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如何算是臨好了帖?你認為自己臨帖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尚意書法


臨帖第一是要像既要形似,又要神似,缺一不可。臨帖第一不要著急,要看一筆寫一筆,務必寫準,然後慢慢的熟了,能背下來了就可以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或者看一行寫一行,不能管寫不準叫意臨,那是不科學的,也是對自己不負責,給自己找藉口的。


犁雲耕月


書法如何算是臨好了貼,我的水平不高,我也練了一殷時期的書法,也不知道寫的怎麼樣,!就是臨好了貼。我們練,老師教我們說,要臨貼,不要胡寫,我們就買的楷書練,後來就練了一段行抄。我認為臨上貼的好處是有規律了,特別楷書,筆劃有地方了,緊湊一些,不散架,該短的就短了,該長的就要寫長,臨上貼練習的抄紙一看,就是和不臨貼的不一樣,每個字體的筆劃不到位,都是殘缺不合格的字。老師還教導說,讓我們背貼,貼怎麼背呀,看貼就叫背貼,或讀貼,噢,原來是這樣。本人水平也不高,上次回答了一個內似的問題,叫一個人把我大罵一場,髒話連篇,這次你可別罵我,我感謝你給我出題!有不到或錯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互相學習,我知道你肯定是大師級位了,我才剛入門,就放棄了。謝謝你了!



田野284806336


臨帖是為了學習前人的經驗。中國書法經過幾千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論和無數與這些理論相輔相成的優秀作品。因此,作為後來人,我們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少走很多彎路。

臨帖,首先要會選帖。首先,選自己喜歡的書法家,以及他的代表作,這個步驟一定要反覆考慮,考慮清楚,確定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不改變了。

然後,是選字。在選定的字帖中,精選一些字(建議不要超過20個字),反覆臨寫,直到背臨也有九分像,能應用於日常創作中,才算過關,才去學習帖中其餘的字。一本字帖,沒有兩三年,一般人拿不下的。

然後,可以再挑選其他自己也喜歡的字帖,進行博臨,博釆眾長。

另外,可以經常讀帖,時時向古聖古賢學習。

如果能如下圖中,啟功的臨帖一樣,既吸收了原帖的精華,又有自己的面貌,那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後福堂


臨帖是書法學習最重要的途徑和手段,系統地臨也好,揀挑式任意隨臨也好,總之都需要臨學。有的書法不錯的朋友說自己無師自通,從不臨帖,其實臨摹並不拘於對著臨這樣一種形式,看到過,記下了,並在書寫習練中力求向其靠近,這也是臨摹。


書法學習的臨摹究竟到什麼程度才算好,首先這是要區分學習階段和自身水平的。初學階段,就是要往“形相似”上去努力,一筆一畫認真仿學,打牢筆畫結構的基礎。在入門之後,可能就變成了有選擇性的臨摹,或者筆法,或者結字,甚至可以是章法佈局,這個階段臨摹得好不好,要看自已的借鑑學習目標達成了多少,有沒有悟學到需要的東西。在書法的後學階段,已經具備比較紮實的功底,並形成個人的書法風格,這個時候去臨摹,就是要臨了之後跳出去,悟出自已的新東西,決不僅僅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效果了。


簡要說說初學階段臨摹的方法。首先是要確保臨摹的深度。選一本帖,直到臨個底朝天。毎天十個字,往熟爛裡寫,直至可以輕鬆背臨。其次要打通技能環節的鏈接,跳出字帖,搞集字書寫訓練,修正不同鄰字之間,筆畫結構的通融技巧。再次,就是背臨訓練。把帖子丟開,靠記憶去臨寫仿寫。寫完之後,再與原帖進行對照,然後再在背臨中修正。如此反覆,靠書寫量形成肌肉記憶,最終轉化為臨寫的能力。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臨帖是書法學習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徑,是一個從先賢身上汲取營養的方法,也是一個產生和恢復記憶,不斷深化感受的過程,是一個書法人畢生的功課。只有"臨的又進步了嗎?″這樣的問題,不存在"臨好了沒有?臨好就不用再臨了"的說法。

但對初學者來講臨帖總應該有一個階段性指標來說明某種字體被漸漸掌握。我以為應該是:

一,臨的酷似。臨到自己看像,行家看也像,近看臨的像,遠看也像的地步。

二,完成了形象記憶,被臨對象的形象已全都清楚地記在了腦子裡,甚至這個字的書寫要點也記在腦子裡了。更有甚者,某個字在字帖裡出現過好幾次,對每種出現都能辨識和記憶了。今後你只要唸叨這個字,它的形象就馬上奔到腦子裡,臨帖功夫越深,這個形象記憶就越清晰。

三,出現了自覺或不自覺的聯想和歸類,比如你寫到楷書"致"這個字時就聯想起"敬”這個字的反文旁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寫了爰這個字就想起愛、憂、夏、慶、陵這些字。這個思維過程很重要,因為很多字在字帖裡並沒有出現過,你在寫它的時候自然就知道怎麼寫了。對今後創作起很大作用。臨帖的聯想和類比很容易激發你的創作衝動。

你認為自己臨帖的有效方法有哪些?——首先說本人臨過一些臨,還是屬於初學者,臨的不好。但有感受可以總結一下:

一,拿到一本字帖,要珍惜剛開始臨帖時光,這時字帖對你來說最新鮮,形象最鮮明,感悟最靈敏,記憶最深刻。要認真的臨。若兒兒戲戲,就越來越熟視無睹,見好不好,臨帖效果就差了。

二,盯住一個字臨寫,反來複去寫,一直到和字帖一模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把每個筆劃細節都看的清清楚楚,關係都悟透徹。第二種臨就是通臨,抄一遍。主要是學習一個字在通篇中的輕重,大小,粗佃,間隔,距離,感受章法方面的問題。通臨的另一個作用就是模擬創作,畫面的視覺感受要和一幅作品一樣。

三,要有一定臨帖量的積累,每天都要臨,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每天至少要臨兩個小時以上。熟能生巧,原則上學書法沒什麼捷徑可走,就是功夫,下苦之人,辛勤之人,功夫就長的快。尤其是你會進入一種別人稱為瓶頸期的現象,好幾周都看不到一點進步,這時要調整一下,如寫字的時間,所用的筆墨紙,所寫的字的大小,所用的字帖等等。瓶頸期實際上就是你對書法欣賞和體驗水平增長的快,書寫水平跟不上。

四,在變化中臨帖和有目的的臨帖。如臨字大小變化:你臨10釐米大小字兩週了,換九釐米、八釐米直到五釐,再回到十釐米,完成這個過程要一兩個月。又如在創作中伴臨,比如今天要創作一幅作品,但創作前先臨帖,臨到你情緒穩定了,感覺好了,手寫順了,接著進行創作。再如選擇一個重點進行臨帖,比如今天選擇臨帖重點是"糾正撇劃的筆病”等。

五,慢慢臨,仔細臨,不要像學生一樣為完成作業而臨。臨帖目的是臨好而不是臨完成任務。在臨帖中磨練毅力和性情。慢就是要到位,每一筆要經的起看,每一個字要經的起看,每一篇要經的起看。慢和仔細就很重要。隨著熟練,速度自然會提起來。







玉基書法


臨帖是一件很漫長的旅途,甚至太多太多的人都是終生的事!

如何算臨好?至少完全像了,也不一定算是臨好了,臨好的概念應該是神形兼備才成。

臨帖的初步是學習筆劃,然後是結構,再之後才是往像的方向發展,在學習臨像的同時,學習理解書法,直至既像了,書法也理解得足夠深入了,你才可以說是臨好了。

臨摹書法絕不是一次,兩次就成功的,因為我們需要有過很多次的,由粗略到精細,再精細的過程。所以,王鐸即使是功成名就,依然抽出大量時間去臨摹,就是這個道理。


一笑貫長天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小時候練字,是從硬筆起步的。那時的字帖基本上以龐中華為主,身邊寫龐體的寫得好的同學,都會投來羨慕的眼光。隨著鋼筆字的普及,全國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了吉林、江浙、上海等各類幫派的硬筆大家。隨著九十年代中後期的電腦普及,很多人又把練字這事放下了,導致現在學校裡的很多老師的板書不能令人滿意。


如同我們學習軟筆,東晉和唐宋時期的書法成就最高,現在市面的硬筆字帖,跟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相比,除了有點科技含量,在技法上沒有很多突破。因此,硬筆字臨帖首選自己感興趣的具有一定成就書家的字帖為主,取法乎上。


硬筆字形態植根與軟筆,又與軟筆有所區別,強調線條美。臨帖的幾個點要把握:

一、寫字的發心。漢字是學習國學知識的載體,寫字大多是為了傳承優秀文化,並不是為了成為書法家。


二、認識寫字的過程,懂得結字法則為加速字體美化的催化劑。堅持臨寫固然重要,但寫字的過程中,思考結字的原理同時也很重要。


三、階段性檢驗寫字的成果。硬筆字以實用為本,尤其是學齡兒童在學字過程中,對國學知識掌握得如何,作業效果如何,作文是不是寫得又快又好,都是學習書法的效果檢驗。

在兒童書法培訓過程中,有幾條經驗還是值得借鑑的。


一、工具要選擇正確。現在市面上的字帖很多,選擇一本能夠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總結結字規律,有科技含量的字帖相當重要。


二、保證練習時間。練字是手腦結合的產物,沒有實踐的檢驗不會有結果。


三、思考練習過程,及時糾偏,形成肌肉記憶。


四、找到對寫字有興趣的人群,相互交流取經,對促成進步效果很大。


如果您有補充,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關注我,最小投入學習硬筆書法,頭條視頻對書法學習有所幫助。

----------------------------------------------

秀墨齋--中小學硬筆書法啟蒙者


成功從調整開始


如何算是臨好了帖?放大了臨,縮小了臨,變換了章法的臨,都能做到形神兼具即是臨好了帖。

如何高效地臨帖?不能拿到帖就臨,臨之前要下點笨工夫,看似笨實則高效,即臨之前要多讀,要去給字相個面,如觀美女般記其形神言笑。

臨帖方法是:讀、摹、臨、背四個步驟不可或缺。

讀:先點畫後結構對所臨字逐個“相面”。察之者貴精,觀其大小、點畫、結構、筆意、形勢,達到閉目字就在眼前。

摹:摹帖如小學生的描紅,在摹之前先鉤畫出字的外形,然後再摹,鉤畫有雙鉤和單鉤。摹帖易得古人字的位置,易得間架佈局準確,得形體之似。

臨:指對臨。古帖放於眼前,在讀、摹之後,邊臨帖邊體會古人筆意,傳承古人精神,臨習後勤於對比分析,找出所得所失,邊臨習邊改進,逐漸掌握其規律。要逐字過關,避免抄帖。每次臨習不可貪多,上十字即可,寧精少不貪多。

背:即背臨,近於意臨。在三個步驟精熟後,此時要體現字帖的輕重、虛實、濃淡、大小、正欹變化,反映字帖的基本規律,注意上下貫氣,行間呼應,此一步驟已是走向創作的橋樑。

還有一點要講的是:在臨的時候要加進硬筆的臨習,先硬筆後毛筆更高效,能更快的得其形似。在讀帖背帖時還要讀懂背誦字帖釋文,也會加快臨帖的步伐。

附本人背臨的《封龍山頌》一幀。



老冉書法


說說書法臨帖的事,小林很喜愛寫書法,可是他的書法寫的一點都不好看,我說他你要臨帖寫,自從臨了貼字寫的工整多了

他說,老師我該怎樣臨帖才有效

學書法的已有很多人臨過帖,但是效果並不怎麼好,一離開了帖子就不知道該怎麼寫了

還有的人不僅臨帖而且已臨了多種體的書法帖,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或是已經臨過更多名家的書法,但是,大部分人覺得效果一般般,不過,要比不臨的強多了

那麼,我們怎樣臨帖效果突出有效果呢,

大家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

書法臨帖並非是臨的一模一樣,而是有技巧選擇的,如果臨帖永遠是和照相一樣的,可以說你長進不會快的,再一個是,你的模具性今後難以改掉的,會讓人說是書奴,爬行主義

我們既不想做爬行,也不想書奴,只有創作了,沒有基礎的去創作書法那也不現實

怎樣去選擇呢?,你多睹各類書法,選擇適合你喜歡的,然後把它定格類型字,也就是選擇一位具有代表性書法大家,他的格調中最有魅力性的也是你最喜歡的種類,一定要學會

不要亂臨,如果是那樣你會暈

敬請+關注



用戶金佔石開13148899


關於臨帖,淺談一下,不一定對啊,但確實是我親身體驗,希望對喜歡書法的朋友有一些幫助?

臨帖,在我看來其實就是練“意在筆先“的過程,怎麼講?舉個例子:我在看某節目說畫家陳丹青老師常年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不管在什麼場境,就是習慣地把手放在他褲帶裡去,用手指勾畫人的畫像輪廓。那你們想象一下,如果他在畫這個人的畫像的時候,他腦海裡已經有了這個人的畫像,他已經勾了一遍或很多遍,再去落筆畫是不是要容易得多?嘿嘿,不好意思,本人同他一樣差不多就有這種怪癖。這個習慣真的很好,就是說:儘量讓你的意念去控制你的手,再到筆尖,聽著很簡單,告訴你們不容易的喲,你們想象一下,如果容易的話,很多體育運動員他們常年練幾個簡單的動作都要練很多年,是為什麼呢?就像武術一樣,要有自己的一套或很多套組合拳。聽起來有點像招數和套路,我認為差不多……

溫馨提示朋友們不妨試一下?

觀察,很重要。再說一遍,真的很重要,不管你臨的是什麼字體和看到的是牌匾也好,碑文也好,再或者是街上門頭廣告字也好,多看一會,看看這些字的結構,筆法,他是怎樣落筆,行筆,收筆的,有沒有提案頓挫中鋒,行與行之的距離,穿插,留白,整篇看,遠的看,近的看,放大看,總之各種方法觀察它,再去想一下自己能不能寫出這樣的字,寫出來有沒有立體感,穩不穩,加上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審美。這些字落到你自己的筆尖上,能不能駕馭得好,總之這一點要對自己最好儘量苛刻一點好,當然如果有老師,聽聽和看看他們是怎樣寫的,也好,插句嘴,初學者最好從楷書,隸書,或篆書,先大後小臨著寫,

一個字量,就是多寫多練。長期堅持。

本人淺見,望讀者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