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长假”,我看了一部电影后……

在今年的春节假期,网上流行一段话:

前天睡醒 假期还有3天

昨天睡醒 假期还有6天

今天睡醒 假期还有14天

不能再睡了 再睡就退休了

可以说上班12年来,我第一次尝试这么长的春节假期。武汉的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都在祈祷中国的平安❤

在2020年春节假期前,你是这样的

这个“长假”,我看了一部电影后……

在这个春节的你,心愿是这样的

这个“长假”,我看了一部电影后……

每天呆在家,不出门,有数大米的,数瓜子的,数来往车辆的,连自己都这样了������

这个“长假”,我看了一部电影后……

所以,这个假期,你过得怎么样?

是睡醒了吃,吃饱了睡,地也拖了,桌也擦了,还把米数了都觉得一天很难熬?������

是每天看书,手机跟客户交流,用互联网的趋势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充实地过着每一天?

你,属于哪种?

我,用假期看了一部电影《囧妈》,感受了当妈的唠叨,儿子“反抗”的缘由,其实妈妈爱儿子,儿子也爱妈妈,妈妈有梦想,儿子陪着追梦,最后想办法帮妈妈圆梦。从而反思了自己跟父母的关系,也反思了跟子女的关系。


作为子女,我们不喜欢父母唠叨。


这是我们青春时一直以来的心态,哪怕父母才多交代一句“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我们都觉得是多余的、烦人的,有木有同感的?而长大以后,才发现,这种唠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磨练,越发觉得珍贵。

出门求学,常常羡慕别的同学天天能接到父母叮咛的电话,羡慕同学每周回家都带来父母精心准备的美食;漂泊异乡,常常盼着回家见见电话那头的父母,常常一句“你多穿点”便泪流满面,常常一句“累了就回来吧”,筑立已久自以为坚固的心墙瞬间坍塌!

不是你脆弱了,是生活让你尝到了你忽视父母叮咛的孤独;不是你爱哭了,是父母的爱从未走远才能暖到你,不笑而用哭代替那份不可替代的亲情!


作为父母,我们却喜欢唠叨子女

结婚成家,成了孩子的妈,随着女儿的长大(六年级),我却天天唠叨:女儿,多穿点;女儿,记得喝水;女儿,带笔没?女儿,考试别紧张!

自从有了女儿,自己一点点关于她的小事都很紧张,生怕哪做得不好,让她的身心不能健康成长,生怕照顾好了身体健康,又忽略了心理健康,一堆的莫名其妙的担心������

女儿往往用不耐烦的语气来回应我:唉呀,知道了,妈,我长大了,懂得照顾自己,你就别叨了!

等等……

这场景怎么这么熟悉?

这不是我们青春时期跟父母生活的活生生的场景复制吗?������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与父母,我们曾经那么遥远,从不懂父母的爱,任性过,以为爸妈是为了管我们;与子女,我们现在重复“遥远”,唠叨的关怀,自我觉得很暖,却发现,只是孩子眼中的“烦恼”。

从子女转换到父母,角色如何不让子女觉得有隔阂,也许从《目送》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点,当她(他)成了你,她(他)便懂你,就像我们现在长大了,才懂父母。未长大前,跟孩子沟通时,我们想想以前的自己会怎么做!

看了一场电影,懂了父母,理解了女儿,放过了神经绷紧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