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走私的大本营:分析明代时期舟山海防为何会被忽略?

舟山古称翁山、昌国,自古以来便被聪明的华夏人民进行开发。宋朝时期,政府在此设立盐场,元朝时期将舟山化为州级行政区,但是到了明朝又下降为县级。

清朝时期并未对此进行多大改变,在大部分时间里,舟山都是宁波下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舟山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说是东海沿岸的门关,“夫定邑为宁郡咽喉,而舟山为定邑门户,攘外正所以安内,舟山固则定邑固,定邑固则宁郡以达绍郡俱固。”

但是在明朝时期舟山的海防并没有引起朝廷的关注,甚至还一度成为海盗,走私集团的大本营。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

明代舟山海防忽略的原因

1、从政治角度分析

因为中国历史在近代之前没有遭受过较大的海洋入侵,所以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海防的重视性不足。在明朝时期,虽然有张士诚、方国珍残存势力和日本商人、武士勾结起来的倭寇,但是统治者仍不重视。

就连朱元璋也说: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或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是大不可。”

海盗、走私的大本营:分析明代时期舟山海防为何会被忽略?

就连日常巡海也被朱元璋以“海道险,勿出兵,但令诸卫严饬军士防御之”给废止了。

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是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其言语直接影响了之后历代帝王的决策。保守的海防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全国海防事业的发展,使沿岸守军放弃据大陆较远的如舟山等岛屿,将岛屿中的住户迁出,守军仅留极少的战斗力弱小的民兵。

据史料记载,舟山中中、中左两所有500名精壮丁,舟山营有士兵及杂役526名,昌国水营有军兵932名,民兵1836名及福船两只,冬仔船1只,钓船一只,渔船一只。总计士兵3794名,出海的船也仅有112只。

舟山地区海域面积大,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巡视,而这样薄弱的防守势力,人员的缺乏根本无法有效的管理舟山群岛,这就为盗贼的入侵抢劫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使守军抵御沿海倭寇失去了有利地位。

2、从地理角度分析

首先,舟山岛距离大陆较远,且四面环海。海岸线不整齐、支离破碎,易攻难守,“贼舟无处不可登崖。”当投入大量军队进行防守时,大量的粮食物资就特别容易被抢或偷,久而久之岛屿的海防便被忽略了。

海盗、走私的大本营:分析明代时期舟山海防为何会被忽略?

其次,除舟山主岛之外,还星罗棋布着诸多小岛,这些小岛遍布整个水域,这使得海寇有了藏身之地,防守部队很难检查彻底,这就给了海寇可乘之机。

此外,舟山岛西面环海,且海域面积广大,第一带来的影响是,海寇进行掠夺完成后,逃跑起来丝毫没有障碍,“一望海洋,浩渺无际。”这大大加大了防守的难度。

第二带来的影响是舟山距离内地有很漫长的一段水路,一旦战争爆发,在交通极其不便利的古代,支援起来非常之慢。再说,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盛行东南风。在古代船只的主要动力为风力,而东南风正适合于贼船的进攻,而不利于官船的防守和追击。

再就是,舟山群岛的形成,是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群岛的最高峰在桃花岛的对峙山,海拔544.4米。

整个群岛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其形成原因决定了舟山群岛并没有肥沃的土壤,无法提供充足的粮食。

仅有的沿海耕地还因多年受海水入侵的影响,土地盐碱化严重,产量低下。当时税收规定“民田每亩条税银三分四厘,米麦一升三合。”本身自己的产量数就低,再加上政府的严苛税收,扣除税收后,百姓连勉强度日都难,更别说要养活一大批军队了。

海盗、走私的大本营:分析明代时期舟山海防为何会被忽略?

外加上海患严重,经常有海寇进行掠夺骚扰,这把居民逼上绝境,以至于迁民于内地。当岛上没有居民后,就无进行大力度防守之必要了。

3、从经济角度分析

元代由于蒙古人的黑暗统治,经济衰弱,外加元明换代之际的战乱,导致朱元璋上台时经济状况不佳。国家财政应优先解决重要问题,所以在海防问题上并没有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

若明前期便国力昌盛的话,将海塞防守与要塞防守处于同等水平,舟山的防御也就没有如此之差了。正是由于朱元璋打下一个先例,所以之后历代皇帝对此事的重视度一直很低,这就给了海寇了可乘之机,使舟山沦为海盗的大本营。

舟山被忽略的影响

舟山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并不会因为驻派兵力的少而减小。因此,

统治者将舟山放弃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对舟山来讲,舟山成为了海盗的大本营,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本身舟山守备势力就非常弱,在明朝统治后期,屯田制度的破坏,更使防卫人员外逃,使岛上的防御力量更加薄弱。

这样以来,星罗棋布的小岛就成了海盗的天堂,大大小小的岛屿,盘踞着大量的海盗与倭寇,这给朝廷剿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率领“俞家军”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即使此等名将进行剿匪,也经常吃到败仗,明朝有许多关于俞大猷在舟山剿匪的记载:“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越二年,贼据宁波普陀。其年冬,以与平徐海功,加都督事……独宁波舟山倭负险,官兵环守不能克。”

海盗、走私的大本营:分析明代时期舟山海防为何会被忽略?

关于舟山剿匪的历史遗迹不仅有文字记载,也有当地古称和古建筑。如平倭港、平倭潭等。从这些历史遗存下来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剿匪之艰辛与困难。

再就是朝廷难以组织兵力防止海寇掠夺浙江海岸的居民。前文我们介绍过了舟山群岛的重要性,

舟山的放弃,无疑削弱了浙东地区的防御纵深。舟山群岛就像一面盾牌一样,在浙东前面,当舟山失去,整个浙东就暴露在海寇面前,只能任人宰割。

不仅如此,海寇还占领舟山岛作为跳板,以便于更加方便地进犯浙东。有史料记载:“己巳……倭夷由穿山浦登岸,杀害男女七十余人,掠其财物。 守御百户单政不即勤捕,致贼遁去,诏诛之。”“嘉靖乙卯夏,倭船百余艘突犯普陀而入据之,遂至东垂 鼎沸,及征兵七省,费金钱四十余万,幸而扑灭。”

由此可见,当时海寇地猖狂程度,和政府对海寇的无奈。即使出动大量人力物力,也无法剿除海寇,无法弥补舟山群岛失去的后果。

从辩证的角度来说,舟山防守的不重视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明朝时期,政府已经基本实行海禁,“片甲不得下海。”对于中原和内陆地区的百姓来说影响甚小,但是对于沿海居民来说就基本夺去了他们的生计。

沿海地区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土地产量低,居民只能依靠下海进行渔业或者出海经商。

政府禁止后,居民不得不寻找其他方法进行走私。而舟山群岛上的海寇正是合适的人选。首先,舟山群岛政府无法全面管控,这就为走私物品的存储提供条件。其次,舟山地区交通便利,非常时候进行商业贸易。

海盗、走私的大本营:分析明代时期舟山海防为何会被忽略?

双屿港又因其优良的自然环境,贸易慢慢发展 起来,逐渐成为“十六世纪的上海”。繁荣时期的双屿港, 岛上居住了 3000 人,其中有 1200 人是葡萄牙人,仅葡萄 牙商人每年的贸易金额就达 300 万金,可见双屿港的走私 贸易至少已远及欧洲沿海。

而这些走私活动的完成,往往 离不开陆地上的走私商的参与,如果没有他们提供的货物,那么走私活动就没有了交易品,这样沿海松弛的防御或当地官员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结

忽略舟山群岛的重要性总的说来,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决定的,一个农业国不可能过多的要求海岸线和海上航线的防御,所以这就给海盗钻了空子,给整个明王朝带去不可忽视的麻烦,给人民带去沉重的灾难。不仅如此,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

从现在来看,我们不能强求历史做到让我们满意,而是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教训,使这些错误在未来不在发生。现在的舟山以成为中国海军重要的驻扎地,为浙东地区设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参考文献

陈君静:《明中叶浙东海上私人贸易及其影响》

苏勇军:《明代浙东海防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