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你觉得白岩松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竹篱茆舍墨客


看了这么多评论,反对这句话的人给我感觉都是抱着这样的观点,列举一下富二代有多优秀的资源,然后列举一下即便考上了大学你还是要努力上班,还要辛苦还车贷房贷,因此得到结论,还是比不上富二代。我是农村出来的,因为高考,让我可以通过我的努力去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切身的经验让我感谢高考制度。

第二点,白岩松这句话并没有说有了高考你就一定能拼过富二代吧?这句话的核心思想难道不是有高考,你才有机会去和富二代拼。这就好比于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如果你执着于努力了都不一定有收获,为什么还要努力,你可以选择你的人生,但请不要传播消极的人生态度。固然,高考考的好后面还会有很多其他的问题要面对,人生本来就是不断拼搏的过程,而不是说高考考的好以后的日子就可以混吃等死。你所看到的富二代也不仅仅是他努不努力,他背后的很多资源也并不一定是一代人所积累起来的。是不是富二代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自己儿孙的努力让自己的子孙成为富二代,这是我们可以选择,对我来说,也是我奋斗的意义之一。


乐村640


没有高考我拼不过富二代,有了高考我也拼不过富二代,这是一个事实。

但是,这并不能抹杀高考给中国每年几百万学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功劳。高考,未必是一种绝对公平的方式,但一定是相对公平的。

我们的社会阶级不断的固化,相较于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拆二代而言,这里我只是说更多的普通人。读书不能改变我们的阶级,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往平均的生活水平靠近。

我是一个四川人,93年出生在川东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10岁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去世了。父亲念完小学,家里没钱就没有上初中,当年10块钱的学费都负担不起了。父亲成绩很好,班级都是第一,听亲戚讲,父亲小的时候吃饭都在腿上指指画画,说是在学习。

辍学后,父亲就成了泥瓦匠,索性也赶上了房地产蓬勃发展的红利,家里由最初的泥土房,变成了青砖平房,再到后面两层楼的大房子。父亲吃了很多苦,做一行的时间长了,建筑行业灰尘重,烙下了病根—矽肺,手上也都是老茧。工地上居住环境也很糟糕,父母才40多,都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虽然父母长年都在外务工,但是父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习。他常常对我讲,一定要上大学,做一个体面的工作。后来,我也争气,从乡村小学再到中学,然后去县里念高中,高中之后来到广州念了一所985高校,毕业后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不觉得我的命运、我的阶级有了多大的改变,但终究是不一样了。儿时的好多玩伴,没有上大学,早早的出去工作,有的去跑线路、有的做了木工、有的做了厨师、有的做了司机。我不认为和他们有多大的不一样,但是我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阶级的跨越,一定是几代人的努力。我父亲努力过了,将来我也会努力,也许奇迹就在我的下一代发生了,而这个奇迹就是中国的高考带来的。也许我们国家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但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好!


书痴旧梦


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你跟他说只喝一碗米汤撑不到中午,他跟你说没有米汤你就饿死了…要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从富二代手上拼回来的,那时候并没有高考。现在人民不满意只能靠高考来拼富二代的时候,居然还有人拿没有高考就拼不过富二代来吓唬人…


成都茂大叔


白岩松的话,狠多我都不看好,但是,唯独这句话,我认为对于普通人家孩子来说,就是真理,绝不仅仅是鸡汤,即使是鸡汤也是营养丰富的鸡汤!

现在,还有多少公平的渠道可以让寒门子弟去拼?也就是剩下高考了。虽然现在高考也不是一个同一起跑线的平台,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个公平的平台。

确实,富二代们不通过高考还可以出国留学,但是,国外的名校并不会录取不优秀的富二代,只有优秀的人,才会被名校录取。野鸡大学国内外都有,但谁又会去上呢?

所以,作为普通人家的子弟,你没有其他资源跟人家比拼,人脉的资源、物质的资源,显性的资源,隐性的资源,都无法跟富二代及“官二代”、“星二代”比,能比的,只有用自己的智力,跟这些二代们拼高考了。

有些人总是抱怨客观条件不如人,但是从来不反思自己努力的程度如不如人。那些成功的二代们,其实并非你想象的容易,他们的努力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家的子弟,这才有他们的成功。

在二代们当中,不成功的人,把一手好牌打烂的人,大有人在,比例远远超过成功的二代们。这是为何?努力不够,资源再多也白搭。

寒门子弟,只要努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前提是比别人更努力更辛苦。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一样,并没有多大改变。云南贫困山村贫困户家的孩子林万东,并人民日报点赞为自强不息的典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他家的资源是多么匮乏,但通过努力,让自己走上了清华这样的平台。

与其抱怨,不如拼搏,在高考这个平台上,公平还在,公正还在,值得一拼。没有这个平台,普通人家子弟真的就没有什么好拼的了。珍惜吧!


当代师说


没有高考我拼不拼得过富二代我不知道,考上大学拼不过富二代是普遍旳。

白岩松高考旳时代还好,一年才收五六十万大学生,考上大学毕业了怎么都能分配一份工作,好好努力一番,也能有所建树。

那个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初始年代,是制造富人的时代,社会上富人还比较少,富二代更少,富人也富不到哪儿去,而大量的富二代正在孕育中。

而大学生是天之娇子,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几个富人及其后代怎能入他们的眼,所以大学生不肖跟富人拼。

三十多年过去后,到了现在,当年孕育的富二代都已经长大成人,现在的富人已经不是八十年代的小富,而是动辄几亿,几百、几千亿资产的也不少见。而现在一年毕业的大学生也上八百万人了,一部分学生出了校门也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就是找上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年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又怎么能跟手握亿万的富翁比呢,更别说那些一年只赚几万块钱糊口的年轻人呢。而且富二代比普通人家旳孩子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没有什么可拼的,我们该上大学上大学,该找工作找工作,该养家养家,该贡献社会贡献社会,用不着跟谁去拼,富二代也不会跟我们拼的。活好我们自己,让自己踏实就行。



平淡的光阴ZYP2019718


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总的来说还是一句比较接近于心灵鸡汤式的激励性的话语而已。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78年恢复高考之后,真正能够通过高考彻底改变人生的,也就差不多大约15年左右的时间。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这个效果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原因在于,78年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高考难度是很大的。大部分省份的高考录取率在10%以下,少部分省份甚至于在5%以下。所以当时能够考上大学的,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普通中学一个班一般只有1~2个人能考上,全军覆没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而这个时期又恰逢中国对于人才的需求最大的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是一种特殊资源,由政府统一分配。所以当时的大学生是没有找工作的需求的,毕业以后直接按照政府的指令前往指定单位报到就可以了。既然是国家分配,分配的单位不外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军队和国有企业4类。由于大学生稀缺,所以当时大学生到这些单位一般都有干部身份。

9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民办高等教育。除了完全由民间自办的,还有一些是以挂靠在公办大学下面的所谓民办二级学院。分数较低的某些学生可以通过支付更高的学费的方式获得大学教育的机会。与此同时,大学生数量也在这一阶段迅速增长。某些省份先于中央政府在地方高校层面展开了扩招。到了90年代末以后,随着中央政府的指令,全国高校开始普遍扩招。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长。因此当时就开始有部分院校,只为少部分学生安排就业。几年以后政府不再安排就业,完全通过人才市场进行调节。应该说在自主就业的初期阶段,找工作的难度还不是很大,很多学生通过校内招聘就可以找到心仪的单位。不过进入21世纪以后,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出现了大量毕业后还未能正常就业的大学生。考研热,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兴起的。而这本质上也是对本科就业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一种必然反应。

说完大学还要说一下高中的情况,因为这密切关系到高考。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高中的生源普遍以本地为主。像现在很多地方的著名高中那样,在全省范围内招生掐尖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当时的一个特点就是,县城高中的成绩实际上和地市高中乃至于省城高中的水平差不了太多。很多县城中学在那个年代,运气好的话,是能够出一两个清华北大的学生的。

90年代以后,随着大城市人口效应的强化,出现了一大批的超级中学。这些中学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城市,只有少部分地区的中学因为特殊原因,在这个竞争当中胜过了省会城市,比如河北的衡水中学。但无论如何,超级中学的出现使得绝大部分县级中学迅速萎缩。优质生源快速向超级中学集中的必然结果就使得县级中学现在几乎不可能再出现清华北大的学生了,而与此同时,相对落后的经济环境也必然使得优质教师迅速向超级中学集中,县级中学的教学水准实际上比80年代的时候还有了显著的下降。

回顾这30多年的历史过程,不难发现到90年代初以前,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如果运气好的话被安排到一个后来发展非常不错的政府机构,在经过多年的拼搏之后,能够做到一个中层领导的级别。这也就是所谓的社会阶层提升了。而到了90年代以后,这种概率就越来越小了。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受到经济实力的限制,一般是没有办法前往超级中学读书的。小部分因为中考成绩突出而被掐尖,且获得奖学金扶持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在县城中学读书并考入优质院校的可能性,现在是越来越低了。这实际上就是现在某些地方农村的辍学率反而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县城中学虽然收费便宜,但是从其回报来看反而不如以前高了,因此就读的积极性自然就下来了。

另外一方面,在90年代初以前,不管读什么样的学校,出来都是有比较好的保障的。但现在不光要读好学校,还要读好专业。实际上现在的高考难度反而增加了。否则的话,出来的就业难度是极其巨大的,农村学生在社会资源方面普遍匮乏,得不到家庭方面的帮助,进入优质单位工作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至于公务员事业单位这样的岗位,现在又普遍采用招考制度,竞争的难度是非常之大的。而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往往需要社会关系做保障,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性也不大。

反过来看富二代的情况。其实如果真的非常有钱的话,基本上也就不会在国内就读了。比如潘石屹的孩子就已经在哈佛就读了。这样的情况在富人阶层当中非常普遍。所以其实高考的主要竞争对手还真的不是富二代。说到底,高考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也就是从社会层次上来讲处于中低阶层的人。而对于富二代本身来说,学历其实并不重要,之所以读大学说到底不过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人生经历,并且借此机会,通过高校同学建立起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凭借着父辈的资源加持,他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也将比其他普通人更早的能够触碰到成功的机会。

从长远来看,高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确实是越来越小了。一方面,这使得高考不再那么残酷,能够让更多的人以平常心对待这样一场考试。另外一方面,非高考的因素对一个人的未来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个人来看也未必是一件真正值得庆幸的事情。


用户4325101516


…通俗普句,

无多奥秘,

稀少地栖,

老奢哲理,

今年5月被包装的什么沈大师,一出来我就觉得以脏诟作基,古传炫酷,给人视觉落尘,死不舒服,,

连起码的干净和美的道理都没弄明的人,邋遢论左传,岂不是咖啡里拌蒜,人儿骚窜…

就这样,大媒体还去专访…并叹出…(有钱难买喜欢)…烧几日后熄火,真让憨实庄稼人为之捂脸,,

其实同样的诗句,不同的人念来味差千丈,,

记得同样去北大礼堂说词,为何敬一丹,周星驰受宠,掌声呱呱…同去的岩松遭哄,还有后来的于丹在昆曲专场来大谈,昆曲之古道,照被北大学子哄得不要不要的…羞羞哒死个人,,

嘛原因呢?明一个理儿即可,,

宏壮哲句,可别正经师语,

柔曲巧奏,妙趣诗意…

(什么“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高考是论学业之道,艰辛之浩烟…而富二代专是富和钱的用意,并无多少为国筑瓦缮屋之美,略偏褒意太缺…

因此,以上论调,朦胧搏眼球,起哄混理曲,败笔,,就此


不笑牙疼


高考是一条出路,但不是必经之路。况且,不屑与富二代拼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要拼谁钱多呢?这个价值观真的正吗?

1、富二代只是表明他的身份是富人的孩子,并不代表一个阶层,如果把富二代当作一种阶层,未免有些搞笑

2、富二代中有不少败家子,如果跟败家子拼,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比得上

3、富二代如有学识涵养值得尊敬,但光有钱,那就另说

4、如果没有富一代,哪来富二代?富一代中有许多人是没有经历过高考的

5、高考确实改变能改变人的命运,这个得承认

6、但把高考这个来衡量我们知识储备的工具,当作是拼得过富二代的筹码,未免可笑

7、钱财是不定的,来去不是谁说了算,其中自有运和命


暖遇亲子学习社区


不止是富二代,是所有特权阶级吧。在某些大人物来看,高考应该就是一个所谓给底层人向上爬的希望的方法,所谓平息民怨的阶级矛盾出口,即使在他们看来就像一个笑话。那些难进的大学在某些人来看不就是一句话就能进的,别说不是,是知道你能怎么样呢,人家所拥有的资源不是靠你读个书就可以比肩的,这就是阶级固化不可说的事实。在现实点,跟人家比肩考试,最后赢了还是出来给这些人打工,真有多少马云这类人,时代变了。


花样小猫男


有道理,虽然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但是高考仍是贫寒子弟与富二代进行竞争的机会。虽然很难,但是如果没有高考,拼的机会都没有。

一 教育资源的巨大差距,导致竞争的结果早已注定

清华大学2019年新学期的3800名新生中,来自于北上广深的学子数量约等于一半,而来自整个西部地区的学生总量却只有26.3%,农村、城镇比例为:农村学子占比19%,城镇学子占比81%。



不难看出,教育资源在农村和一线城市有巨大差别的,城市孩子也有更大的机会去更高的平台。作为农村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真正能考出来的也是凤毛麟角。教育的倾斜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现象,出生在什么城市、什么家庭,这些原因就已经大概率注定了高考的结果。

英国有部纪录片《人生七年》,片中记录的是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7岁小孩,每七年回访一次,一直到他们50多岁。 结果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唯独有一个名为尼克的孩子,出身贫穷,却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知名大学教授。




二 富二代并不都是精英人才,通过高考超越中国富二代还是有机会的

中国很多的富一代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慢慢积累下的财富,那时候物质贫乏,商业活动基本上都是倒买倒卖或者开工厂。文化程度自然不高,因为受过很多的苦,所以有很多对孩子教育上比较娇惯。教育观念的落后使得自己的孩子比较难有学业、事业上的作为。

还是有些中国富一代没有培养好下一代的意识。一方面贫寒子弟仍然有一些机会通过高考赶上富二代,进入最高的平台。另一方面部分富二代强大的消费能力也在社会中重新分配了父母的财产,使之一部分流向底层人群。

但是这样的情形肯定会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提高而越来越少,更多的富二代会稳固、壮大自己的家庭势力,到时候作为贫寒子弟就很难超越了。



结语

高考早已不是公平的化身,是城市、学校、家庭甚至关系的竞争。但是如果没有高考,作为贫寒子弟连与富二代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对于贫寒子弟,高考是改变自己命运包括家庭命运的所有希望。如果没有高考,穷人永远只能是穷人。


解读教育现象,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小山艺,您的关注与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