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導語:行業地位低卻上市爭當“xx第一股”的公司要小心。


過去10年,雲計算是創業的確定性賽道。


2006年亞馬遜AWS開荒,而後國內外企業一眾跟隨,2009年阿里巴巴的阿里雲模仿,2019年收入35.28億刀相當於2013年的AWS。


未來10年,雲計算是龍頭的確定性賽道。


確定性有三,全球雲計算滲透率僅10%;中國企業40%上雲率低於歐盟70%和美國85%,上雲意願不斷增強;5G和AIoT推動傳統企業上雲,AIoT是雲的內核,雲是AIoT的必然形態。


但這份確定性再也不是創業公司的機會(起碼在IaaS和PaaS層面不是),雲計算行業的馬太效應很強,大量資金投入研發迭代產品,大量資金投入服務器規模化“把雲計算價格打下去”,會讓優刻得(SH:688158)這種頂著“中國雲計算第一股”、“科創板同股不同權第一股”光環,實際上行業top10都進不了的玩家很難過。


芒格說,“要是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就好啦,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作為電商龍頭,阿里巴巴/JD的規模曾讓聚美優品/噹噹網等小電商陷入死局。作為雲計算龍頭,阿里巴巴/騰訊的規模可能也是優刻得們的“死地”。優刻得需要加大轉型力度,對於投資者來說,即使優刻得在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跌了27%,還是毫無安全邊際而言。


這篇文章主要分3點:


雲計算公司的地位靠拼爹得來;

除了計算力和價格,再給你一個上雲的理由先;

優刻得的混合雲出路。


01、拼爹的雲計算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美的雲計算龍頭都脫胎自電商公司?亞馬遜AWS2019年Q3收入89.95億刀;阿里雲2019年收入35.28億刀。原因是電商公司的起點最高,贏在起步線上。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分析商業模式,你會知道善於造節促銷的電商(亞馬遜的黑色星期五、阿里的雙11、京東的618),業務發生的峰值遠遠高於平均值,以阿里為例:


2019年3月31止的12個月期間,中國零售市場交易流水為5.727萬億,2018年雙11當天的流水2135億,是單日均值151億元的14.1倍。如果考慮到阿里巴巴的“中國零售市場”除了天貓和淘寶,還包括銀泰百貨等線下商業、盒馬、阿里健康,這個倍數還要擴大。


電商業務的峰值,遠遠比OS、辦公軟件、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業務形態的峰值來得陡峭。


這就需要它配備更多服務器,保證計算能力、網絡能力、存儲能力能應對峰值,不然服務器擠爆了就沒法玩了,想想12306網絡購票上線時宕機被網友噴成啥。然而這些服務器,平時是閒置的,這對於電商企業來說是巨大的成本。當然,採購的服務器閒置並不是電商的問題,而是所有信息時代有網絡計算需求的公司的問題,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基於這種情況,雲計算就登場了。亞馬遜、阿里巴巴們把自己平時閒置的資源,用不上的資源,以按需租用付費模式賣給有需要的公司。原來的成本項變成收入項。


舉幾個常規付費產品:cpu配置4核8G的虛擬機300元/月;存儲0.05元/G/月;流量0.1元/GB;帶寬9元/MB/月。

還有非常規的深度學習(TensorFlow模型,P40節點,5850元/月)等產品這裡就不多說了。


其他雲計算公司要採購更多的服務器,才能觸達亞馬遜AWS、阿里雲的起點規模。另外,計算力等IT基礎設施,本質上是標品,誰規模大(電力和散熱系統等帶來的效率提升),誰價格低,誰的客戶多,誰牛啤。所以我說,雲計算的起步是拼爹的。


中國雲計算領域,拼爹誰都拼不過阿里雲。目前它的市場份額43%,合作者8000多家,服務客戶超過230萬,中國40%的500強企業,50%的上市公司,80%的科技公司都是他的客戶(2018財年)。


俗話說,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除了命好帶來的大規模低價格的計算力等基礎設施以外,還有其他東西決定很多公司上雲。


02、再給你一個“上雲”的理由


低境界的雲計算賣計算力,高境界的雲計算賣增長解決方案。


阿里和騰訊都有一套,這裡以行業老大阿里雲來講(PS:買了阿里巴巴股票,對阿里雲稍微熟悉一些),它的體系如下: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1)基礎的公有云,私有云,芯片(含光800、玄鐵860),終端,邊緣計算實現降本增效目的。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2)中間的平臺(飛天AI平臺、飛天大數據平臺、飛天AIoT平臺)招納開發者,為客戶提供各種AI技能,包括達摩院的各種技術都是“零時差上雲”。


(3)上層是產業實踐,內部優化核心電商、本地生活和大文娛,外部優化改造交通、醫療、工業等等行業,比如阿里雲的工業大腦,使中策橡膠密煉合格率提升5%,使GCL光伏電池切片良品率提升1%,使瀚藍環境焚燒穩定性提升23%。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3)外圍是SaaS服務,阿里2019年7月與全球第一的CRM SaaS公司Salesforce達成合作,成為其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的獨家供應商(集成阿里銷售雲、服務雲、商業雲),Salesforce也是阿里銷售的獨家CRM產品。


以上從基礎的設施,到平臺的技能,到產業實踐,再到SaaS服務的強健生態,構成了諸多上阿里雲理由,也構成諸多脫離其它雲的理由:


就像紅星美凱龍從騰訊雲懷抱裡轉投阿里雲。

就像優刻得的消費ID從2016年的12178個下降到2019年中的11770個。2019年中新增消費ID有4410個,終止付費ID卻高達5657個。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雲計算在走向集中,全球範圍內是亞馬遜、微軟、Google、阿里四大巨頭。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中國雲計算行業也在走向集中。

據IDC數據,2019年上半年:


中國雲計算top5分別是阿里、騰訊、中國電信、AWS和華為,它們的市場份額是75.3%;6~10名分別是金山、百度、浪潮、微軟和JD,它們的市場份額超過90%;優刻得不在中國雲計算公司前十之列。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像優刻得這種規模小的雲計算公司怎麼辦?


03、優刻得的混合雲出路


從全球雲計算公司的發展史看,國內雲計算市場必然寡頭化,阿里雲、騰訊雲、AWS、華為雲、金山雲可能會五分天下,其他競爭者將逐步轉型或者退出,發力混合雲,轉為託管雲服務商。


所謂混合雲,由私有的服務器處理關鍵或敏感任務,由公有云執行其他任務,並使用同一個界面完成操作。很多使用雲計算的公司出於安全、監管等因素的考慮,需要有自己本地的服務器。


2017年,國內的混合雲曾有短暫的爆發,像阿里雲、騰訊雲主要是與外部IDC(世紀互聯、萬國數據等數據中心提供商)合作,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


國外情況有些不同,微軟通過“直接銷售+租賃”服務器的模式逐漸縮小與亞馬遜AWS的差距,2019年10月微軟拿到國防部100億刀的大單,才徹底打消亞馬遜的傲慢(曾經送客戶錘子砸碎他們的本地服務器,多次聲稱混合雲很愚蠢,連西門子這樣的大客戶要求混合雲產品也一點碧臉不給,直接拒絕),推出起價25萬刀的Outposts機櫃。


優刻得是混合雲做的較早的公司,它的混合雲業務包括定製服務器和機櫃託管。2016年至2019年中,混合雲業務收入佔比從4.34%提升到16%,這一塊或許能有所作為。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從收入分部看,優刻得的公有云收入佔80.89%,長期看恐怕會被阿里雲等巨頭步步蠶食;混合雲收入佔16%,或許會有作為。目前優刻得市值195億元,若全年增速跟上半年32%差不多,收入15.7億左右,對應P/S倍數為12.4,這是行業龍頭的估值水平。


衝著雲計算第一股名堂去的,還是算了吧,這些年買那些在行業裡沒太大優勢,卻搶先上市的“xx第一股”,有哪個能賺錢的?視頻第一股優酷網,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在線,母嬰第一股寶寶樹,網文第一股閱文,直播第一股虎牙,手機+物聯網第一股小米,不要給這些公司溢價。新上市的長租公寓第一股蛋殼,音頻第一股荔枝,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你品,你細品。


還是買阿里巴巴來吧,這才是實至名歸的中國雲計算第一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