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少年時的學習楷模,為何長大後成了壞人

從上學開始,大家就接觸到各種教材。而在這些教材裡,經常會記載一些例子,我們比較熟悉的有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鑿壁偷光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事件,不然也不會記載到教科書當中。


匡衡:少年時的學習楷模,為何長大後成了壞人


不過,作為理智的人類,大家還是要知道歷史也有它黑暗的一面,所以很多事情我們都不能夠只看它表面呈現的東西。

有一些東西,在我們深入瞭解之後,就揮發現裡面的黑暗面。

就拿大家熟悉的鑿壁偷光來說。


匡衡:少年時的學習楷模,為何長大後成了壞人

這個故事在當初還是很激勵大家的,情節也比較簡單。

故事講述西漢時期,有一個叫做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家裡非常窮。由於沒有錢買燈油,所以夜裡只能黑漆漆的。為了讀書,他選擇在自己家的牆壁上鑿一個洞,這樣鄰居家的光就能夠投進自己家來,那麼自己也可以讀書了。

它最初被選進教材,也是為了給孩子們帶來一個勤奮學習的榜樣。別人在沒有物質條件的情況下都堅持要學習,那麼如今身處於富足家庭的我們,又有什麼資格不去學習呢?

正是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使得匡衡之後成長為一個大學問家。

對此,我們這些人也有些羞愧,畢竟自己從前看得可都是什麼武俠小說,甚至還有什麼金瓶梅,這對比起來真是受到暴擊。


匡衡:少年時的學習楷模,為何長大後成了壞人

不過,對於成人之後的大家來說,仔細思索不難發現這個事情本身似乎存在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既然匡衡想要讓鄰居家的光照進自己的物資,那麼他一定不止鑿了自己家的牆,還把人家的牆也給鑿了。此外也有可能是兩家公用一堵牆,但是那時候匡衡家畢竟窮啊,即使這樣一定也是人家出錢修建的。

這樣看來的話,這教育滿滿的故事似乎就有些說不過去的地方。你認真學習是好事,但是這屬於破壞私人物品呀。不管怎麼說,破壞別人的財產,甚至還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這可是相當不正確的。

要是擱現在,哪個人敢去把別人家牆鑿了?

此外,要知道,在那些個時代,人們對於貞操看得極重。這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假如他隔壁家是個女孩子,這是洗澡的時候被他瞧見了,這可是壞人一輩子的事情。


匡衡:少年時的學習楷模,為何長大後成了壞人

由此看來,這個事情無疑本身是惡劣的,儘管出發點是為了學習,但是顯得有些自私了。或許是由於後人逐漸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後來把“鑿壁偷光”改為了“鑿壁借光”。這裡是有一定遮掩的意味的,當然大家也都知道,這個“借”沒有絲毫的根據,人主人家可是什麼都不知道呢。

性質到了這個地步,完全可以用惡劣來來形容了,這樣就有了不光彩。而不光彩的事情,其實是不應當被用來宣傳的。

當然也會有人反對我的看法,覺得這樣的認知有些過於嚴苛了。此外,人家也是真的好學,沒看到後來成為了大學家嗎?

但是,細節之處見人品。一個從小就會破壞別人家產滿足自己的人,長大之後焉能得知他不會為了自己的仕途幹出別的事情?而且,一個人縱然有了高學問,但是這也不能夠證明他是一個徹底的好人。人的學歷很多時候往往和品行沒有什麼聯繫。


匡衡:少年時的學習楷模,為何長大後成了壞人

而事實其實也八九不離十。後人都知道他之後做成了大學問,但同時他其實還搞腐敗。自從做了大官之後,他就做了很多壞事。不僅侵佔國家的土地,將被人的土地佔為己有,甚至還將四萬多畝的食邑歸到自己的名下。此外,他的兒子後來成了校尉,但是卻喝酒殺人,十分惡劣。

由於官大,很多人都去賄賂他,對於這些賄賂,他更是照單全收。這些背後的壞事,全是他瞞著皇帝做得。但是終究還是有被發現的那天,終於還是被皇帝罷掉了他的丞相位子。

除了自己不做好事之外,他還去打擊那些有能力的人。就拿當時的一個叫做陳湯來說,他當初出使西域,上沒有指揮,他全憑藉著自己的機靈打仗,成功擊敗匈奴。因此西漢的邊疆地區安寧了好長一段時間。

這樣的一個人才英雄,皇帝知道後非常想重用他,然而匡衡卻死活不同意。他拿當時沒有人指揮來說事。表示他太會擅自行動了,這樣的人不配被封侯。


匡衡:少年時的學習楷模,為何長大後成了壞人

而後來更是為了打擊陳湯做出許多事情,甚至還舉報陳湯貪錢。一個原本能夠飛黃騰達的人物,就這樣折在了匡衡的野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