,郭德纲已经过了创作高峰期

这是每个人的创作规律,一个艺术工作者不可能一辈子都会精力旺盛,创作出优秀的新节目。很多歌手在年轻的时候,创作一首好歌,可能这一辈子就这一首也是大有人在,郭德纲没有新段子,这符合人的创作规律,不足为奇!

郭德纲年轻的时候,把以前天桥的一些老段子捡回来,吹吧吹吧,改一改,回到小剧场,大受欢迎。当然受欢迎的根本秘诀是“带颜色”,刚出来的时候,观众当然喜欢听。而现在管得这么严格,对新段子创作,表演也不在是那么容易!所以要“创作”新段子,越来越难!

第二:老段子已经足够他赚大钱了,不会再花精力创作了

有个记者采访,问郭德纲,说岳云鹏、张云雷火了之后,你还会捧谁啊?郭德纲直接说,不会捧谁了?因为市场就这么大,已经不需要捧谁了。他说,一线城市商演他和于谦出马,二线省会城市岳云鹏孙越主打,其他城市,德云社其他人马出动。“基本上都齐了,我们再培养出来也没有市场空档”。

同样的道理,现在郭德纲的这些老段子,已经足够他赚得盆满钵满,已经充分占领市场,完全不需要新节目。即使有新节目,也不是郭德纲为主了,而是他的徒弟们,徒弟们想扬名立万,就得出来新段子,急的是徒弟,而不是他!

综上所述,郭德纲现在没有那么多新段子的答案就已经很明白了!以后我估计,郭德纲也不会有很多新段子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