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优秀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西城杂事


很难均衡,连我农村的亲戚都找人往县城里送。

选把优秀老师到县城,固然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但对农村的孩子,确实不公平 因为往往走了一个有经验的,一般会来个年轻的,或空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中国的奖励,都是提到这人不能再胜任,比如教授,去当官等。同样,如果农村老师教的好,没有必要一定调到县城,可以通过分房,提高收入等方式,避免人才流失,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国家应制定有关政策,鼓励老师会农村任教,提高收入,制定优惠政策等,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振兴乡村教育。


青岛趣闻轶事


要想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下水诗文”。

我在农村学校工作30多年了,我感到这30多年里一直没有实现教育均衡。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短期内还难以实现教育均衡。

别的学校我不十分清楚,就以我现在的学校为例来说明吧。

我们学校现在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多年前这所初级中学被镇政府承包给了私人。为了生员,学校又在原来规模的基础上增设了小学。现在,虽然从私人手里收了回来,但学校规模没变,从小学一年级到九年级共有36个班,在校学生近2000人。教师呢?不足110人。教师不够,每年从社会上自主招聘5—6人。初中这边仅40多人,也有学校领导兼课,理化教师兼任某些副科。


有趣的是,学校每年都有五六个大学毕业生考编过来(大多是女教师),每年又都有五六个教师离开。今年的流动我还不清楚,像去年暑假期间,一下子走了七位中青年教师,有五位去了城市。学校每年都是听课评课,培养青年教师,而这些青年教师经过三五年的历练,翅膀硬了,有三分之一就飞走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二是工资待遇偏低,与市所在地县区同等条件相差千元。这种情况下怎么均衡呢?


一、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待遇。通过农村教师补贴使教师的工资与本市高工资县区持平。

二、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调配,让城区教师几年一轮换去“扶贫”,把农村某些学校的“超编”教师进行调动。

三、在晋职方面,缩短农村教师教龄年限。


实现教育均衡是一件大事,没有几条硬性措施是不可能办到的。


徐福记1230下水诗文


农村优秀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是的,这样很难实现教育均衡。

我认为教师的不均衡也是因为学生的不均衡引起的。你们城里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农村学生一年比一年少。



城里学生年年增加。除了本地的学生以外。还有大量农村孩子涌向城市。民工子女进城越来越多。另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视孩子教育的农村家庭,也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城里,渴望让孩子得到和城里学生一样的教育平台。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造成了城里孩子城里学生越来越多。小学一年级开学报名的时候,家长甚至彻夜在外面排队。而与成为小学火爆场面相比,农村小学越来越萧条。我的老家所在的镇村小学,每年暑假过后开学班里总会流失一些学生。这些学生都流向了周边的县市,有的是跟随家长出去。有的是家长花钱托人送到外边的小学。学生在小学附近托管中心住宿吃饭。



农村教师年年选调优秀的进城。只会让城乡教育资源差别越来越大。农村的教育会更差,我曾经在村小学教过两年。在小学不光学生流动性大,老师流动性也挺大。留不住优秀教师。

但是所幸现在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的差距,而且有意识的调控。今年国家前段时间不刚刚颁布了文件,要在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增设了首席教师。目的就是。增加农村的优秀教育资源。造就一批农村教育的优秀领军人才。



而且河南省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增加农村教师的补贴。这些真金白银的补贴。确实能够暖了农村教师的心。把农村教师留在岗位上。

结束语:客观的现实是城乡农村教育正在加大。但是教育部也力求在改善这种现象。采取了。增设首席教师,增加农村教师补贴的方法。来留住农村教育人才。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欢迎关注我。专注解答教育问题,力求给您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建议,助力您解开教育困惑。


吉老师


通过考试选调乡镇优秀老师进城,乡镇成了城区学校的“老师培训中心”

城区的选调年年都在进行,几乎每年我们乡镇都有老师通过选调进入城区任教,多的时候两三个,少的时候一两个。这些被选调进城的老师都是镇里骨干老师,年轻,有素质,教学能力比较强。因为选调是通过考试的,每年选调指标三十四个,参加考试的乡镇老师上千人,可见竞争多么激烈,可见多少老师想通过选调进入城区。


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辈,素质是比较高的。考试之后,还有面试,面试内容是说课,能在说课中取得高分的,说明教学能力不错。所以选调进城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胜出的基本都是佼佼者。

乡镇培养一个这样的优秀老师不容易,从懵懂无知的毕业生,经过几年的磨炼,好不容易成长成为比较优秀的老师,到头来为他人做了嫁衣,很多乡镇校长对比也很无奈,戏称农村学校是城区学校的“教师培训中心”。

教育要均衡发展,必须促进城乡之间老师交流,除了选调农村老师进城,也应该鼓励城区优秀老师到农村支教。

现在提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农村优秀老师源源不断流向城区,农村师资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再把一些骨干调走了,教育怎么均衡发展?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学校又不能强行留住这些优秀老师,毕竟很多人为选调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

怎么来解决农村老师薄弱的问题呢?以前其实也有过类似的探索,城区老师要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两年以上的农村支教经历,让一些城区优秀老师到农村支教,促进城乡之间老师的交流,从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结语:城区从农村学校选调优秀老师,让一些优秀老师有了上升的渠道,对农村老师也是好事,但对农村教育并不是一件好事。优秀老师不断流失,造成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越来越大。解决之道是实现城乡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城区优秀老师到农村进行支教,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周老师的工作室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优秀教师进城是自然规律,这也是教育不公平的体现。那么如何实现教育均衡?我最后会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1.农村教师缺编严重。以我以前所在农村教学点为例,学校6个教学班,只有10个老师,平均每班不到两人。不包括早自习和课后整理,每天每班6节课,一周共6×6×5=180节课,平均每人一周有18节,加上早自习、中午午休等,老师们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真是苦不堪言。

2.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学热情低。虽然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相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但是老师们的工作条件还是比城里差太多。我以前住在学校阅览室的一个隔间里,只有一张床,找学校申请了一个风扇,其他都没有,晚上还要一个人上厕所。(学校对面有几座坟墓)。




3.当然,在农村学校教书有一个好处,就是钱没地方花。很多农村学校都远离集镇,学校周围可能就只有一两个商店,根本用不了多少钱。本来工资就少,这可帮你节约一大笔。

4.教育局每年都会来慰问老师,了解老师们的难处。但是,问完就没有下文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均衡如何解决?短时间根本解决不了,只能靠自己,努力往上爬吧!


邹智明微课堂


农村优秀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虽然是一种趋势,也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体现,但却严重违背教育均衡的教育理念,可以说,这与某学教育原则背道而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在任何人身上都适用,教师也不例外,谁不想调往大城市、去城市教育设施条件优越的学校教书,这种思想也是激励教师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这在个人理念上没有过错。

如果放眼全局来看,教育是需均衡发展的,不能因为学生身处农村而措施受教育的机会,更不能因为学生身处农村而受到不公平对待。但现实却是如此残酷,可以说教师个人发展与教育总体布局是矛盾的,如何调整这个矛盾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第一,将农村教学经历升格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硬性规定,出于人的趋利避害性,不大可能有人主动请缨前往农村教学,这就是比需要在制度层面上推动这种趋势,如果教师不想晋升,可以在原单位原地踏步,但如果有想法,去农村教学势在必行。

第二,县管校聘要与教育平衡想结合,撬动农村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虽然县管校聘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但学校竞聘也有优劣之分,这势必将农村归为教育流放地,如此平衡农村教育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县管校聘中,必须向农村倾斜。

第三,发挥退休教师的优势,向乡村、偏远地区倾斜。发挥退休教师优势,推行银铃计划,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至农村,发挥余热。

第四,提高农村教师的补贴力度。对于农村条件差的地区,补贴力度一定要大,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总之,农村地区是当前教育的薄弱环节,不能因此而放弃这部分的学生,一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变成空谈。


鹰眼看教育


要实现城乡教育均衡,首先得留住农村优秀教师,其次才是城镇教师愿意到农村支教。

一是将农村教师评职称的年限缩短,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途径。

二是设置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可以依据在农村教书时间长知设置,教书时间越长津贴越高。

三是对在农村从教20年,30年的老教师给予荣誉称号,并享受一定的社会福利。

四是城镇教师在城镇教书一定年限后必须要在农村支教一到二年,否则取消评优树模资格,延长评职称年限。

五是对在农村从教20到30平,甚至以上年限的老教师,在子女到城镇上高中优先录取,上大学减分录取,事业或公务员招聘优先录取。

六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软硬件投资。

七是给农村教师更多培训、进修、提高的机会。

八是给农村招聘议定从教年限的毕业生任教。办法很多,只是领导们并未真正关注这件事,也并未下决心要解决这事。


梦里人生


实现教育均衡,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是,照现在的情况来说,想要实现教育均衡,在短期内是不可能了。

因为现在不管是就全国来说,还是局部地区来说,实际情况就是,各方面条件越好的地方,就越是会聚集更多的优秀教师,反之,情况则。

而为了能够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每个地方都会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是提高各种福利待遇。

然而,农村学校来说的话,可能除了空气清新,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条件,也没有什么留得住人的优势。

很多人为了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和医疗条件,也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能够有更好的教育条件,都是想法设法的往外调。

所以,为了尽量使同一个地区教育均衡,一般都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招录新教师。

现在农村学校,主要就是通过特岗招聘考试来补充教师,招聘条件至少专科学历,所以也可以称之为是农村学校的一股新兴力量。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些新招来的大学生太年轻,没有教学经验,这确实是新教师的一个缺点。但正是因为他们年轻,所以这些年轻的教师,有很多优势。

1、刚刚参加工作,又年轻,所以工作起来很有激情,精力也很充沛;

2、除此以外,他们还具备很多新的知识,会有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更容易受学生欢迎。

3、这些年轻教师基本没有成家,所以没有家庭琐事的干扰,工作起来更专注,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其实在农村学校工作过的老师都应该知道,要做好这份工作有多艰难,需要老师们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一点点的成绩。所以年轻教师在农村学校非常合适,而留下来的老师也都是非常优秀的 。

二、进行轮岗教学。

首先要申明一点,这种方式并没有普及,只是极少数的地方在实行,这里我也不讨论这种方式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这也确实是实现教学均衡的一种方式。

要真正实现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但教育均衡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总有那么一天会实现吧,期待吧!


大P老师地理课堂


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育均衡的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持续恶化就算不错。

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三个问题短期内不可能缓解:

一是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在现阶段,农村人口持续减少是大势所趋,不可能扭转。农村的发展无论会多么好,永远不可能好于城市,城市的生活条件、教育医疗资源等永远是最好的,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客观条件注定了,农村就是农村,否则城市就不像城市了,这是现实。

二是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也是大势所趋。这不是说农村不好,而是家长都意识到了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孩子至少要在县城上学。有钱人是这样,没钱的人虽然可能受条件制约实现不了,但想法是有的,一旦有一条有条件了,也会这么做。当农村的适龄孩子少了,实现教育均衡成本太高,承担不起,也没有这个必要了。

三是教师也是人,仅靠觉悟解决不了问题。人都是这样,导向很重要,哪个地方好,人才就向哪里流动。而吸引人才仅靠钱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此,核心问题没有解决,提高待遇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更何况提高待遇不可能是大幅度的。

四是目前的体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现在不仅优秀教师被选调,城市的教师有问题了就流放到农村学校,这就成了悖论。现在信息化发展非常快,但再好的技术手段也不能替代教师自身的水平。

因此,解决教育均衡化的问题,不在一时一地,根本的要取决于人的观念和经济发展。我个人认为,城市化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策,而不是试图让农村的教育与城市教育均衡。


公考小助理


农村优秀教师年年被选调进城,如何实现教育均衡?


教育的均衡是随之社会水平发展,和教育快速进步的时代,新提出的构思和计划。我们本身是人口多,地域辽阔的国家,本身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存在不同的问题。


可能有些人根本体会不到这种差距?这里说一个小的例子吧,在广州工作是时候,学生有丰富校园生活,各种硬件设备不断升级,像图书馆,高达敞亮,里面有几万册图书让同学们尽情阅读,后来有进行了升级,听说要把它做成电子阅览室,还融合了VR的技术;或许你听了是不是感觉很向往,但是回到家,去到一些学校看过,他们不说阅览室,或许一个学校的图书量都比较少。


所以为何要实现均衡,同为公民,大家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或许每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加上你出身决定了很多因素,也或许你的父母条件和努力也造成了这种不均衡。但是目前来看,是有意识的在扶持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不仅是硬件条件,还是师资力量上都有一些变化;不过这些仍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继续深化,因为目前这样的改革和差距仍然在不稳定,就好比农村教师留不住,每个有能力有想法的教师进了城,其实并不是自己非得,而是这种差距的现实还没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所以继续从各方面落实扶持,加强监督责任和管理力度,让每项措施扎扎实实执行到位,才会让教育差距缩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