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宅家:愚鈍的父母肆意打發光陰,智慧的父母教孩子享受孤獨


帶娃宅家:愚鈍的父母肆意打發光陰,智慧的父母教孩子享受孤獨


帶娃宅家:愚鈍的父母肆意打發光陰,智慧的父母教孩子享受孤獨

孤獨,

是滋養智慧

最佳的土壤。

聰明的父母

都知道這點。


帶娃宅家:愚鈍的父母肆意打發光陰,智慧的父母教孩子享受孤獨

疫情當前,更多的父母選擇宅在家裡,就是對家人和旁人最好的奉獻!

在這段很多人都會覺得百無聊賴的日子裡,很多耐不住寂寞的人開始發各種視頻,證明自己的無趣、寂寞和無奈,這讓我想起古龍曾經說過——

真正的寂寞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空虛,一種令你發狂的空虛。縱然在歡呼聲中,你也會感到內心的 空虛、惆悵與沮喪。

可是,卻少有人覺得——

孤寂,本就是人生的常態,是智慧的起點。

因為,靜生慧,躁生愚。


帶娃宅家:愚鈍的父母肆意打發光陰,智慧的父母教孩子享受孤獨

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這段所有人都宅在家裡的時光,卻是一次難得與父母相伴的時光,一次難得學會與寂寞相處的機會。

比如,在宅家的這些日子裡——

倘若你想讓孩子知道宅家是痛苦的,那你大可從這個床滾到那個床、從這個頻道換到那個頻道、從朋友圈刷到短視頻,從這間房轉到那間房、……,這些無所事事的舉動足以讓孩子明白如果“想緩解寂寞只能求助於外”,於是未來孩子將大概率地活成我們今天這個樣子;

倘若你想讓孩子體味寂寞的樂趣,知道孤寂就意味著自己有了更多自我選擇的機會,那你大可以豐富自己和孩子在的生活,可以和孩子促膝而談、下棋遊戲、做做家務、烹飪美食、抱本書看、編演家庭話劇、做做運動、……,甚至還能有大把的時間和孩子探討研究感興趣的問題,如此打發寂寞孩子就會認識到“原來寂寞能帶給我們這麼多快樂”,未來孩子將大概率地選擇積極應對孤寂。


帶娃宅家:愚鈍的父母肆意打發光陰,智慧的父母教孩子享受孤獨

我的家鄉就在湖北,在和家裡人通話時,發現不少人都表達了同一種感受——今年的春節太寂寞了。

於是,當“求助於外”已無法排遣我們的孤寂之時,很多人只能被動地選擇無聊、空虛和無奈。

但是,或許極少有人想到,當我們習慣這樣“被選擇”時,實際上也就意味我們想讓孩子們知道,父母在面對孤寂時也只能如此。


帶娃宅家:愚鈍的父母肆意打發光陰,智慧的父母教孩子享受孤獨


馬爾克斯曾在《百年孤獨》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

學會並享受孤寂是一種智者的能力,因為孤寂就是滋潤智慧的土壤,智慧是孤寂所能孕育的最美的果實。

孤獨,既可育人,也可毀人。

父母面對孤寂的選擇,將決定這一切,決定孩子未來將如何打發孤寂。

借用馬爾克斯的話來說,就意味著父母大權獨攬卻在孤寂中陷入迷途,註定會失去教育的方向。


帶娃宅家:愚鈍的父母肆意打發光陰,智慧的父母教孩子享受孤獨


事實上,很少有父母能夠意識到,孩子“獲得某種能力”的能力要比孩子已經具備某種“能力”更重要,因為前者是後者的開山鼻祖。

而“如何與孤寂相處能力”的獲得,恰恰得益於父母點滴言傳身教的培養。

我們可能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也分辨不出什麼才是孤寂正確的打開方式,但總有一天孩子會明白一個不爭的事實——

面對孤獨,

世間只有兩種人——

一種無所事事,

一種樂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