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医生业余时间被人聘任,可以有偿就医,而教师节假日补课不行,为什么?

用户墨缘琴韵工作室


我是老师,家里也有做医生的,原则上医生也是有正式医院单位的也不可有偿就医,医生可以有偿就医,是人们觉得那是在救命,在为你的身体保价护航,但现在医生护士的工作压力和舆论压力都特别大,还有医生必须始终在不断的学习考试进修提高自己医学领域本领,做医生很累,随叫随到,随时待命,只要进入工作就要全身心的托人。人命关天啊。能有偿服务可以理解。

老师节假日就补课肯定是不对的,本来国家寒暑假给你安排了是要求你在假期调整一学期的疲惫不堪的身心,另外利用假期加强自已的业务学习,提高自已业务能力,平时忙于教学,这正式通电的好时机。以前老师寒暑假没有多少时间是自己的,要到每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要到教育学校去听同行或专家的授课有半个月,要提前把一学期的教学大纲熟透,要提前把课用笔一字一句的写好备好,开学好空出时间批改作业,关注学生身心方面的变化,教育学生为人之道。根本没有时间去补课,以前学校假期会安排一部分老师补课,那都是免费的,是把好的学生培训去参加各种比赛,为学校增光。其实以前的教育是公平的,孩子受教育的公平性更高,老师也是生怕自己的学生考得不好,没有学到知识。

现在各行各业都发生巨变,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我能不能生活得更好点,我可不可以多一些财富,老师也是人,大的环境不可能不影响他们。但作为老师一定要有最后的底线,有颗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小草爱护他们,在小草中一定有些种子是颗参天大树,好好培养他们,尽自己教师的本能。


王建芸212


这是很多老师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其实医生和老师职业有很多共同点,为什么允许医生有偿就医,不能允许老师有偿家教?

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合法(规)的,一个是非法(违规)的!医生外出有偿行医,国家有关于“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老师禁止到辅导班进行有偿家教,是因为教育部有“六条红线”!既然国家让你做,就有让你做的道理;不让你做,就有不让你做的说法。

医生和教师职业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比如:

一、教师可以“课上不讲课下讲”,医生可以“医院不看回家看”吗?

首先,我明确反对对老师的这种污蔑,绝大多数老师绝对不可能“课上不讲课下讲”,但是这也不是空穴来风,现实中不排除有这种老师存在,尤其是老师的辅导班里都是自己班的学生时,不排除这种用权力谋取利益的行为,作为国家,如果不去制止,就是放纵,就会让这种现象蔓延。所以,对于这种现象,绝大多数老师是不同意的,因为这让老师无辜背上骂名,而他们在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操心,当然不允许这种污蔑,但是谁又能保证这种现象没有呢?

医生原则上也可以“医院不看回家看”,而且我们也见过有些医生让病人到指定药店拿药的情况,这种行为应该也是违规的吧?医院的医生,一般都是外聘到低一些医院里去做手术,这种情况和老师教自己的学生并不相同。当然,也有一些医生可能会在社区诊所、药店等兼职,这和他自己的病人关系不是太大,因为这些病人的流动性很强。

二、老师也可以被聘到别的学校做讲座!

与医生去别的医院做手术或者坐诊类似,一些名师也经常被请到别的地方去做讲座或者培训,好像这也不在有偿家教的范围吧。大学老师这方面自然不受限制,中小学方面这样的情况也不少,尤其是高中,面对高考的压力,我能经常能看到有些著名学校的老师或者对高考颇有研究的老师去别的学校做讲座,这种讲座都是收费的,应该也没有明确禁止吧?

三、相对来说,优秀医生更加紧缺!

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要比教育资源更加明显,一些落后地区的医院根本培养不出来也留不下优秀的医生,而教育则不一样,一些落后地区也不乏优秀教师存在。一个优秀的医生,可以救活很多生命,而老师对于学生的培养,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

当然, 医生多点执业虽然有政策支持,但是很多医院并不同意医生外出就医!医生是医院培养出来的,如果去了竞争对手那里行医,这对他的医院非常不利,而且一旦出了问题,原有医院还要承担相关的责任,承担一定的风险。

另外,医生多点执业是医改的一个开始,未来医改的方向很可能是医生要成为自由职业者!前两天国家已经试点取消医生编制了。如果取消老师的编制,允许老师去别的学校代课,老师们愿意吗?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只有义务教育阶段或者扩大一点,只有高中以前的老师不允许从事有偿家教,其他的职业都是允许的。

从头到尾可能是出现于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那就是就是这个群体实在是太大了,并且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和家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通常会通过语言或者某种暗示让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己所开办的辅导班中,实际上简单的就是有一点,利用自己的职权为自己谋取金钱上的不当收入的嫌疑。

大概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吧,大多数情形下社会上对于老师从事有偿家教,出现了一种有色眼镜的看法,不过在现在的状态下,大多数老师并不是网络中或者家长认识的那样,通过某种方式要挟孩子去读书去学习,相反在目前为止我没看到的情形往往是家长邀请自己的老师辅导自己的孩子,并且老师还不是十分愿意的情况。

基于这样的判断,它有它的区域性的特点,有的地方可能要不是这种情况,比如说听说的,南方的一些城市当然南方比较有钱,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教育这项工作,收入太低,但是南方的老师办班的时候从来没有家长去盯着老师,这种现象在北方是几乎不可能的。

对于其他的一些行业来讲,从事一些职业外的本专业的工作,能够提高自己的业务熟练度,为什么老师就不可以从事这样的工作呢?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法律归法律,制度归制度,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特点,所以说只要老师不太作的话,家长一般不会去举报。

我想大多数家长现在让孩子去选择上辅导班,根本的目的并不是在于老师的威胁,更多的是没有自己的时间去照顾孩子,避免孩子在家庭中在假期中出现了各种安全事故或者品德问题。


宜城老师


想起我们初中时候,补课一分钱不收。不过不是给所有人补课,而是在班里选出优秀尖子生,爱学习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体,每周六免费给学生补课一天。补课讲的知识很少,基本就是老师拿一些外面的模拟题,找一个学生抄写在黑板上,然后学生照着抄下来,再做题。老师再讲题,讲一些比较难的。

记得初中时候,每天有3节晚自习,基本都要话费一节晚自习来抄英语练习题,所有人跟着抄写,你跟不上就擦掉了。那时候生活条件苦,大家都没钱,老师要我们订购一年18元的英语周报都订不起,更别说买其他复习题和交补课费了。题目全靠抄写,老师自己出钱买一套,英语课代表每天休息时间和晚自习就带领同学抄黑板。到了高三了,强制每周要补课一天,才收250元每人,其实补课也是讲试卷讲题目。250元一年好多家庭都交不起,开家长会时候大家都意见很大。那时候100元能买2担稻谷,250元是5担稻谷,差不多是一个成年人10个月的口粮。现在来看250元是很少,到换算成现在的物价,一个成年人10个月的伙食费差不多要5000元吧,而且还是精打细算的!


點點點113792226


老师的身份很特别,老师有固定的学生人群,也是在编人员,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做了课外兼职,精力和体力都会影响自已所承担学生的教学质量,我是反对老师在外兼职,我女儿就是一位17年教龄的老师,非常尽职,从不在外兼职,确保自己的学生能得到好的教学。


手机用户12102375074


一是政策不同:医生可以多点坐诊,鼓励有经验有能力的医生在专科、县乡医疗部门从事诊疗活动,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可以“传帮带”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基层医院收费透明,资质健全,即使是私人门诊,其就有的手续也一样不缺。与之截然不同的是,教育主管部门严禁中小学校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行为。教师有补课的义务,帮助后进学生迎头赶上,如果以利益为目的,进行有偿补课,会更进一步扩大个体之间的成绩差异,给教育均衡发展雪上加霜,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加之校外培训机构资质不健全,各种大大小小的培训班充斥在大街小巷,不仅教学质量无法保障,也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二是目的不同:医务人员多点就诊,虽然也赚取额外收入,但收费规范透明,甚至比大医院费用更低,也更方便。医务专业技术人员力量缺乏,技术高明的医务人员更是稀缺资源,医生牺牲业余、休息时间就诊,虽然也以赚取额外收入为目的,但却同时解决了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增加了就医途径,扩大了高水平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其直接结果是救死扶伤,更容易为群众接受。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纯粹为了利益。以考试为目的的拔高教育,改变了基础教育的初衷,增加了学生负担。而因为经济基础、地域优势等原因,使教育资源向极少数人员集中,增强了教育差异,不利于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发展不同:医务行业专业技术发展没有尽头,一些人可以凭一己之得、一两个偏方、某项技术,可以吃遍天下,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要不断钻研业务,不断精进,稍有懈怠,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而医生有越老越吃香的发展规律。而基础教育普及,并不要求教师有多么精深的知识层次,一些培训机构,仅凭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就能达到其提高分数的目的。教的好不好,是相对而言,基层的名师,到一二线城市,甚至连最基础的要求都达不到。由于受主观因素、综合因素影响,大范围的有偿补课、校外培训,所能直到的作用不尽相同,很难有直观的效果。但校外培训的发展,使教育公平受到伤害,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使中小学生负担加重,这些后果都是实实在在的,不仅无助于基础教育发展,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些恶劣的后果,是无法回避的。


职言管语


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我来换一个思考角度吧。

医生业余时间可以有偿就医,大学教师业余时间可以开讲座,做项目,甚至开公司,为什么中小学教师利用节假日补课就不行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单位性质和个体身份不同

医院和高校是公益二类单位。公益二类单位虽然也是公益单位,由国家差额拨款,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公立医院里的医生、公立大学的教师,除了本职工作外,有必要也是有权利做一些盈利的事情。既然允许做盈利的事情,那就很难判断是为单位盈利还是为个人盈利,或者两者皆有。比如高校教师接横向项目,学校可以收取管理费,个人可以提很大比例的劳务费,很多985高校的科研管理费就能顶普通高校一年的办学经费。因此,国家不可能立法禁止这种行为。但实际上,各单位对员工兼职还是有一定限制的,至少是规定不得用单位的设施条件来牟利。

中小学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由国家全额拨款,这种单位从人员管理上跟公务员类似,原则上是不允许兼职的,也就是说,你在本职范围内的劳动,国家全部买断了,即便兼职,也不能从事本职相关的业务。比如一个老师兼职开滴滴,兼职写头条,那没人管,但有偿补课,那就是违法的。

第二,服务主体不同

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中小学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大学为大学生、为科学进步、为企业、为地方经济等服务,医院则是为广大患者甚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服务。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的服务范围最窄,也最单一。

大学教师做科研、做企业服务、讲座讲学等等,那都是大学教师的服务范围,所以大学教师在校外的工作也是合理的。医生治病,目标就是把病人治好,医院里的病人是不固定的,病人选择哪家医院也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其服务对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所以,医生在任何地方治病都是合理的(在医院允许前提下),举个例,就算是在火车上给人治好病,收人一点钱也没有任何道德和法律问题。

但中小学教师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而服务范围就限定为指定班级的学生。超出这个范围的工作都算是不务正业。到社会上去教其他学生,表面看也是为教育事业服务,但仍然超出了教师个体的服务范围,因为,是不被允许的。

所以说,中小学教师不得课外兼职补课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而医生和大学教师兼职,从国家法规层面属于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医院和高校来说,其实并不一定就十分鼓励他们去兼职。


高校人才真经


你好,我觉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我们所在的小城里,教育系统的人数是卫生系统的10倍,而教师更是比医生多得多,为什么呢?因为执业医师考试有多难想必学医的人都懂,而教师资格证却很简单就可以取得。先说明我并没有诋毁教师的意思,只是客观的说下,教师资格证的确和医师资格证比简单太多了,所以导致教师队伍的庞大。

因为教师基数所以鱼龙混杂,如果教育局允许私人补课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很多教师为了赚钱在课堂上一带而过,而想要学好只能私下交钱去补课,如果所有人都效仿这种模式最终坑害的都是中国的下一代,所以私下补课必须严抓。

而你说到医师在业余时间有偿就医的确是可以的,但也需要你的手法和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假如你什么也不懂,会有人请你去救人吗?出了问题谁负责?

再举个例子,比如你所在地道医院不能够做脑瘤手术,而患者却有脑瘤而且很严重,不能转院,怎么办?只能从上级医院或者其他医院请专家过来做手术,人家医生也是人啊,请人家来不给人家诊疗费,人为什么要大老远跑来?

所以教师补课,和医生有偿出诊是两个类型的,不能够混淆,教师补课是坑学生,难道你觉得医生出诊是坑患者吗?教师补课承担的后果也许只是成绩还上不去。但医生出诊承担的后果却是致命的。


勤劳de小皮匠


确实是这样的。纵观所有行业,好像都可以利用职务之便赚外快,比如医生,在医院上班,也可以在家开个诊所;比如大学老师,在校外兼职授课国家还鼓励。但就是中小学老师,国家就是不允许你利用知识挣钱。

为什么呢?我想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维护教师一贯的无私奉献、清贫廉洁的形象。

中国教师无论在任何时期,浮现在人们脑海的就是无私、清贫的形象。为了学生可以放弃自己的孩子,为了事业可以不顾幸福的家庭,为了救学生勇于牺牲。我们的媒体歌颂和宣传的一直是这类形象。

国家需要这样的老师,也鼓励大家做这样的老师。因为任何时代人们都喜欢这样的老师。

当然,现在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了,更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了,这样的老师越来越越少了。但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一直没变:就希望老师无私奉献、清贫廉洁。

但对医生就没这样的要求,从古至今,医生一直都是受人尊敬的,更是有钱人的形象。

第二:补课问题牵涉到每个家庭,影响太大。而医生看病就不同了,有的人也许几年也不去医院一次,影响面小。

每个家庭都有小孩,都要上学,所以补课问题几乎牵涉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只要有几个人不满意,传来穿去,扩散速度也更快,所以影响力也巨大。

实际上课不讲下课的老师很少很少,但被一些家长传开后,其他家长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再加上某些老师某个方面令家长不满,添油加醋,煽风点火,老师形象瞬间就破灭了。

医生就不同了,就算某个病人不满意,他再吆喝,响应他的人也很少,恶劣影响绝对没老师严重。

第三:教师补课会引发老师区别对待学生,让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医生就不存在了。

教师补课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老师会区别对待学生,让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

比如课堂多关照补课的孩子了,甚至不去的会受到老师无故训斥,百般刁难等,这些都是存在的。

但医生就不存在了,看病也不存在连续性,大多看好就走了。

总之,国家既然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一定是有原因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塑造道德模范的作用。教师形象更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对下一代的思想品质的塑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怎么严格要求教师都不过分!

欢迎大家质疑!


人生如梦LLH


世界上就是有太多“你行我不行”的事了。当一件事情被推到社会舆论的风口时,什么细微小事都有人拿来讨论,甚至指责。

课外辅导其实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也可以看做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但是它却偏偏出身于教育,实属“家门不幸”。而教师的有偿辅导也是其中一部分,本来也属正常,但是却被师德、奉献所绑架。所以教师的节假日补课就要去承受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

当然,开始阶段,疏于管理与约束,有部分老师经不住利益诱惑做了很多不堪之事。课上不讲课下讲,班主任办辅导班班“绑架”家长……虽然是极少数,但是性质实属恶劣,社会影响也不好。所以,很多时候是自己人将节假日的课外辅导推向了绝路!!

医生的有偿就医很多时候是在救死扶伤,不容易引起人们的讨论。而有偿家教,要面对千千万万的家庭,如果管理不当就是在给学生、给家长增添负担,甚至给教师行业摸黑!所以,即使有市场需求,节假日课外辅导也要接受更严格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