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最佳居住地?山东人不这么认为,“良禽择木而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江南。

更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众人皆知的俚语,把锦绣江南描绘得令人神往。

江南通常指长江以南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平原地区,从字面上看来,白居易在诗中赞叹的是江南的旖旎风光,可是,稍加品味不难看出,诗人同时也在赞颂江南地区老百姓恬淡、富足的生活状况。

“江南”是最佳居住地?山东人不这么认为,“良禽择木而栖”

江南水乡小镇

江南号称“鱼米之乡”,地势平坦,水网纵横,气候宜人,特别适合农作物生长。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争,但是,很少有人会把主战场设在江南,因此,江南一直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连续性,逐渐成为历朝历代的“粮仓”、“钱包”,久而久之,江南也就成了富裕的代名词。

问题来了,俗话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按理说,江南既然这么好,富裕的江南理应成为人们向往的定居点,可是,山东人、河北人选择了“闯关东”,拖家带口迁徙到了天寒地冻的东北地区,难道他们不知道风景优美、富甲天下的江南吗?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旧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山东人、河北人根本没有选择迁徙地的自由。

“江南”是最佳居住地?山东人不这么认为,“良禽择木而栖”

​电视剧《闯关东》剧照

清政府入关后,他们祖居的东北地区便成了“龙兴之地”,而清政府当时实行的是民族隔离政策,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汉族人”,更不允许汉族人随便进入他们的“龙兴之地”垦殖。

于是,山海关成为了关内通往关外的一扇紧闭的大门,“闯关东”的关指的就是山海关,因为东北几个省的地理位置处于山海关以东,山东人移居东北故而得名“闯关东”。

在旧中国,山东地区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十九世纪中叶,一场罕见的水灾又一次袭击了山东等地,数以万计的灾民面临着严重的生计问题,再加上当时的各种苛捐杂税繁多,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民不聊生。

“江南”是最佳居住地?山东人不这么认为,“良禽择木而栖”

​电视剧《闯关东》剧照

也就在这个时期,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清政府也面临一个难题,由于东北地区地域广阔却人烟稀少,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导致日本、沙俄不断骚扰和侵蚀我国的国土,这是任何主权国家都不能容忍的。

这时,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向朝廷上书,建议开禁放垦,让汉族人移居东北这件事合法化,清政府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山海关的大门敞开了,闯关东的山东、河北老百姓大规模向东北地区迁移,一时间流民潮涌,汹涌澎湃。

闯关东的人以山东人居多,河北人次之,从清初到民国年间,闯关东的人数达到了3000万人次,多数是因自然灾害和战乱而迫于生计的人们。

他们从内地到关东的路途上充满了艰辛,有的需要漂洋过海,有的要跋山涉水,一路上,他们不但要跟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还要忍饥挨饿,与野兽、土匪搏斗……

“江南”是最佳居住地?山东人不这么认为,“良禽择木而栖”

​电视剧《闯关东》剧照

可以这样说,人类求生的本能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内因,而山东人多地薄、天灾人祸等情况,则是山东人闯关东的外因。

大量山东人涌入东北,不仅开垦了大片土地,在东北肥沃的土地上扎下了根,还为清朝政府军带来了充足的兵源,守护边疆、招兵买马的问题迎刃而解。

到张作霖入主东北期间,东北军已经扩充到20个师的兵力,如果没有大量闯关东的东北人、河北人,东北军很难拥有这么多的兵力。

而“东北王”张作霖祖籍也不是东北,他是河北大城县人,他的祖辈在道光年间就到了关外,最初就居住在盘锦市,后来在沈阳定居了下来,所以说,张作霖的祖辈也是“闯关东”来的东北,张作霖、张学良都算是“闯关东”人的后裔。

在汉族人移居东北这件事合法化后,山东人迁徙的自由度大了,也有了自我选择的余地,可是,到民国时期,山东人迁徙的目的地仍然以东北为主,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史书曾经这样介绍东北这块土地,说东北拥有三大自然条件:荒,矿,盐。这个“荒”指的是东北地广人稀,沃野千里;“矿”和“盐”则是东北富有的自然资源。

“江南”是最佳居住地?山东人不这么认为,“良禽择木而栖”

​电视剧《闯关东》剧照

当时,中国仍然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业离不开土地,而东北地区最不缺的就是大片耕地,而且有许多是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这里的土地肥沃,号称“黑土地”,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里的“盐”、“矿”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闯关东的山东人很容易在这里落地生根,只要舍得劳作,都能得到土地和大自然丰厚的回报,对于闯关东的山东人来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诱惑,一般人难以抗拒。

而在富庶的江南,那里人口稠密,占有土地却不多,江浙地区曾经号称是“三山六水一分田”,耕地面积少得可怜,因此,“鱼米之乡”只属于江南当地的民众,山东人即便去了江南,也很难快速获取生产资源。

其次,在富裕的江南地区,老百姓相对安居乐业,人口流动性相对较低,而且,在社会各个阶层已经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圈子”,外来人口想要融入其中相对不易,若想要站稳脚跟,则难度更大。

第三,山东和东北在许多方面类似或者接近。

比起江南水网纵横等等自然条件,山东人也许更认同东北的大平原,更何况,山东和东北两地都属于北方语系,相比于江南的“吴侬软语”,山东话、东北话更直接,也更干脆,语言特征上的不同也反射出了性格、饮食、风俗民情等方面的差异。

“江南”是最佳居住地?山东人不这么认为,“良禽择木而栖”

东北农家小院

​总而言之,山东与东北在许多方面大同小异,两地人在一起生活、交流的障碍较少,在人类满足基本的生存后,人与人之间有畅通的交往是刚性需求,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山东人不去富庶的江南,而把东北作为迁徙首选地是有道理的。

有俚语道:“良禽择木而栖”,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自己生存,“良禽”自有识别能力和管用的鉴别方法。山东人“闯关东”的成功历史也对这句俚语作了最好的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