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2020年美國銀行業科技熱點展望之一:雲計算、API平臺和實時支付

□李冰

過去數十年間,信息技術發展的每一個進步都會在第一時間滲透到美國銀行業的方方面面。作為每天處理海量數據、直接面向客戶、提供複雜金融服務的美國銀行業,從來不敢放過任何一次可以通過高新技術提升自己效率、服務和用戶體驗的機會。在這個競爭激烈、勝者通吃的領域內,技術往往是甩開競爭對手、贏取市場優勢的終極武器。相反,一步跟不上技術的進步,轉眼就會被別人甩在身後,對此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然而,作為傳統商業模式代表的銀行,從骨子裡又是保守謹慎而充滿風險意識的,一般絕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這就註定了銀行的科技部門既不能不跟隨潮流,又不敢緊跟潮流的矛盾心理。掌握行業的科技熱點,瞭解別人都跟了哪些潮流,跟到了哪一步,對銀行科技部門的決策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盤點、展望2020年美國銀行業的幾大科技熱點。


2020年美國銀行業科技熱點展望之一:雲計算、API平臺和實時支付

雲計算

近幾年來,美國銀行對雲計算的態度已經從觀望等待轉向了積極擁抱。雲計算已經成為銀行技術開發和服務支撐的主流。各大銀行紛紛在傳統服務器、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尋找最佳的組合,以此滿足自身高速發展的技術需要。鑑於這項基礎性技術對行業的重要意義,筆者將在今後專門介紹雲計算在美國銀行業的發展歷史,以資對中國銀行業有所借鑑。

API平臺

傳統意義上,銀行業的IT系統和生態都是封閉的,但近年來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對傳統銀行業的運營系統和商業模式都形成了不小的衝擊。銀行意識到,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將來自各個方面和層次,通過儲蓄賬戶獲客的傳統模式很可能難以為繼。所以,銀行不得不重新審視什麼是自己的核心優勢,以及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和金融科技公司競爭。

開放的應用開發界面(API)和平臺由此應運而生,這也就意味著:銀行將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以API的形式開放,供第三方使用這些服務和數據,同時在平臺上開發面向客戶的金融服務,形成圍繞銀行的生態系統。這對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投放渠道、合作伙伴關係都將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實時支付

自從1973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支付系統,瑞士、土耳其、巴西、中國、印度等國家相繼跟進,並開始在實時支付系統方面發力。而美國在這方面動手較晚,遲遲到2017年底才由11家最大的銀行聯合推出了TCH RTP實時支付系統。到2019年1月,這一系統已經涵蓋了美國最大的24 家銀行。

本文將重點介紹一下美國銀行業實時支付系統的情況。

長期以來, 美國的支付環境被 Wire、ACH和信用卡這三大系統所統治。其中Wire適用於大額、迅速、跨境的支付,一般在24小時之內可以到賬,一旦發起不能撤回,費用較高,較多用於企業間的交易結算。ACH 則費用較低,3天內到賬,可以撤回,被廣泛應用於小額、頻繁的支付場景,比如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工資發放、繳納水電費等等。信用卡則廣泛應用於消費場景,用戶授權後,商戶發起批量收款請求,往往需要一到三天才能最終收到消費者的付款。這三大支付系統已經承載了美國經濟發展40餘年。

實時支付系統的崛起,將大大提高消費者的用戶體驗,繼續擴大電子支付的份額,減少現金支付和其他支付手段的使用,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銀行除了可以向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服務外,還能夠通過對電子商務和移動商務領域的滲透和融合,進一步開發出具有革新意義的產品和服務組合。

但是,和別的國家實時支付系統由政府主導不同,美國的這一體系是由24家大銀行自己合資建成的。排在這24家之後的廣大中小銀行、信用社則心存顧忌,擔心加入後自己的業務會變得依賴大銀行的系統,進而被大銀行控制和威脅。因此,這些中小銀行對加入TCH RTP不是很積極,反而不斷向聯邦政府施壓和請願,希望由政府出面建設實時支付系統。

2019年8月,美聯儲經過反覆的聽證和論證,終於以4:1的表決通過決議,建設名為FedNow的新系統,計劃於2024年左右建成。對於那些還沒有搭上實時支付這輛快車的中小銀行和非銀支付科技公司來說,這一決定無疑受到了很大歡迎,而TCH RTP陣營中的大銀行今後則要面對兩套獨立實時支付清結算的系統。不過,這在美國已有先例, Wire大額支付系統也有 CHIPS 和 Fed Wire 兩個獨立的清結算系統,分別屬於私有的銀行聯盟和政府。

除雲計算發展史外,今後筆者還將繼續介紹最近火熱的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量子計算技術對美國銀行業的影響。

(作者系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的資深信息架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