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列艦發展(一)金剛與扶桑的建造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在金剛級以前,日本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海軍實力。在2場與大國的海戰中,日本均取得了耀眼的戰果(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但是在造艦領域一場劃時代的變革給日本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無畏艦。

日本戰列艦發展(一)金剛與扶桑的建造

無畏號戰列艦

(由於本篇主講日本戰列艦發展,這裡對無畏艦就不再贅述。不瞭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無畏艦的出現使得日本所有已建成的和設計中的戰列艦全部落伍。在1911年3月,內閣通過了海軍的提案,撥款建造4艘金剛級主力艦(金剛、比睿、榛名、霧島)日本由於經驗不足,決定派出人員赴英國學習,並由英國建造首艦金剛號

日本戰列艦發展(一)金剛與扶桑的建造

金剛號戰列巡洋艦

金剛級戰列艦首艦金剛號1911年1月17日在英國正式動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完工。1913年11月5日,由日本人負責駕駛“金剛”號戰列艦返回日本。自此以後,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戰列巡洋艦的國家。

基本數據:

艦長:214.6米

艦寬:28.04米

吃水:8.38米

排水量:標準27500噸

航速:27.5節

主炮:4座雙聯裝356mm/45倍徑

側舷裝甲:203mm

可以看出該級艦在當時擁有極強的火力,較高的航速。英國在一戰中也曾因為金剛級優異的性能希望向日本租借金剛級戰列艦對抗德軍,但是被日本拒絕。金剛級的缺陷與眾多戰列巡洋艦一樣裝甲防護較為薄弱。

繼金剛號之後,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根據維克斯公司提供的圖紙在日本本土自行建造。因為臨近艦橋的1號煙囪產生排煙影響艦橋的問題,三艘艦將1號煙囪後移並加高,這是與在英國建造的金剛號外觀上的不同之處。三艦於1915年4月前全部建成。

扶桑級戰列艦

根據日本的八八艦隊設想,日本需要一個級別的超無畏艦一舉超越當時世界上的頂級戰列艦(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美國內華達級)他們都擁有強大的火力:女王級擁有8門381mm主炮,內華達級擁有10門356mm火炮,且主裝甲帶超過330mm,航速達20節以上。

日本戰列艦發展(一)金剛與扶桑的建造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由於日本工業基礎不足,沒有技術建造381mm火炮,於是扶桑級延續了金剛級的356mm火炮,並且裝備了驚人了12門。和金剛級相比,裝甲佔據了更大的噸位。

日本戰列艦發展(一)金剛與扶桑的建造

扶桑級戰列艦(剛建成的扶桑還是眉清目秀,沒有後期標誌性的違章建築)

由於設計上的缺陷,扶桑級原本建造4艘,實際建成2艘扶桑、山城。重新進行設計後又建造了剩下2艘伊勢、日向。一般被認為是獨立出來的一個級別伊勢級戰列艦。

性能數據:

艦長 扶桑:205.13m 山城:215.8m

艦寬 扶桑:28.65m 山城:28.96m

排水量(標準 )扶桑:29326噸 山城:32720噸

排水量(滿載) 扶桑:30600噸 山城:33800噸

航速:23節

側舷裝甲:305mm

主炮:6座雙聯裝356mm/45倍徑

山城號完工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雖然在紙面數據上扶桑看起來還算比較優秀,但是實際上由於設計有非常多的缺陷,極大影響了它的實際效能。首先,扶桑級的裝甲噸位雖然比金剛級長,但由於核心區域過長,導致實際保護效果並不好,且扶桑級全艦有6成的長度設有主炮、有5成的長度內設有彈藥庫,而且因為多安裝炮塔的結果導致艦體中段設計成彈藥庫-鍋爐-彈藥庫-鍋爐的高風險方式,一般軍艦被擊中輪機段頂多擔心失去動力,但扶桑級還得擔心鍋爐帶的高溫可能誘爆彈藥的危機。其次,由於主炮佈局問題,如果6座炮塔齊射會導致炮口風暴摧毀戰艦上層建築。所以扶桑級戰列艦無法進行齊射。另外,扶桑級只能勉強到達23節一段時間,實際航速優勢並不明顯。正是由於這些問題,使得扶桑級很少作為戰鬥序列與敵方交戰,大多數時候都在後方進行訓練任務。

下一章為伊勢級戰列艦與長門級戰列艦

新人第一次寫文章望大家支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