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茶可以祛溼?

侯崇飛


說真的,喝茶其實對祛溼作用不大,若是身體溼氣重的話,不妨試試以下2個方法,祛溼效果更明顯,對於溼氣重所致的虛胖也有很好的效果。是本人親測有效的,之前腹部很肥,現在肚子已經瘦下來了。

1、多運動

發生溼氣重大部分的人,大多缺乏鍛鍊,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導致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溼熱病症。

為什麼運動能祛溼呢?

這是因為運動會形成流汗,從而將體內的溼氣排出去,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幫助排溼氣。

2、吃點祛溼食物:

溼氣重的人可多食赤小豆、火麻、荷葉、茯苓等有健脾祛溼的食物。想要排溼又減肥的,每天可飯前喝點火麻荷葉發酵液,荷葉、火麻、決明子、茯苓等多種具有健脾祛溼功效的食材組合搭配結合益生菌發酵成的飲品,所含的荷葉鹼、亞麻酸、益生菌代謝產物等,可促進代謝,健脾排溼毒,加快脂肪的分解,對溼氣重引起的肥胖效果很明顯。

如今正值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吃一些冰鎮的西瓜和冰飲料來幫助身體降暑,但是對於體內溼熱氣重的人來說,這樣做容易加重身體內的溼氣,最好少吃點。另外,夏季吹空調也很容易導致溼邪入侵,建議在空調房要做好保暖措施。


鑫鑫60903


根據個人真實的體驗來回答

前年臉上開始起痘,痘印嚴重,去看醫生原因是因為體內溼氣太重,喝了中藥調理但肚子疼沒有堅持喝下去

聽說薏米炒熟每天晚上泡在杯子裡,第二天早晨空腹喝下可以去溼氣,當時只是抱著試試的心態

沒想到堅持了半年臉上痘痘減少了,痘印也不多了皮膚開始變好

到現在我已經堅持喝了快兩年了,效果真的挺不錯的~


Cxp123v


專家指出,體內溼氣重確實可以喝茶,因為喝茶利尿,而利尿對祛溼大有好處。茶還能讓口舌生津,溼氣重的人痰特別多,總是堵在嗓子眼,茶最大的作用就是生津潤喉,喝了茶嗓子也可以清清爽爽的。


體內溼氣重喝什麼茶可以祛溼?


除溼氣效果最好的就是最本色的綠茶。因為綠茶不發酵,不發酵就是沒有經過氧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鮮葉的原始味道,茶中的咖啡鹼、茶多酚等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因此,溼氣重的人不妨多喝綠茶,像碧螺春、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都是味道不錯的綠茶。綠茶性寒,所以不宜多飲和長飲,體質一旦有所改善,就要選擇飲用紅豆薏仁茶,紅豆薏仁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毒等功效。可以購買飲用金福眉紅豆薏仁茶,大品牌在質量和品質上都有一定的保證,喝起來也放心一些。最好飯後一小時泡上一杯,一邊享受飯後的悠閒時光一邊讓茶香散佈周圍。

溼氣重的人多數脾胃功能不太好,這時可以選擇烏龍茶等溫性滋胃的茶來喝,雖然除溼效果不如綠茶,但是長喝還是有效果的。如果喜愛花茶的清新滋味,也可以飲用茉莉花茶,因為花茶用綠茶做底,利尿效果也不錯。

對自己身體有好處,而且還能夠排除掉自己身體的溼氣和寒氣的茶品,我們應該選擇一些,綠茶,決明子茶,紅豆薏仁茶,這些茶品中可以調理脾胃,又是很常見的中藥材,不僅僅能夠使用,還能夠幫助消化,加快我們腸胃代謝,溼氣排出。


萃辰天心書院


本人是一個溼熱體質患者,一年總有那麼幾個月在祛溼,剩下的就是在祛溼的路上。

我是個堅定的紅豆薏米愛好者,從前年的時候喜歡上的。現在網上充斥著大量的祛溼茶,但是我還是認可我自己嘗試得到的的配方!

紅豆薏米茶

1、紅豆要用赤小豆,薏米要用金沙薏米,比例1:1

2、紅豆薏米洗淨下鍋直接炒,十分鐘左右炒幹炒香有焦褐感

3、不停翻炒,炒至紅豆顏色變深褐色,薏米表面有焦褐感即可

4、把炒熟的紅豆薏米拿個棒子捶打

5、將捶打完的紅豆薏米裝進茶包裡

6、將茶包放進保溫杯裡,泡茶時間為20-30分鐘

紅豆薏米茶的慎用人群

1、非溼熱體質者,其較強的排水性會加強體內的寒性,導致腹瀉等症狀

2、孕婦,薏米中所含成分會增加子宮的緊張度,有可能會導致滑胎

3、成人服用補益作用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赤小豆

4、例假時的女性,薏米性寒,可能導致經期延遲

重點

1、薏米性寒,不可常喝,一星期保持4-5天有喝即可

2、紅豆薏米茶過夜不宜使用

3、不炒的薏米的寒性會入體,導致溼氣症狀更加嚴重

3、在中醫看來:薏米的顆粒越小功效就越大。就我知道的薏米品種裡,只有福建的金沙薏米是小顆粒,其餘的普遍都比金沙薏米大。

4、金沙薏米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有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溼。

5、使用其他薏米需要加很大的用量,得不償失


曬阿姐不傻


如果講祛溼有效果的話,還是選擇用中藥泡茶比較好!

溼在中醫的判斷中,既有外溼,又有內溼。

  • 涉及的臟腑病證有痰溼阻肺(咳嗽痰多粘稠

  • 飲停於肺(咳嗽氣喘、痰液清稀呈泡沫狀

  • 寒溼困脾(脘腹脹悶、便溏、肢體浮腫、頭身困重

  • 溼熱蘊脾(嘔惡納呆、便溏、肢體困重


  • 肝膽溼熱(脅肋脹痛、口苦泛惡、大便不調或陰囊溼疹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

  • 膀胱溼熱(尿頻尿急尿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

1、桔梗茶

【組成製作】桔梗10克,麥冬、玄參各12克,甘草8克,冰糖20克。水5味加水300毫升共煎至沸騰,代茶飲。

【功效應用】開宣肺氣,祛痰。用於咳嗽痰多,咽喉腫痛,咳吐膿痰等。

2、健美茶

【組成製作】普洱茶、烏龍茶各2克,萊菔子、茯苓各5克。將上藥與茶一同放入瓷杯中,用沸水沖泡,2-3分鐘後即可飲用。

【功效應用】升清降濁,祛脂減肥。用於痰濁壅盛、停聚不化所致的膏脂型肥胖者。

3、佩蘭茶

【組成製作】佩蘭鮮葉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應用】解暑化溼,闢穢和中。由於感受溼滯,寒熱頭痛,溼濁內蘊,脘痞不飢,噁心嘔吐,口中甜粘、消渴等。

4、瓜皮煎

【組成製作】西瓜皮60克,冬瓜皮、瓢瓜皮各30克。用水煎煮,取汁去渣代茶飲。

【功效應用】清熱利溼。適用於溼熱內蘊型腎炎,尿道炎小便不利者。

5、金錢草飲

【組成製作】金錢草200克,冰糖少許。金錢草洗淨切碎入藥煲,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調人冰糖代茶頻頻飲。

【功效應用】清肝洩熱,利膽退黃。適用脅痛口臭,溼熱黃疸型肝膽疾患,以及尿血,尿痛,腰腹絞痛,石淋等。

6、茅根車前飲

【組成製作】白茅根、車前子(布包)各50克,白糖25克。將二藥和適量水放入砂鍋中,水煎20分鐘,放入白糖即可。代茶頻飲。

【功效應用】涼血止血,利尿通淋。適用於下焦溼熱盛,血尿、小便不利、熱澀疼痛,也可用於水腫、黃疸等。

上述介紹的中藥都是可以代茶飲的,平時祛溼可以選擇使用哦。


蔚姐雜談


人體在夏秋季節的時候容易被溼熱侵入,因為那個季節溼氣嚴重,那麼什麼茶可以祛溼呢?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六種祛溼的茶以及搭配飲用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金銀花茶

金銀花10克、大青葉12克、茵陳10克、甘草3克,金銀花味甘,寒性,可以清熱解毒,大青葉也可以解毒,茵陳可以清溼熱,治療流行感冒,對溫病熱盛有效果。

第二種:茯苓薄荷茶

茯苓塊適量,加水煮沸,加入薄荷關火,悶1分鐘。

可以作為茶飲,是可以除溼利水,加入蜂蜜,適合溼熱體質的人飲用。

第三種:菊花佩蘭茶

菊花3到5朵,佩蘭5克,把兩種物品放入鍋裡,加水燒開後,改用小火,再煮兩三分鐘就可以飲用。菊花清熱明目,佩蘭能除溼氣,清熱解暑,佩蘭的味道大,喝菊花搭配是可以掩蓋味道。

第四種:玉米鬚茶

新鮮玉米鬚30克,綠茶10克,把玉米鬚放入裝有綠茶的杯裡,衝入沸水250毫升,稍微悶一會。

這茶是可以清熱利尿,玉米鬚可以除溼氣,消腫,也是減肥的好飲品。

第五種:海金沙茶

海金沙15克、綠茶2克,把兩者放進杯子裡,用沸水沖泡,加蓋浸泡5分鐘就可以飲用,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杯,2個月為1個療程。該茶可以清熱,解毒,適用於腎結石,排尿不暢,小便熱痛等症狀。

第六種:鹹檸檬茶

用檸檬幹或者檸檬汁,用60度溫水沖泡,加入適量的鹽。鹹檸檬茶是可以幫助溼熱體質理氣和胃,還能解渴。


好了,以上這些是給大家介紹的關於“什麼茶可以祛溼”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到你,非常感謝你的閱讀~

更多的相關茶知識,請【關注】吳本山人頭條號,每天分享茶知識,與茶友共同成長。

歡迎轉發,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吳本山人


我就知道肯定會有人說紅豆薏米茶的!

溼氣是百病之源,人只要溼氣重就容易引發各種的疾病。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體內溼氣重的人,一般會出現大便稀軟不成形,失眠,小腹大,食慾不振,頭腦昏沉等表症。這時祛溼保健就很有必要了,很多人祛溼只知道紅豆薏米,可紅豆薏米去溼氣,真的有效嗎?

紅豆薏米真的是祛溼佳品嗎?

說起祛溼氣,人人都能一五一十的說出一大串。各種祛溼氣的方法,食物滿天飛,其中“紅豆薏米”討論的最多,紅豆薏米粉真的是祛溼佳品嗎?

薏米有健脾除溼、消腫排膿的功效,紅豆在中醫上為“

赤小豆”能利水除溼。這兩味藥物確實有除溼的作用,可是這兩類藥物性涼,適用於溼熱體質。溼熱體質的人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臭、舌苔厚、多偏黃、大便軟粘。對溼寒體質效果甚微,甚至會加重溼氣!

99%的人犯了4個錯誤

薏米未翻炒

薏米藥性微寒,直接煮來吃的話會傷到脾。建議薏米在煮之前先翻炒,翻炒過後的薏米,藥性變得平和,比未翻炒的薏米更利於健脾祛溼。

加了大米

大多數人在煮紅豆薏米粥的時候,為了美味經常會加大米進去,可是大米生長環境潮溼,本來就自帶溼氣屬性,一把大米導致紅豆薏米的祛溼健脾功效全無!

中醫推崇“紅豆薏米”是祛溼佳品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們本身不含溼,不論怎麼熬湯都不會粘稠,一直很清。中醫就是利用它這種清的性質,把體內溼邪祛除。但大米本身含有溼氣,溼性粘稠,加入大米一熬就稠了。

紅豆薏米沒有煮爛

在煮粥時,要把它們煮爛才能發揮出其功效和營養成分。正確做法是:先用溫水浸泡1-2個小時,如果沒有浸泡或者趕時間來不及浸泡,可以在熬製上多花點時間。下面我就來教大家做出一道正宗的“祛溼神粥”。

材料:薏米20g、紅豆30g、芡實10g、枸杞4g

做法:將薏米、紅豆、芡實、枸杞洗淨;紅豆、薏米要提前用溫水浸泡2小時;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盛入適量的水,文火燜燉3小時,可依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紅豆薏米沒有錯,錯的是你

中醫把體內溼氣重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溼寒體質”一種是“溼熱體質”。紅豆薏米粥性涼,對治療溼熱體質效果較好。

而溼寒體質的人本身就脾胃虛寒,喝紅豆薏米粥只會加重溼氣,溼寒體質在煲湯時加入適量薑片、砂仁、陳皮等,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散寒發汗的功效;炒菜時加入適量薑片、花椒等溫性食物,能緩解溼寒體質手腳冰涼的症狀,有理氣化溼的功效。而土茯苓、薏米、紅豆等,則不適合脾胃虛寒的人。

以下四種方法可有效祛溼

【艾葉泡腳】

艾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常見,目前艾葉已經作為人們健康養生的優選。艾葉具有祛寒行氣、活血止血,散寒除溼、利水消腫,殺毒滅菌等作用。艾葉泡腳,有助於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快速地把體內的寒溼排出體外,快速祛溼,艾葉泡腳不可少。

【運動祛溼】

適量的運動可以緩解人體壓力,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將體內的溼氣等排出體外。較少運動的人,一般體內的溼氣都比較重,而體內溼氣越重就越不想運動,導致身體懶散,肥胖等。適當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舒緩肌肉壓力,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加快皮膚的新陳代謝,加速排出體內的廢氣。

【艾灸祛溼氣】

【調味料祛溼】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薑湯,用薑湯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身體內的病症就會有所緩解。


果蔬食健康


一、當身體有溼氣時,一般會有以下表現:

1、睡不醒,每天睡再多,還是覺得很困,睡覺流口水;頭昏、打不起精神,身體特別疲乏,懶得動;小腿發酸、發沉。

2、起床之後如廁,大便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差五便秘;大便粘滯,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每次上完廁所,大便粘在馬桶上,衝不乾淨。

3、起床之後,嘴裡氣味重、發黏。

4、舌頭可以敏感地反映出身體狀況,如果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鋸齒,症狀嚴重的,叫“裙邊舌”。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溼,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

5、早上臉上出油多,尤其是額頭處、口鼻周圍出油明顯,面部油亮、頭髮也愛出油,眼袋下垂,黑眼圈嚴重。

6、體態虛胖,飲食和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卻明顯增加。

二、如何排除體內溼氣?多喝8款祛溼茶

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早上起來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還有的人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其實,這些都是溼氣重的典型特徵。身體裡有溼氣,會給人帶來各種不適,同時還會誘發許多疾病。要想排除身體的溼氣,方法有很多,而比較簡便又有效果的就是喝茶祛溼。

那麼哪些茶有助於排出體內溼氣呢?其實普洱熟茶、大麥茶、生薑紅茶、陳皮茯苓茶、枸杞薏米茶等都能祛溼。

1、普洱熟茶

在平時的時候,大家可以泡一壺普洱茶,慢慢的喝,一直喝到手腳感到發燙,這時後背會有稍微的出汗現象,並且整個房子裡散發出了普洱茶的茶香,如同在做桑拿的感覺一樣,這樣就把體內的溼氣排除了。

2、大麥茶

大麥茶對於去溼氣的效果非常好,並且大麥在超市裡就可以買到,把大麥放到水裡面浸泡後在放到陰涼的地方曬乾,之後放到鍋裡面,用小火進行翻炒,一直到大麥的顏色發生變化,麥香湧出的時候把火關掉,置冷,把燒開的水倒入炒好的大麥裡,用小火熬一刻鐘左右的時候關火,這樣就可以飲用了,由於大麥茶是被陽光照耀過的農作物,因此有著很好的祛寒祛溼的作用。

3、生薑紅茶

生薑紅茶對於去溼效果特別的好,在溼冷的天氣時,喝生薑紅茶就像寒冷的天裡泡在了熱水浴缸裡面一樣,做法簡單,把紅茶和薑片裡面倒入適量的水,就可以喝了。

4、陳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陳皮2克。茯苓、陳皮洗淨,放人保溫杯中,在杯中衝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溼,化痰減肥,健脾燥溼,化痰祛脂。

5、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溼,宜在春季養生飲用。

6、五花茶

做法: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克、鮮土茯苓、苡米50克。將上述材料洗淨後(鮮土茯苓宜斬成細塊狀),加入適量水,煎煮半小時即可飲用(根據口味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選用的均為清熱、解暑、利溼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溼、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溼效果更強。

6、木棉砂仁飲

做法: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衝入沸水,加蓋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適用於春夏季感受暑溼後出現腹脹、不思飲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飲用。

7、辛涼飲

做法:薏米30g、藿香3g、佩蘭3g、白豆蔻仁3g,因為薏米很難用沖泡的方法來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熱水煎煮薏米半小時,然後用薏米湯來沖泡另外三種茶材即可。

功效:這四種植物向來被認為是祛溼的上品,暑溼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的溼氣。同時,薏米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溼的能力,避免溼氣再次侵犯。

三、祛溼的藥膳有哪些?

1、藿香荷花茶

材料:厚朴花10克、荷葉20克、藿香1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砂鍋,加水煮20分鐘,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飲。

功效:能醒脾胃、芳化溼濁,適用於上焦困溼者,常見有口淡、胸悶、頭重溼困、舌苔白膩等症狀。

2、淮山芡實薏米湯

材料:淮山20克、芡實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豬排骨15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淮山,去掉硫黃之味。薏米用鍋炒至微黃,排骨洗淨斬件,芡實、北芪用清水洗淨。將全部材料放進湯煲內,煲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溼抗疲勞,尤適宜脾虛溼重、精神不振、大便爛溏者。便秘者不適宜。

3、薏米赤小豆湯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製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淨,放進湯煲內,煲一個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溼,尤適宜溼久化熱、口苦、尿黃、舌苔黃膩者。

4、小米薏米芪蓮粥

材料: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棗10克、蓮子10克、黃芪15克。

製法:將全部材料洗淨,放進煲內,煲一個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溼、益氣。以上所列食材為中年人用量,老年人應適當減量。

蓮子扁豆祛溼方

材料:蓮子(帶心)10克、扁豆10克、豬瘦肉150-200克、陳皮1.5克。

製法:所有材料一起煮湯,煮一小時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溼、清心火,適用於出現食慾不振、煩躁易怒、大便不暢、舌苔白厚的兒童飲用。


誠順和中醫館


夏季不僅降雨激增,空氣溼度也大幅度提升,就連人體也在潮溼的環境之變“溼”了,所以一到夏季,祛溼成為了大多數人都要面臨的健康問題之一。

古語道“千寒易除,一溼難去”,祛溼要從日常飲食習慣中一點一點的做起,飲用適合的茶類能幫助身體祛溼,下面就為茶友詳細解答。

夏季祛溼不可盲目,因為人的體質有所差異,所處環境也不盡相同,生活習慣也存在不同,這些導致“溼”類型也不同,因而有“寒溼”和“溼熱”之別,以及“內溼”和“外溼”之分。

而茶的性質也各不相同,只有合理的選擇適合的茶類對症喝茶,才能較有效的祛溼,下面就為茶友講解。

一、溼熱宜飲茶類


1、紅豆薏米茶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根據《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醫書記載,其性涼、味甘淡、消水腫、治溼痺、能清熱排膿、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而薏米茶裡的紅豆有兩說,一者是指紅豆,另一者是指赤小豆,兩者都有相應的祛溼功效,不過相對來說赤小豆功效更強一些。

按《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性偏寒,能夠治溼熱,利小便,清熱毒,療愈膿瘡。

同時具有清熱祛溼功效的薏米和紅豆搭配而成的紅豆薏米茶,其祛除溼熱功效自然不差,已經成為夏季祛溼萬金油一般的存在;

如果腸胃消化功能不是很好的茶友,可以選擇將紅豆薏米熬製成粥,這樣既能使其有效成分更為充分的被人體吸收,也不會給腸胃造成負擔。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飲用紅豆薏米茶,如果是體質偏寒且溼氣重的寒溼,就不能再飲用整體性質偏涼的紅豆薏米茶,否則只會加重寒溼。

2、普洱生茶

夏季暑氣較重,容易導致偏於溼熱的暑溼,從而引發便秘、口腔潰瘍、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小便渾濁等症狀。

按照中醫理論來看,此時人體消化弱,需要食用健脾強胃的藥物。

而普洱茶生茶性寒涼,具有清熱、消暑、解毒、止渴生津、消食、利尿、通便等功效,較為適合此時飲用。

3、陳皮茶

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溼、化痰的功效,如《本草綱目》中記載道“陳皮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溼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溼壅肺之咳嗽氣喘”。

有助於平復體內溼熱,因此陳皮茶也較為適合夏季祛除溼熱時飲用。

二、寒溼宜飲茶類

1、紅茶

如果體質偏寒在溼氣較重的夏季,身體較為容易寒溼入體,對於寒溼就不能飲用與應對溼熱相同的茶類來祛溼了,否則會加重寒溼症狀。

按照中醫理論“虛則補之,寒則溫之”,對於寒溼飲用的茶類就要選擇茶性相對溫熱的茶類。

而不能再選擇茶性寒涼的茶類,尤其是當下季度的新綠茶、新生茶其性質較為寒涼,尤為要多加註意少飲或者不飲。

2、普洱熟茶

普洱熟茶茶性溫和,也較為適合體質寒溼的茶友品飲祛除體內寒溼之氣。

且按照中醫理論,腸胃具有厭寒喜暖的特性,體內寒溼時往往會損傷腸胃,容易引發多種腸胃疾病,這時飲茶也要注重對腸胃的養護,而經過渥堆發酵之後的普洱熟茶,茶湯溫潤醇厚、刺激性弱有利於保護腸胃,較為適合此時品飲。

3、薑茶

生薑性溫熱性的,主辛散,能溫中散寒,可驅散外溼(夏季的暑溼多屬於外溼),並且薑辣能促進胃液分泌及腸管蠕動,幫助消化。

所以,適量飲用薑茶,也較為利於祛除體內寒溼,不過切記薑茶有利於祛除寒溼,卻不利於溼熱,如果體質偏熱最好不要飲用薑茶,不然反而會加重溼熱症狀。

綜上所述:夏季祛溼應該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適自己的茶類,不要人云亦云的盲從,否則適得其反。

並且,除了以飲茶做為輔助,飲食上也要多加註意,按時進餐,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作息上少熬夜,夏季早睡早起;

同時保持適量的運動,只有如此才最有利於祛除體內溼氣,不然只是單純依靠飲茶,效果有限。(本文為南茗佳人原創文章,作者:子瑜,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更多茶葉知識,請關注今日頭條“南茗佳人”或微信公眾號:nmjrcha


南茗佳人


祛溼?那你要先清楚自身的溼病是哪種,屬於哪種情況下的溼病!

溼氣種類

溼寒:溼氣遇寒

溼熱:溼氣遇熱

風溼:溼氣遇風

水腫:溼氣在皮

紅豆薏米的營養價值和功效:

赤小豆:紅豆選擇用赤小豆,赤小豆營養價值高,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鐵、菸酸等。

赤小豆功效:消脹、除腫、止吐、解酒毒、除寒熱痛腫、排膿散血、通乳汁

薏米: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礦物質鈣、鐵、維生素B1B2、生物鹼等營養成分及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其中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的含量遠遠高於大米。

薏米功效:健脾、補肺、清熱利腸胃、利尿、消水腫。

紅豆薏米茶的忌用人群

1、例假時的女性,薏米性寒,可能會導致腹痛,還可能導致經期延遲

2、孕婦,薏米中所含成分會增加子宮的緊張度,有可能會導致滑胎,在前三個月不能食用,懷孕期間儘量少吃

3、非溼熱體質者如果長期食用紅豆薏米,其較強的排水性可能會加強體內的寒性,導致腹瀉等症狀

4、便秘的人。薏米難消化,便秘患者食用紅豆薏米可能會加重便秘

5、小孩平素吃東西較少,食慾不佳、營養欠佳、大便稀溏時,就不宜食用赤小豆

6、成人體質虛弱,正服用補益作用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赤小豆

紅豆薏米茶的方法步驟

我是個溼熱患者,平時大汗、身體疲乏、小腿有水腫情況。下面我將給你介紹紅豆薏米茶的方法步驟

1、準備好紅豆薏米

2、紅豆要用赤小豆,薏米要用金沙薏米,比例1:1

3、紅豆薏米洗淨下鍋直接炒,十分鐘左右炒幹炒香有焦褐感

4、不停翻炒,炒至紅豆顏色變深褐色,薏米表面有焦褐感即可

5、把炒熟的紅豆薏米拿個棒子捶打

6、將捶打完的紅豆薏米裝進茶包裡

7、將茶包放進保溫杯裡,泡茶時間為20-30分鐘

注意事項

1、如果是溼寒症狀的,紅豆薏米可以炒幹一點,溼熱症狀的反之

2、《本草綱目》記載“薏米,性微寒”,紅豆薏米茶不可常喝,一星期保持4-5天有喝即可

3、不可喝隔夜茶

現如今的市場上大多數薏米的祛溼功效其實沒那麼強,有些薏米只能吃飽。在中醫看來:薏米的顆粒越小功效就越大,就我知道的薏米品種裡,只有福建的金沙薏米是小顆粒,其餘普遍都比金沙薏米大,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就有金沙薏米的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溼。在明朝的時候更是宮廷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