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音嫋嫋,天地悠悠:賞析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俄羅斯作曲家、音樂評論家謝洛夫說:“如果人心靈中所發生的一切都可以用語言來表達,世界上就不會有音樂。”

仙音嫋嫋,天地悠悠:賞析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音樂表達的是無法用語言描述,卻又不可能對其保持沉默的東西

不可否認,音樂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維克多·雨果說過:“音樂表達的是無法用語言描述,卻又不可能對其保持沉默的東西。”沉醉在音樂家營造出來的情緒、感知音樂特有的舒適感、歡快感,才能體會到音樂本身具備的、用言語和文字無法表達的朦朧美。

正如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盧梭所言:“音樂家的藝術不在於直接描繪形象,而在於把心靈置於這些對象能夠在心靈裡創造的情緒中去。”

我每次聽《二泉映月》的曲子時,會逐漸靜下去,最後感覺四周寂靜無聲,只有這首樂曲悠悠飄揚在空中,一曲終了,不禁使人肅然起敬,真是仙音嫋嫋,天地悠悠,這就是音樂本身所具備的力量。

一、《二泉映月》樂曲創作的由來

《二泉映月》是中國民間二胡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當之無愧地獲得了

“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仙音嫋嫋,天地悠悠:賞析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江蘇無錫的音樂奇才阿炳(1893.7-1950.12)一生極為悲慘,4歲喪母,自幼隨父華雪梅當道士並學習音樂,其父是當地道教音樂界所公認的技藝傑出的人材,二十多歲時,阿炳患了眼疾,又死了父親,貧病交加,後眼疾惡化,雙目失明,據說阿炳失明時年僅34歲,從此人稱“瞎子阿炳”,一直流落街頭,堅持以賣藝為生,從不乞討,歷盡坎坷,一生創作和演奏過許多作品,可惜僅留下《二泉映月》等六首。

《二泉映月》是一首用變奏、衍展手法寫作的作品。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迴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悽切哀怨,頗為動人。

仙音嫋嫋,天地悠悠:賞析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阿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阿炳純粹靠演唱來維持生活,在黑暗、貧困中掙扎了幾十年,他對痛苦生活的感受,通過他自創的音樂反映出來,他並沒有因為生活艱難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樂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後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週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又將此曲作為中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中國唱片社曾將阿炳於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鋼絲錄音製成唱片,暢銷海內外。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並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並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

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因此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仙音嫋嫋,天地悠悠:賞析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芭蕾舞劇《二泉映月》表現了阿炳的生活和創作

後來,此曲又被多次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絃樂合奏曲、小提琴獨奏曲、絃樂四重奏等等。

阿炳長期生活於社會的底層,有著鮮明的愛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是用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解放後,當人民政府派人去關心他,去整理他的音樂作品時,他卻突然吐血病故了,再也無法了願,此生作品僅存下了1950年夏錄製的那6首曲目:

《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作品。

仙音嫋嫋,天地悠悠:賞析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昭君出塞》

原本阿炳還答應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的請求,半年後繼續錄製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惜天不遂人願,阿炳之死以及他數百首樂曲的失傳,不能不說是中國音樂史上永遠無法彌補的一大損失。

二、樂曲的賞析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是北方的民間樂器。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具魅力的拉絃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悽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仙音嫋嫋,天地悠悠:賞析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是北方的民間樂器

而《二泉映月》這首二胡名曲,作為一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以一種抒情式的音樂語言,向人們描繪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無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為六段,經歷了五次變奏:

  1. 開始有一個像是感懷,嘆息般的引子;
  2. 幾小節後出現的主題具有敘述、傾訴和感慨萬千的情緒;
  3. 彷彿作者在用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向人們講述他一生的苦難遭遇,講述了好久,因此才會不知不覺地發出這聲嘆息;
  4. 樂曲如同在講述一個老藝人在他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運屈服的故事,這個主題在全曲出現多次,隨著旋律發展,曲調變化豐富,時而深沉、時而激揚、時而悲惻、時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與怨憤;
  5. 第四段到達了全曲的高潮,二胡的強有力演奏更是表現了阿炳內心積憤的盡情迸發,人們彷彿可以聽到阿炳從心靈底層迸發出來的憤怒至極的呼喊聲,那是阿炳的靈魂在疾聲呼喊,是對命運的掙扎與反抗,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6. 緊接著,昂揚的樂曲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調中進入了結束句,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彷彿作者仍在默默地承受著、傾訴著……

音樂家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他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我們在賞析時也分明能夠感受到,創作者在傾訴著他所承受的苦難壓迫與心靈上一種無法解脫的哀痛,他在講述著他辛酸悲苦而又充滿坎坷的一生,這是毫不掩飾的真情流露。那深沉、悠揚而又不失激昂的樂聲,撼動著千百萬人的心絃……

仙音嫋嫋,天地悠悠:賞析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

芭蕾舞劇《二泉映月》裡呈現出來的阿炳和他的音樂

傾聽這首樂曲,人們眼前彷彿出現了安靜的畫面:一把二胡,一脈清泉,一彎新月,一葉扁舟,這樣的月夜下,二胡不絕如縷的旋律,表達著創作者真誠的情感,曲調時而悲傷、時而歡快讓人們感受到創作者跌宕起伏、滄桑悲苦的命運身世,蒼天大地為之動容……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

“大雪象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淒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揹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淒厲欲絕的嫋嫋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